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表现Epsilon波致局限性QRS增宽1例
1
作者 刘春燕 钟杭美 刘世军 《中华临床医学杂志》 2008年第10期89-90,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2年,双下肢水肿1年,劳力性气促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心慌不适,突发突止,持续20~30min/次左右,感头昏、乏力、出冷汗,伴晕厥1次,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压... 1病例报告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2年,双下肢水肿1年,劳力性气促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2年前开始出现发作性心悸、心慌不适,突发突止,持续20~30min/次左右,感头昏、乏力、出冷汗,伴晕厥1次,多次到当地医院就诊,血压测不到,心电图(ECG)示:宽QRS心动过速,心率200bpm以上,静推心律平可终止心动过速。近2个月间断口服胺碘酮治疗上诉症状有所缓解,1年前患者间断出现双下肢水肿,1个月前开始出现劳力性心累、气短不适,夜间喜高枕卧位。否认家族中类似疾病。查体:体温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发育不良 epslion波
下载PDF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与心电学特点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洪涛 廖序东 +9 位作者 尹桂华 张学欣 姜华 梁铁彪 陈东豪 常学锋 蔡丽娥 卢延生 魏大军 浦介麟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89-2690,共2页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性心动过速(IRVOT-VT)的临床、心电学特点并比较导管射频消融(RFCA)效果。方法根据2009年欧洲心律失常学会第5次年会国际专家工作组ARVC诊断标准选择确诊的ARVC患者73例;选择符合IRVOT-VT标准的住院病人75例,分析临床表现、心电学特征,随访射频消融的远期疗效。结果两组病例中首次诊断年龄、室速发作与运动/情绪相关性、家族史无显著差别,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却明显不同(P<0.05);两组病例之间的静息窦性心率和室速发作心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病例间在窦性心律时的epsilon波、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V1~V3 T波倒置的发生率,V1~V3 QRS波平均宽度,肢体导联低电压和室性心动过速时的额面电轴、V1导联QRS波宽度却有显著差异(P<0.05);IRVOT-VT组RFCA中远期成功率明显优于ARVC组(P<0.05)。结论 ARVC与IRVOT-VT间性别比例、晕厥史、超声心动图表现,心电图的多个指标存在显著差异;RFCA在IRVOT-VT组中远期效果明显优于ARVC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lion波 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 特发性右室流出道窦性心动过速 导管射频消融术 心律转复除颤器
下载PDF
非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猝死相关心电学指标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段鹏 刘晓静 朱庆磊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16年第1期71-73,共3页
非器质性心脏病是指排除继发原因,多数以遗传为基础,常以猝死为首发事件的一类心脏疾病。其猝死相关的心电学指标:第一,异常QRS波形:1"窄而高"QRS波;2QRS波终未异常除极波(Epslion波);3QRS波终未异常复极波:J波;Brugada波。第... 非器质性心脏病是指排除继发原因,多数以遗传为基础,常以猝死为首发事件的一类心脏疾病。其猝死相关的心电学指标:第一,异常QRS波形:1"窄而高"QRS波;2QRS波终未异常除极波(Epslion波);3QRS波终未异常复极波:J波;Brugada波。第二,QT间期及T波异常:1长QT间期;2短QT间期;3TP-E与TP-E/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非器质性心脏病 综述 OSBORN 早期复极化 epslion波 TP-E TP-E/QT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