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 situ detection of EpsteinBarr virus in gastric carcinoma tissuein China highrisk area 被引量:1
1
作者 WAN Rong, GAO Mei Qin, GAO Ling Yun, CHEN Bi Feng and CAI Qian Ku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6期531-532,共2页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epstein barr virus in situ hybridization LMP 1 protein
下载PDF
头颈肿瘤组织中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RNAs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振声 李宝民 +3 位作者 刘彦仿 王锦玲 Irene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3-165,共3页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 Epstein-Barr(EB)病毒编码的 RNAs(EBERs)检测了127例头颈肿瘤组织标本。结果显示35例低分化鼻咽癌 EBERs 阳性检出率为94%,5例高分化鼻咽癌组织中2例 EBERs阳性,3例未分化鼻咽癌中2例 EBERs 阳性,证明 EBV 不仅与低... 采用地高辛标记的 Epstein-Barr(EB)病毒编码的 RNAs(EBERs)检测了127例头颈肿瘤组织标本。结果显示35例低分化鼻咽癌 EBERs 阳性检出率为94%,5例高分化鼻咽癌组织中2例 EBERs阳性,3例未分化鼻咽癌中2例 EBERs 阳性,证明 EBV 不仅与低分化和未分化鼻咽癌有关,也与高分化鼻咽癌有关。在慢性鼻咽炎及声带息肉的上皮细胞中未能检测到 EBERs。检测的69例其他头颈恶性肿瘤组织标本中有35例存在 EBERs,阳性率为51%,其中喉癌、下咽癌和恶性淋巴瘤组织中 EBERs 阳性率比其他头颈肿瘤高,分别为65%,42%和47%。研究证明,EBV 不仅存在于鼻咽癌组织细胞中,也存在于其他头颈肿瘤组织中;EBV 不仅感染淋巴细胞,而且也能感染上皮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肿瘤 epstein-barr 病毒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鼻咽癌细胞株中Epstein-Barr病毒编码的RNAs的检测
3
作者 刘振声 李宝民 +2 位作者 滕智平 IreneJoab 曾毅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49-351,共3页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中由EB病毒编码的RNAs(Epstein-Barrvirus encoded RNA,EBER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CNE-3细胞中均有EBERs,EBERs位于细胞核中,且含... 采用地高辛标记探针对高分化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中由EB病毒编码的RNAs(Epstein-Barrvirus encoded RNA,EBERs)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在高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1和低分化鼻咽癌细胞株CNE-2,CNE-3细胞中均有EBERs,EBERs位于细胞核中,且含量丰富,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EBERs可望作为鼻咽癌早期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鼻咽肿瘤 RNA 病毒 EB病毒
原文传递
定量和定位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感染状态 被引量:18
4
作者 蒋卫红 赵素萍 +3 位作者 尹志华 李峰 陈朝晖 肖健云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96-800,共5页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 背景与目的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与鼻咽癌密切相关,但EBV是鼻咽癌的致瘤因素还是仅仅是伴随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EBV在鼻咽癌发生过程中的潜伏状态也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检测EBV在不同鼻咽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阐明EBV与鼻咽癌发生的关系提供线索。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技术定量检测47例鼻咽低分化鳞癌患者癌、癌旁及相对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平均EBV拷贝数;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地高辛标记的EBER-1探针)对鼻咽癌、癌旁、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中的EBV进行定位检测。以10例正常人鼻咽粘膜组织作对照。结果正常人鼻咽粘膜EBV检出率为80%(8/10),平均拷贝数为6.7×102/滋gDNA;100%(47/47)鼻咽癌和癌旁组织以及72.3%(34/47)的对侧正常鼻咽粘膜组织检出EBV,平均拷贝数分别为6.9×105/滋gDNA、1.5×105/滋gDNA、9.8×103/滋gDNA。正常人鼻咽粘膜、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之间感染EBV的几率、潜伏感染EBV的数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咽癌及其癌旁、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三者之间,鼻咽癌与癌旁组织之间,癌旁和对侧正常粘膜组织之间EBV拷贝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EBER-1原位分子杂交发现,对侧正常粘膜上皮细胞未检测到EBER-1的表达信号,癌旁靠近癌一侧的部分不典型增生细胞检测到EBER-1弱阳性信号,而在癌组织中的所有癌细胞均有EBER-1强阳性信号。结论无论是鼻咽癌患者还是健康人,EBV在鼻咽组织中的潜伏感染是一种普遍现象,但从鼻咽癌患者对侧正常鼻咽粘膜到癌旁再到癌组织EBV感染的量发生了改变,说明鼻咽上皮细胞中EBV感染量和表达信号的改变很可能是EBV致鼻咽癌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病因学 爱波斯坦-尔病毒/分离和提纯 荧光定量PCR 原位杂交
下载PDF
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王丽 陈玥 +4 位作者 潘鑫艳 黎贵芸 徐文漭 李涛 杨举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探讨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G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石蜡包埋的GIL病理标本35例(包括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9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6例),淋巴结反应... 目的探讨Ig/TCR基因重排分析联合EBER原位杂交检测在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s,GI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常规石蜡包埋的GIL病理标本35例(包括成熟B淋巴细胞肿瘤29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6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变10例,提取DNA,应用BIOMED-2引物系统进行Ig/TCR基因重排的克隆性分析,并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ER)。结果 35例GIL中,共检测出34例克隆性重排。其中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均扩增出Ig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100%,且联合应用IgH与IgK引物Ig单克隆性重排的检出率最高;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5例扩增出TCR克隆性重排,敏感性为83.3%;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病例均未检测到Ig及TCR克隆性重排条带,其检测特异性为100%。29例成熟B细胞淋巴瘤及1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织经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6例成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肿瘤中2例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且均为鼻型NK/T细胞淋巴瘤。结论 BIOMED-2标准化的基因重排分析系统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Ig基因和TCR基因克隆性重排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很高,对GI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EBER原位杂交检测对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的淋巴瘤也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道肿瘤 淋巴瘤 BIOMED-2 基因重排 EB病毒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福建肝癌细胞EBV感染与HBV及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袁芳平 黄培生 +1 位作者 王镛 龚华实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491-4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中EBV与HBV感染的相关性及EBV与P53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地高辛标记的单链cDNA探针、生物素标记的双链cDNA探针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HCC59例(含癌旁肝组织)和9例肝硬变组织中高拷贝数EBER1(EBV编码的小RNA)、HBVDNA和P53蛋白.结果肝癌细胞核内EBER1阳性率为203%,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肝癌组织内HBVDNA阳性率为593%,EBV存在与H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内P53蛋白表达率为339%,P53表达与EBER1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肝癌细胞内EBV感染与HBV存在无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病理学 疱疹病毒 HBV P53蛋白
下载PDF
肠道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燕晓雯 石群立 +1 位作者 孟奎 周晓军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9-502,共4页
目的 :探讨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 P法免疫组化技术 (第一抗体为EBV、CD3、CD2 0、CD43、CD45、CD45RO、CD74等 ) ,观察 2 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 (8例肠病相关T细... 目的 :探讨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 P法免疫组化技术 (第一抗体为EBV、CD3、CD2 0、CD43、CD45、CD45RO、CD74等 ) ,观察 2 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 (8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 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 )EBV感染情况。以 2 0例慢性结肠炎作为对照。结果 :患者年龄 2 1~ 92岁 (平均 52 8岁 ) ,男女之比 3 8∶1。临床上均以腹痛、腹胀或便血就诊。组织病理学 :T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形性 ,核大 ,不规则 ,嗜血管性及大片坏死 ;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等大小 ,多呈圆形、椭圆形 ,胞质较少淡染 ,核稍大 ,核分裂象多见 ,可见“淋巴上皮病变”。 2 4例淋巴瘤中检出 (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EBV DNA 1 4例 (检出率为 58.3 % ) ,其中T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 75 % ,B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 50 % (P <0 0 1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淋巴瘤 EB病毒 相关性研究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中国四川地区涎腺淋巴上皮癌的EB病毒原位杂交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吴兰雁 程君 +2 位作者 卢勇 周志瑜 朔敬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06-507,542,共3页
目的 探讨在中国四川地区 EB病毒感染和涎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个针对 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 RNA(EBER- 1 )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1 6例涎腺淋巴上皮癌 (L EC)、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BL EL)、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石蜡包埋... 目的 探讨在中国四川地区 EB病毒感染和涎腺淋巴上皮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一个针对 EB病毒编码的小分子 RNA(EBER- 1 )的寡核苷酸探针对 1 6例涎腺淋巴上皮癌 (L EC)、4例良性淋巴上皮病损(BL EL)、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石蜡包埋组织进行了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本组病例中 1 6例 L EC的癌细胞核均见 EBER- 1强阳性信号 ,4例 BL EL、4例非特异性慢性涎腺炎及 2例瘤旁正常涎腺组织均为阴性。结论 本结果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涎腺肿瘤 原位杂交
下载PDF
鼻咽刷片细胞学检查和EB病毒检测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陈茂怀 Alexander R Chang +2 位作者 李川军 梁小曼 罗锡源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444-44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 目的 :探讨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和细胞EB病毒检测在可疑鼻咽癌病人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对 6 6例可疑鼻咽癌就诊病人作鼻咽刷片细胞学诊断和应用CAS2 0 0图像分析仪测定涂片细胞DNA含量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同时作EB病毒编码RNA(EBERs)原位杂交。结果 :与组织学诊断相比 ,细胞学诊断和DNA非二倍体诊断癌的敏感性分别为6 6 %和 5 5 % ,两者结合判断不能提高敏感性 ,并且假阴性率高 ;细胞学癌阳性病例的癌细胞核EBERs阳性率 92 .1% ,其中 6例DNA二倍体核型病例均呈EBERs阳性 ,可诊断为鼻咽癌。结论 :鼻咽细胞学检查结合DNA核型判断不能提高可疑鼻咽癌病人的诊断率 ,不适用于鼻咽癌筛查。细胞涂片的EB病毒原位杂交方法 ,在鼻咽癌可疑病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大实用价值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细胞学 诊断 DNA EB病毒 原位杂交
下载PDF
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 被引量:2
10
作者 龙秀荣 石群立 +6 位作者 孟奎 周晓军 陆珍凤 谢海龙 陈琴 周敏 盛春宁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44-147,i004,共5页
目的 了解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和5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 目的 了解涎腺良、恶性淋巴上皮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 采用光镜、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聚合酶链反应(PCR),对14例涎腺恶性淋巴上皮病变(MLEL)和5例涎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BLEL)进行观察,同时复习临床相关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涎腺MLEL好发于腮腺、颌下腺,以女性为主,平均年龄47岁。组织学:大量增生的淋巴组织中见成簇或条索状分布的肿瘤细胞,瘤细胞界限不清,呈合体状,胞质嗜酸或淡染,核呈空泡状,核仁大而明显,核分裂象多见。免疫组化:瘤细胞表达CK;EBV阳性检出率92.9%,BLEL仅1例阳性。原位杂交:4例MLEL检出EBV EBERs;2例BLEL均为阴性。PCR:4例MLEL检出EBV/IR3,1例BLEL未检出。结论 涎腺MLEL是一类较少见、好发于腮腺、女性多见的未分化癌,组织学类似于鼻咽部的淋巴上皮癌。肿瘤的发生与EBV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良 恶性淋巴上皮病变 临床病理特征 EB病毒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涎腺肿瘤
下载PDF
胃癌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RNA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3
11
作者 万榕 高美钦 +2 位作者 高凌云 陈碧芬 蔡乾坤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2期148-150,共3页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58例胃腺癌,27例胃癌癌前病变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B病毒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胃癌组织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情况,初步探讨EB病毒感染与胃癌的关系。方法采用RNA原位杂交法观察58例胃腺癌,27例胃癌癌前病变及15例正常胃粘膜组织中EB病毒感染发生率和分布情况。结果胃癌组织EB病毒感染阳性率为10.3%,阳性标本多属低分化腺癌;胃癌癌前病变、正常胃粘膜及癌旁粘膜EB病毒检测均阴性。结论EB病毒在胃癌发病中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E-B病毒 原位杂交 RNA
下载PDF
EB病毒与乳腺癌的相关性
12
作者 潘鑫艳 王靖彦 +4 位作者 黎贵芸 徐文漭 王丽 宋蜀伶 杨举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215-1219,共5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乳腺病变组织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不同发展阶段的乳腺病变组织246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aser capture microdissection,LCM)、免疫组化染色En Vision法检测EBV DNA、RNA、蛋白质水平,分析EBV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标记246例乳腺病变均未检测到EBV潜伏膜蛋白LMP1的表达。PCR法在乳腺癌(12/23)、原位癌(0/10)以及乳腺良性病变(0/15)中检测到EBV DNA,但用地高辛标记的EBV DNA探针对48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包括PCR扩增阳性的12例乳腺癌标本)进行ISH检测,在癌细胞、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内均未检测到阳性杂交信号。采用LCM PCR检测12例PCR扩增阳性和12例阴性乳腺标本的乳腺上皮细胞和间质淋巴细胞,在12例PCR阳性标本的间质细胞中扩增出EBV DNA,癌组织中未检出EBV DNA。用EBV RNA探针和ISH方法在75例乳腺良恶性病变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BER表达。结论在该文选择的标本中,乳腺癌发生、发展与EBV感染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肺癌中EB病毒的原位杂交检测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雷 刘鸿瑞 +1 位作者 王志永 张淑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3,共3页
为观察EB病毒在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对87例肺癌组织中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2例EB病毒阳性的石蜡包埋组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检测。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原位杂交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33/8... 为观察EB病毒在肺癌组织中的分布并探讨EB病毒感染与肺癌的关系,对87例肺癌组织中经多聚酶链反应(PCR)检测52例EB病毒阳性的石蜡包埋组织,用原位杂交技术进行定位检测。癌组织及癌旁肺组织原位杂交EB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7.9%(33/87)和11.5%(IO/87);中、低分化癌与高分化癌EB病毒阳性率有显著差异,强阳性病例均为分化较差的肿瘤;累及胸膜、肋骨、隔肌的肺癌,其EB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未侵及者;随着EB病毒感染的加重,淋巴细胞浸润增多。结果表明:EB病毒感染与肺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肺癌的发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原位杂交 E-B病毒
原文传递
用原位PCR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中的EB病毒 被引量:6
14
作者 许亮国 杨旭宇 +3 位作者 谢鹭 陈曲侯 王珣章 姚开泰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7-18,共2页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的更灵敏的方法。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EBVDNA的BamHI W片段为探针 ,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的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 原位PCR比... 目的 探讨在鼻咽癌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原位检测EB病毒 (Epstein Barrvirus,EBV)的更灵敏的方法。方法 用地高辛标记的EBVDNA的BamHI W片段为探针 ,分别用原位杂交、原位PCR的方法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V的分布情况。结果 原位PCR比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的方法更灵敏。结论 用原位PCR检测鼻咽癌组织切片中EB病毒不失为一种灵敏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聚合酶链反应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唐山地区EBV及HPV感染与口咽鳞癌预后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蒙 孙玉满 +1 位作者 刘宏侠 杨俊泉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422-1427,共6页
目的检测唐山地区口咽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C)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对疾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3-01-01-2010-12-31唐山市协和... 目的检测唐山地区口咽鳞癌(oroph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PC)组织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和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其对疾病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3-01-01-2010-12-31唐山市协和医院明确诊断的OPC手术切除标本98例,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及PCR-反向点杂交方法检测蜡块组织中EB病毒编码的小RNA(EBV-encoded small RNA,EBER)及HPV感染情况,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应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Kaplan-Meier模型分析中位生存期,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98例OPC组织中29.6%(29/98)检测出HPV感染,4.1%(4/98)检测出EBER阳性;HPV感染与口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酒状态、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及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HPV阳性病例以非吸烟者居多,明显高于吸烟者,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访>30个月OPC患者中Ⅰ和Ⅱ期中位生存期为29个月,明显高于Ⅲ和Ⅳ期19个月,χ2=36.602,P<0.001;HPV阳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高于HPV阴性患者23个月,χ2=34.413,P<0.001;病理分级为高、中分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9和27个月,明显高于低分化的患者19个月,P<0.001。EBER表达与患者的各临床特征均无明显相关性;EBER阳性的OPC患者总体生存率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0。结论唐山地区OPC组织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PV及EBV感染情况,HPV阳性、临床分期早及分化程度高的OPC患者具有较好的预后。EBV感染对OPC患者的预后并无明显的判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肿瘤 鳞状细胞癌 人乳头瘤病毒 EB病毒 原位杂交 PCR-反向点杂交
原文传递
肺癌组织中EB病毒感染的检测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翠梅 韩光亮 张淑杰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8-290,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存在情况及EBV与原发性肺癌的关系。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和开滦医院病理科储存的2001--2006年肺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肺癌组织108份,癌旁组织22份,以EBV阳性鼻咽癌组织为阳性...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中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的存在情况及EBV与原发性肺癌的关系。方法唐山市人民医院和开滦医院病理科储存的2001--2006年肺癌手术切除石蜡包埋肺癌组织108份,癌旁组织22份,以EBV阳性鼻咽癌组织为阳性对照,用原位杂交法(ISH)检测肺癌患者石蜡包埋组织标本中EBV编码的小RNA(EBERl),并采用图像分析法进行形态学定量。结果癌组织及癌旁组织EBERl的阳性率分别为33.3%(36/108)和4.5%(1/22),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鳞癌、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中EBV感染率分别是35.9%(14/39)、31.6%(12/38)、31.0%(9/29)和1/2。EBV感染与患者年龄、性别和组织学类型无关,但与肺癌的部位、癌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右肺明显高于左肺,中低分化癌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癌。结论唐山地区原发性肺癌组织中EBV感染率为33.3%,EBV感染可能是肺癌的潜在病因之一,在癌组织分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爱波斯坦巴尔病毒感染 原位杂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