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省西部地区体育资教生现状的思考
1
作者 周东 赵皓 +1 位作者 王时毛 张海洋 《湖北体育科技》 2016年第7期581-585,共5页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西部地区体育资教生在中小学体育学科领域中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再就业所面临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资教生资教环境与经济收入不容乐观、再就业压力不减反...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与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湖北省西部地区体育资教生在中小学体育学科领域中对工作、生活和未来再就业所面临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体育资教生资教环境与经济收入不容乐观、再就业压力不减反增、体育资教生所在资教学校,学校体育开展效果不佳,体育设施投入少,教学质量低等。对此提出如下建议:严格落实资教政策,提高体育资教生福利待遇、运用多种手段解决再就业压力、严格执行资教政策,改善落后的体育设施现状,提高教育质量,为湖北省资教政策的不断完善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省西部 体育资教生 现状
下载PDF
加赠郑和以“外交家”的桂冠 被引量:1
2
作者 卫太夷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27,共5页
自190 4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以来,史学界根据新发现的遗迹及史料,翔实证明和评价郑和为中国明代大航海家是中肯的,毫无异议的。但是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这一命题的学术争鸣中,却众说纷纭,有踪迹建文说、宣扬国威说、耀兵... 自190 4年梁启超发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以来,史学界根据新发现的遗迹及史料,翔实证明和评价郑和为中国明代大航海家是中肯的,毫无异议的。但是在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这一命题的学术争鸣中,却众说纷纭,有踪迹建文说、宣扬国威说、耀兵异域说、贸采琛异说、经营国际贸易说、朝贡贸易说等等,莫衷一是。笔者以为郑和七下西洋的使命,其目的是贯彻执行明成祖对外开放、和平友好、共享太平之福的外交政策,其次为航海贸易。据此笔者在文中缕述三条论据,以及郑和七下西洋的全部外交活动予以阐明。郑和七下西洋2 8年的历程,是以航海为载体,从事频繁的外交活动,架设起中国连接亚非各国的友谊桥梁,这在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和外交史上,留下了璀璨夺目的一页,功不可没。因此笔者提出:对郑和历史地位和作用的评价,应在大航海家的桂冠之上,加赠明代杰出外交家的桂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门史 七下西洋 评述 航海外交家
下载PDF
明代中医药海外交流中的互融互通 被引量:3
3
作者 侯滢 李亚军 《现代中医药》 CAS 2021年第5期117-122,共6页
作为近现代史上中医药对外交流互摄互融的巅峰时期,明代中国在药材贸易、医药典籍、医疗技术的中外交流方面空前繁荣。由于朝贡体系、郑和下西洋、地理大发现、民间海外贸易等重要交流通路的形成,中医药的海外交流版图扩张至东亚、南亚... 作为近现代史上中医药对外交流互摄互融的巅峰时期,明代中国在药材贸易、医药典籍、医疗技术的中外交流方面空前繁荣。由于朝贡体系、郑和下西洋、地理大发现、民间海外贸易等重要交流通路的形成,中医药的海外交流版图扩张至东亚、南亚、西欧。在互通互融的背景下,中医药学得以依照各国文明强盛程度,与各国本土医药体系进行交流与碰撞。故试图从不同交流通路和地理维度的视角下,窥探中医药在海外交流的过程中,中医药体系和各国医药体系的相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药 海外交流 朝贡体系 郑和下西洋 丝绸之路 地理大发现
下载PDF
“异域探寻”背后的“文化身份”透视——谈红柯的《西去的骑手》
4
作者 朱玉 《德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25-28,共4页
从后殖民理论中的"文化身份"角度来分析红柯的《西去的骑手》,发现全球化后殖民语境的今天,作家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再是清晰单一,而变得模糊不清。作家在90年代的文化"寻根"过程中受到伊斯兰文化... 从后殖民理论中的"文化身份"角度来分析红柯的《西去的骑手》,发现全球化后殖民语境的今天,作家受到多种文化的影响,作家的文化身份不再是清晰单一,而变得模糊不清。作家在90年代的文化"寻根"过程中受到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对于传统的儒家文化现状表现出忧虑,同时中原汉民族儒家中心文化的烙印又深入骨髓,他寄希望于儒家文化能够从少数民族的伊斯兰文化中吸取新的营养,重新焕发出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去的骑手 伊斯兰文化 儒家文化
下载PDF
阿拉善地块晚奥陶世-石炭纪的构造演化历史--来自北大山地区多期岩浆-变质-变形事件的约束 被引量:6
5
作者 宫江华 张建新 +2 位作者 王宗起 于胜尧 王东升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1-798,共28页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 阿拉善地块西部的北大山地区识别出两期韧性变形构造,早期的韧性变形以从南(南东)向北(北西)逆冲为特征,晚期的韧性变形以近东西向左行剪切为特征。利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方法,在记录早期韧性变形的片麻岩中获得锆石的变质年龄为422±1 Ma,代表晚志留世变质事件;在记录晚期韧性变形的2件二长花岗岩中获得锆石结晶年龄分别为326.2±1.2 Ma和323.8±2.6 Ma,代表早石炭世岩浆活动。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发现阿拉善地块西部北大山地区的两期韧性变形特征、变形时代与阿拉善地块东部巴彦乌拉山-狼山地区相似,同时阿拉善地块东、西部晚奥陶世-石炭纪多期岩浆活动的岩石类型、期次、地化及Nd同位素等特征也非常相似。以上特征表明,阿拉善地块东、西部经历了相同的构造演化历史,形成一条发育在早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之上、呈近东西向弧形展布的晚奥陶世-石炭纪构造-岩浆岩带(西起桃花拉山,经北大山、诺尔公-巴彦乌拉山,东到狼山),其成因与古亚洲洋的俯冲造山事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拉善地块 晚奥陶世-石炭纪岩浆岩 构造变形 锆石U-PB定年 古亚洲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