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的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及心电图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诗东 华伟 +5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支力大 史蓉芳 何作祥 陈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97-299,共3页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目的 :观察右心室间隔部 (RVS)起搏时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 ;评估在接受心室起搏的患者中心电图的演变。  方法 :慢性心房颤动伴长RR间歇或缓慢心室率需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 10例 ,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平均年龄(64 2 0± 12 61)岁 ,均采用抑制型按需心室起搏 (VVI)模式先后顺序进行右心室心尖部 (RVA)和RVS。记录术前心电图、术中RVA和RVS起搏心电图 ;术后进行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 ,对比自身心律与RVA和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和双心室同步性的差异。  结果 :核素心室显像位相分析证实RVA起搏造成心室激动顺序异常和双心室失同步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RVA起搏时QRS波群较术前自身增宽 [(173 0 0± 14 94)msvs (74 5 0± 7 62 )ms ,P <0 0 0 1]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RVS起搏的QRS波群宽度较RVA起搏缩窄 [(13 6 0 0± 13 5 0 )msvs (173 0 0± 14 94)ms ,P <0 0 0 1) ]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  结论 :RVS起搏时心室激动顺序、双心室同步性与正常基本一致 ;与RVA起搏相比RVS起搏时心电轴、QRS波群与正常心电图相似或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室间隔部起搏 核素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心电图 慢性心房颤动
下载PDF
右心DDD起搏的同位素位相分析
2
作者 支力大 华伟 +3 位作者 史蓉芳 张澍 王方正 刘秀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03年第5期265-268,共4页
目的 :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 (ERNA)位相分析方法评价右心DDD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性。方法 :对 10例正常者及 10例植入DDD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Ⅱ°房室阻滞患者行ERNA。在起搏心律和窦性心律下采集数据 ,分析... 目的 :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 (ERNA)位相分析方法评价右心DDD起搏的心室激动顺序和心室同步性。方法 :对 10例正常者及 10例植入DDD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Ⅱ°房室阻滞患者行ERNA。在起搏心律和窦性心律下采集数据 ,分析处理位相 ,比较两者的相角程、心室激动顺序、最早激动点与X线定位的心室电极位置。结果 :正常者位相图示双心室色阶均一 ,心室直方图窄 ,相角程为 5 1.75°± 5 .81° ,心室激动顺序从室间隔近端或左室基底部向心尖方向扩散。行DDD起搏者起搏时右室激动早于左室 ,相角程显著增宽(6 4 .13°± 16 .81°vs 5 2 .88°± 9.2 6° ,P <0 .0 1) ,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 ,从右室心尖部向心底部和左室扩散 ,最早激动点为右室心尖部和室间隔远端 ,与X线显示右室电极位置一致。 2组观测者自身心律时的相角程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起搏时的相角程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单纯右心室起搏改变心室激动顺序 ,增加心室不同步性 ;位相分析可以准确定位心室起搏电极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DDD起搏 erna 同位素 心率
下载PDF
3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相位分析和射血分数的测定
3
作者 邬勇坚 田利奇 +3 位作者 周太原 邬恒夫 林伟 魏学立 《新医学》 1998年第4期176-177,共2页
目的 :探讨右室相位分析和右室射血分数 (RVEF)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门电路血池显像测定 11名正常人 ,1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3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相位角标准差 (RVSDP)和 RVEF。结果 :肺心病... 目的 :探讨右室相位分析和右室射血分数 (RVEF)诊断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肺心病 )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门电路血池显像测定 11名正常人 ,11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 ,39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右室相位角标准差 (RVSDP)和 RVEF。结果 :肺心病患者的 RVSDP大于正常人 (P<0 .0 5 ) ,RVEF明显低于正常人 (P<0 .0 1) ,其中 RVSDP异常者占 5 9% ,RVEF异常者占 82 %。结论 :RVSDP异常提示可能有肺心病 ,而 RVEF明显降低者应考虑早期肺心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心病 慢性 右心室 相位分析 射血分数 测定
下载PDF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核素心室造影的特点 被引量:2
4
作者 刘蕴忠 刘秀杰 +5 位作者 吴清文 魏红星 李思进 郭风 张卫和 刘华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9期526-528,共3页
本文总结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3例,以左室扩大为主者10例,左、右心室均扩大者23例,对照组15例,均经核素心室造影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心室扩大组的... 本文总结了临床确诊为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共33例,以左室扩大为主者10例,左、右心室均扩大者23例,对照组15例,均经核素心室造影检查。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左、右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双心室扩大组的收缩功能降低较左室扩大组更明显,两者有显著差异,舒张功能亦均下降,但两组无明显差异。这说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的心功能损害累及收缩和舒张的全过程,以收缩功能损害更为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 扩张型 心肌病 放射性核素 脏器照影
下载PDF
心脏右侧DDD起搏对心功能和心室收缩同步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华伟 支力大 +3 位作者 张澍 王方正 陈新 史蓉芳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2年第3期143-146,共4页
目的 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ERNA)方法评价心脏右侧DDD起搏对心功能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二度房室阻滞患者植入DDD起搏器。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行ERNA检查,用程... 目的 用平衡法核素心室显像(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ERNA)方法评价心脏右侧DDD起搏对心功能和心室同步性的影响。方法10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或间歇二度房室阻滞患者植入DDD起搏器。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行ERNA检查,用程控仪调整起搏器参数,分别在起搏情况下和窦性心律情况下采集数据,通过半自动处理数据获得心功能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位相分析(Phase analysis)处理,了解心室激动顺序,计算出相角程(Phase shift)来评估心室激动的同步性。结果患者在起搏时,左心室1/3EF比窦性心律时明显减低[(0.23±0.06)对(0.28±0.05),P=0.01]。位相分析显示起搏时右心室激动早于左心室,相角程增宽[(64.13±16.81)°对(52.88±9.26)°,P=0.007]。在窦性心律时心室激动顺序为从室间隔近端或左心室基底部向心尖方向扩散,起搏心律时心室激动顺序发生改变,从右心室心尖部向心底部和左心室扩散。结论 单纯右心室起搏增加心室不同步性,影响左心室收缩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右侧DDD起搏 心功能 心室收缩同步性 影响 erna 平衡法标志心室显像 位相分析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righ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DDD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synchrony 被引量:1
6
作者 支力大 华伟 +3 位作者 张澍 史蓉芳 王方正 陈新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16-520,共5页
Background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has been reported to reduce cardiac performance.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dual chamber (DDD)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compared to sinus rhythm. In this s... Background Right ventricular apical pacing has been reported to reduce cardiac performance. But 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effects of dual chamber (DDD)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compared to sinus rhythm.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righ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DDD pacing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contraction synchrony using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Methods Ten patients implanted with a righ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DDD pacemaker underwent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The scintigraphic data were obtained during sinus rhythm and pacing rhythm. Cardiac function parameters were obtained semimanually. Phase analysis was used to study the ventricular activation sequence and ventricular synchrony. Results The left ventricular 1/3 ejection fraction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during pacing compared with that during sinus rhythm[ (23.4 +/- 6.1)% vs (27.7 +/- 4.5) %, P = 0.01]. Regional ejection fraction also decreased during pacing, although the differenc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has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right ventricle was activated earlier than the left ventricle during pacing, and that the phase shift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during pacing than that during sinus rhythm[ 64.13degrees +/- 16.80degrees vs 52.88degrees +/- 9.26degrees, P = 0. 007 ]. The activation of both ventricles occurred simultaneously during sinus rhythm, with the activation sequence from proximal septum or base of left ventricle to apex. The earliest activation during pacing occurred at the right ventricular apex, and subsequently spread to the base and left ventricle. Conclusion Right atrial and ventricular DDD pacing impairs 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function and ventricular synchron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libr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 phase analysis · cardiac pacing · cardiac func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