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证类本草》征引北宋邢昺《尔雅疏》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云逸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年第4期445-448,共4页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大量征引北宋训诂学巨著《尔雅疏》中的相关文献以助本草名物训诂,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宋代之前,本草文献绝少引用训诂文献,呈现出本草学与训诂学隔绝的形态。宋代皇帝重视医药,儒臣受命编修本草文献,... 北宋本草学巨著《证类本草》,大量征引北宋训诂学巨著《尔雅疏》中的相关文献以助本草名物训诂,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在宋代之前,本草文献绝少引用训诂文献,呈现出本草学与训诂学隔绝的形态。宋代皇帝重视医药,儒臣受命编修本草文献,遂开始重视引用传统训诂学的成果以助益药物辨名;同时《尔雅疏》也大量引用传统本草文献以助训诂,体现了宋代本草学与宋代训诂学良性的互动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类本草 征引 北宋 邢昺 尔雅疏
下载PDF
试论《南华真经新传》中的创新追求 被引量:2
2
作者 刘宣如 焦绪霞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7-22,共6页
从开篇出新、题解创新、制名新异、暗驳陈说等几个方面阐述王雱《南华真经新传》的创新层面,并以严谨的逻辑思路剖析了王雱在政治历史使命下对《庄子》道儒圆通、一道德、性释政治等几个方面的深层次创新及其原因。
关键词 王雾 《南华真经新传》 新传
下载PDF
《诗经》“雨雪霏霏”考辨──兼析《十三经注疏》对《诗经》八处“雨雪”之训释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明富 张鹏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5-31,共7页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中"雨雪"应为名词,即"雨"和"雪"之义,"霏霏"为形容词,即"雨雪盛貌"。此外,考《诗经》其他7处"雨雪",应释为名词的为《邶风·北风》"雨雪其雱"与"雨雪其霏"以及《小雅·出车》"雨雪载涂"中的"雨雪";应释为动词"下雪"义的为《小雅·信南山》"雨雪雰雰"和《小雅·頍弁》"如彼雨雪"以及《小雅·角弓》"雨雪瀌瀌"与"雨雪浮浮"中的"雨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经 雨雪 霏霏 《十三经注疏》 《诗经译注》
下载PDF
考据孟学的演变与成就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雪梅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1,共4页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是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的《...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是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的《孟子字义疏证》、焦循的《孟子正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 孟学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下载PDF
从“十三经”注疏看中华文明的传承 被引量:2
5
作者 王炜民 《阴山学刊》 2003年第4期65-69,共5页
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对文明成果不断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中国古代经书的注疏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今天对“十三经”重新作注,进行今... 中华文明一脉相传没有中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对文明成果不断归纳总结,补充完善,中国古代经书的注疏充分显示了这一特点。“十三经”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组成部分,而注疏是“十三经”流传至今的保证。今天对“十三经”重新作注,进行今译,是古籍整理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弘扬中华文明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 注疏 经学 中华文明 文明传承
下载PDF
《尚书正义》点校札记
6
作者 喻遂生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50-154,共5页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 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是目前最通行的《尚书》版本 ,但其中错误很多。不仅阮刻本存在着不少漏校、误校、校记选录不当、刊刻新出错讹等问题 ,用唐石经等 11种本子作参校 ,发现《四部备要》翻印本、世界书局及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大学出版社标点本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三经注疏》 《尚书正义》 点校 札记
下载PDF
考据孟学的演变与成就
7
作者 王雪梅 《殷都学刊》 2007年第4期149-153,共5页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焦循《孟子正... 清代孟学研究呈现考据特色,考据性的孟学著作浩繁,成绩卓著,但考据的孟学并非孟学发展的终极目的。一方面考据孟学流于烦琐;另一方面是以曲折而隐晦的形式表达思想,显示孟学在清代演变的思想轨迹,如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焦循《孟子正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据 孟学 孟子字义疏证 孟子正义
下载PDF
经与注的互文性研究
8
作者 黄小平 廖爱萍 《阴山学刊》 2013年第4期43-48,52,共7页
注与经的互文,是主体、文本(经、注)、语境、媒介(语言)之间互动的结果。注对经的阐述的过程是"注生我经"的过程。注释的过程是与经文对话的过程,也是经文证明自身、显现自身的过程。注与经的互文具体体现在:字词的本义、语境... 注与经的互文,是主体、文本(经、注)、语境、媒介(语言)之间互动的结果。注对经的阐述的过程是"注生我经"的过程。注释的过程是与经文对话的过程,也是经文证明自身、显现自身的过程。注与经的互文具体体现在:字词的本义、语境义,句、篇章的本义、语境义上。注与经是平等的对话关系、互助关系,体现为注对经的依赖,又是对经的创造。注具有双向性,既指向经文,又指向读者;既是对经的理解,又是对读者的了解。注意味着阅读,每一种注都一定会表明重读历史、重新书写历史的可能性。每一种注意味着经文被重新唤醒,并注入当时的新的生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文性
下载PDF
《尔雅疏》古今字训例考辩
9
作者 窦秀艳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84-87,共4页
邢昺《尔雅疏》在疏解经文、郭注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某某音义同"的训式,揭示各类语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这种训式中有一些揭示了古今字的音义关系,且在训诂条例上往往属于"连类广训",这是对汉人"古声某、某同&qu... 邢昺《尔雅疏》在疏解经文、郭注的过程中,注意运用"某某音义同"的训式,揭示各类语词之间的音义关系。这种训式中有一些揭示了古今字的音义关系,且在训诂条例上往往属于"连类广训",这是对汉人"古声某、某同"、"某、某同"的改良和发展,也启迪后人对"音转义存"、"声义同源"、"异字同词"等现象作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尔雅疏》 古今字 音义关系 某某音义同
下载PDF
《孟子》注疏简辩
10
作者 马中伟 马青 《巢湖学院学报》 2004年第5期96-98,共3页
谈《孟子》的注疏问题 ,仅就诸家著作中的有关语词注释着手 ,着重讨论有关文言语词的词性归属、兼类与活用、古今字与通假字、单音节语词结构特点等方面的古今差异问题。明确语词确切含义 ,准确理解古人文意。
关键词 孟子注疏 确切含义 古今差异
下载PDF
论南昌府本《十三经注疏》对底本的修正——以《毛诗注疏》为例
11
作者 吴雪菡 《图书馆研究》 2019年第5期124-128,共5页
南昌府学所刊《十三经注疏》,是统合历代经疏刊刻的集大成之作。阮元出其所藏"宋本"《十三经》付梓,实际此本为粗糙拙劣的元刊明修本。南昌府本对元刊明修本有补正之功,主要体现在墨钉修补、讹字修正和字形规范三个方面。总... 南昌府学所刊《十三经注疏》,是统合历代经疏刊刻的集大成之作。阮元出其所藏"宋本"《十三经》付梓,实际此本为粗糙拙劣的元刊明修本。南昌府本对元刊明修本有补正之功,主要体现在墨钉修补、讹字修正和字形规范三个方面。总体来看,南昌府本《十三经注疏》校刊精良,接近宋本,字形规范,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昌府学 十三经注疏 毛诗注疏 元刊明修本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