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典型挺水植物应用于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污染净化效应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3 位作者 王妍 张超 李成荣 伏川东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1,98,共6页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 以洱海流域北部上游东湖片区库塘湿地中水生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5种主要水生植物,寻求净化湿地水质的最佳植物组合。结果表明:东湖片区库塘湿地水体总磷、总氮、氨氮、化学需氧量分别为0.09~0.23、0.80~3.28、0.18~0.89、12.00~37.00 mg/L,总体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Ⅳ类要求;综合比较发现,植物组合群落生物量和碳氮磷累积效应优于单一植物;植物组合对水体碳氮磷具有一定的吸收净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东湖片区库塘湿地 生态修复 植物
下载PDF
福寿螺入侵洱海流域的危害及其防控措施
2
作者 李灿婷 冉然 +1 位作者 任思雨 李镜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第12期7-9,共3页
福寿螺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水生软体动物,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大理地区,福寿螺不仅危害洱海流域水体质量、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食用福寿螺还会威胁人类健康。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局限于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采用综合防... 福寿螺是一种全球性的入侵水生软体动物,给许多国家和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在大理地区,福寿螺不仅危害洱海流域水体质量、影响农田生态系统平衡,食用福寿螺还会威胁人类健康。福寿螺的防治方法主要局限于化学防治和人工防治,采用综合防治的有效措施治理福寿螺才是持续控制其为害的最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生物 大理 洱海流域 福寿螺 综合防控
下载PDF
洱海流域北部入湖河流污染特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封吉猛 王欣泽 +2 位作者 林燕 李应程 邱江平 《净水技术》 CAS 2013年第5期11-15,共5页
罗时江在洱海北部三条重要入湖河流中受污染程度最高,是北部入湖河流控制与治理的重点。该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来研究罗时江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全年罗时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标识指数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整... 罗时江在洱海北部三条重要入湖河流中受污染程度最高,是北部入湖河流控制与治理的重点。该文采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评价法来研究罗时江流域内不同时期的污染特征变化。结果表明全年罗时江水体中总氮和总磷的标识指数都维持在较高水平,整个流域受来自农业面源的营养盐污染严重。在不同季节,罗时江受各项污染指标的污染程度是不同的。夏季罗时江水体中有机污染水平最高,综合评定罗时江重点的污染时段为春季和夏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罗时江 污染特征 综合水质标识指数
下载PDF
洱海流域入湖河口湿地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分布及污染风险评价 被引量:48
4
作者 王书锦 刘云根 +2 位作者 张超 侯磊 王妍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9-77,共9页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研究分析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TP含量在0.04~1.28 g...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沉积物样品,研究分析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TP含量在0.04~1.28 g/kg之间,空间分布特征为:Ⅱ区>Ⅰ区,水道Ⅰ>水道Ⅱ;TN含量在0.33~2.96 g/kg之间,空间分布特征为:Ⅰ区>Ⅱ区,水道Ⅰ>水道Ⅱ,OM含量在32.43~233.03 g/kg之间,空间分布表现为Ⅰ区<Ⅱ区,水道Ⅰ<水道Ⅱ.结合综合污染指数与有机指数评价法可知,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氮、磷污染:Ⅰ区和水道Ⅰ属于中度污染,Ⅱ区和水道Ⅱ属于轻度污染;有机污染:水道Ⅰ和水道Ⅱ属于重度污染,Ⅰ区和Ⅱ区属于中度污染.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沉积物空间分布受外源污染物、养殖活动和湿地水生植物的影响,氮、磷外源输入以水道Ⅰ为主,有机质输入以水道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罗时江河口湿地 高原河口湿地 沉积物 有机质 空间分布 风险评价
下载PDF
基于GIS和RUSLE的洱海流域土壤侵蚀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卫林 叶燎原 +2 位作者 杨昆 王桂林 苏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13期3108-3113,共6页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侵蚀防治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提取了洱海流域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地表覆盖、水土保持措施5个主要影响水土流失因子.采用修正的通用... 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是进行土壤侵蚀防治规划、实践的重要基础与依据。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RS),提取了洱海流域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坡度坡长、地表覆盖、水土保持措施5个主要影响水土流失因子.采用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模型(RUSLE)估算土壤侵蚀量,并运用GIS空间统计分析功能.分析了土壤侵蚀在海拔、坡度与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64.68t/(hm^2·a).属于强度侵蚀,土壤侵蚀面积1404.279km^2,占总流域面积的61.12%.2000~2500m高程带、15°~45°坡度带,以及未利用土地区域是研究区土壤侵蚀防治的重点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修正的通用土壤侵蚀方程 地理信息系统 水土流失 空间分布特征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6
6
作者 莫晓聪 丁小玲 +3 位作者 李强 李远超 毕胜 黄灿 《水利信息化》 2020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围绕新形势下洱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需求,深入分析洱海水资源利用及调度现状,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完善流域水资源自动化监测体系,设计构建一套新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框架,研发流域... 为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调度,围绕新形势下洱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需求,深入分析洱海水资源利用及调度现状,在现有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完善流域水资源自动化监测体系,设计构建一套新的流域水资源调度系统框架,研发流域水资源预报调度计算模型体系,基于SOA架构和J2EE技术体系进行系统开发,包括监测监视、水资源分析、供水调度、防洪调度、决策会商等业务功能模块,为洱海流域管理部门及时掌握流域水资源信息,实现水资源的科学调度与管理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科学调度 洱海流域 系统设计
下载PDF
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明杰 余斌 +1 位作者 卓蓉蓉 王毅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00-710,共11页
基于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数据,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时空变化表征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部门、污染地区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2007年—2017年,洱海... 基于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数据,以水污染排放总量、排放结构、排放时空变化表征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的综合特征,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探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部门、污染地区与水环境变化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1)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污染等标排放量呈现“先增后降”趋势,TN是洱海流域主要污染物.2)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水环境污染主要来自面源污染,其中畜禽养殖污染排放量平均占比达53.17%,是流域主要污染部门.3)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等标污染排放量时空分布不均、空间差异缩小,高排污区集中分布在海北地区,与2007年相比,2017年高、低排污乡镇均有所减少.4)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污染部门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总体呈“阶段性波动”特征.5)2007年—2017年,洱海流域各乡镇污染排放与洱海水质变化具有较强的关联度,关联度最强的三个乡镇为:上关镇、湾桥镇、海东镇.据此,提出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水污染“结构减排”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 等标污染负荷 灰色关联分析 洱海流域
下载PDF
以公共价值为基础的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 被引量:5
8
作者 丁继 刘洋 樊胜岳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共7页
为研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的绩效水平,选择了水稻绿色种植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并从公共价值角度构建了实施过程子系统与环境结果子系统的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政府部门... 为研究洱海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的绩效水平,选择了水稻绿色种植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垃圾处理项目,并从公共价值角度构建了实施过程子系统与环境结果子系统的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体系。政策实施过程,从政策实施的“公平性”、政府部门管理的“效率性”、合作生产的“参与性”、生态效果的“可持续性”四维度提取指标因子;环境治理结果从污水处理效果、生活垃圾转运效果、项目运行状况等指标来衡量。结果显示,从项目实施过程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湿地建设、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分别为0.6810、0.7908、0.8833,绿色种植和湿地建设绩效值结果为“较好”,垃圾处理项目绩效值结果为“很好”;从生态结果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项目的绩效值为0.7197,湿地建设项目的绩效值为0.7019,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为0.9500,垃圾处理项目生态效果为“很好”级别,湿地建设项目绩效值要好于水稻绿色种植项目;从项目的综合绩效值看,水稻绿色种植项目、湿地建设项目、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值分别为0.7004、0.7464、0.9167,水稻绿色种植和湿地建设项目绩效等级为“较好”,垃圾处理项目的绩效等级为“很好”。研究表明,以公共价值为基础框架的水环境治理项目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调研情况相吻合,同时也为水环境污染治理绩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价值 洱海流域 水环境治理 绩效评价
下载PDF
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天力 顾世祥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0,共5页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构建完整防洪体系、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以及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流域生态建设以及灌区高效节水减排等五大类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201.32 km,同时还规划新建286.04 km堤防或护岸工程,对35.92 km的河道进行清淤,对15.66 km河道的已建堤防进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污治污 河道治理 湿地恢复 高效节水 流域管理 洱海
下载PDF
洱海流域农业转型升级中的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10
作者 樊静静 杨运星 《文山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17-120,共4页
选取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管理学视角,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农业转型升级之中研究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问题。通过运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样本描述统计量和样本均值进行分... 选取洱海流域为研究对象,立足于管理学视角,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应用到农业转型升级之中研究发展中的利益冲突及协调机制问题。通过运用SPSS19.0,对问卷进行了信度与效度检验,并对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样本描述统计量和样本均值进行分析,发现其"自利性"的利益诉求是导致冲突的关键所在。针对实际发展情况,提出解决利益冲突的三种协调机制,以期增强洱海流域农业转型发展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为顺利地转型升级做出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转型升级 利益协调机制
下载PDF
水利水电工程对洱海流域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11
作者 曹东福 马猛 郑曼莉 《环境科学导刊》 2015年第5期78-82,共5页
以洱海流域内两条重要河流—弥苴河和西洱河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历史资料,采取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河道的水文特性、水力特性、物理化学特性及生态学... 以洱海流域内两条重要河流—弥苴河和西洱河为研究对象,收集了历史资料,采取现场调查、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水利水电工程对河流水文水资源及生态系统的影响。修建水利水电工程改变了河道的水文特性、水力特性、物理化学特性及生态学特性。集中的水库群建设,改变了水资源的时空分配规律,并造成水资源的空间大转移及干流水资源量的减少。过于密集的水电开发,使自然河流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其物流和能流通道完全被隔断,严重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对河流的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资源 河流开发 生态系统 水利水电工程 洱海流域
下载PDF
洱海入湖河口湿地干湿季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垂向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差异性 被引量:17
12
作者 王书锦 刘云根 +2 位作者 王妍 侯磊 张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615-4625,共11页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 以云南洱海罗时江河口湿地为典型对象,利用柱状底泥分层采样器采集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0~10 cm)、中层(10~30 cm)和底层(30~60 cm)沉积物样品,分析干、湿季沉积物总氮(TN)、总磷(TP)、有机质(OM)垂向分布特征,并对沉积物进行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1干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734、1.453和1.255g·kg^(-1),TP平均值分别1.085、1.034和0.992 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9.051、47.730和42.133 g·kg^(-1);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表层、中层和底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分别为1.147、0.948和0.895 g·kg^(-1),TP平均值分别0.599、0.523和0.519g·kg^(-1),OM平均值分别为53.098、46.897和43.395 g·kg^(-1);干、湿季各指标含量垂向分布随沉积深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表层富集明显;三层沉积物各指标含量均为干季高于湿季,且除OM外,TN和TP均达到显著差异(P<0.01).2单因子指数(PI)、有机氮指数(ON)和有机指数(OI)评价结果表明,整体上干季沉积物氮磷属于重度污染,有机质属于中度污染;湿季沉积物氮和有机质均为中度污染,磷为轻度污染;总体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污染水平为干季高于湿季,且干、湿季各污染指数均为表层最高,中层次之,底层最低,表层污染最为严重.3干、湿季罗时江河口湿地污染来源存在差异,干季以外源为主,湿季以内源为主;干季沉积物营养盐潜在释放风险较湿季大,且以表层释放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罗时江河口湿地 沉积物氮、磷、有机质 干、湿季垂向分布特征 污染风险评价
原文传递
洱海流域农业用地与入湖河流水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1
13
作者 庞燕 项颂 +2 位作者 储昭升 薛力强 叶碧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005-4012,共8页
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综合农业用地和各类农业用地面积百分比两个层次研究洱海流域农业用地与入湖河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10个小流域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差异性显著,流域西部入湖河流总磷污染严重,北部和南部入湖河流(D3... 采用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从综合农业用地和各类农业用地面积百分比两个层次研究洱海流域农业用地与入湖河流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10个小流域入湖河流水质空间差异性显著,流域西部入湖河流总磷污染严重,北部和南部入湖河流(D3除外)主要污染指标为有机物和氮;流域农业用地面积百分比与入湖河流水质的关系密切,综合农业用地面积百分比与雨季入湖河流高锰酸盐指数、NH+4-N、TN、TP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0.565、-0.693、-0.181,与非雨季高锰酸盐指数、NH+4-N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84、-0.328,与非雨季TN和TP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21、0.146;各类农业用地面积百分比对入湖河流水质表征作用较强,耕地与TN、TP在雨季和非雨季均呈正相关,与两者的相关系数雨季为0.252、0.581,非雨季为0.149、0.511,耕地与高锰酸盐指数、NH+4-N在雨季和非雨季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与两者的相关系数雨季为0.388、0.053,非雨季为-0.137、-0.147,林地与耕地的表现则正好相反,与TN、TP、高锰酸盐指数、NH+4-N的相关系数雨季为-0.526、-0.275、-0.469、-0.155,非雨季为-0.012、-0.100、0.282、0.151,鱼塘对TN和TP的指示作用不显著,草地和园地在雨季与耕地的表现类似,非雨季与耕地的表现相反.可见,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治理时应重点加强北部和南部在雨季时耕地、草地和园地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洱海流域 农业用地 入湖河流 水质 冗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