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斑茅割手密杂种后代真实性鉴定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昔辉 方锋学 +8 位作者 高轶静 张荣华 宋焕忠 杨荣仲 方位宽 段维兴 罗霆 张革民 李杨瑞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14-920,共7页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 以斑茅GXA87-36(♀)与割手密GXS79-9(♂)杂交获得的经形态鉴别为真杂种的后代材料GXAS07-6-1(斑茅割手密杂合体)及其双亲为材料,利用体细胞染色体计数以及SSR、SRAP分子标记对杂种进行真实性鉴定,并利用SRAP分子标记对斑茅GXA87-36、割手密GXS79-9及其杂种后代遗传位点的传递进行分析。结果表明,GXA87-36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0,GXS79-9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64,其杂种GXAS07-6-1染色体2n=62,其杂交的染色体遗传方式为n+n;筛选出3对SSR引物和5对SRAP引物可分辨后代的真伪;利用71对SRAP引物扩增后代和双亲,检测到1095个遗传位点,多态性位点数为800;母本有279个位点,其中有79%传递给其后代;父本有439个位点,其中有73%传递给后代;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Jaccard遗传相似系数,双亲间为0.474,后代与母本、父本间分别为0.696、0.752,表明后代GXAS07-6-1偏向父本遗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茅 割手密 杂种鉴定 SSR SRAP
下载PDF
中国斑茅种质资源分子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31
2
作者 张木清 洪艺珣 +3 位作者 李奇伟 刘少谋 张垂明 杨荣仲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6,共6页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采自我国8省区的30个斑茅〔Erianthusarundinaceus(Retz.)Jesw.〕无性系的分子多态性进行了分析,共扩增出87条多态带,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多态带数为5.1条,多态性条带比率(PPB)为64.89%,多态信息量(PIC)为0.58,说明我国斑茅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可将30个斑茅无性系归为4大类,同一地区的斑茅无性系基本聚在同一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斑茅 种质资源 分子多态性 ISSR分子标记技术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的收集与遗传多样性初析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洋 刘新龙 +3 位作者 苏火生 刘洪博 姚艳丽 苏俊波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13年第1期199-208,共10页
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国甘蔗野生资源库,充分了解和发掘具有良好品性的野生材料,对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白沙等16个县(市)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共采集白茅8份、斑茅39份、荻7份、割手密26份、芒14份(其中五节芒4份),涉及... 为了进一步丰富中国甘蔗野生资源库,充分了解和发掘具有良好品性的野生材料,对海南省海口、澄迈、临高、儋州、白沙等16个县(市)的甘蔗野生种质资源进行了采集,共采集白茅8份、斑茅39份、荻7份、割手密26份、芒14份(其中五节芒4份),涉及5个属6个种,共94份。测定株高、茎粗、锤度、叶长和叶宽5个主要农艺性状,并对斑茅和割手密进行了相关性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研究表明,海南甘蔗野生种资源性状差异显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存在较大相关性,而锤度与其他指标不相关;斑茅和割手密具有较大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分别为0.187~0.558及0.206~0.432;斑茅和割手密分别分为四类群和三类群,其中斑茅Ⅱ和Ⅳ类群具有较大的生物量,而割手密Ⅰ和Ⅲ类群具有良好的锤度品质潜力,可推荐作为甘蔗育种的上游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斑茅 割手密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下载PDF
斑茅杂种甘蔗BC_1选育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刘少谋 符成 +1 位作者 吴其卫 邓海华 《热带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9-12,共4页
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Retzius)Jeswiet]为亲本进行甘蔗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的种子发芽率低;斑茅杂种F1代具有极高的不育性;斑茅的绵心、侧芽等不良性状具有很强的传递力;经多年艰辛探索,育成的斑茅杂... 以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s(Retzius)Jeswiet]为亲本进行甘蔗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甘蔗与斑茅杂交后代的种子发芽率低;斑茅杂种F1代具有极高的不育性;斑茅的绵心、侧芽等不良性状具有很强的传递力;经多年艰辛探索,育成的斑茅杂种甘蔗BC1品系,已得到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功酶分析鉴定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选育 育种 杂交 回交 斑茅 杂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