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s of Lanthanum and Europium on Rooting of Plantlet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in vitro 被引量:5
1
作者 宋卫平 洪法水 +1 位作者 万志刚 周玉珍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6期658-662,共5页
The effect of La 3+ and Eu 3+ on the rooting of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plantlet in vitro was studied with adding La 3+ and Eu 3+ to the rooted medium. The rooting rate, the number of root and the lengt... The effect of La 3+ and Eu 3+ on the rooting of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plantlet in vitro was studied with adding La 3+ and Eu 3+ to the rooted medium. The rooting rate, the number of root and the length of root were studied after transplanting 20 d. The activity of peroxidase, nitrate reductase and fresh weight of roots were determined after transplanting 44 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range of La 3+ (1.0~3.0 μmol·L -1), Eu 3+ (2.0~3.0 μmol·L -1) in the rooted medium can increase the rooting rate and the fresh weight of roots, and promote the length of root and raise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and nitrate reductase significantly. La 3+ has more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rooting rate, root length and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and less effect in promoting root fresh weight and the activities of nitrate reductase than Eu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s LANTHANUM EUROPIUM 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 plantlet in vitro ROOTING
下载PDF
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长的影响
2
作者 徐雅欣 陈铭敏 +4 位作者 向胤春 林立金 张慧芬 罗弦 邓群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茎杆和叶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且均以稀释1 000倍效果最好。稀释1 000、1 300倍腐植酸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枇杷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枇杷幼苗茎杆、叶片生物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呈正相关。因此,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枇杷幼苗生长,且以稀释1 000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水溶肥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 生长 光合生理 抗氧化生理
下载PDF
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生理特性的影响
3
作者 黄科文 邓群仙 +4 位作者 李婉芝 黄艳 王铤 薛莞莞 刘磊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4期23-26,30,共5页
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使用0、0.5、1.0、1.5、2.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预处理后,于-3℃条件下低温处理24 h,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 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使用0、0.5、1.0、1.5、2.0 mg/L外源油菜素内酯预处理后,于-3℃条件下低温处理24 h,研究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对枇杷幼果相对电导率、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处理使枇杷幼果的相对电导率显著升高,冻害指数升高至90.5,但随油菜素内酯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与0 mg/L相比,枇杷幼果的SOD、POD、CAT、APX酶活性和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脯氨酸含量在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均与其相对电导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表明在低温胁迫下油菜素内酯可以通过调控抗氧化酶活性,提高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增强枇杷幼果的耐寒性,并在油菜素内酯浓度为2.0 mg/L时枇杷幼果的耐寒性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幼果 油菜素内酯 低温胁迫 抗氧化酶 相对电导率(REC) 丙二醛(MDA) 渗透调节物质 冻害
下载PDF
枇杷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酶动力学 被引量:8
4
作者 魏爱红 李晓虹 +4 位作者 曾煌 梁淑荷 林展雯 庄远杯 张声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比较研究枇杷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肉、种子)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探究最强活性部位及其总黄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制备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超声辅助浸提并经AB-8大... 比较研究枇杷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肉、种子)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探究最强活性部位及其总黄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制备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超声辅助浸提并经AB-8大孔树脂制备总黄酮,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花>茎>根>叶>果肉>种子,α-淀粉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根>茎>花>叶>果肉>种子。枇杷花醇提取物、枇杷花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4.65±0.35)、(0.0174±0.0035)g/L,均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14.41±0.59)、(1.57±0.03)g/L,均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枇杷根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最强,IC_(50)值为(1.51±0.24)g/L,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该研究结果为枇杷作为降血糖食品药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酶促动力学 Lineweaver-Burk曲线
下载PDF
枇杷叶多糖的提取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雒江菡 高原 +1 位作者 王福玲 杜宏霞 《黑龙江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241-1244,共4页
目的:优化枇杷叶中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以干燥的枇杷叶粉末为原料,采用水提法对枇杷叶中的多糖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考察枇杷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 目的:优化枇杷叶中多糖提取的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抑菌活性。方法:以干燥的枇杷叶粉末为原料,采用水提法对枇杷叶中的多糖进行提取,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佳工艺参数;考察枇杷叶多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通过实验表明,枇杷叶多糖最佳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2h,料液比为1∶40,此时,枇杷叶多糖提取量为16.224mg/g。枇杷叶多糖的抑菌实验结果显示,枇杷叶多糖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最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制作用较弱。结论:枇杷叶中多糖成分丰富,有一定抑菌作用,该研究为枇杷叶活性成分筛选及进一步的扩展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多糖 正交实验 抑菌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蜜枇杷叶炮制工艺
6
作者 胡雨 麻雨乐 +1 位作者 郭志俊 高波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68-70,76,共4页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量、浸出物及标准汤剂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闷润时间、蜜水比、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优选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的加工炮制工艺。结果表明,蜜枇杷叶的加工炮制工...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量、浸出物及标准汤剂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闷润时间、蜜水比、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优选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的加工炮制工艺。结果表明,蜜枇杷叶的加工炮制工艺为取净枇杷叶丝,加入20%的蜂蜜(蜜∶水=3∶1,m∶m)拌匀,闷润1.0 h,置于140℃的炒药机中炒制15 min,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即可。该优选的蜜枇杷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蜜枇杷叶的扩大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 正交试验 优选 炮制工艺
下载PDF
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玉明 李珂娴 +4 位作者 何颖 刘琼 沈先荣 陈秀丽 谢海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在16.4898.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470 2x-0.003 7,R2=0.999 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56%,RSD为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枇杷花水提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8
作者 陈剑 李维林 +2 位作者 吴菊兰 任冰如 张涵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68,共2页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chemical and spectral methods.They were identified as tricosanoic acid(Ⅰ),phenylpropyl acid(Ⅱ),rutin(Ⅲ),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Ⅳ),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Ⅴ),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Ⅵ).Compound Ⅰ,Ⅱ and Ⅳ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叶片 化学成分 三萜酸 倍半萜苷
下载PDF
RP-HPLC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16
9
作者 张晓喻 黄春萍 +2 位作者 张宏 黄欢 陶宗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25.3~507 mg·L^(-1)(r=0.9996,n=7)和9.11~182 mg·L^(-1)(r=0.9997,n=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1.1%,RSD<4.0%。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20
10
作者 潘翠萍 谢红江 +5 位作者 王永清 张卉 邓群仙 杨志武 文露 何珊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9-2374,共6页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下载PDF
枇杷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7
11
作者 吕寒 于盱 +1 位作者 陈剑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3,5,7-三羟基黄酮(高良姜素)(3),橙皮苷(4),金丝桃苷(5),山柰酚-3,7-二葡萄糖苷(6),异槲皮苷(7),槲皮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邓朝军 许奇志 +3 位作者 蒋际谋 魏秀清 章希娟 郑少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39-444,共6页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 为探讨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对‘红种’枇杷果皮热伤害的抗氧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光下,枇杷果皮热伤害的阈值为40℃(1.5 h),且果皮热伤害与温度和持续时间关系密切,光照可促进热伤害的发生。枇杷果皮受热伤害程度与果实本身的营养状态有关,果肉维生素C(Vc)、钙(Ca)含量越低,果皮热伤害级数越高。与25℃相比,40℃高温处理增加了果皮的超氧阴离子和丙二醛(MDA)含量,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呈下降趋势。这揭示了高温胁迫下枇杷果皮对热伤害的抗氧化响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皮 高温胁迫 热伤害 抗氧化特性
下载PDF
枇杷果皮热伤害发生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邓朝军 蒋际谋 +4 位作者 张小艳 许奇志 章希娟 魏秀清 郑少泉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081-1086,共6页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 以国家果树种质福州枇杷圃中枇杷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田间调查与果实活体诱导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枇杷果皮热伤害影响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质资源对果皮热伤害抗性差异较大;树姿及果实着生方位影响果皮热伤害发生;果实转色期是果皮热伤害发生的敏感时期;晴天9:00~17:00,转色期果实表面温度比气温高1.2~6.1℃,其高峰值时间比气温早;在田间自然光照条件下,‘红波罗’阈值温度是39℃(90min),‘多2号’是39℃(60min),‘红种’是40℃(9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热伤害 转色期 阈值温度 影响因子
下载PDF
不同类型枇杷叶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及降糖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吴月娴 吕寒 +4 位作者 简暾昱 陈剑 马丽 任冰如 李维林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1-103,共3页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 枇杷叶又名巴叶、芦桔叶,为蔷薇科(Rosaceae)枇杷属(EriobotryaLindl.)常绿小乔木枇杷〔E.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主产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为中国传统民间中草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1]204,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2]和糖尿病[3-5]等疾病.枇杷叶含有三萜酸类[6-7]、黄酮类[8]及倍半萜类[9]等成分,其中,三萜酸类为主要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成熟叶 落叶 HPLC-ELSD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寒 陈剑 +1 位作者 李维林 张涵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91-2792,共2页
目的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目的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以6倍量和4倍量的80%乙醇提取两次,1.5h/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 正交卖验 齐墩果酸 熊果酸
下载PDF
枇杷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义潮 巩江 +6 位作者 高昂 贾旭 曹梦晔 陈巧利 赵婷 侯晓艺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7-2638,共2页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倍半水芹烯(4.14%)、异桉叶油(5.07%)、环己酮(5.25%)、顺-3-己烯-1-醇(5.30%)、香叶烯D(5.3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为枇杷叶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体外活性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剑 吴月娴 +5 位作者 吕寒 简暾昱 丁晓琴 李佳伟 刘艳 任冰如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0,共3页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 糖尿病属于多病因的代谢性疾病,显著临床特征为慢性高血糖,并常伴有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若病人体内代谢紊乱得不到很好地控制,容易产生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衰竭、肢体坏疽和昏迷等并发症[1]。中草药在治疗糖尿病上具有独特疗效[2],从中草药资源中寻找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天然产物已成为研究热点[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成分 Α-葡萄糖苷酶 非酶糖化反应产物
下载PDF
温度对枇杷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芩 付燕 +4 位作者 王永清 陶炼 邓群仙 范建新 邓仁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52,I0002,共8页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龙泉5号’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花朵,采用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观察统计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和胚囊活力情况。【结果】在10.0、15.0和20.0℃的温度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被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和有花粉管的胚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当温度为5.0℃时花粉的萌发率仅为10%,温度升高至25.0、30.0℃时,萌发率又分别显著下降至65%和45%。当温度为5.0、30.0℃时,在授粉后120 h均未发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生长至胚珠。【结论】温度对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有显著影响,枇杷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9℃,花粉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温度 花粉管动力学 胚囊寿命
下载PDF
不同枇杷叶药材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吕寒 习超鹏 +1 位作者 陈剑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9-92,共4页
目的:比较枇杷成年生长叶和落叶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两种叶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种叶子中的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 目的:比较枇杷成年生长叶和落叶中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两种叶子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种叶子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两种叶子中的三萜和黄酮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落叶中的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高于成年生长叶,总黄酮含量低于成年生长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成年生长叶 落叶 齐墩果酸 熊果酸 总黄酮
下载PDF
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枇杷花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5
20
作者 杨必坤 张宏 +2 位作者 张晓喻 刘刚 徐世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0,共4页
建立了枇杷花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SPE-CGC)分析方法。对采自福建蒲田等12地的枇杷花中六六六(4种异构体)、滴滴涕(4种异构体)、五氯硝基苯共9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波提取... 建立了枇杷花中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的固相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SPE-CGC)分析方法。对采自福建蒲田等12地的枇杷花中六六六(4种异构体)、滴滴涕(4种异构体)、五氯硝基苯共9种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进行了测定。样品采用丙酮超声波提取,浓缩后过Florisil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洗脱剂为V(正己烷)∶V(丙酮)100∶1。用DB-1701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分离样品,微电子捕获检测器进行检测。9种有机氯农药的峰面积与其质量浓度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最低检测限为0.016~0.125μg/L,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85.4%~106.9%,相对标准偏差为1.8%~9.8%。该方法能够满足农药残留检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有机氯类农药 枇杷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