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moval of the main inflorescence to induce reflowering of loquat 被引量:2
1
作者 Jiangrong Peng Wenkun Li +7 位作者 Yuan Yuan Zhiqiang Han Yunpeng Cao Muhammad Qasim Shahid Zhike Zhang Yongshun Gao Shunquan Lin Yuanyuan Jiang 《Horticultural Plant Journal》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35-43,共9页
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is an evergreen fruit tree species of the Rosaceae,and its unique flowering time greatly hinders its production.To explore the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loquat flowering time,we remove... Loquat(Eriobotrya japonica Lindl.)is an evergreen fruit tree species of the Rosaceae,and its unique flowering time greatly hinders its production.To explore the artificial regulation of loquat flowering time,we removed the main inflorescence(by cutting it)to induce reflowering.For different loquat tree cultivars with different stages,the inflorescence was removed by cutting the main floral axis at two alternative positions:the upper or the lower position beneath the inflorescence,and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reflowering resulting from removing the upper position of the main floral axis of yellow-flesh loquat cultivars during the full-bloom stage was the highest.In addition,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normal-growing panicles,the number of flower buds and branch axes of the reflowering panicl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fter cutting.Importantly,these newly produced inflorescences flowered 2–4 months later than normal-growing inflorescences did,effectively prolonging both the flowering and fruiting time.In addition,qRT-PCR results showed that EjFT1,EjFT2,EjAP1–1 and EjAP1–2 were highly expressed in the floral axis.These findings highlighted a new method for extending the production cycle of loquat and provided a reference for the flowering regulation of loquat and other economically important fruit tree spec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obotrya japonica Reflowering flowering time CUTTING Production cycle
下载PDF
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玉明 李珂娴 +4 位作者 何颖 刘琼 沈先荣 陈秀丽 谢海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在16.4898.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470 2x-0.003 7,R2=0.999 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56%,RSD为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枇杷花水提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RP-HPLC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晓喻 黄春萍 +2 位作者 张宏 黄欢 陶宗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25.3~507 mg·L^(-1)(r=0.9996,n=7)和9.11~182 mg·L^(-1)(r=0.9997,n=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1.1%,RSD<4.0%。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HPLC法检测不同地区野生槐花花蕾中芦丁与槲皮素 被引量:11
4
作者 张俊鹏 张宝婵 +4 位作者 李瑞明 林颖 刘怡 林银奎 陈小陆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573-2576,共4页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野生槐花花蕾中芦丁与槲皮素的量。方法采用碱水提取法提取槐花花蕾中的芦丁和槲皮素。采用Agilient H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52∶4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9 m ...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的野生槐花花蕾中芦丁与槲皮素的量。方法采用碱水提取法提取槐花花蕾中的芦丁和槲皮素。采用Agilient HC-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0.4%磷酸水溶液(52∶48)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0.9 m L/min;检测波长为360 nm;柱温为25℃。结果芦丁在2.5-80μg/m L范围内,槲皮素在0.625-2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2%和99.1%;RSD分别为2.1%和1.1%(n=6)。来自10个产地的槐花花蕾中芦丁的量在21.48%-28.21%之间,槲皮素的量在1.15%-1.74%之间。结论不同产地槐花花蕾中芦丁和槲皮素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以河南新郑的槐花花蕾中芦丁与槲皮素含有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花花蕾 芦丁 槲皮素
下载PDF
枇杷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琪 李慧敏 +2 位作者 杨必坤 张宏 刘刚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建立枇杷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 Apoll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以熊果酸为参照物,对13批不同产地枇杷花... 目的:建立枇杷花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lltech Apollo 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1%冰醋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5 mL/min,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以熊果酸为参照物,对13批不同产地枇杷花药材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建立了枇杷花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出共有峰17个,并用对照品指认了2个峰,13批不同产地枇杷花相似度存在差异。结论:根据该色谱条件构建的HPLC指纹图谱为枇杷花药材质量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HPlC指纹图谱 相似度分析
下载PDF
UPLC-Q-TOF-MS法分析枇杷叶的倍半萜苷类化合物 被引量:13
6
作者 赵磊 陈剑 +2 位作者 印敏 任冰如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498-1502,共5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分离得到的枇杷叶总倍半萜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研究总结。方法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和RP-18柱色谱处理后,得到的枇杷叶总倍...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PLC-Q-TOF-MS)技术对分离得到的枇杷叶总倍半萜苷类成分进行定性分析,并对其裂解途径进行研究总结。方法枇杷叶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聚酰胺柱色谱和RP-18柱色谱处理后,得到的枇杷叶总倍半萜苷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100 mm,1.8μm),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ESI源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结果从总倍半萜苷中得到5个倍半萜苷类化合物,其二级质谱裂解规律均相同,表现为逐个脱去寡糖链上的糖基,产生特征碎片离子m/z 675、529、383,最后生成m/z 205的特征苷元碎片。结论其中2个倍半萜苷类成分可能是仅在苷元C-6和C-7位上构型有差异的loquatifolin A和6,7-cis-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倍半萜苷 UPlC-Q-TOF-MS loquatifolin A 6 7-cis-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
下载PDF
枇杷鲨烯合酶(Squalene synthase)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惠华 刘小英 +2 位作者 王伟 常强 苏明华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90-1094,共5页
鲨烯合酶(SQS)是枇杷三萜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以枇杷(Eriobotrya iaponicn L.)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分离得到枇杷鲨烯合酶Ej-SQS(Squalene svnthase)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JQ294055),共17... 鲨烯合酶(SQS)是枇杷三萜酸生物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以枇杷(Eriobotrya iaponicn L.)悬浮培养细胞为材料,采用RT—PCR和RACE方法分离得到枇杷鲨烯合酶Ej-SQS(Squalene svnthase)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GenBank,JQ294055),共1775bp,包含了5’非编码区为97bp,开放阅读框为1239bp,3’非编码区为439bp。该cDNA的开放阅读框推定的氨基酸序列(含412个氨基酸)与其它植物SQS具有79%~94%同源性.包含Trans_IPPS_HH保守结构域,可能属于Isoprenoid Biosynthesis enzymes,Class 1家族。为今后利用基因工程调控枇杷细胞悬浮培养物以提取目标产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鲨烯合酶基因 基因克隆 序列分析
下载PDF
枇杷果、叶、花相关性状QTL定位分析
8
作者 赵崇斌 张苇胤 +5 位作者 李舒庆 郭乙含 徐红霞 陈俊伟 杨向晖 彭泽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89-1200,共12页
以枇杷‘宁海白’ב大房’的130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构建好的枇杷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枇杷17个果、叶、花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及对关键QTL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17个性状共获得153个QTL,其中果横径、果肉厚、种子数、种子... 以枇杷‘宁海白’ב大房’的130株F1群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已构建好的枇杷高密度遗传图谱,对枇杷17个果、叶、花相关性状进行QTL定位以及对关键QTL区间进行候选基因筛选。17个性状共获得153个QTL,其中果横径、果肉厚、种子数、种子质量、果形指数、花序宽、叶片长、叶片宽和叶基形状9个性状定位的QTL贡献率均在25%以上。特别是第4连锁群(LG4:13.500~14.276 cM和23.646~24.804 cM)、第8连锁群(LG8:0~8.851 cM)、第12连锁群(LG12:41.198~45.852 cM和65.246~66.407 cM)以及第15连锁群(LG15:92.921~95.244 cM)这6个区间有6个以上性状的QTL重合,且多个性状的QTL贡献率在35%以上。在第12连锁群(LG12:41.198~45.852cM)和第15连锁群(LG15:92.921~95.244 cM)重合区间挖掘到13个与植物生长发育、细胞分裂、细胞膨大以及植物激素调控相关的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性状 QTl定位 候选基因
原文传递
枇杷花化学成分及抗菌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琪 张宏 +2 位作者 黄春萍 张晓喻 刘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39-742,共4页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 研究枇杷花[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本文运用硅胶、反相ODS、Sephadex LH-20等柱色谱及半制备液相色谱技术对枇杷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MTT法进行体外抗菌、抗肿瘤生物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β-谷甾醇(1)、齐墩果酸(2)、熊果酸(3)、3β,19α-二羟基-4-醛基-乌索-12-烯-28-酸(4)、β-胡萝卜苷(5)、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6)、2α-羟基齐墩果酸与2α-羟基乌苏酸(7)(化合物7是由2个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化合物1、4~7首次从枇杷花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5、7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人慢性白血病细胞K562对化合物2、3、7敏感,20ug·mL-1浓度下抑制率分别为74.84%、91.96%、74.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化学成分 抗菌活性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枇杷花三萜皂甙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7
10
作者 成丽 刘燕 +1 位作者 陈凌亚 罗娟 《华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83-285,共3页
目的 研究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 (IR,MS,1 HNMR,1 3CNMR)。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 indl〕的花中经乙醇提取分离三萜皂甙元类成分。结果 共获得 4个三萜皂甙元类成分 ,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 目的 研究枇杷花的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 (IR,MS,1 HNMR,1 3CNMR)。从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 indl〕的花中经乙醇提取分离三萜皂甙元类成分。结果 共获得 4个三萜皂甙元类成分 ,并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 : 齐墩果酸 (oleanolic acid) , 熊果酸 (ursolic acid) , 2 α,3α,19α-三羟基熊果 - 5 ,12 -二烯 - 2 8-酸 (2 α,3α,19α- trihydroxyurs- 5 ,12 - dien- 2 8- acid) , 2 β,3β,2 3α-三羟基齐墩果 - 12 -烯 - 2 8-酸(2 β,3β,2 3α- trihydroxyolean- 12 - en- 2 8- acid)。结论 化合物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三萜皂甙 波谱分析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枇杷花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何莲 张宏 +3 位作者 李琪 杨必坤 张晓喻 严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112,共4页
研究枇杷花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的作用。实验以苯甲酸钠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了枇杷花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95%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并对不同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 研究枇杷花系统溶剂提取物抑菌的作用。实验以苯甲酸钠为对照组,分别研究了枇杷花石油醚、氯仿、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95%乙醇和水的提取物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效果,并对不同提取物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枇杷花的提取液对细菌、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并优于对照组。正丁醇、丙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石油醚提取物对大肠杆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石油醚、乙酸乙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抑制能力优于其他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次生代谢物 系统溶剂 抑菌 薄层色谱
下载PDF
枇杷花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 被引量:27
12
作者 李琪 杨必坤 +3 位作者 张晓喻 张宏 黄春萍 于树华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8-702,共5页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枇杷花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的差异,以确定其含量较高的产地及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产地枇杷花中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龙泉、仁寿、攀枝花及莆田...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不同产地不同年份的枇杷花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的差异,以确定其含量较高的产地及年际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产地枇杷花中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含量有显著差异,龙泉、仁寿、攀枝花及莆田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地(P<0.01),齐墩果酸以龙泉、仁寿、浦江和莆田四地较高,并显著高于遂宁和内江等地(P<0.05或P≤0.01),熊果酸含量最高的产地为浙江余杭,其含量显著高于遂宁、攀枝花、壁山等地(P<0.01)。同一产地不同年份样品中总黄酮和三萜化合物含量变化较小。与地理、气候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表明齐墩果酸与纬度、经度有一定相关性,而其它成分的相关性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熊果酸 齐墩果酸 总黄酮 紫外分光光度法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与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2
13
作者 吴万兴 鲁周民 +4 位作者 李文华 张忠良 李满兴 曹席轶 曹仲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3-75,共3页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  以13~14年生田中枇杷为材料,研究疏花疏果与套袋对枇杷果实生长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疏花后可有效减少养分消耗,使座果率提高10.2%;枇杷疏果以每穗留3~5个果为宜,疏果后可使平均单果重和商品果率分别比对照提高13.4g和27.3%,锈斑果率、日灼果率和裂果率分别比对照降低12.4%,0.6%和9.7%;疏果后套袋可完全避免日灼的发生,锈斑果率由35.2%降低到0.9%,商品果率从57.8%提高到96.3%;同时可提高枇杷果实的可食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总糖含量和糖酸比,有效改善果实品质、口感风味、色泽和贮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花疏果 套袋 枇杷 果实生长 果实品质 日灼
下载PDF
枇杷花研究及开发进展 被引量:21
14
作者 闫永芳 孙钧 +1 位作者 孟天真 叶兴乾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44-546,551,共4页
我国枇杷产量占世界的70%,枇杷花资源非常丰富。枇杷花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齐墩果酸、熊果酸、苦杏仁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健、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从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枇... 我国枇杷产量占世界的70%,枇杷花资源非常丰富。枇杷花含有丰富的类黄酮、类胡萝卜素、齐墩果酸、熊果酸、苦杏仁苷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保健、营养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从药理作用、生物活性成分研究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枇杷花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枇杷 生物活性成分 开发
下载PDF
枇杷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胡娟 张宏 +2 位作者 刘刚 陶宗娅 钟菡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4-1727,共4页
目的:优化枇杷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选枇杷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以1∶10的料液比在60℃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和指标适合于枇杷花总黄酮的... 目的:优化枇杷花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优选枇杷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确定以1∶10的料液比在60℃提取3次,每次1h为最佳提取条件。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和指标适合于枇杷花总黄酮的提取,为将其开发成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总黄酮 提取工艺
下载PDF
枇杷花腐病病原物的初步鉴定 被引量:14
16
作者 瞿付娟 窦彦霞 +1 位作者 肖崇刚 董国菊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9-122,共4页
经调查发现,在重庆发生的枇杷花腐病症状有2种类型:干腐型和湿腐型。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初步鉴定这两种症状分别由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Guba)Chen et Cao]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经调查发现,在重庆发生的枇杷花腐病症状有2种类型:干腐型和湿腐型。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测定,初步鉴定这两种症状分别由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eriobotrifolia(Guba)Chen et Cao]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 Pers.)引起。枇杷花腐病害的发生与环境湿度有关,且湿度越大,病害发生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花腐病 病原鉴定 湿度
下载PDF
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翰华 杨晓春 +2 位作者 崔明超 李开心 陈宏降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6-50,共5页
目的观察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跖肿胀试验,研究抗炎效果;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丙二醛(MDA)、前列腺素... 目的观察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配伍的抗炎及抗菌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试验、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试验及角叉菜胶诱导小鼠足跖肿胀试验,研究抗炎效果;测定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丙二醛(MDA)、前列腺素E2(PGE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肺组织一氧化氮(NO)、MDA、PGE2、TNF-α和IL-1β水平,探讨抗炎机制;测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水平,研究体外抗菌作用。结果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1∶4水煎物配伍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乙酸引起的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角叉菜胶导致的小鼠足跖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P<0.01);并能抑制胸腔液MDA、PGE2、TNF-α、IL-1β及肺组织NO、MDA、PGE2、TNF-α、IL-1β水平升高(P<0.05);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直径为1.48 mm,最小抑菌浓度值(MIC)为62.5 mg/m L,最小杀菌浓度值(MBC)为250.0 mg/m L。结论浙贝母花与宁海白枇杷花1∶4水煎物配伍组具有抗炎、抗菌作用,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介质产生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贝母花 宁海白枇杷花 配伍 抗炎 抗菌
下载PDF
枇杷花三萜化合物提取工艺 被引量:12
18
作者 胡娟 张宏 +2 位作者 刘刚 张晓喻 陶宗亚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5-68,共4页
目的:研究枇杷花三萜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应用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得到提取枇杷花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95%乙醇10倍量体积在8... 目的:研究枇杷花三萜类成分熊果酸、齐墩果酸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应用单因素及L9(34)正交试验得到提取枇杷花中三萜类化合物的最佳工艺。结果: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为95%乙醇10倍量体积在80℃下提取1次,每次2h。结论:本实验采用的方法和指标适合于枇杷花的提取,为将其开发成为现代中药成方制剂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枇杷花中三萜类物质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2
19
作者 姜帆 高慧颖 +1 位作者 陈秀萍 郑少泉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33-240,共8页
为评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花中三萜类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HPLC法对53份代表性枇杷种质花中的科罗索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枇杷花中3种三萜类物质含量平均为0.439%,其中科罗索酸、熊果... 为评价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花中三萜类物质的组成特点,采用HPLC法对53份代表性枇杷种质花中的科罗索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枇杷花中3种三萜类物质含量平均为0.439%,其中科罗索酸、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分别占19.1%、65.6%和15.3%。不同枇杷种质资源中三萜类物质含量存在丰富多样性,以科罗索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29.34%),齐墩果酸含量差异最大(最高和最低分别相差6.7倍)。来源于广东的枇杷花中科罗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变异最大,而来源于云南的枇杷花熊果酸含量变异最大。根据枇杷种质资源花中三萜类物质含量聚类分析,提出了高、中、低分级指标。在8个主栽枇杷良种中贵妃和长红3号花中三萜类物质含量处于高含量区位。因此,经综合筛选,三萜类物质含量高的枇杷种质有3份:贵妃、香钟1号和长红3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种质资源 科罗索酸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评价
下载PDF
枇杷—花椒邻作对花椒园昆虫群落和棉蚜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罗凯 岳磊 +5 位作者 殷山山 高熹 宋家雄 石安宪 陈国华 李强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9-166,共8页
为研究邻作枇杷对花椒园昆虫群落和棉蚜的影响,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邻作枇杷的花椒园与花椒单作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周年变化及棉蚜种群动态,并采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群落特征及动态进行比较分... 为研究邻作枇杷对花椒园昆虫群落和棉蚜的影响,以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邻作枇杷的花椒园与花椒单作园为研究对象,调查了其昆虫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周年变化及棉蚜种群动态,并采用群落特征参数等对昆虫群落稳定性、群落特征及动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邻作枇杷的花椒园采集到昆虫(包括蜘蛛)10目175种2 163头,单作花椒园采集到昆虫(包括蜘蛛)8目148种2 381头;与单作花椒园相比,邻作花椒园植食性物种数和个体数所占比例较低,捕食性天敌物种数、个体数所占比例较高,昆虫群落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较高,而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指数较低,棉蚜发生数量较低。可见,花椒—枇杷邻作对花椒主要害虫棉蚜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枇杷 邻作 昆虫群落 棉蚜 多样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