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长的影响
1
作者 徐雅欣 陈铭敏 +4 位作者 向胤春 林立金 张慧芬 罗弦 邓群仙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 为研究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生长的影响,以大五星枇杷幼苗为材料,叶面喷施不同稀释浓度(700、1 000、1 300、1 600倍)的腐植酸水溶肥,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CK),测定腐植酸水溶肥对枇杷幼苗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腐植酸水溶肥提高了枇杷幼苗茎杆和叶片生物量、光合色素含量,且均以稀释1 000倍效果最好。稀释1 000、1 300倍腐植酸水溶肥处理提高了枇杷幼苗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枇杷幼苗茎杆、叶片生物量与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CAT活性、POD活性和SOD活性呈正相关。因此,叶面喷施腐植酸水溶肥能够促进枇杷幼苗生长,且以稀释1 000倍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水溶肥 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幼苗 生长 光合生理 抗氧化生理
下载PDF
大叶苦丁茶抗氧化活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李亚婕 许秀松 +5 位作者 王巧贞 杨玲 李仁松 陶站华 刘灵 黄庶识 《广西科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1-30,共10页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 大叶苦丁茶是我国南方一种药食两用的传统饮品与药材,也是市场上广泛流通、被普遍当作“苦丁茶正品”的别样茶(non-Camellia teas),具有清热解毒、抗氧化、抗炎、止血凉血、抗菌等多种功效,其次生代谢物质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包括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多种活性成分。大叶苦丁茶活性成分是天然的抗氧化剂,具有绿色、无毒、高效等特点,在食用油脂储藏、食品保鲜、化妆品、保健品以及抗氧化药物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大叶苦丁茶化学成分的抗氧化作用为主线,综述大叶苦丁茶中具有代表性的多酚、多糖、黄酮、三萜等化学成分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作用,探讨大叶苦丁茶的应用并对其进行展望,拟为大叶苦丁茶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苦丁茶 大叶冬青 苦丁茶冬青 枸骨 化学成分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枇杷抑制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活性部位的筛选及其酶动力学 被引量:4
3
作者 魏爱红 李晓虹 +4 位作者 曾煌 梁淑荷 林展雯 庄远杯 张声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53-59,共7页
比较研究枇杷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肉、种子)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探究最强活性部位及其总黄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制备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超声辅助浸提并经AB-8大... 比较研究枇杷不同药用部位(根、茎、叶、花、果肉、种子)醇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并探究最强活性部位及其总黄酮的酶促反应动力学特征。采用95%乙醇超声提取制备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超声辅助浸提并经AB-8大孔树脂制备总黄酮,利用紫外光谱法测定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通过酶促动力学方法与Lineweaver-Burk曲线推断酶抑制类型。结果表明,枇杷不同药用部位醇提取物均具有一定的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抑制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花>茎>根>叶>果肉>种子,α-淀粉酶抑制活性强弱依次为根>茎>花>叶>果肉>种子。枇杷花醇提取物、枇杷花总黄酮对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半抑制浓度(half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_(50))值分别为(4.65±0.35)、(0.0174±0.0035)g/L,均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IC_(50)值分别为(14.41±0.59)、(1.57±0.03)g/L,均为可逆非竞争性抑制类型。枇杷根对α-淀粉酶抑制活性最强,IC_(50)值为(1.51±0.24)g/L,为可逆竞争性抑制类型。该研究结果为枇杷作为降血糖食品药品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Α-葡萄糖苷酶 Α-淀粉酶 酶促动力学 Lineweaver-Burk曲线
下载PDF
正交试验法优选蜜枇杷叶炮制工艺
4
作者 胡雨 麻雨乐 +1 位作者 郭志俊 高波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8期68-70,76,共4页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量、浸出物及标准汤剂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闷润时间、蜜水比、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优选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的加工炮制工艺。结果表明,蜜枇杷叶的加工炮制工... 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总量、浸出物及标准汤剂出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闷润时间、蜜水比、炒制温度及炒制时间4个因素,优选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的加工炮制工艺。结果表明,蜜枇杷叶的加工炮制工艺为取净枇杷叶丝,加入20%的蜂蜜(蜜∶水=3∶1,m∶m)拌匀,闷润1.0 h,置于140℃的炒药机中炒制15 min,取出,晾凉筛去碎屑即可。该优选的蜜枇杷叶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蜜枇杷叶的扩大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蜜枇杷[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叶 正交试验 优选 炮制工艺
下载PDF
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的HPLC-MS^n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吕寒 李维林 +2 位作者 裴咏萍 陈剑 徐德然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09年第6期56-58,共3页
目的检测枇杷叶中的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HPLC-MSn)。结果初步鉴定了11个黄酮类、1个多酚类及1个单萜苷类物质,其中1个黄酮苷类成分为首次在枇杷叶中发现。结论HPLC-MSn可以迅速鉴定黄酮类化合物。
关键词 批杷叶 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与多级质谱联用法(HPLC—MS^n)
下载PDF
日灼胁迫对枇杷果皮蛋白质组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潘德灼 邓朝军 +5 位作者 吕晓杰 宋晓敏 邱智敏 龚慧文 蒋际谋 陈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801-1812,共12页
为了探讨枇杷果皮响应日灼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以日灼抗性弱的‘金钟’枇杷和日灼抗性较强的‘红猴本’枇杷为研究对象,将处于转色期的枇杷果实在40℃下日灼处理90min,果皮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和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结果... 为了探讨枇杷果皮响应日灼胁迫的差异表达蛋白的变化,以日灼抗性弱的‘金钟’枇杷和日灼抗性较强的‘红猴本’枇杷为研究对象,将处于转色期的枇杷果实在40℃下日灼处理90min,果皮蛋白采用双向电泳分离和MALDI-TOF/TOF-MS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日灼后枇杷果皮中有64个表达丰度在2倍以上的差异蛋白,其中56个蛋白被成功鉴定,且38个在‘金钟’中表达,23个在‘红猴本’中表达。(2)这些蛋白质参与胁迫响应和防御(30.3%)、光合作用(14.3%)、呼吸作用(25.0%)、蛋白质代谢(14.3%)等生理过程。(3)相对于‘红猴本’枇杷,‘金钟’枇杷果皮细胞中多种热激蛋白(HSP)的含量上升,参与呼吸作用的蛋白含量增加以产生更多的能量,但是大部分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含量下降,清除活性氧(ROS)酶如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多酚氧化酶(PPO)含量降低,同时PPO酶活性下降。研究表明,要提高枇杷果皮抗日灼性可能需要提高清除ROS酶的含量和活性,需要一定量的HSP,以及保持正常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皮 日灼 差异蛋白
下载PDF
枇杷叶及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邹盛勤 刘传安 陈武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437-1438,共2页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了HPLC!PAD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3.9mm×3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 采用超声技术提取中药枇杷叶及其药渣中的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并建立了HPLC!PAD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Nova!PakC18(3.9mm×30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88∶12),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检测,检测波长210nm,柱温25℃。乌索酸线性范围:2.28~15.9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9;齐墩果酸线性范围:1.18~8.26μg,线性回归系数0.99997。样品中乌索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9.6%,RSD为1.3%;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98.5%,RSD为1.9%(n=5)。结果表明枇杷叶药渣中乌索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均高于枇杷叶原料,用HPLC法测定乌索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线性范围宽,可用于评价含有乌索酸和齐墩果酸药材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乌索酸 齐墩果酸 HPLC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四川8个枇杷品种染色体变异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梁国鲁 任振川 +2 位作者 阎勇 黄宏 吴纯清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6,共6页
对四川8个枇杷品种:早红1号、早红3号、金丰、龙泉80-1、龙泉1号、大五星、黄肉及早白沙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34。核型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前7个品种,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 对四川8个枇杷品种:早红1号、早红3号、金丰、龙泉80-1、龙泉1号、大五星、黄肉及早白沙的核型进行了分析。其染色体数目均为2n=2x=34。核型可分为两大类:第1类为前7个品种,核型由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和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组成,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比值均小于2,属2A核型,其核型公式可表示为2n=2x=34=(14~20)m+(14~20)sm,表明它们具有极其近缘的关系;第2类为早白沙,核型组成除具上述两种染色体类型外,还包括两条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属3B核型,核型公式为2n=2x=34=13m+19sm+2st,在第1、2对染色体中分别存在1条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和1条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显示出该品种染色体的高度杂合性。两大类核型与枇杷品种依据果肉颜色分类基本吻合。还讨论了染色体结构变异的遗传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核型 变异 品种 染色体变异
下载PDF
枇杷叶不同成分抗氧化和止咳祛痰活性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黄素华 陈彤 +1 位作者 邱丰艳 洪燕萍 《湖北农业科学》 2019年第12期138-140,146,共4页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 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中的黄酮、多酚、总萜及其含量;采用DPPH和FRAP法检测其抗氧化活性;采用氨水引咳法和气管酚红排泌法研究其止咳祛痰活性,并分析其成分与抗氧化、止咳祛痰活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种枇杷叶提取物均具有抗氧化活性,其中黄酮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三萜酸,多糖抗氧化活性较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黄酮和多酚含量显著相关;6种提取物均具有止咳祛痰活性,黄酮和三萜酸的效果相近,多糖较差,成分含量与活性相关性分析显示,黄酮能减少咳嗽次数,总萜能延长咳嗽潜伏期,且有一定的祛痰作用。枇杷叶中黄酮、多酚可能是抗氧化的重要成分,黄酮与止咳祛痰活性相关,通过精制富集有效成分,能提高相关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eriobotryajaponica(thunb.)lindl.]叶提取物 抗氧化 止咳祛痰 黄酮 多酚 总萜 相关性
下载PDF
热激处理对枇杷2n花粉发生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汪卫星 郭启高 +2 位作者 向素琼 李晓林 梁国鲁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84-286,共3页
以龙泉1号枇杷为试材,用热激处理诱导小孢子2n配子的发生;并通过观察天然四倍体枇杷花粉,研究其中正常花粉与2n花粉在形态上的异同及其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30℃/12 h的处理可以使枇杷2n花粉的发生率由对照的0.26%提高到2.64%,败育... 以龙泉1号枇杷为试材,用热激处理诱导小孢子2n配子的发生;并通过观察天然四倍体枇杷花粉,研究其中正常花粉与2n花粉在形态上的异同及其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30℃/12 h的处理可以使枇杷2n花粉的发生率由对照的0.26%提高到2.64%,败育率约为2.44%。32℃/12 h处理过后的枇杷花粉由于败育率达到20%以上,不能准确计算2n花粉所占比例;在天然四倍体枇杷花粉中存在四种直径不同的花粉,即45μm左右的特大花粉、31μm左右的大花粉。25μm左右的中型花粉和18μm左右的败育花粉,其比例分别为0.1%、54.52%、19.32%和26.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热激处理 2n配子
下载PDF
NaNO2-Al(NO3)3-NaOH比色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含量 被引量:28
11
作者 刘玉明 李珂娴 +4 位作者 何颖 刘琼 沈先荣 陈秀丽 谢海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48-251,共4页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 目的:建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为枇杷花新食品原料的申报奠定基础。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NaNO2-Al(NO3)3-NaOH显色反应体系,对显色剂的浓度与用量进行考察,筛选出最佳显色条件,在505 nm处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采用该方法可以准确地测定枇杷花水提液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在16.4898.88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6.470 2x-0.003 7,R2=0.999 4,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5.56%,RSD为3.1%。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准确,可作为枇杷花水提液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钙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幼苗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5
12
作者 吴锦程 陈宇 +3 位作者 吴毕莎 黄玲玲 张伟芳 郑福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1-128,共8页
【目的】探讨钙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调节机制,为枇杷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源钙(5 mmol/L CaCl2)和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100mmol/L)处理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培养... 【目的】探讨钙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枇杷叶片Ca2+-ATPase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调节机制,为枇杷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外源钙(5 mmol/L CaCl2)和钙调素拮抗剂三氟拉嗪(Trifluoperazine,TFP,100mmol/L)处理Hoagland营养液砂培法培养的2年生"早钟6号"枇杷(Eriobotryajaponica Lindl.cv.Zaozhong No.6)容器幼苗,设钙预处理、TFP预处理和先TFP后钙处理,以未做预处理为对照,于-6℃人工气候室进行低温胁迫处理,研究钙处理对低温胁迫下枇杷成活率、CaM含量以及Ca2+-ATPase、CAT、SOD活性和H2O2、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钙处理显著提高了低温胁迫后枇杷幼苗的成活率、叶片细胞CaM含量以及质膜、内质网膜、液泡膜和线粒体膜Ca2+-ATPase活性,并激活了CAT和SOD活性,降低了细胞H2O2和MDA含量;而钙调素拮抗剂TFP对钙处理所诱导的上述生理效应均有抑制作用,削弱了幼苗对低温胁迫的抗氧化能力,加剧了低温对幼苗的伤害。【结论】钙处理提高了枇杷幼苗的抗冻能力,Ca2+-CaM信使系统可能参与了低温胁迫下枇杷抗冻性的诱导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钙调蛋白 CA^2+-ATPASE 膜脂过氧化
下载PDF
枇杷叶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剑 李维林 +2 位作者 吴菊兰 任冰如 张涵庆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4期67-68,共2页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 To investigate chemical constituents of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 Lindl.leaf,six compounds were isolated by combination of RP-18,silica gel and Sephadex LH-20 column chromatographies,and their structures were identified by chemical and spectral methods.They were identified as tricosanoic acid(Ⅰ),phenylpropyl acid(Ⅱ),rutin(Ⅲ),2β,3β,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Ⅳ),2α,3α,19α-trihydroxyurs-12-en-28-oic acid(Ⅴ),Nerolidol-3-O-α-L-rhamnopyranosyl(1→4)-α-L-rhamnopyranosyl(1→2)-[α-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Ⅵ).Compound Ⅰ,Ⅱ and Ⅳ were isolated from this plant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叶片 化学成分 三萜酸 倍半萜苷
下载PDF
枇杷叶黄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吕寒 于盱 +1 位作者 陈剑 李维林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29-332,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 目的研究中药枇杷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反复硅胶、反相硅胶、凝胶LH-20柱以及制备薄层等方法分离枇杷叶黄酮提取物中的化学成分,运用化学和有机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枇杷叶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山柰酚(1),槲皮素(2),3,5,7-三羟基黄酮(高良姜素)(3),橙皮苷(4),金丝桃苷(5),山柰酚-3,7-二葡萄糖苷(6),异槲皮苷(7),槲皮苷(8),芦丁(9)。结论化合物3、4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化学成分 黄酮
下载PDF
RP-HPLC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晓喻 黄春萍 +2 位作者 张宏 黄欢 陶宗娅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9-131,共3页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 目的:建立了运用 RP-HPLC 同时测定四川不同产地枇杷花中2种五环三萜类化合物—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 Apollo RP-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0.1%醋酸水溶液(pH 3.4)(94∶6)为流动相,流速0.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210 nm,柱温20℃。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分别为25.3~507 mg·L^(-1)(r=0.9996,n=7)和9.11~182 mg·L^(-1)(r=0.9997,n=7);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0%和101.1%,RSD<4.0%。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枇杷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花 齐墩果酸 熊果酸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枇杷果实锈斑病的发生原因及其控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荔 胡又厘 +1 位作者 黄旭明 王惠聪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8-682,760,共6页
以早钟6号、长红3号和解放钟3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观察果实锈斑发生规律,探讨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的措施。3个枇杷品种锈斑病的易感性有很大的差异,早钟6号最感病,解放钟次之,长红3号锈斑果发病率最低;果皮蜡质层和细胞壁自发荧光强弱... 以早钟6号、长红3号和解放钟3个枇杷品种为试材,观察果实锈斑发生规律,探讨发病原因,并提出其防治的措施。3个枇杷品种锈斑病的易感性有很大的差异,早钟6号最感病,解放钟次之,长红3号锈斑果发病率最低;果皮蜡质层和细胞壁自发荧光强弱与锈斑病的感病程度有密切的关系,发病率高的早钟6号果皮蜡质层薄,果皮细胞壁自发荧光最弱,而发病率低的长红3号果皮蜡质层最厚,细胞壁自发荧光强且均匀。枇杷果实锈斑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在不良外界条件下形成微创口,随着果实膨大生长,伤口撕裂,表皮下的局部细胞恢复分生能力,形成木栓形成层,木栓细胞团突破表皮而形成肉眼可见的锈斑;人工抹去表皮毛,可形成微创口,显著加剧锈斑果的发生,而套袋处理可大大降低锈斑发生率,并且越早套袋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果实 锈斑病 显微结构 套袋
下载PDF
枇杷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7
作者 王义潮 巩江 +6 位作者 高昂 贾旭 曹梦晔 陈巧利 赵婷 侯晓艺 倪士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7-2638,共2页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 [目的]研究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用水蒸气蒸馏法得到挥发油,运用GC-MS技术,结合计算机检索对其具体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个组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已经鉴定组分共47个,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6.33%。含量较高的组分有β-倍半水芹烯(4.14%)、异桉叶油(5.07%)、环己酮(5.25%)、顺-3-己烯-1-醇(5.30%)、香叶烯D(5.35%)、10,10-二甲基-2,6二(亚甲基)-双环[7.2.0]十一烷(7.95%)、水杨酸甲酯(11.72%)等。[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枇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技术简单易行,操作简便,为枇杷叶的深入开发提供了基础科学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精油 气相色谱-质谱 成分
下载PDF
6个枇杷品种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被引量:16
18
作者 潘翠萍 谢红江 +5 位作者 王永清 张卉 邓群仙 杨志武 文露 何珊珊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9-2374,共6页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 为探究枇杷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综合评价不同枇杷品种的抗寒能力,本研究以6个枇杷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温胁迫对枇杷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各枇杷品种幼果种胚相对电导率REC呈现"小?大?小"的"S"型曲线变化,结合Logistic方程得出不同枇杷品种种胚的半致死温度介于?4.759~?2.73℃之间,其中,WT(白肉芽变)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低,大五星幼果种胚的半致死温度最高;6个枇杷品种的脯氨酸(Pro)含量、丙二醛(MDA)含量随低温胁迫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倒"V"型变化趋势,但增幅和达到峰值的时间点不同;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均在?5℃时达到最大值;通过隶属函数综合分析,得出6个枇杷品种材料的抗寒能力表现为WT(白肉芽变)>冠玉>宁海白>龙泉5号>早钟6号>大五星。综上所述,WT(白肉芽变)对低温的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抗寒能力强;半致死温度LT50结合隶属函数法的综合评价能准确鉴定枇杷品种的抗寒性。本研究为枇杷抗寒种质的筛选及寻找提高抗寒性的新途径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低温胁迫 生理响应 抗寒性 评价
下载PDF
温度对枇杷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芩 付燕 +4 位作者 王永清 陶炼 邓群仙 范建新 邓仁菊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46-652,I0002,共8页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 【目的】阐明温度对枇杷花粉原位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的影响,明确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的最适温度,为枇杷花期管理及生态区划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以‘大五星’为试材,将其离体花枝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箱中进行培养,用‘龙泉5号’进行异花授粉,授粉后不同时间段分别采集花朵,采用荧光显微观察方法观察统计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和胚囊活力情况。【结果】在10.0、15.0和20.0℃的温度条件下花粉萌发率、被花粉管生长穿过的花柱比率和有花粉管的胚珠比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当温度为5.0℃时花粉的萌发率仅为10%,温度升高至25.0、30.0℃时,萌发率又分别显著下降至65%和45%。当温度为5.0、30.0℃时,在授粉后120 h均未发现有花粉管穿过花柱生长至胚珠。【结论】温度对枇杷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和胚囊寿命有显著影响,枇杷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为19.9℃,花粉管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 温度 花粉管动力学 胚囊寿命
下载PDF
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20
作者 吕寒 陈剑 +1 位作者 李维林 张涵庆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91-2792,共2页
目的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 目的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以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总含量以及干浸膏得率为考察指标,优选枇杷叶中三萜酸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在影响提取效果的因素中,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时间>乙醇用量。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分别以6倍量和4倍量的80%乙醇提取两次,1.5h/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枇杷叶 三萜酸类 正交卖验 齐墩果酸 熊果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