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Freeze-Dried Chinese Mitten Crabs (<i>Eriocheir sinensis</i>)
1
作者 Lihong He Feng Li Junyong Tang 《Open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2012年第3期90-95,共6页
Freeze drying is reported to be the best method of dehydration. Live fresh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were freeze dried. The moisture content, rehydration ratio,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reeze-dri... Freeze drying is reported to be the best method of dehydration. Live fresh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were freeze dried. The moisture content, rehydration ratio,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reeze-dried crabs were analysed. The applicability of using freeze drying to process high-value E. sinensis, so as to prolong the time duration of their storage and marketing, were discussed. After lyophilisation, the average moisture content was 6%.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shape, size, and colour) of the musculature and viscera were maintained well during freeze drying. The rehydration ratio was 2.15 when rehydrated for 30 min at room temperature. The levels of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especially eicosapentaenoic acid and docosahexaenoic acid, were higher in female freeze-dried crabs than in male crabs. After full rehydration,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freeze-dried crab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to that of frozen crabs after thawing. In conclusion, freeze drying can well preserve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he edible parts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the viscera in high-value E. sinensis. Rehydration has no destruction of the nutritional value regarding to the fatty acid composition. Therefore, freeze drying i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the processing of high-value E. sinen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iocheir sinensis fatty Acid Composition Freeze Drying Frozen Storage REHYDRATION Ratio VISCERA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成熟蟹、抱卵蟹、流产蟹肝胰腺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应雪萍 张永普 +3 位作者 杨万喜 应雪萍 张永普 杨万喜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1-148,共8页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 (成熟、抱卵、流产 )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 2 2种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SFA) 5种 ,单烯酸 (MUFA) 5种 ,多烯酸 (PUFA ) 12种 ;MUF...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 (成熟、抱卵、流产 )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 2 2种脂肪酸 ,其中饱和脂肪酸(SFA) 5种 ,单烯酸 (MUFA) 5种 ,多烯酸 (PUFA ) 12种 ;MUFA的含量最高 ,占 5 2 4 7%—5 8 5 6 % ,SFA次之 ,为 2 3 17%— 2 9 2 0 % ,PUFA的含量较低 ,为 8 92 %— 2 1 11%。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 3/Cn 6 值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差异极显著 ,油酸 (C18∶1)、棕榈酸 (C16∶0 )、棕榈油酸 (C16∶1)是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 ,其含量分别为 35 2 1%—4 0 4 9%、17 97%— 2 1 97%和 11 6 9%— 14 90 % ,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差异显著。比较研究温州本地抱卵蟹和太湖抱卵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 ,发现脂肪酸中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 3/Cn 6 值差异极显著 ,除C14∶1、C18∶1、C2 0∶1及C2 0∶5外 ,其它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脂肪酸 流产 甲壳动物 十足类
下载PDF
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生长、成活、肝胰腺指数和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6
3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4 位作者 成永旭 王宗凯 刘强 杨筱珍 陆剑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6-283,共8页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 采用生长评价、生化分析等方法,比较了饲料中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幼蟹(2.4g左右)生长、成活和生化成分含量的影响,实验分为A组饲料雌体(AF组)、A组饲料雄体(AM组)、B组饲料雌体(BF组)和B组饲料雄体(BM组)。结果表明,饲料中缺乏PL和HUFA对幼蟹60天内的生长和成活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其肝胰腺指数、肝胰腺和肌肉中的总脂及18:2n-6含量呈上升趋势,而其肝胰腺和肌肉的胆固醇、PL和HUF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BF和BM组),这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幼蟹的内分泌调控和生殖蜕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磷脂 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成活率 增重率 肝胰腺指数 脂肪酸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质组成特征及其功能特性研究
4
作者 位璐璐 尹明雨 +1 位作者 卢祺 王锡昌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5-61,70,共8页
研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质(HLE)的理化性质和脂质组成,并对其进行功能性验证,以综合评估HLE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HLE的酸价为(0.87±0.22) mg/g,过氧化值为(0.17±0.06) mg/100 g,碘值较常见油脂高。甘油三酯是HLE的主要成分;... 研究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质(HLE)的理化性质和脂质组成,并对其进行功能性验证,以综合评估HLE的营养品质。结果表明:HLE的酸价为(0.87±0.22) mg/g,过氧化值为(0.17±0.06) mg/100 g,碘值较常见油脂高。甘油三酯是HLE的主要成分;在HLE中共检测出34种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4.24%;HLE的低胆固醇/高胆固醇比值高于猪油但低于大豆油,致动脉粥样硬化指数和高血栓形成指数高于大豆油但低于猪油。功能特性分析发现,HLE处理具有降低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积累的作用,对HepG2细胞的丙二醛含量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脂质 功能特性 脂肪酸
下载PDF
三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营养与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陈可可 蒋广震 +5 位作者 华皓坤 方佩琼 王建峰 李向飞 迟骋 刘文斌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58-967,共10页
试验旨在探究投喂3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营养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组:冰鱼组(6月份后投喂冰鱼)、配合饲料组(6月份后投喂配合饲料)和黑水虻组(6月份后投喂黑水虻)。每组4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8—10月养殖90d中,分... 试验旨在探究投喂3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消化酶活性及营养与品质的影响。试验分为3个组:冰鱼组(6月份后投喂冰鱼)、配合饲料组(6月份后投喂配合饲料)和黑水虻组(6月份后投喂黑水虻)。每组4重复,每个重复4只。在8—10月养殖90d中,分别于每月20日进行采样,进行相关试验分析。结果表明,10月时中华绒螯蟹的体重、性腺指数(GSI)、总可食用率(TEY)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黑水虻组的肝胰腺指数(HSI)最大。在肝胰腺消化酶活性方面,淀粉酶(AMS)和胰蛋白酶(TRY)活性在3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而脂肪酶(LPS)活性黑水虻组最高。肝胰腺脂肪酸中,黑水虻组的总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冰鱼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P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最高;性腺脂肪酸中,配合饲料组的∑SFA、∑PUFA和∑MUFA含量最高;肌肉脂肪酸中,黑水虻组的∑SFA、∑PUFA和∑MUFA含量最高;肝胰腺氨基酸中,3组之间均无显著差异。肌肉氨基酸中,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和总氨基酸含量(TEAA)都是配合饲料组最高(P>0.05),半胱氨酸3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冰鱼组含量最高,配合饲料组含量最低;肝胰腺中EAA、NEAA和TEAA都是黑水虻组最高(P>0.05)。研究表明,3种饲料对中华绒螯蟹生长没有显著影响,而配合饲料能够提高性腺脂肪酸含量,黑水虻幼虫能够增加肝胰腺氨基酸含量,表明配合饲料更加利于中华绒螯蟹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料 消化酶 脂肪酸 氨基酸 中华绒螯蟹
下载PDF
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的脂类及脂肪酸组成 被引量:100
6
作者 成永旭 堵南山 赖伟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20-429,共10页
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指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总脂分别为3437%和28... 研究了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肝胰腺脂类及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在卵巢快速发育阶段,肝胰腺指数显著下降,总脂的含量也略有降低,致使肝胰腺脂类的绝对量有显著的降低。未成熟和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总脂分别为3437%和2813%。在成熟期的稳定阶段以及产卵阶段,肝胰腺总脂含量都有较明显的下降。无论在何阶段,肝胰腺中储存的脂类主要是中性脂。中性脂与总脂的比值,均大于80%,且中性脂基本上由甘油三酯组成,几乎不含胆固醇(卵巢快速发育阶段)或含量极少(抱卵阶段)。磷脂含量很少,仅占总脂的10%~20%,主要由卵磷脂和脑磷脂组成。未成熟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的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有显著的差别,即磷脂中的C20:4和C20:5的相对含量要显著高于中性脂,C20:4的含量高达17%;C16:0和C16:1则显著低于中性脂。但成熟以后及抱卵和卵孵出期间,肝胰腺中磷脂和中性脂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差别。在不同的阶段,无论中性脂或磷脂,C18:1是最主要的脂肪酸,占肝胰腺总脂的43%~49%(蟹成熟以后到最后卵孵出阶段)或24%~26%(未成熟阶段),其它的主要组成有:C16:0、C16:1、C18:2、C20:4和C2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脂类 脂肪酸
下载PDF
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38
7
作者 阙有清 杨志刚 +6 位作者 纪连元 何杰 邵路畅 王春 杨筱珍 成永旭 杨锦英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612-1623,共12页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 通过分别投喂配合饲料和天然杂鱼,研究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发育、体成分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试验池塘设在上海市崇明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特色水产养殖基地,每种饵料设3个平行。试验时间为2010年4月至11月,养殖结束后统计各试验组的存活率、体质量、产量,并随机取样测定各试验组雌雄蟹的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同时测定肝胰腺、性腺和肌肉中水分、总脂、粗蛋白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杂鱼组和配合饲料组蟹的存活率、体质量、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出肉率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及雄蟹肌肉中水分含量极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性腺及雌蟹肌肉中总脂含量均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雄蟹肝胰腺中粗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但杂鱼组雌蟹卵巢中粗蛋白含量极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配合饲料组雌蟹肝胰腺游离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磷脂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卵巢和肌肉甘油三酯含量均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或P<0.01),游离脂肪酸和磷脂含量则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或P<0.01);雌蟹肌肉中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极显著高于杂鱼组(P<0.01)。两组饵料雄蟹肝胰腺各脂类组成无显著差异;精巢中甘油三酯及游离脂肪酸含量为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1),磷脂含量为杂鱼组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5);雄蟹肌肉胆固醇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低于杂鱼组(P<0.05)。杂鱼组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LOA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而杂鱼组雄蟹肌肉中ARA含量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杂鱼组雌蟹卵巢中LNA、ARA和DHA的含量极显著或显著低于配合饲料组(P<0.01或P<0.05)。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配合饲料替代杂鱼全程养殖中华绒螯蟹成蟹对其生长发育无显著负面影响,而对其体成分组成及脂肪酸组成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杂鱼 配合饲料 体成分 脂肪酸
下载PDF
饲料中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对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4
8
作者 成永旭 严生良 +2 位作者 王武 施正峰 谭玉钧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5,共7页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 用精制饲料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和多不饱和脂肪酸,饲喂中华绒螯蟹大眼幼体并育成Ⅲ期仔蟹。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磷脂对提高大眼幼体育成仔蟹的成活率有较显著的作用,而添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对提高大眼幼体到Ⅲ期仔蟹的成活率的作用不显著,但可显著地提高大眼幼体到I期仔蟹的成活率。另外,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可显著地影响仔蟹体内脂肪酸的百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大眼幼体 仔蟹 磷脂 成活率
下载PDF
亲本强化培育对中华绒螯蟹雌体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9
9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5 位作者 常国亮 隋丽英 王武 南天佐 王金庆 沈竑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亲本培育 生殖性能 苗种质量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饲料中DHA含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脂类组成和低氧胁迫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赵亚婷 吴旭干 +2 位作者 常国亮 邱仁杰 成永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33-1144,共12页
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对甲壳动物生长、蜕壳、性腺发育、免疫保护和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探讨饲料中脂肪酸营养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耐低氧胁迫的调控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单个体养殖试验、生化... 二十二碳六烯酸(C22:6n-3,DHA)对甲壳动物生长、蜕壳、性腺发育、免疫保护和抗环境胁迫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探讨饲料中脂肪酸营养与中华绒螯蟹幼蟹生长和耐低氧胁迫的调控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通过单个体养殖试验、生化分析、低氧胁迫及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研究了饲料中DHA含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初始均重为0.6g左右)成活、生长、脂类组成和低氧胁迫下生理指标的影响,探讨幼蟹饲料中适宜的DHA含量。结果表明:(1)饲料中DHA含量对中华绒螯蟹幼蟹的成活、生长、蜕壳和肝胰腺指数无显著影响;(2)饲料中DHA含量对幼蟹肝胰腺水分、肌肉水分及总脂含量均无显著影响,但饲料中过量DHA(0.81%)导致幼蟹肝胰腺总脂含量显著升高;(3)幼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的DHA均随着饲料中DHA含量升高而显著上升,但DHA相对保留率(组织中DHA与饲料中DHA的比值)随着饲料中DHA含量上升而显著下降,整体上肌肉中各PUFA的相对保留率远高于肝胰腺。无论饲料中DHA/EPA比值如何变化,肌肉中DHA/EPA均小于1,这说明幼蟹肌肉需要更多的EPA;(4)饲料中添加适量的DHA(0.18%—0.28%)可以提高低氧胁迫下幼蟹血淋巴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降低其乳酸和丙二醛含量,从而提高幼蟹的抗低氧胁迫能力。综上,中华绒螯蟹幼蟹饲料中适宜DHA含量为0.2%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DHA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低氧胁迫 生理指标
下载PDF
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刘庆华 黄姝 +4 位作者 岳武成 陈晓雯 彭智文 王军 王成辉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1-99,共9页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 本研究分析了有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组和对照组(无伊乐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生长、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等方面的差异,探讨伊乐藻对中华绒螯蟹生长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有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体重、壳长和壳宽增长率与肥满度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但肝胰腺指数和性腺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肌肉的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伊乐藻组的雌蟹肝胰腺中的鲜味氨基酸含量也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而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雄蟹肝胰腺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伊乐藻组和无伊乐藻组的中华绒螯蟹肌肉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伊乐藻组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腺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均显著高于无伊乐藻组(P<0.05)。综上所述,伊乐藻不仅有利于中华绒螯蟹的生长,而且能改善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伊乐藻 生长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4组生物饵料对中华绒螯蟹Z_4到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吴旭干 于智勇 +4 位作者 成永旭 贺诗水 杨筱珍 陆剑峰 沈竑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11-918,共8页
采用卤幼(Artemia 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 采用卤幼(Artemia sp.)、强化卤幼、背刺胸刺水蚤(Centropages dorsispinatus)、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Neomysis japonica)4组生物饵料投喂4组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Z4幼体,以大眼幼体的成活率、Z4→大眼幼体变态时间、头胸甲长度和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作为评价指标,探讨了4种生物饵料对大眼幼体生长发育及其脂类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背刺胸刺水蚤(C组)、背刺胸刺水蚤+日本新糠虾(D组)投喂组的中华绒螯蟹幼体可以获得较高的成活率(70%左右),幼体发育时间缩短1~2 d,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显著大于卤幼组(A组)和强化卤幼组(B组)(P<0.01),各组大眼幼体头胸甲长度由大到小依次为C组、D组、B组、A组;(2)强化卤幼可以提高其总脂、磷脂及DHA含量,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具有较高的AA、DHA和HUFA含量;(3)各组大眼幼体中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P<0.05),DHA和HUFA含量随着饵料中含量的上升而上升(n=9,P<0.01),饵料中的DHA含量和大眼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呈显著正相关(n=9,P<0.05).由此可见,背刺胸刺水蚤和日本新糠虾可以作为中华绒螯蟹Z4到大眼幼体阶段的优质活饵料,可以提高其成活率和头胸甲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饵料 中华绒螯蟹 幼体发育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 被引量:12
13
作者 汤辰婧 付娜 +2 位作者 王锡昌 陶宁萍 刘源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84-89,共6页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与其脂肪酸组成的关系,通过比较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的肥满度和粗脂肪得知,围网蟹的肥满度与粗脂肪均高于池塘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 为探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品质与其脂肪酸组成的关系,通过比较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的肥满度和粗脂肪得知,围网蟹的肥满度与粗脂肪均高于池塘蟹。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围网养殖与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中脂肪酸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体肉与性腺中均有23种脂肪酸,包括10种饱和脂肪酸(SFA)、6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7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各脂肪酸中均以油酸(C18∶l)比例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于饱和脂肪酸。就营养品质指标(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而言,围网蟹与池塘蟹难以区分;从脂肪酸角度以棕桐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围网蟹更为美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 sinensis) 养殖 脂肪酸组成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GC-MS)
下载PDF
维生素E、C和HUFA交互作用对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4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2 位作者 温小波 周忠良 王群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3-541,共9页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和HUFA的四组实验饲料,经198d饲养实验,以雌蟹的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两类营养素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和HUFA的四组实验饲料,经198d饲养实验,以雌蟹的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两类营养素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VC和HUFA对雌蟹生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产卵力方面,1组为3790个卵细胞·g-1体重,极显著高于2组(为2317个卵细胞·g-1体重)和3组(为2129个卵细胞·g-1体重)(P<0.01),显著高于4组(为3050个卵细胞·g-1体重)和5组(对照组)(为3010个卵细胞·g-1体重)(P<0.05);而孵化率方面,1组(86.17%)极显著高于2组(36.06%)、3组(29.18%)和4组(25.73%)(P<0.01),也显著高于5组(71.12%)(P<0.05)。1组和2组雌蟹性腺中SOD活性分别为40.09Nu·mL-1和39.87Nu·mL-1,相应地,MDA含量分别为6.87nmol·mL-1和3.33nmol·mL-1;而3组和4组雌蟹,尽管其性腺中SOD活性较高,分别为79.21Nu·mL-1和85.2Nu·mL-1,但由于饲料中抗氧化性VE、VC的缺乏,导致脂质过氧化发生,其MDA含量显著增加(P<0.05),分别为12.65nmol·mL-1和25.18nmol·mL-1。4组雌蟹的产卵力较大,但因VE、VC的缺乏发生脂质过氧化,导致所产的卵质低下,从而影响了卵子的孵化率。结果表明,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维生素E 高不饱和脂肪酸 交互作用 生殖性能 维生素C
下载PDF
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河蟹仔蟹生长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杨志刚 刘启彬 +5 位作者 姚琴琴 杨青 王健懿 成永旭 杨筱珍 葛永春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6期34-39,共6页
在实验室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仔Ⅰ—仔Ⅲ)生长、存活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置D1(75只/m^2)、D2(150只/m^2)、D3(300只/m^2)和D4(450只/m^2)4个密度组。结果表明:D2组仔蟹体重最高,并... 在实验室循环水养殖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养殖密度和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仔Ⅰ—仔Ⅲ)生长、存活的影响。养殖密度实验设置D1(75只/m^2)、D2(150只/m^2)、D3(300只/m^2)和D4(450只/m^2)4个密度组。结果表明:D2组仔蟹体重最高,并在仔Ⅰ和仔Ⅱ阶段显著高于D3和D4组(P<0.05),成活率随密度增加呈先增加后下降趋势,不同仔蟹阶段成活率以D1和D2组最高,D3组次之,D4组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另外,仔Ⅰ阶段D2和D3密度组HUFA和n-3PUFA含量显著高于D3和D4密度组(P<0.05)。饵料组成实验中结果表明:混合投喂组仔蟹体重在所有投喂组中最高,并在仔Ⅰ和仔Ⅲ阶段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和生物饵料组(P<0.05)。存活率以配合饲料组最高,混合饲料组次之,生物饵料组最低,且仔Ⅱ阶段和仔Ⅲ生物饵料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此外,仔Ⅰ和仔Ⅱ阶段生物饵料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其余两组,生物饵料组HUFA、n-3PUFA和n-6PUFA普遍低于其余两组,并在不同仔蟹阶段达到显著水平(P<0.05)。实验结果表明养殖密度、饵料组成对中华绒螯蟹仔蟹阶段的生长、存活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中华绒螯蟹仔蟹培育技术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仔蟹 生长 存活 脂肪酸
下载PDF
不同阶段中华绒螯蟹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汤辰婧 松前成辉 +3 位作者 付娜 刘源 陶宁萍 王锡昌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2期174-178,共5页
通过索氏抽提法及气相色谱(GC)法对10、11月和12月的中华绒螯蟹体肉及蟹黄、蟹膏的脂含量与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体肉脂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雄蟹体肉脂含量呈上升趋势;蟹黄、蟹膏脂含量均在10月份达到三节点最高,... 通过索氏抽提法及气相色谱(GC)法对10、11月和12月的中华绒螯蟹体肉及蟹黄、蟹膏的脂含量与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雌蟹体肉脂含量呈下降趋势而雄蟹体肉脂含量呈上升趋势;蟹黄、蟹膏脂含量均在10月份达到三节点最高,处于品质最佳时期,其后呈下降趋势。其中,体肉脂含量相对较低,且雌蟹高于雄蟹;蟹黄、蟹膏脂含量相对较高,且蟹膏高于蟹黄。实验共检测出16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7种,以油酸(C18:1ω9)比例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高于饱和脂肪酸。以FAO/WHO推荐的ω3/ω6比例为评价指标,11月份中华绒螯蟹的体肉及蟹黄和10月份的蟹膏对人体健康最有利。以油酸的含量作为营养品质的评价指标,三节点的蟹体肉、蟹黄及蟹膏均具有较好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体肉 蟹黄 蟹膏 脂类 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白化症、正常肝胰腺组织结构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常国亮 成永旭 +3 位作者 吴旭干 杨筱珍 王宗凯 沈竑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87-693,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组织学及电镜技术分别对中华绒螯蟹雄蟹白化症肝胰腺与正常肝胰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肝胰腺的总脂含量(31.54%肝胰腺湿重)显著高于白化症肝胰腺(19.07%肝胰腺湿重),两种蟹肝... 采用气相色谱、组织学及电镜技术分别对中华绒螯蟹雄蟹白化症肝胰腺与正常肝胰腺脂类和脂肪酸组成、显微及超微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肝胰腺的总脂含量(31.54%肝胰腺湿重)显著高于白化症肝胰腺(19.07%肝胰腺湿重),两种蟹肝胰腺的脂类组成没有显著差异,但脂肪酸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白化症肝胰腺中C18∶1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肝胰腺,中性脂和极性脂HUFA正常蟹肝胰腺含量都高于白化症蟹,但没有显著差异。组织学结果和超微结构观察表明:白化症肝胰腺肝小管的上皮细胞壁结构紊乱,微绒毛及微绒毛黏膜大部分脱落,细胞内仅见有零星的线粒体、脂肪滴分布,R细胞呈现空泡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肝胰腺 脂肪酸 结构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受精卵、流产卵氨基酸及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应雪萍 罗媛媛 张永普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2-408,共7页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 (太湖种群和温州种群 )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脂肪酸及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在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上... 采用气相色谱仪和氨基酸分析仪测定中华绒螯蟹不同种群 (太湖种群和温州种群 )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脂肪酸及氨基酸的组成。结果表明 ,中华绒螯蟹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和温州种群流产卵在必需氨基酸和半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上无显著差异 ,而谷氨酸 (Glu)、胱氨酸 (Cys)和丝氨酸 (Ser)三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差异显著。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及温州种群流产卵的脂肪酸种类分别为 16、13和 14种。饱和脂肪酸(SFA)占脂肪酸总量的 18 96 %— 2 3 0 9% ,单烯酸 (MUFA)占 5 1 76 %— 6 2 6 5 % ,多不饱和脂肪酸 (PUFA)占14 2 7%— 2 8 96 % ,其中最主要的脂肪酸为C16∶0、C16∶1和C18∶1。除C2 0∶1外 ,其他脂肪酸含量在三者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太湖种群受精卵的C18∶2、C18∶3显著高于温州种群受精卵 ,而温州种群流产卵的DHA要显著高于太湖种群受精卵。温州种群受精卵和流产卵在C16以下的脂肪酸 ,其含量均无显著差异。此外 ,本文还讨论了脂肪酸及氨基酸含量与流产的关系及脂肪酸组成对出苗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受精卵 流产卵 氨基酸 脂肪酸 种群
下载PDF
不同增养殖模式中华绒螯蟹脂肪酸比较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张彤晴 周刚 +1 位作者 朱清顺 柏如发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7,共5页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 对不同增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可食部分脂肪酸的分析结果显示:中华绒螯蟹有脂肪酸18种,分别为5种饱和脂肪酸,3种单烯酸,10种多烯酸。各脂肪酸中以油酸含量最高,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饱和脂肪酸(P<0.01);就营养品质指标(单烯酸、多烯酸、必需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言,以湖泊网围模式脂肪酸营养品质为优。以棕桐油酸(C16∶l)和硬脂酸(C18∶0)为风味评价指标(脂肪酸角度),结果得出以湖泊放流中华绒螯蟹最为味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 增养殖模式 脂肪酸 比较分析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三倍体群体早期生长及营养的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崔朝霞 相建海 +2 位作者 周岭华 丁茂昌 宋林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25,共7页
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大眼幼体群体 (三倍体率 64.38% )在池塘中养殖 ,对其早期生长及营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从三倍体群体自身的生长状况看 ,放养后 68— 78天是整个测量期间三倍体群体生长最快的阶段 ,其中壳长增长显著 (P <0 .0 5... 将中华绒螯蟹三倍体大眼幼体群体 (三倍体率 64.38% )在池塘中养殖 ,对其早期生长及营养进行测定。结果表明 ,从三倍体群体自身的生长状况看 ,放养后 68— 78天是整个测量期间三倍体群体生长最快的阶段 ,其中壳长增长显著 (P <0 .0 5 ) ,壳宽和体重的增加极显著 (P <0 .0 1 )。与二倍体群体相比 ,放养后 68— 1 0 6天 ,三倍体群体在壳长、壳宽、体重上都表现出明显的生长优势 (P <0 .0 1 )。三倍体幼蟹蟹体氨基酸总量高于正常二倍体幼蟹 ,必需氨基酸中苏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高于二倍体 ,而蛋氨酸的含量则低于二倍体幼蟹。蟹体中不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三倍体幼蟹低于正常二倍体 ,EPA、DHA及多不饱和脂肪酸所占的比例也低于二倍体。结果表明 ,三倍体幼蟹的生长比正常二倍体具有优势 ,并且在营养组成上也和二倍体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 中华绒螯蟹 三倍体幼蟹 生长 氨基酸 不饱和脂肪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