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0篇文章
< 1 2 8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赵旭东 薛红涛 汤富领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5,共7页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 Li-N_(2)电池是一种具有电化学固氮功能的新型储能系统,文章利用有限元软件COMSOL耦合多物理场建立的电化学模型能揭示各因素对其放电性能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放电电流密度、温度、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对Li-N_(2)电池的放电性能均有影响;较大的放电电流密度会降低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是影响该电池电压和容量的关键性因素,提高阴极孔隙率和电解液中的N_(2)溶解度因子均能增加该电池的电压和容量;电池放电的平台电压随温度升高而升高,但放电容量几乎不受温度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N_(2)电池 有限元分析 COMSOL 放电过程
下载PDF
热处理对Mg-3Sn-2Al-1Zn-5Li合金耐蚀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孙绪军 杨旭光 +1 位作者 戴益波 郭宇航 《腐蚀与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3,共4页
对Mg-3Sn-2Al-1Zn-5Li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金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 对Mg-3Sn-2Al-1Zn-5Li合金进行了不同方式的热处理。利用电化学测试研究了不同热处理状态合金在3.5%NaCl溶液中的腐蚀电化学行为,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以及X射线衍射分析了合金腐蚀形貌及腐蚀产物的成分。结果表明:经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后,合金的耐蚀性能有所提高,并且固溶态的Mg-3Sn-2Al-1Zn-5Li合金有着最佳的耐蚀性能;合金的腐蚀特征为丝状腐蚀,腐蚀产物主要为Mg(OH)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3Sn-2Al-1Zn-5li合金 热处理 电化学分析 腐蚀形貌
下载PDF
固态电解质Li_(1+x)Al_(x)Ti_(2-x)(PO_(4))_(3)中Li+的迁移特性
3
作者 李梅 钟淑英 +2 位作者 胡军平 孙宝珍 徐波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356-366,共11页
Li_(1+x)Al_(x)Ti_(2-x)(PO_(4))_(3)(LATP)是一种颇具前景的NASICON型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不同Al掺杂浓度(x=0.00,0.16,0.33,0.50)对LATP的结构特性、电学特性以及Li^(+)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能够稳... Li_(1+x)Al_(x)Ti_(2-x)(PO_(4))_(3)(LATP)是一种颇具前景的NASICON型锂离子固态电解质.本文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不同Al掺杂浓度(x=0.00,0.16,0.33,0.50)对LATP的结构特性、电学特性以及Li^(+)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l能够稳定掺杂进入LiTi2(PO4)3(LTP)的晶体结构当中.当Al掺杂浓度x=0.16时,Li—O键的平均键长最长,成键强度最弱,而Ti—O键强度随Al掺杂浓度变化不大.Al掺杂浓度对LATP带隙的影响不大,但Al附近的O原子聚集了更多的负电荷,形成AlO6极化中心.Li^(+)不同的迁移方式(空位迁移、间隙位迁移和协同迁移)在Al掺杂浓度不同时展现出复杂的能垒变化,Li^(+)在空位迁移中迁移势垒随Al掺杂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而在间隙位迁移中Li^(+)的迁移势垒变化相反,由于协同迁移中涉及空位和间隙位两种位点,Li^(+)的迁移势垒表现为随Al掺杂浓度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的复杂变化.当x=0.50时,LATP具有最低的Li^(+)迁移势垒0.342 eV,这个势垒值是间隙位迁移的结果.因此,通过改变Al掺杂浓度,可改变间隙Li^(+)浓度及迁移通道结构,进而调节Li^(+)的迁移性能,提高LATP中的Li^(+)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li^(+)电池 AL掺杂 li_(1+x)Al_(x)Ti_(2-x)(PO_(4))_(3) li^(+)迁移
下载PDF
Mg^(2+)掺杂对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的影响
4
作者 解自奇 谭玉婷 +2 位作者 赵妮 周明东 颜文超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22-28,共7页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 Mg^(2+)作为一种电化学惰性的阳离子,由于其离子半径(0.072 nm)与Li^(+)的离子半径(0.076 nm)相近,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取代富锂层状氧化物(LLOs)材料中Li^(+)的位置。然而,Mg^(2+)对LLOs材料晶体结构的影响还存在争议。利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一系列Mg^(2+)掺杂富锂正极材料Li_(1.2-x)Mg_(x)Mn_(0.54)Ni_(0.13)Co_(0.13)O_(2),通过X射线衍射仪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对其晶体结构和元素价态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Mg^(2+)掺杂导致LLOs材料晶胞参数的增加。通过与Li_(1.2)Mn_(0.54)Ni_(0.13)Co_(0.13)O_(2)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对比发现,Mg^(2+)掺杂有效地提高了LLOs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经过优化后,Mg-0.03样品展现出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在0.1 C倍率下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291.9 mA•h/g,首圈库伦效率为78.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富锂层状氧化物 正极材料 溶胶凝胶法 Mg^(2+)掺杂
下载PDF
Li-O_(2)电池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催化剂最新研究进展
5
作者 李业冰 赵兰玲 +4 位作者 王俊 张一鸣 窦一川 李瑞丰 刘峣 《铜业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29-147,共19页
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等问题对开发新的储能和转换装置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Li-O_(2)电池有望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极具潜力的候选。但Li-O_(2)电池滞后的反应动力学带来的实际能量密度低、稳定性不佳及倍率性能差等问题... 环境污染和能源枯竭等问题对开发新的储能和转换装置提出了更高的需求。具有超高能量密度的Li-O_(2)电池有望成为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极具潜力的候选。但Li-O_(2)电池滞后的反应动力学带来的实际能量密度低、稳定性不佳及倍率性能差等问题制约了其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高效电催化剂来提高其滞后的反应动力学。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由于其类石墨烯结构特点以及本身优异的催化活性吸引了研究人员的广泛研究。本文介绍了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在非水系Li-O_(2)电池催化剂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过渡金属硫化物、硒化物、碲化物以及双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催化剂对Li-O_(2)电池催化性能提高的影响,阐述了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进行结构设计构建、相调控以及表面改性的方法,建立了其微观结构与氧还原和氧析出催化活性的联系,最后对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材料在Li-O_(2)电池中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O_(2)电池 电催化 正极催化剂 过渡金属硫族化合物 微观结构调控
下载PDF
双掺杂提升Li_(7)La_(3)Zr_(2)O_(12)锂离子传导能力
6
作者 赵珍珍 方泽成 +3 位作者 张宇 张昊俊 向兴 杨海涛 《中国陶瓷》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22,共6页
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由于优越的综合性能,而极有可能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但其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影响了电池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锂离子传导能力,采用一定量Ga掺杂锂位将其稳定为立方相,并将不同半径的Cr^(3+),Sc... Li_(7)La_(3)Zr_(2)O_(12)(LLZO)固体电解质由于优越的综合性能,而极有可能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但其较低的锂离子电导率影响了电池性能。为进一步提高其锂离子传导能力,采用一定量Ga掺杂锂位将其稳定为立方相,并将不同半径的Cr^(3+),Sc^(3+),Gd^(3+)分别掺杂锆位,并研究它们对LLZO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Ga,Sc共掺时制备的Li_(6.4)Ga_(0.25)La_(3)Zr_(1.85)Sc_(0.15)O_(12)具有最高的室温离子电导率,可达1.20×10^(-3 )S/cm,而活化能仅为0.22 e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锂镧锆氧 锂离子迁移 掺杂
下载PDF
HPVL1蛋白、TRIM22、HER-2联合检测在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早期诊断价值
7
作者 庄新荣 高秀娟 张雅丽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4年第11期1184-1188,共5页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I(HPVL1)蛋白、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TRIM2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LI(HPVL1)蛋白、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TRIM22)、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联合检测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162例薄层液基细胞学(TCT)检查异常且HPV阳性的CIN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正常宫颈组织的138名对象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比较对照组、研究组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并比较不同分级CIN患者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CIN发生的影响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HPVL1蛋白、TRIM22、HER-2表达对CIN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 研究组组织中HPVL1蛋白及TRIM22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4.57%、32.72%,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4.64%、71.01%),HER-2阳性率为60.49%,显著高于对照组(10.8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Ⅰ级、CINⅡ级和CINⅢ级HPVL1蛋白和TRIM22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ER-2阳性率呈上升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及HER-2表达均为CIN的影响因素(OR=5.110、5.231、9.652,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HPVL1蛋白表达诊断CIN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00,敏感度为65.43%;TRIM22表达诊断CIN的AUC为0.691,敏感度为67.28%;HER-2表达诊断CIN的AUC为0.748,敏感度为60.49%。三者联合诊断CIN的AUC为0.814,显著高于单独诊断的AUC(P<0.05)。结论 宫颈组织中HPVL1蛋白、TRIM22及HER-2表达影响CIN的发生、发展,三者联合对CIN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 人乳头瘤病毒li蛋白 三结构域家族蛋白22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诊断价值
下载PDF
Li_(2)S掺杂对富锂锰基材料首次库仑效率的提升效果研究
8
作者 陈垒 王皓 +3 位作者 张文慧 洪灿灿 王点点 赵金安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75-178,190,共5页
富锂锰基材料(LRM)由于电压平台高、比容量高,在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富锂锰基材料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Li_(2)S对富锂锰基材料(LRM)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得到LRM-S材料。结果表明:LRM和LRM-S的晶体结构相近,具... 富锂锰基材料(LRM)由于电压平台高、比容量高,在锂电池材料研究中受到广泛关注。针对富锂锰基材料首次充放电库仑效率较低的问题,采用Li_(2)S对富锂锰基材料(LRM)进行掺杂改性制备得到LRM-S材料。结果表明:LRM和LRM-S的晶体结构相近,具有层状晶体结构。扫描电镜分析表明,LRM-S材料由10~20nm的一次颗粒团聚而成。元素分析表明LRM-S材料中含有均匀分散的S元素。电化学分析表明,LRM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291.80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88.63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64.64%。Li_(2)S掺杂改性材料LRM-S的首次充电比容量为387.04mAh/g,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72.64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0.44%,在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和效率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锂锰基 li_(2)S 掺杂改性 首次库仑效率 电化学性能测试
下载PDF
Li(Ni_(x)Co_(y)Mn_(z))O_(2)正极材料对溶胶-凝胶法制备KAlSi_(2)O_(6)的侵蚀研究
9
作者 马俊花 罗忠涛 +3 位作者 李烨 贾全利 穆元冬 陈留刚 《耐火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05-309,共5页
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lSi_(2)O_(6)(KAS_(4))溶胶于800~1300℃煅烧得到的KAS_(4)以及原料CaF_(2)粉,分别与Li(Ni_(x)Co_(y)Mn_(z))O_(2)(LNCM)按照质量比70∶30混合均匀,然后在1100℃保温6 h进行侵蚀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加和添加CaF_... 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lSi_(2)O_(6)(KAS_(4))溶胶于800~1300℃煅烧得到的KAS_(4)以及原料CaF_(2)粉,分别与Li(Ni_(x)Co_(y)Mn_(z))O_(2)(LNCM)按照质量比70∶30混合均匀,然后在1100℃保温6 h进行侵蚀试验。对比分析了不加和添加CaF_(2)的KAS_(4)的物相组成以及侵蚀试验后几种材料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结果表明:1)添加1.88%(w)CaF_(2)可以使KAS_(4)纯相的生成温度下降约100℃;2)不加CaF_(2)的KAS_(4)比添加CaF_(2)的具有更好的抗LNCM侵蚀性能;3)CaF_(2)与LNCM在高温下容易发生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KAlSi_(2)O_(6) li(Ni_(x)Co_(y)Mn_(z))O_(2) 抗侵蚀性
下载PDF
LiClO_(4)预氧化Ni_(0.8)Co_(0.17)Al_(0.03)(OH)_(2)提升锂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
10
作者 赖福林 王玉琴 +4 位作者 马全新 周翎飞 杨梦倩 钟盛文 Sydorov Dmytro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7-66,共10页
层状高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7)Al_(0.03)O_(2))因为具有高的镍含量,相比于LiCoO2拥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成本,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循环过程中容量的快速衰退阻碍了LiNi_(0.8)Co_(0.17)Al_(0.03)O_(2)的进一步商业化使用... 层状高镍正极材料(LiNi_(0.8)Co_(0.17)Al_(0.03)O_(2))因为具有高的镍含量,相比于LiCoO2拥有更高的比容量和更低的成本,受到了大众的欢迎。然而,循环过程中容量的快速衰退阻碍了LiNi_(0.8)Co_(0.17)Al_(0.03)O_(2)的进一步商业化使用。其中,Li+/Ni^(2+)混排现象是造成材料不良循环性能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中,使用具有强氧化性的LiClO_(4)对Ni_(0.8)Co_(0.17)Al_(0.03)(OH)_(2)前驱体进行预氧化处理。X射线衍射(XRD)测试和精修结果显示,LiClO_(4)处理后的LiNi_(0.8)Co_(0.17)Al_(0.03)O_(2)(LiClO4-NCA)样品有着更低的Li+/Ni^(2+)混排程度,这与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试得到的正极材料中Ni^(2+)/Ni^(3+)结果相一致。电化学测试结果显示,LiClO_(4)-NCA相比于原始样品LiNi_(0.8)Co_(0.17)Al_(0.03)O_(2)(NCA)具有更优异的循环性能,1 C倍率循环100圈后,LiClO4-NCA的容量保持率(94.3%)明显高于NCA(82.4%)。LiClO_(4)-NCA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LiClO_(4)促进了材料中的Ni^(2+)转化为Ni^(3+),减少了阳离子混排现象,保持了更完整的层状结构。因此,LiClO_(4)对Ni_(0.8)Co_(0.17)Al_(0.03)(OH)_(2)前驱体进行预氧化处理可以改善材料中的Li+/Ni^(2+)混排现象,优化层状高镍正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高镍正极材料 预氧化改性 li+/Ni2+混排 循环稳定性
下载PDF
Li掺杂α-Bi_(2)O_(3)电子结构和光电性质的 第一性原理研究
11
作者 马一涵 张文清 +1 位作者 陈长鹏 杨蕾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5期503-509,共7页
α-Bi_(2)O_(3)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则改善α-Bi_(2)O_(3)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率,对其在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对Li掺杂α-Bi_(2)O_(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进行了... α-Bi_(2)O_(3)是一种新型光催化材料,则改善α-Bi_(2)O_(3)在可见光范围内的光吸收率,对其在污水处理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对Li掺杂α-Bi_(2)O_(3)的晶体结构、电子结构、光学性质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Li掺杂α-Bi_(2)O_(3)的体系结构较为稳定,有较小的结构变形。本征α-Bi_(2)O_(3)是带隙值为2.85eV的间接带隙半导体,Li掺杂后由于Li 2s态电子的影响,促使价带能级杂化,体系禁带宽度减小为1.131 eV,导带下方出现了杂质能级,便于电子跃迁,降低氧化还原反应所需光子能量,提高光催化效率。Li掺杂使α-Bi_(2)O_(3)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由400.00nm~478.76nm延伸至400.00nm~800.00nm,拓宽了α-Bi_(2)O_(3)的可见光吸收范围,吸收边界发生红移。研究结果阐明了Li掺杂α-Bi_(2)O_(3)光催化性能得到提高的理论原因,为Li掺杂α-Bi_(2)O_(3)在光催化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掺杂 α-Bi_(2)O_(3) 第一性原理 电子结构 光学性质 晶体结构
下载PDF
MoS_(2)纳米片功能化PAN锂金属电池隔膜的制备及锂枝晶抑制作用
12
作者 董帮达 翟云云 +3 位作者 刘海清 黄振鹏 李祖光 李蕾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5-153,共9页
引导锂离子流的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推动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化学插层法制备出单层或少层、结构完整的MoS_(2)纳米片,将二维MoS_(2)纳米片喷涂到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纤维膜上,制得MoS_(2)@PAN复合隔膜.M... 引导锂离子流的均匀分布可以有效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推动锂金属电池的产业化应用.本文采用化学插层法制备出单层或少层、结构完整的MoS_(2)纳米片,将二维MoS_(2)纳米片喷涂到静电纺聚丙烯腈(PAN)纤维膜上,制得MoS_(2)@PAN复合隔膜.MoS_(2)涂层的引入不仅提高了离子电导率(1.02 mS/cm)、Li+迁移数(0.59)和电解液亲和性,而且降低了复合隔膜的孔径,使其孔径分布均一.这些特性协同作用,调控了通过MoS_(2)@PAN复合隔膜的Li+流分布,促进了Li+在锂金属表面的均匀沉积,抑制了锂枝晶的形成-生长.因此,MoS_(2)@PAN复合隔膜组装的Li/Li电池在1 mA/cm^(2)电流密度下以14 mV的超低过电位可稳定循环长达500 h,循环后的锂金属表面没有明显的枝晶生长.此外,MoS_(2)@PAN复合隔膜组装的LiFePO_(4)/Li电池在2C倍率下循环550次后保持92%的初始容量,表现出更稳定的循环性能.通过隔膜调节Li+通量实现了锂的均匀沉积,为抑制锂枝晶的形成-生长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材料 MoS_(2)纳米片 锂金属电池隔膜 调节li+通量 抑制锂枝晶形成-生长
下载PDF
Li掺杂对铜锌锡硫硒太阳电池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申绪男 张超 黄洪昌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9-953,共5页
开展了基于二甲基亚砜溶剂体系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铜锌锡硫硒薄膜中掺杂Li的相关研究。对不同Li掺杂量的CZTSSe薄膜分别进行了表截面形貌、晶体结构、成分比例测试,结果表明:在CZTSSe薄膜中掺杂Li可以提升薄膜的结晶质量,且随着Li掺杂量... 开展了基于二甲基亚砜溶剂体系的溶胶凝胶法制备铜锌锡硫硒薄膜中掺杂Li的相关研究。对不同Li掺杂量的CZTSSe薄膜分别进行了表截面形貌、晶体结构、成分比例测试,结果表明:在CZTSSe薄膜中掺杂Li可以提升薄膜的结晶质量,且随着Li掺杂量的增加,结晶质量变好。分析原因为,高温硒化过程中形成的Li_(2)Se相辅助生长改善了薄膜的结晶质量,抑制了ZnCu和SnCu等施主能级缺陷生成。但是,同样发现在Li/Cu摩尔比为1%~10%之间存在阈值,过量的Li并不能进入晶格而富集在晶界处。对不同Li掺杂的CZTSSe薄膜进行太阳电池的制备,结果表明Li/Cu为1%的太阳电池具有最高的转换效率,达到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锡硫硒 li掺杂 li_(2)Se相 太阳电池
下载PDF
Li(Ni_(0.8)Co_(0.15)Al_(0.05))O_(2)锂电池正极材料的水热-高温固相法合成及参数控制
14
作者 郭小毓 吕光哲 +2 位作者 张文康 徐有申 仝斌斌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4-8,共5页
文章采用水热-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i_(0.8)Co_(0.15)Al_(0.05))O_(2)阴极材料,采用SEM/XRD/TG-DSC对先驱体NCA-OH及NCA阴极材料的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NCA-OH/NCA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先驱体一次颗粒由细小的... 文章采用水热-高温固相法制备了Li(Ni_(0.8)Co_(0.15)Al_(0.05))O_(2)阴极材料,采用SEM/XRD/TG-DSC对先驱体NCA-OH及NCA阴极材料的粉体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反应温度的提高,NCA-OH/NCA颗粒尺寸逐渐增大,先驱体一次颗粒由细小的纳米片精细结构转变为纳米针状,NCA颗粒由花瓣状转变为纳米棒状。随反应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延长,先驱体NCA-OH晶相结构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较高温度可导致NCA的(003)晶面结晶度有所降低。另外,随反应时间的延长,I 003/I 104的峰强比逐渐增大,表明NCA正极材料层状结构中Li/Ni离子混排程度逐渐减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水热-高温固相法 li(Ni_(0.8)Co_(0.15)Al_(0.05))O_(2)阴极材料 峰强比
下载PDF
Li掺杂CeO_(2)固体碱催化甘油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
15
作者 陈一峰 范明明 +2 位作者 冷炎 蒋平平 张萍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1-77,共7页
针对由甘油制备碳酸甘油酯的酯交换法中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活性组分易流失等问题,采用一锅法制备了Li掺杂CeO_(2)固体碱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_(2)程... 针对由甘油制备碳酸甘油酯的酯交换法中催化剂制备方法复杂、活性组分易流失等问题,采用一锅法制备了Li掺杂CeO_(2)固体碱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BET、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CO_(2)程序升温脱附(CO_(2)-TPD)等表征。以甘油转化率和碳酸甘油酯产率为指标,对催化剂进行了筛选,并采用单因素实验对甘油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同时考察了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结果表明:Li与CeO_(2)之间能够产生协同作用,Li的掺杂能够明显增加CeO_(2)的中强碱活性位点;Li、Ce与柠檬酸物质的量比为0.3∶1∶1时,催化剂催化活性最好;甘油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的最优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2.0 h、催化剂用量为甘油质量的1%、甘油与碳酸二甲酯物质的量比1∶2,在此条件下甘油转化率为90.16%,碳酸甘油酯收率为90.04%;催化剂在重复使用5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采用一锅法制备的Li掺杂CeO_(2)固体碱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性能,可用于催化甘油酯交换合成碳酸甘油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油 碳酸甘油酯 酯交换 固体碱 li CeO_(2)
下载PDF
LiCl-KCl-MgCl_(2)熔盐体系中Li-Mg共沉积机理研究
16
作者 张远景 刘兆庭 +1 位作者 朱实贵 路贵民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1-317,共7页
Li-Mg合金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熔盐电解法制备Li-Mg合金极具优势。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Mg2+在LiCl-KCl-MgCl_(2)熔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Li-Mg共沉积机理,探究了MgCl_(2)浓度对电解共沉积Li... Li-Mg合金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熔盐电解法制备Li-Mg合金极具优势。本文采用三电极体系研究了Mg2+在LiCl-KCl-MgCl_(2)熔体中钨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Li-Mg共沉积机理,探究了MgCl_(2)浓度对电解共沉积Li-Mg的影响。方波伏安法与计时电流法实验结果表明:Mg2+在钨电极上一步两电子还原为金属Mg,属于瞬时成核过程,不受温度的影响。计时电位法实验结果表明:随着MgCl_(2)浓度的增加,LiCl-KCl-MgCl_(2)熔体电解共沉积Li-Mg所需的阴极电流密度逐渐增大。当LiCl-KCl-MgCl_(2)熔体中MgCl_(2)浓度为5%时,实现Li-Mg共沉积的最小阴极电流密度为0.287 A/cm^(2)。恒电流电解结果表明:当MgCl_(2)浓度≤5%时,Li-Mg产品中金属Mg含量随着熔体中MgCl_(2)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MgCl_(2)浓度达到10%时,电解仅得到金属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电解 li-Mg共沉积 电化学 MgCl_(2)浓度
下载PDF
Li-CO_(2)电池碳基阴极研究进展
17
作者 赵瑞瑞 王静 +1 位作者 郝健 郭庆杰 《宁夏工程技术》 CAS 2023年第3期258-274,288,共18页
可充电Li-CO_(2)电池为碳捕获和储能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途径。Li-CO_(2)电池通过Li阳极失去电子形成的Li+与CO_(2)、电子结合生成Li_(2)CO_(3)和C,从而实现碳捕获和能量释放。阴极催化剂对Li-CO_(2)电池至关重要,而碳基催化剂因... 可充电Li-CO_(2)电池为碳捕获和储能提供了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新途径。Li-CO_(2)电池通过Li阳极失去电子形成的Li+与CO_(2)、电子结合生成Li_(2)CO_(3)和C,从而实现碳捕获和能量释放。阴极催化剂对Li-CO_(2)电池至关重要,而碳基催化剂因其来源广泛、经济性好等原因成为了研究的热点。简要叙述了Li-CO_(2)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和发展简史,归纳了Li-CO_(2)电池碳基阴极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碳基材料及其改性对Li-CO_(2)电池性能的提升情况,并总结了Li-CO_(2)电池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与问题。由于Li-CO_(2)电池在放电过程中形成的绝缘Li_(2)CO_(3)在充电过程中难以分解,容易产生积聚,最终导致电池性能快速衰减,探索具有独特结构和高催化活性的高效阴极催化剂以促进CO_(2)与Li反应以及Li-CO_(2)电池的充放电机理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CO_(2)电池 反应机理 碳基阴极 电池性能
下载PDF
V_(2)O_(5)-Al_(2)O_(3)助烧剂对低温烧结Li-Zn微波铁氧体性能的影响
18
作者 王晓艺 王希 +2 位作者 王俊 程德强 王悦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52-258,共7页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微波通信器件向小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低温共烧陶瓷/铁氧体技术是关键所在.针对适用于雷达移相器中的Li-Zn微波铁氧体,本文通过加入V_(2)O_(5)-Al_(2)O_(3)(VA)助烧剂实现低温烧结(低于950℃),并研究... 随着现代无线通信技术的进步,微波通信器件向小型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其中低温共烧陶瓷/铁氧体技术是关键所在.针对适用于雷达移相器中的Li-Zn微波铁氧体,本文通过加入V_(2)O_(5)-Al_(2)O_(3)(VA)助烧剂实现低温烧结(低于950℃),并研究助烧剂添加量及烧结温度对于材料晶体结构、微观形貌以及磁性能(饱和磁感应强度、矫顽力、铁磁共振线宽等)的影响.VA助烧剂的参与可以在降低烧结温度的同时维持Li-Zn微波铁氧体的尖晶石晶体结构,并能促进晶粒的生长,Li-Zn铁氧体的平均晶粒尺寸由最初的0.92μm增至9.74μm.在Li-Zn铁氧体烧结过程中,VA助烧剂中的V_(2)O_(5)由于具有较低的熔点会先融化形成液相,促进晶粒的生长;同时具有较高熔点的Al_(2)O_(3)可以抑制晶粒的过大增长,使晶粒均匀化.未添加助烧剂与添加VA助烧剂(质量分数为0.18%)制备的铁氧体相比,样品的饱和磁感应强度(B_(s))由144 mT增至281 mT;矩形比(M_(r)/M_(s))由0.57升至0.78;矫顽力(H_(c))由705 A/m降低至208 A/m;铁磁共振线宽(ΔH)由648 Oe减至247 Oe(1 Oe=10^(3)/(4π)A/m).总体来说,VA助烧剂可以有效提升Li-Zn微波铁氧体的多项性能,对低温共烧陶瓷/铁氧体技术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共烧陶瓷 移相器 li-Zn微波铁氧体 V_(2)O_(5)-Al_(2)O_(3)助烧剂
下载PDF
相对较高Cl掺杂对Li4Ti5O12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9
作者 吴逸秋 王影 +3 位作者 张文龙 汪鹏程 董浩 和保佳 《分析化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期76-84,共9页
本研究通过固相法合成了少量Cl掺杂样品(Cl-LTO-1:80,1:80为LiCl与LTO质量比)和相对较高Cl掺杂样品(Cl-LTO-1:16)。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Cl不会改变立方尖晶石钛酸锂的结构,并检测到Li2O的存在。使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 本研究通过固相法合成了少量Cl掺杂样品(Cl-LTO-1:80,1:80为LiCl与LTO质量比)和相对较高Cl掺杂样品(Cl-LTO-1:16)。X射线衍射(XRD)表明,掺杂Cl不会改变立方尖晶石钛酸锂的结构,并检测到Li2O的存在。使用循环伏安法(CV)、电化学阻抗谱(EIS)、倍率测试和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来表征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掺杂样品的放电容量都有所提高。在所有样品中,Cl-LTO-1:16样品的放电容量在不同倍率下(0.2 C, 0.5 C, 1 C, 2 C)最高。在0.2 C倍率下,Cl-LTO-1:16样品的放电容量比原始Li4Ti5O12样品高出64%。高掺杂样品的显著改善可归因于Cl-LTO-1:16样品中铜箔和LTO电极材料之间的Li2O/CuO中间层,该中间层由铜箔表面自组装的少量CuO和固相法制备过程中产生的Li2O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掺杂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li4Ti5O12 li2O/CuO
下载PDF
Fifteen acute 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 associated with COVID-19: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20
作者 Rong-Rong Li Bao-Ming Zhang +3 位作者 Su-Ran Rong Huan Li Peng-Fei Shi Yun-Chang W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4年第21期4827-4835,共9页
BACKGROUND A subtype of the Omicron varia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s sugges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utbreak in Northern China since the quarantine was lifted in December 2... BACKGROUND A subtype of the Omicron varia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is suggest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utbreak in Northern China since the quarantine was lifted in December 2022.The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virus i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piratory illnesses,however,it can present a plethora of symptoms affecting a myriad of body organs.This virus has been theorized to be linked to demyelinating lesions of the peripheral and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cluding transverse myelitis and acute 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ARON).For example,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of the orbit and brain showed enlargement of the retrobulbar intraorbital segments of the optic nerve with high T2 signal,and no abnormalities were seen in the brain tissue.In this case series,we analyze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SARSCoV-2 infection and the onset of ARON.CASE SUMMARY Fifteen patients,and a teenage boy who did not have any pre-existing ocular or demyelinating diseases suddenly experienced a loss of vision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The patients expressed a central scotoma and a fever as the primary concern.The results of the fundus photography were found to be normal.However,the automated perimetry and MRI scans showed evidence of some typical signs.Out of the 1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ARON after SARS-CoV-2 infection,only one individual tested positive for the aquaporin-4 antibody.CONCLUSION Direct viral invasion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an immune-related process are the two primary causes of SARS-CoV-2-related A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COVID-19 Acute retrobulbar optic neuritis Central scotoma li RR et al.ARON associated with COVID-19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