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etworking for Monument Preservation in China:Ernst Boerschmann and the National Government in 1934
1
作者 Eduard Kgel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 2013年第2期439-472,共34页
1931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接纳恩斯特·鲍希曼成为学社的一员。1934年,鲍希曼在南京与联合政府的一些成员讨论到古迹保护的问题。鲍希曼就这个主题做了记录.并通过滕固将之带入讨论.滕固是一位就职于南京共和政府的、有... 1931年.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朱启钤,接纳恩斯特·鲍希曼成为学社的一员。1934年,鲍希曼在南京与联合政府的一些成员讨论到古迹保护的问题。鲍希曼就这个主题做了记录.并通过滕固将之带入讨论.滕固是一位就职于南京共和政府的、有德国教育背景的艺术史家。鲍希曼还为两座古迹的保护准备了提案——南京附近的梁墓和西安附近的善导塔。1934年,他与作为建筑师和艺术史家的夏昌世一起游历了中国。在北京,鲍希曼遇到了朱启钤和建筑历史学家梁思成和刘敦桢。他称赞他们的工作,并提出合作研究的希望.但此愿最终抱憾。在与同济大学校长翁之龙的讨论中,鲍希曼提出建筑教育的建立应注重历史古迹的记录。1937年.在鲍希曼回到德国之后,南京联合政府授予他一枚玉勋章,以感谢他在中国建筑记录方面的终身成就。1937年中日战争爆发之后.所有的田野调查都中断了,恩斯特·鲍希曼在德国致力于已收集资料的研究,未与中国同行进行直接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迹保护 恩斯特·鲍希曼 南京政府 朱启钤 滕固 中国营造学社 梁思成 中国的建筑教育 梁墓 善导塔 夏昌世
原文传递
论西方学者对于杭州保俶塔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弘 《文化艺术研究》 2009年第4期16-28,253-268,共29页
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西湖即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天,国内却找不到一篇论述保俶塔历史的学术论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学者在清末民初就对保俶塔的历史产生了... 杭州宝石山上的保俶塔具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当地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西湖即将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天,国内却找不到一篇论述保俶塔历史的学术论文。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西方的学者在清末民初就对保俶塔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甚至还对此进行过精深的研究。这些研究至今仍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惜的是,国内的相关部门对此所知甚微。本文拟根据现在仍能找到的文字和图像资料,对于这几位西方学者考察和研究保俶塔演变史的过程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对其研究成果作一番简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俶塔 柏石曼 费佩德 艾术华
下载PDF
德国学者伯施曼对承德外八庙建筑的考察和研究
3
作者 程枭翀 徐苏斌 《建筑师》 2016年第2期77-82,共6页
近代以采众多西方学者来华进行考察,以揭示神秘的中国文化,而建筑领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以恩斯特·伯施曼为代表的欧洲学者,对当时重要性仅次于都城北京的承德进行了考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图纸和笔记等资料。本文... 近代以采众多西方学者来华进行考察,以揭示神秘的中国文化,而建筑领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初,以恩斯特·伯施曼为代表的欧洲学者,对当时重要性仅次于都城北京的承德进行了考察,留下了大量的照片、图纸和笔记等资料。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还原了其当年的考察历程,梳理了诸多研究成果,探讨了他的中国建筑观,进而与中日学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从中发现了伯施曼研究中国建筑的不同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承德外八庙 伯施曼 建筑考察
下载PDF
现代的诱惑:德国建筑思想在广州的传播
4
作者 爱德华·柯格尔 熊庠楠(译)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5-91,共7页
聚焦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回顾1930年代起德国建筑师在中国广州地区的考察、建筑实践以及中国建筑师在德国的经历和回国实践,梳理德国现代主义和“新建筑”思潮传入广州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德国现代建筑思想在广州的传播和中国为适应本土... 聚焦于特定的人物和事件,回顾1930年代起德国建筑师在中国广州地区的考察、建筑实践以及中国建筑师在德国的经历和回国实践,梳理德国现代主义和“新建筑”思潮传入广州的历史脉络,展示了德国现代建筑思想在广州的传播和中国为适应本土气候和技术条件所做出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州的“新房屋” 恩斯特·鲍斯曼 理查德·诺伊特拉 尤根·施永利 《新建筑》 夏昌世 陈伯齐 华侨新村
原文传递
鲍希曼对中国近代建筑之影响试论 被引量:22
5
作者 赖德霖 《建筑学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4-99,共6页
将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鲍希曼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一些著作与其后的一些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史写作进行对比,揭示鲍氏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从侧面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学术研究与建筑实践的互动,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砥砺,... 将20世纪初德国建筑师鲍希曼对中国建筑进行考察后出版的一些著作与其后的一些中国风格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史写作进行对比,揭示鲍氏对中国近代建筑的影响,从侧面认识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学术研究与建筑实践的互动,中外学者之间的交流与砥砺,以及中国学者们对于西方研究的取长补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建筑史学史 鲍希曼 茂飞 乐嘉藻 梁思成 林徽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