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德国新教传教士花之安的中国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孙立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54,共10页
花之安是 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 1864— 1899年 ,他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达 3 5年之久。他以“文字传教”为工作重点 ,一方面用中文写作了若干宗教宣传品和介绍西方文化的读物 ;另一方面 ,他也有意识地研究中国 ,把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和... 花之安是 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 1864— 1899年 ,他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达 3 5年之久。他以“文字传教”为工作重点 ,一方面用中文写作了若干宗教宣传品和介绍西方文化的读物 ;另一方面 ,他也有意识地研究中国 ,把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和他自己的认识介绍到西方社会。然而花之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传教服务的。由于宗教偏见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 ,花之安的中国观带有显著的帝国主义倾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基督教 传教士 19世纪 花之安 中国研究 帝国主义
下载PDF
女学乃今日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对女子教育的呼吁 被引量:2
2
作者 孙邦华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0-28,共9页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 晚清来华西方新教传教士呼吁对中国女子进行教育。林乐知、花之安等西教士主要从天赋人权、相夫教子、国家强盛等三个方面论述女子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把知识型的贤妻良母与各类专门人才作为女子接受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以妇女解放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发展与解放的必由之路;并以西方近代妇女观对中国传统落后的妇女观进行了深刻批判,指出兴办女学是振兴中国刻不容缓之急务。1907年,清廷终于向女子接受学校教育开了一扇小门。不过,西教士呼吁中国兴女学的最终目的既不是兴学育才本身,也不是中国的富强,而是为了广兴基督教于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教传教士 林乐知 花之安 《万国公报》 女子教育
下载PDF
论德租时期的青岛教会医院 被引量:2
3
作者 孙玉洁 《德州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81-84,共4页
1898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青岛进行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批传教士来青岛开展宗教活动。此外,传教士还开办学校、创办报纸和医院。其中传教士在青岛建立的医院主要有:花之安... 1898年,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出兵胶州湾,强迫清政府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对青岛进行了长达17年的殖民统治。期间,大批传教士来青岛开展宗教活动。此外,传教士还开办学校、创办报纸和医院。其中传教士在青岛建立的医院主要有:花之安医院、福柏医院、天主教会医院以及一些诊所。这些教会医院和诊所在救人治病、改变民众传统医疗观念、促进西医在青岛的传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租时期 教会医院 花之安医院 影响
下载PDF
花之安德语著述中的中国形象建构
4
作者 胡凯 张斐 《国际汉学》 CSSCI 2022年第4期142-148,193,203,共9页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凭借丰富的中国研究著述跻身于19世纪来华汉学家之列,但他面向西方公众的德语著述却与其颇受赞誉的中文著述有显著差别。本文从东方主义批判的视角出发,聚焦花之安德语著述中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描述与评价...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凭借丰富的中国研究著述跻身于19世纪来华汉学家之列,但他面向西方公众的德语著述却与其颇受赞誉的中文著述有显著差别。本文从东方主义批判的视角出发,聚焦花之安德语著述中对中国人、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描述与评价。经分析发现,花之安基于传教士的身份和利益导向,以西方价值观为标准,使用具有殖民话语特征的叙事方式,通过对其在华经历和对华认知的选择性书写,建构出巨大的中西文化势差,并向西方公众推介经其剪裁加工的负面中国形象,从而唤起西方公众对按照西方模板改造中国这一文明使命的认同和支持,以助推在华传教士的根本任务——中国的基督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之安 德语中国叙事 中国形象 东方主义 殖民话语
下载PDF
传教士与晚清时的中西音乐交流——花之安与他的《中国音乐理论》 被引量:9
5
作者 宫宏宇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1-128,共8页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的《中国音乐理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有限几部介绍中国音乐理论的英文著述之一。此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五音、七音、三分损益律、十二律体系的构成、音阶形式、调式等,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花之安其人及其著述... 德国传教士花之安的《中国音乐理论》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有限几部介绍中国音乐理论的英文著述之一。此文比较系统地介绍了中国的五音、七音、三分损益律、十二律体系的构成、音阶形式、调式等,本文以个案研究的方式介绍花之安其人及其著述,旨在通过解析花氏在中国音乐西传上所做的具体工作来评价传教士在中外音乐交流上所扮演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教士 花之安 《中国音乐理论》 律吕
下载PDF
花之安中国女性书写中的“知识侨易”
6
作者 张斐 《基督教文化学刊》 2023年第1期106-127,共22页
一、“知识侨易”的现实前提:花之安的侨易历程伴随着19世纪基督教海外传教和殖民国家海外扩张的进程,中德之间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变易”快速走出18世纪的相对低潮,以多样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直到进入一个加速运动的阶段。从... 一、“知识侨易”的现实前提:花之安的侨易历程伴随着19世纪基督教海外传教和殖民国家海外扩张的进程,中德之间人员的流动和知识的“变易”快速走出18世纪的相对低潮,以多样的形式和前所未有的速度推进,直到进入一个加速运动的阶段。从侨易学的视角看来,作为来华德意志人中的主要群体,传教士来华的物质位移清晰可见,其精神漫游也并非无迹可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之安 传教士 海外扩张 变易 基督教 女性书写 无迹可寻 德意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