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霉菌性副鼻窦炎CT表现和病理分析 被引量:70
1
作者 俞肖一 朱杰敏 +3 位作者 崔金才 刘维 王云 付永安 《医学影像学杂志》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目的 报告20例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并回顾文献,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探讨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均行轴位(8例同时行冠状位)CT扫描,分析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 病理所见20例中15例为曲霉菌,3例为毛... 目的 报告20例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并回顾文献,旨在提高对此病的认识探讨CT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20例均行轴位(8例同时行冠状位)CT扫描,分析CT表现和病理结果。结果 病理所见20例中15例为曲霉菌,3例为毛霉菌,2例不能分型。CT显示20例一侧上颌窦均受累,5例同侧筛窦亦被侵犯。18例上颌窦炎性病变中见斑点斑块状钙化。18例见上颌窦窦壁的骨质侵蚀破坏和增生硬化。结论 CT尤其是冠状位CT是显示副鼻窦的解剖结构和诊断霉菌性副鼻窦炎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炎 霉菌性 病理 ct 诊断
下载PDF
霉性副菌鼻窦炎的CT特征 被引量:15
2
作者 于学林 王晓琪 +1 位作者 张庄改 李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年第2期24-25,共2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8例,双侧副鼻窦发病2例,全部病变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副鼻窦腔8例,病变侵犯后鼻孔2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内密度增高,不均匀,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单侧发病为主,窦腔内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伴破坏,窦腔缩小等特征,CT可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 副鼻窦炎 断层 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附8例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晓琳 王承缘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14-216,共3页
目的:旨在认识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的特征,以便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8例,其中曲霉菌病5例,毛霉菌病2例,隐球菌病1例。对它们的CT征象结合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本病... 目的:旨在认识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的特征,以便作出准确的定性诊断。材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8例,其中曲霉菌病5例,毛霉菌病2例,隐球菌病1例。对它们的CT征象结合病理改变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对本病与一般性炎症、肿瘤之间的鉴别诊断作了讨论。结果:以下CT征象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1)病变为单侧性,对侧鼻腔鼻窦正常;(2)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同侧鼻腔及其他鼻窦;(3)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CT值平均为72HU,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极高密度区;(4)可有鼻窦骨质破坏,病变可向颞下窝、眼眶等处侵犯。结论:研究结果表明,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鼻窦炎 ct 诊断
下载PDF
霉菌性鼻窦炎的CT、MRI诊断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文清 李建军 +1 位作者 王澄泉 李昌民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466-467,共2页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2 1例均行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5例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CT、MRI表现 ,探讨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果  (1) 2 1例一侧上颌窦均受累 ,10例同侧筛窦或鼻腔受累 ... 目的 探讨霉菌性鼻窦炎的CT、MRI表现和诊断价值。 方法  2 1例均行CT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其中 5例行MRI检查 ,回顾性分析CT、MRI表现 ,探讨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果  (1) 2 1例一侧上颌窦均受累 ,10例同侧筛窦或鼻腔受累 ,11例窦壁骨质破坏 ,常见于上颌窦内侧壁 ;(2 )CT显示 19例 (90 % )上颌窦炎性病变中央见斑点样钙化 ,与窦壁无关 ,为霉菌性鼻窦炎的特征性表现 ;MRI显示病变中央为低信号 ,T2信号比T1信号更低 ,周围为明显长T2高信号。 结论 霉菌性鼻窦炎有较特征性的CT、MRI表现 ,CT是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MRI评估病变窦腔外受累及与肿瘤鉴别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鼻窦炎 ct检查 MRI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附18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昆涛 骆科进 韩红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247-248,250,共3页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8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 :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 ,内有砂粒样、小斑片状钙化 ;可有窦壁骨破坏。结论 霉菌性副... 目的 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8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 :病变窦腔密度不均匀增高 ,内有砂粒样、小斑片状钙化 ;可有窦壁骨破坏。结论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特征性 ,CT对该病的诊断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炎症 副鼻窦 钙化 ct诊断
下载PDF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与临床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卫鹏 林潮楷 +1 位作者 姚沛旭 徐秋玉 《上海医学影像》 2004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CT及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多位于上颌窦... 目的 探讨侵袭性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CT及临床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多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多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可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高密度钙化影;有鼻窦壁骨质破坏。结论 CT检查是诊断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型霉菌性鼻窦炎 ct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发病机理
下载PDF
23例霉菌性鼻窦炎的CT征象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罗颖梅 曾乐飞 +2 位作者 庄剑伟 谢宝明 张强 《罕少疾病杂志》 2014年第1期30-32,共3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特征,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曲霉菌病15例,毛霉菌病5例,隐球菌病3例。单侧发病19...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计算机断层显像(Computed Tomography,CT)的特征,提高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的临床影像学资料。结果曲霉菌病15例,毛霉菌病5例,隐球菌病3例。单侧发病19例;双侧4例;全部病例均累及上颌窦;累及2个以上鼻窦的6例。病变窦腔均表现为密度增高,CT值平均约为65HU;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极高密度钙化影20例,CT值约为105-210Hu;出现鼻窦骨质破坏8例;窦壁骨质增厚及窦腔缩小者15例。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单侧上颌窦为主,常伴有钙化病灶,可出现鼻窦窦壁骨质破坏、骨质增厚及窦腔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 鼻窦炎 ct诊断
下载PDF
霉菌性鼻窦炎的CT诊断 被引量:5
8
作者 陈光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0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其他鼻... 目的探讨霉菌性鼻窦炎CT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鼻窦炎CT表现,提出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结果霉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对侧鼻窦正常;病变仅位于上颌窦或以上颌窦为主,累及其他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状,砂粒状、条状极高密度区;可有鼻窦骨质破坏。结论霉菌性鼻窦炎在CT表现上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鼻窦炎 ct 诊断 手术
下载PDF
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9
作者 高军 《华夏医学》 CAS 2010年第2期178-181,共4页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的CT特征性表现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主要CT表现有:病变为单侧性,病变主要位于上颌窦、蝶窦,累及同侧鼻腔和鼻窦,病变窦腔密度增高,不均匀,内有小团块、沙砾状、短条状钙化样密度区,可有骨质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CT表现具有特异性,CT是诊断该病有价值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鼻窦 ct诊断
下载PDF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曾加龙 陆晶 陈燕珍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年第12期2179-2181,2195,共4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MSCT特征。结果:23例中病灶单发19例,病灶多发4例,位于上颌窦18例,累及筛窦及蝶窦各3例。所有病变窦腔内均见不均匀密...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MSCT特征。结果:23例中病灶单发19例,病灶多发4例,位于上颌窦18例,累及筛窦及蝶窦各3例。所有病变窦腔内均见不均匀密度增高影,其中19例可见高密度沙粒状、片絮状、索条状钙化影,8例窦腔周围骨质增生使骨质增厚致窦腔相对缩小,3例内侧壁骨破坏。结论:MSCT扫描可清晰显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影像特征,以不均匀密度中夹杂高密度沙粒状、片絮状、索条状钙化影为特征性表现,具有诊断价值,能对霉菌性副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鼻窦炎 霉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
11
作者 陆忠烈 黄天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 2006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4例,双侧副鼻窦发病4例,病变主要在上颌窦14例,累及同侧筛窦9例、蝶窦3例、额窦3例,病变侵犯后鼻孔4例。霉... 目的探讨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结果单侧副鼻窦发病14例,双侧副鼻窦发病4例,病变主要在上颌窦14例,累及同侧筛窦9例、蝶窦3例、额窦3例,病变侵犯后鼻孔4例。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主要为:病变窦腔软组织阴影充填呈铸形改变,病灶内出现点状、条状钙化灶,窦腔骨壁增厚使窦腔缩小。结论霉菌性副鼻窦炎的CT表现具有窦腔缩小,窦腔密度不均增高及点状,条状钙化等特征,CT可作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霉菌性 副鼻窦炎 断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鼻源性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永 张天明 +7 位作者 邱锷 张家亮 赵景武 刘浩成 徐勇 孙博文 刘红刚 康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085-1091,共7页
目的探讨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15例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单眼视力下降,既往可伴有鼻-鼻窦手术史(9例)。CT可见颅底骨... 目的探讨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总结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2004年11月至2019年7月共诊断与治疗15例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单眼视力下降,既往可伴有鼻-鼻窦手术史(9例)。CT可见颅底骨质缺损,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采取经颅入路(8例)、经鼻内镜(4例)或经颅入路联合经鼻内镜(2例)手术切除炎症性病灶,重症者行腰大池引流术(1例);病灶全切除3例、近全切除7例、部分切除4例。经组织病理和真菌培养诊断为真菌性肉芽肿(9例,曲霉菌感染6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2例、毛霉菌感染1例)、真菌性脑脓肿(4例,曲霉菌感染3例、毛霉菌感染1例)、弥漫性真菌性脑膜炎(2例,曲霉菌感染1例、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1例)。抗真菌药物治疗3~36个月,中位时间9.10(6.00,10.70)个月,随访6个月至14年,3例死亡。结论源于鼻-鼻窦的颅内真菌感染主要表现为颅内真菌性肉芽肿或真菌性脑脓肿,致病菌以曲霉菌居多,头痛为最常见症状,手术切除病灶同时应维持鼻窦引流通畅,术后需长程抗真菌药物治疗并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 鼻窦 神经外科手术 内窥镜检查
下载PDF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13
作者 于宁静 周兰柱 +2 位作者 孙哲 吴俊 王文忠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4年第10期682-688,共7页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对AFRS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2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AFRS患者103例, 其中男39例、女64例, 年龄9~75(45.4... 目的探讨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AFRS)鼻内镜鼻窦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及其对AFRS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2年1月—2022年12月蚌埠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AFRS患者103例, 其中男39例、女64例, 年龄9~75(45.4±15.7)岁。103例患者均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 根据手术后12个月内有无复发分为复发组32例, 未复发组71例。观察指标:(1)将2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内科合并症等临床基线资料, 术前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嗜碱性粒细胞(Bas), 以及鼻窦CT检查有无骨质吸收或破坏、术前鼻窦CT Lund-Mackay总分纳入单因素分析。(2)选择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 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FRS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3)应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独立危险因素单独和联合应用对AFRS术后复发的预测效能。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未复发组比较, 复发组患者年龄小、单侧鼻息肉患者占比低, 而鼻窦CT评分、外周血Eos和Bas百分比, 以及鼻塞、鼻窦有骨质吸收或破坏的患者占比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患者性别构成比, 合并高血压、糖尿病, 以及头痛患者占比, 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鼻窦CT评分[OR(95%CI)=1.462(1.097~1.947)]和外周血Eos百分比[OR(95%CI)=2.087(1.305~3.338)]、外周血Bas百分比[OR(95%CI)=300.656(13.381~6 755.243)]是AFRS患者手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3)鼻窦CT评分、外周血Eos和Bas百分比单独预测AFRS术后复发的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11(95%CI:0.593~0.829)、0.874(95%CI:0.798~0.950)、0.761(95%CI:0.649~0.873), 均低于三者联合预测AFRS术后复发的AUC[0.956(95%CI:0.922~0.99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19、2.64、3.64, P值均<0.05);三者联合的预测效能为优秀, 外周血Eos和Bas百分比、鼻窦CT评分单独应用的预测效能均为良好, 其中三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最高(90.6%), 鼻窦CT评分的特异度最高(97.2%)。结论鼻窦CT评分和外周血Eos、Bas水平增高是AFRS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三者联合预测AFRS术后复发的效能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窦炎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鼻内镜鼻窦手术 术后复发 危险因素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鼻窦ct评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