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宁礼物”品牌IP视觉形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王村杏 佟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6期376-380,共5页
目的建立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辽宁礼物”品牌视觉形象。方法以构建有生命力的品牌符号为导向,以视觉形象IP化为策略,从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出发,降低品牌的物性,拓展感性路径,设计有情感温度,带给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品牌视觉识别符号;... 目的建立富有地域文化辨识度的“辽宁礼物”品牌视觉形象。方法以构建有生命力的品牌符号为导向,以视觉形象IP化为策略,从消费者的情感和情绪出发,降低品牌的物性,拓展感性路径,设计有情感温度,带给消费者情感体验的品牌视觉识别符号;以典型的地域特色文艺——辽宁二人转为创意资源,提炼表情语言、装饰符号等典型设计元素,并应用到品牌视觉形象的设计中,不仅可以增强地域文化辨识度,也成为设计的创新点。结果以“诞生”为吉祥寓意,研发出以朴实、夸张、幽默、呆萌为性格特征的二人转风格的“小辽蛋”,关注IP形象的延展设计,通过“小辽蛋”系列化的形象设计拓展宣传辽宁地域文化,推广辽宁优质土特产及相关历史文化,树立辽宁人质朴、乐观、豁达的魅力人格。结论品牌形象IP化与地域特色文化的碰撞可为地域性品牌视觉识别系统的生命力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礼物 品牌 IP形象 二人转
下载PDF
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的地域文化认识价值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希玲 耿家林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04年第6期98-100,共3页
“二人转”是东北地区广泛流行的民间艺术 ,具有流传区域广大、演出季节性强、表演形式简单及表演风格热烈火爆、粗犷豪放等特点 ,是东北地区平原广阔、地广人稀、气候寒冷。
关键词 二人转 地域文化 东北地区
下载PDF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初探——以东北方言与“二人转”为例 被引量:9
3
作者 周福岩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0-84,共5页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 东北方言相对于正规、得体、精确的书面语及官方语而言是一种富于狂欢色彩的语体。东北民间笑谑艺术最流行的形式"二人转"即是以东北方言为载体的。"二人转"作为艺术更突出的是它的娱乐品格而非它对生活的反观性,所以很容易被大众文化所吸收。相比于那些提出了更高价值尺度、与人们日常生活经验迥然不同而引起震撼的艺术品,"二人转"的确是世俗的、"酒神式的"艺术,其中"宣泄"要远比"净化"的强度高。作为一种"尚未与日常思维分化的艺术形式","二人转"与生活的反思距离太有限,并始终面临着低俗化和异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言 “二人转” 东北民间笑谑艺术
下载PDF
论东北民俗文化的喜剧精神 被引量:5
4
作者 杨太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4-79,共6页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 在我国诸多区域性"文化圈"中,东北民俗文化以其主导的喜剧精神而著称。文章对关东民俗文化中所蕴含的乐观、粗犷的精神内核予以了自然地理生态、历史人文传统和区域群体性格等多方面的成因探索,并对最充分显现这种民俗文化精神的民间艺术、亚艺术形式——"二人转"、喜剧小品和东北大秧歌做了理性的分析与诠释。同时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喜剧观对东北民俗文化的性质作了理论的界定与阐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民俗文化 喜剧精神 民间艺术 “二人转” 喜剧小品 东北大秧歌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模式:以“二人转”为案例 被引量:11
5
作者 贺正楚 张蜜 吴艳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2012年第4期50-56,共7页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运作,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与文化的二元容介。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方面异军突起的"二人转",其产业化模式具有很好...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运作,可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同时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与文化的二元容介。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方面异军突起的"二人转",其产业化模式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二人转"的产业链模式、商业价值实现模式和人才模式,均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模式 二人转
下载PDF
经验与推广:从二人转的成功看民间文化发展之路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向卫 杨尚勤 谢正骞 《未来与发展》 2011年第4期38-41,共4页
东北二人转的成功对民间文化发展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民间文化只有走进市场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要不断进行创新,要大力加强民间文化人才发掘和保护,培养一支优秀的民间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政府和社会要增加对民间文化的... 东北二人转的成功对民间文化发展是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民间文化只有走进市场才会有生机和活力,在民间文化的传承中要不断进行创新,要大力加强民间文化人才发掘和保护,培养一支优秀的民间文化专业人才队伍,政府和社会要增加对民间文化的资金支持,要提高民众保护民间文化的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民间文化 创新 商业化
下载PDF
“已知最早二人转艺人”孙大娘、王纶生师徒相关史料的质疑及重释 被引量:2
7
作者 李昂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0-144,共5页
孙大娘、王纶生师徒是"已知最早二人转艺人"的说法始见于《中国曲艺志·辽宁卷》。而《中国曲艺志·辽宁卷》中孙王师徒的所有史料均来源于《志外志中的王纶生》一文,但是从此文所描述的孙王师徒的演唱内容、演奏乐... 孙大娘、王纶生师徒是"已知最早二人转艺人"的说法始见于《中国曲艺志·辽宁卷》。而《中国曲艺志·辽宁卷》中孙王师徒的所有史料均来源于《志外志中的王纶生》一文,但是从此文所描述的孙王师徒的演唱内容、演奏乐器以及文化属性来看,孙王师徒应该并非二人转艺人,而是连像艺人。《志外志中的王纶生》是作者通过回忆《锦县志略》被删遗稿而写成,而遗稿中"王纶生传记"形成的文字依据只是王纶生墓碑文字和乾隆年间锦州知府张景苍所作的《万靖垂边记》,其中并没有提及孙大娘的存在,也没有提到二人曾扮成一旦一丑,只说王纶生"少游唱乞食于市"。据此分析,孙大娘可能是作者在编撰《锦县志略》时杜撰出来的人物,单就墓碑和《万靖垂边记》中对王纶生的描述而言,他应该是大板莲花落艺人。如若孙王师徒为"已知最早二人转艺人"的论断被推翻,那么业界应重新考量和研究东北二人转的起源时间、发祥地、流布方向等一系列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曲艺 孙大娘 王纶生 二人转 连像 大板莲花落
下载PDF
“二人转”走红之思考 被引量:2
8
作者 崔伟 《艺术探索》 2009年第6期61-62,共2页
关于二人转当前在全国走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贬不一。本文从二人转走红的动因解读、二人转艺术的文化定位、二人转自身的发展与提升等三大理论视角,集中阐述二人转这一艺术现象强烈的时代性、独特的艺术性、以及草根文化的地域性和... 关于二人转当前在全国走红,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褒贬不一。本文从二人转走红的动因解读、二人转艺术的文化定位、二人转自身的发展与提升等三大理论视角,集中阐述二人转这一艺术现象强烈的时代性、独特的艺术性、以及草根文化的地域性和雅俗共赏的开放性是其走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走红 动因 定位 提升
下载PDF
二人转产业化与吉林地域文化传播 被引量:1
9
作者 梁华凝 梁春凝 李岩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3期28-30,共3页
地方曲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地域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及民众的思想意识。随着地方曲艺的不断繁荣,以二人转为核心的吉林地方曲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文化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 地方曲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特定地域的社会背景、人文环境及民众的思想意识。随着地方曲艺的不断繁荣,以二人转为核心的吉林地方曲艺久演不衰,深受观众喜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文化作为产业纳入经济发展的轨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所以作为文化艺术形式的二人转只有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吉林地域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产业化 地域文化 文化传播
下载PDF
浅析东北二人转小帽儿的艺术特征 被引量:3
10
作者 郭大海 《林区教学》 2010年第8期90-91,共2页
"东北二人转小帽儿"实际上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东北民歌小调,是二人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月牙五更》等经典小帽儿曲目的分析,而将二人转小帽儿的作用、唱词风格、旋法曲调、节奏节拍、表演形式等进行阐述,意在引起更多读者... "东北二人转小帽儿"实际上就是一种短小精悍的东北民歌小调,是二人转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月牙五更》等经典小帽儿曲目的分析,而将二人转小帽儿的作用、唱词风格、旋法曲调、节奏节拍、表演形式等进行阐述,意在引起更多读者对二人转小帽儿这种音乐形式的关注,进而有更多的爱好者来参与欣赏与研究,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二人转 小帽儿 东北民歌 作用 文学内容 音乐风格 艺术特征
下载PDF
二人转丑中见美的艺术风格
11
作者 刘雅静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6期64-66,共3页
针对二人转的丑角艺术与说口这一人们关注的话题,分析和论证二者密切的关系,丑角的自娱自乐、自我嘲讽以及对情爱意识的夸大体现的一种狂欢化的精神,进一步说明这两者突出体现了二人转丑中见美的艺术风格。
关键词 二人转 丑角 说口
下载PDF
东北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研究
12
作者 许秋华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4年第5期161-163,共3页
二人转流行的东北地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在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本文对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描述、分析和研究,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称谓习俗等。... 二人转流行的东北地区也是满族的发祥地,因此,在二人转的传统剧目中,蕴含了丰富的东北地区满族民俗文化的内容。本文对二人转中的满族民俗文化进行了分门别类的调查、描述、分析和研究,包括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婚姻民俗、称谓习俗等。这些民俗事象纷繁复杂,真实地再现"原滋原味"的满族民俗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反映了东北二人转的民俗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满族民俗 饮食民俗 服饰民俗 婚姻民俗 称谓习俗
下载PDF
二人转对萨满跳神功能的借鉴
13
作者 邵丽坤 高彦怡 《西安欧亚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84-86,90,共4页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的自然宗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歌舞以及杂技等诸多艺术因素,有着原始宗教歌舞酬神娱人的特点。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恰恰借鉴了萨满跳神的娱人功能,既有形式上的借鉴,同时也借鉴了迷狂、自由的精神及戏剧化的...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的自然宗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音乐、歌舞以及杂技等诸多艺术因素,有着原始宗教歌舞酬神娱人的特点。东北民间艺术二人转恰恰借鉴了萨满跳神的娱人功能,既有形式上的借鉴,同时也借鉴了迷狂、自由的精神及戏剧化的表演手段,使得观众在欣赏中产生如痴如醉的效果,带来审美与精神的愉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人转 萨满文化 娱乐功能
下载PDF
模仿的是神话范型——由萨满跳神到二人转的内在主题
14
作者 杨朴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3期27-33,共7页
萨满对神话范型模仿的戏剧方式一直传承到二人转艺术中。一丑一旦的"二人转"是萨满模仿创世神话"二神转"的变形;二人转跳进跳出的模仿方式也是萨满模仿方式的置换。二人转通过两种方式传承了萨满模仿的戏剧方式:一... 萨满对神话范型模仿的戏剧方式一直传承到二人转艺术中。一丑一旦的"二人转"是萨满模仿创世神话"二神转"的变形;二人转跳进跳出的模仿方式也是萨满模仿方式的置换。二人转通过两种方式传承了萨满模仿的戏剧方式:一种方式是由萨满跳神转换为民间舞蹈传承到二人转;另一种方式是二人转在成为一种独立的民间艺术之后向萨满跳神的借鉴。萨满模仿的戏剧方式通过民间舞蹈传承到二人转,同时就把萨满跳神的创世神话范型传给了二人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跳神 神话范型 “二神转”戏剧 二人转模仿 萨满变形
下载PDF
On the Roles of Cultur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Dialect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15
作者 JIANG Wei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22年第8期844-848,共5页
As a Chinese dialect that bears the greatest resemblance to Standard Mandarin,Northeastern Mandarin is the closest relative of Standard Mandarin in terms of vocabularies,rhetorical devices and grammatical rules.The tr... As a Chinese dialect that bears the greatest resemblance to Standard Mandarin,Northeastern Mandarin is the closest relative of Standard Mandarin in terms of vocabularies,rhetorical devices and grammatical rules.The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of Errenzhuan(two-people rotation)1 is an epitom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full of humor and wittiness.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ncorporating Errenzhuan into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s a way to spark greater student interest,increase the fun of learning and enrich teaching methods,which ultimately serve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eaching worldwide,spread traditional Chinese folk culture and strengthen China’s cultural conf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cultural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dialects errenzhuan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实施策略——以辽宁二人转为个案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雅莉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450-453,共4页
在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辽宁二人转为个案,研究其产业链构成模式及商业价值实现路径,进而从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人才培养、市场运作三个方面,探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跨文化传播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播 策略 二人转
下载PDF
莲花落、评剧、二人转之比较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旸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2-114,共3页
我国民间剧种莲花落、评剧和二人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是在学习、借鉴了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吸收了大量曲调、剧目后发展成为评剧的;评剧的母体则是对口莲花落,是吸收了"... 我国民间剧种莲花落、评剧和二人转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二人转是秧歌打底莲花落镶边;莲花落是在学习、借鉴了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吸收了大量曲调、剧目后发展成为评剧的;评剧的母体则是对口莲花落,是吸收了"蹦蹦"的音乐和剧目才逐渐形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戏剧 民间剧种 莲花落 评剧 二人转
下载PDF
对东北二人转艺术发展前景的思考
18
作者 靳洪明 《林区教学》 2010年第8期88-89,共2页
"二人转"是产生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作为东北的"土特产",它的音乐优美动听,表演载歌载舞,内容明快诙谐,乡土气息浓郁。是民间艺术百花园中一支绚丽的奇葩。
关键词 二人转 地方特色 艺术表演形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