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12
1
作者 周惠萍 范静华 +2 位作者 陈建斌 管瑜 母利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7-311,共5页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亿达枯荣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29.00μg/mL;其次是90%瓜爽和72%农用链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47.50μg/mL和54.00μg/mL... 采用含毒介质法,测定了13种杀菌剂对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20%亿达枯荣抑菌效果最好,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29.00μg/mL;其次是90%瓜爽和72%农用链霉素,最低有效抑菌浓度分别为47.50μg/mL和54.00μg/mL;75%百菌清、枯必治、80%杀菌狂、70%代森锰锌、50%万竞生和77%可杀得,最低有效抑菌浓度为156.50~706.00μg/mL;50%氟吗霜疫克和15%庄园乐水剂最低抑菌浓度均为1125μg/mL;20%叶枯唑抑菌效果较差,最低抑菌浓度为3000.00μg/mL;80%烟病速克净的抑菌效果最差,抑菌最低有效浓度高达6000.00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病菌 室内毒力测定 最低抑菌浓度
下载PDF
广东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2
作者 刘琼光 曾宪铭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9-12,共4页
通过一系列的细菌学性状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出广东省水稻一种新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为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 通过一系列的细菌学性状和致病性试验,鉴定出广东省水稻一种新病害———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病原为菊欧氏杆菌玉米致病变种Erwiniachrysanthemipv.zeae,并对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病菌生长的最低温度为12℃,适宜温度范围28~36℃,其中以32℃最适,最高温度41℃,致死温度53℃、10min该病菌生长的pH值范围为pH5~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细菌性基腐病 致病性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水稻基腐病细菌毒素的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 被引量:5
3
作者 刘琼光 张静一 +1 位作者 王玉涛 王振中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6-451,共6页
【目的】水稻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本论文对该病菌的毒素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化学诱变方法,筛选基腐细菌去质粒的突变体Ech7-mu1;应用RAPD技术,筛选产毒... 【目的】水稻基腐病(Erwinia chrysanthemi pv.zeae)是水稻上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本论文对该病菌的毒素遗传特性和产毒相关的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方法】通过化学诱变方法,筛选基腐细菌去质粒的突变体Ech7-mu1;应用RAPD技术,筛选产毒素相关的分子标记。【结果】毒素活性测定结果表明,野生菌Ech7和去质粒菌株Ech7-mu1都能产生毒素。从26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引物K10,该引物能从不产生毒素的突变株Ech7-4中扩增出大小为2139bp的DNA特异片段,但不能扩增野生菌Ech7,将该片段克隆,测序分析,设计特异引物,在突变体Ech7-4中获得了与毒素产生相关的SCAR分子标记(标记符合率为100%)。该基因片段有5个ORFs,其中2个ORFs分别编码NADH-黄素还原酶和N-乙酰转移酶,另外2个不完整的ORFs编码的蛋白分别与Pseudomonas aerginosa(ZP00136947)和Yersinia Pestis(ZP01177873)的抗菌素代谢转运蛋白通透酶(DMT)具有66%和46%的同源率。【结论】水稻基腐细菌毒素的生物合成是由染色体基因编码,与质粒无关。不产生毒素的突变菌株基因突变的位点位于SCAR标记DNA的3′末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细菌 毒素 质粒 分子标记
下载PDF
水稻与基腐病菌互作中的活性氧代谢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琼光 和兰娣 +2 位作者 张静一 王玉涛 王振中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51-455,共5页
对水稻与基腐病菌互作中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系与抗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MDA在接种后24 h达到高峰,且抗病品种的含量比感病品种高;SOD在抗感品种接种病菌24 h后活性增加,均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但... 对水稻与基腐病菌互作中活性氧及其相关酶系与抗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H2O2、MDA在接种后24 h达到高峰,且抗病品种的含量比感病品种高;SOD在抗感品种接种病菌24 h后活性增加,均达到高峰,然后开始下降,但总趋势为抗病品种低于感病品种;CAT在接种后24 h和96 h,感病品种出现2个高峰,而抗病品种的活性在整个过程中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基腐病菌 活性氧 抗性
下载PDF
宁波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流行原因探讨
5
作者 赵丽稳 许燎原 +3 位作者 陈宇博 张晓萌 胡宇峰 蒋天梅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00-102,共3页
论述了2015年宁波平原地区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发生流行的特点,并就主栽品种抗性、气象因子、栽培管理等方面对发病的影响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探讨,为切实提高宁波市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的监测预警和综合防控水平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 流行原因 防控措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