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武英鹏 原宗英 +1 位作者 李颖 石保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05-1109,共5页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染麦苗发病,利用28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对分离自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的166个小麦白粉病菌株进行了毒性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4a、V4b... 为明确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在山西省的有效性,在温室条件下,通过闭囊壳释放子囊孢子侵染麦苗发病,利用28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系)对分离自山西省不同生态区的166个小麦白粉病菌株进行了毒性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4a、V4b、V13、V20、V21、VXBD、V2+6、V4+8、V2+Mzi、V4b+Mli、V5+6、V1+2+9的出现频率为3.6%~29.7%,其对应抗性基因Pm4a、Pm4b、Pm13、Pm20、Pm21、PmXBD、Pm2+6、Pm4+8、Pm2+Mli、Pm4b+Mli、Pm5+6、Pm1+2+9为目前山西省小麦白粉病菌的有效抗病基因,可供转育利用;毒性基因V1、化、V3a、V3d、V3f、V6、VI7、V19、V2+Ta的出现频率为38.6%~79.4%,其对应抗性基因Pm1、Pm2、Pm3a、Pm3d、Pm3f、Pm6、Pml7、Pml、Pm2+Ta利用价值已下降;毒性基因V3b、V3c、V3e、V5、V7、V8的出现频率为92.5%~98.7%,其对应抗性基因Pm3b、Pm3c、Pm3e、Pm5、Pm7、Pm8单独使用无利用价值。对各抗性基因在山西省小麦三个生态区的有效性差异分析认为,各生态区应针对毒性基因的变化动态结合农艺性状选择选用合适的抗性基因进行转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西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毒性频率
下载PDF
贵州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分布 被引量:5
2
作者 任明见 朱文华 张庆勤 《贵州农业科学》 CAS 1997年第6期12-15,共4页
1996~1997年,从贵州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和无性世代菌株101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共鉴定出26个小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是315号小种,其次是311、1、7、15和377号... 1996~1997年,从贵州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和无性世代菌株101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共鉴定出26个小种,其中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的是315号小种,其次是311、1、7、15和377号小种。低毒力(0~7)、中毒力(10~77)和高毒力(100~777)三类小种群的出现频率分别为25.7%、13.9%和60.4%。供试菌株对9个鉴别品种的毒性频率依次为100%、38.6%、60.4%、70.3%、11.9%、10.9%、50.4%、49.5%和11.9%。鉴定结果还表明,我省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的组成和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生理小种 组成 分布
下载PDF
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毒性组成和小麦品种抗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爱国 刘颖超 +2 位作者 张风国 刘国胜 朱之堉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4-7,共4页
本研究采用离体活动圆法对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个待推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_1、V_2、V(3b)、V_(3c)和V_5的相对频率高于72.22%,是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的优势群体;V_(4a)较少,相对频率只有8... 本研究采用离体活动圆法对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体组成进行了分析,并对21个待推广品种的抗病性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毒性基因V_1、V_2、V(3b)、V_(3c)和V_5的相对频率高于72.22%,是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的优势群体;V_(4a)较少,相对频率只有8.09%,V_(3a)、V_6和V_7介于以上二者之间,相对频率为44.10—61.63%。在河北省21个待推广品种中,京农84—45的相对毒力频率位为33.84%,对白粉病有较好的抗性,冀植88—5138,冀植88—5067等6个品种是高感品种,相对毒力频率值高于76.01%;;冀植87—5003,冀植88—4018等16个品种的相对毒力频率值为41.25~72.70%,属于中间类型,对白粉病有一定的抗性,在推广利用时应密切注意发病程度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毒性基因 抗病性 白粉病
下载PDF
小麦白粉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菌源毒性结构比较 被引量:4
4
作者 王锡锋 张忠山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301-305,共5页
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不同时期采集的小麦白粉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菌源共238个菌株的生理小种、毒性基因结构和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结果表明三种菌源在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组成及出现频率是相似的,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均较高... 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不同时期采集的小麦白粉病菌越夏、越冬和春季菌源共238个菌株的生理小种、毒性基因结构和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结果表明三种菌源在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组成及出现频率是相似的,对9个推广品种的毒力频率均较高。这样在白粉病菌毒性和品种抗病性研究中,可以采集应用越夏和越冬菌株标样,避免了夏季高温季节保存菌株的工作;而且从毒性结构方面进一步证实白粉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在夏季侵染高海拔地区的自生麦苗而越夏,再逐渐扩展至秋播麦苗越冬后导致春季大田发病,病菌的子囊孢子在平原地区侵染循环上作用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菌源 毒性结构
下载PDF
小麦白粉菌有性和无性世代菌源毒性结构比较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文华 任明见 +3 位作者 张卫兵 徐如宏 张立异 张庆勤 《贵州农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27-32,共6页
1995~1996年,从贵阳地区采集分离小麦白粉菌有性世代菌株45个,无性世代菌株62个,分别接种在9个鉴别品种上。鉴定结果表明,两类菌源在主要生理小种的组成、出现频率以及对9个鉴别品种的毒性频率等方面是相似的。
关键词 小麦 白粉菌 有性世代 无性世代 毒性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