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种群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张永正 张海琪 +1 位作者 邵庆均 何中央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4,共4页
提要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 提要采用RAPD技术对翘嘴红养殖群体进行了DNA多态性检测。共采用40个随机引物进行扩增,其中14个引物可获得清晰且重复性好的扩增图谱,共扩增出121个RAPD位点,具有多态现象的位点为40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3.06%。翘嘴红群体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8878—0.9600,平均为0.9201,遗传变异度为0.0799。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10.8824,Shannon多样性值为0.0899。研究表明,翘嘴红目前的种质资源状况令人堪忧,改变目前人工繁育模式,建立原种、良种场,丰富物种遗传多样性是资源保护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鮊 遗传多样性 RAPD
下载PDF
丹江口水库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遗传多样性的RAPD和ISSR分析 被引量:16
2
作者 杨太有 陈宏喜 +2 位作者 刘向奇 崔欣欣 杨浩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0-244,共5页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RAPD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66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2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6... 利用RAPD和I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了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30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用10个RAPD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获得66个重复性好且谱带清晰的扩增位点,片段大小在200—2000bp之间,其中多态性位点24个,多态位点比例为36.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38—0.1426之间,平均为0.0941;Shannon信息指数为0.1083。用10个ISSR引物共检测到73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8个,多态位点比例38.36%;个体间遗传距离在0.0376—0.1652之间,平均为0.1058;Shannon信息指数为0.1196。结果显示,丹江口水库野生翘嘴红鲌的多态位点比例、平均遗传距离和Shannon信息指数均较大,说明其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遗传多样性 RAPD ISSR
下载PDF
福建泉州山美水库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生长特性、资源评估与合理利用 被引量:4
3
作者 黄永春 黎中宝 +3 位作者 水兴勇 蔡永宗 郭剑锋 钱秋芹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64-872,共9页
随机从福建泉州山美水库2002年4月—2003年5月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渔获物中获取340尾样本,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获得年龄生长资料,建立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模型对山美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 随机从福建泉州山美水库2002年4月—2003年5月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渔获物中获取340尾样本,以鳞片为年龄鉴定材料,获得年龄生长资料,建立生长方程和Beverton-Holt模型对山美水库翘嘴红鲌资源进行评估,为制定合理的捕捞年龄和捕捞规格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山美水库翘嘴红鲌体重范围是0.035—4.12kg,体长范围是15.6—73.5cm,其中体长20.1—60.0cm的样本占93.57%,且为2+—3+龄。本文给出了该鱼类体长与体重的关系式、体长与鳞径的关系式以及相关的von Bertalanffy方程。山美水库翘嘴红鲌生长拐点为10.4龄,山美水库现有资源量为10.164t,合理开捕年龄为6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美水库 翘嘴红鲌 生长 资源评估 合理利用
下载PDF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定位、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志刚 刘士力 +4 位作者 李贤露 吕卓云 毛丽盈 唐超然 郑荣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38-1145,共8页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 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是大型淡水鱼类鳊鲌亚科(Abramidinae)中最大的一种鱼,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但其饲料转化率及抗病性研究相对较少,相关基因信息缺乏。本研究以翘嘴红鲌为对象,利用RACE技术克隆翘嘴红鲌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ALDO-C)基因,该基因cDNA全长1945bp,其中ORF区975bp,编码325个氨基酸,5′非编码区933bp,3′非编码区37bp。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ALDO-C在不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发现ALDO-C基因在翘嘴红鲌的肾、肝、肌肉、性腺中均有表达,且在肾中表达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组织。同时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和原位杂交染色,观察分析翘嘴红鲌的肾组织显微结构和ALDO-C基因的表达定位,结果表明,ALDO-C在鱼类肾单位和集合管结构、调节肾组织水平衡及抗病性方面有重要作用。可以考虑将翘嘴红鲌醛缩酶C基因作为生长发育及抗病性相关的候选基因,用于翘嘴红鲌鱼的分子辅助育种,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ALDO-C 原位杂交
下载PDF
翘嘴红鲌对饲料蛋白的营养需求及豆粕对鱼粉的适宜替代量 被引量:43
5
作者 王桂芹 周洪琪 +7 位作者 陈建明 赵朝阳 周辉 阎大伟 冷向军 叶金云 潘茜 王友慧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77-285,共9页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 选择健康的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为实验鱼,体质量(12.84±0.60)g。实验分为两部分进行。实验Ⅰ以褐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蛋白水平(31.04%、35.51%、40.89%、46.62%、50.33%)的等能、等必需氨基酸(EAA)平衡关联度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的对饲料蛋白的需求;经过8周饲养,实验Ⅰ的结果表明,饲料蛋白含量对翘嘴红鲌的增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效率具有显著影响。方差分析表明,40.89%饲料蛋白组的鱼体增重率显著高于31.04%、35.51%饲料蛋白组(P〈0.05),但是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1.04%、35.51%和40.89%饲料蛋白组的蛋白效率显著高于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P〈0.05);40.89%、46.62%和50.33%饲料蛋白组的饲料效率显著高于31.04%和35.51%饲料蛋白组(P〈0.05)。依据折线模型分析翘嘴红鲌的增重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蛋白质效率,适宜饲料蛋白水平为37.43%~41.15%。实验Ⅱ以豆粕替代鱼粉,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0%、13.5%、27%、40.5%和54%的鱼粉蛋白,配制5个EAA关联度的等蛋白(40%)、等能(20MJ·kg^-1)的半精制饲料,探讨翘嘴红鲌饲料中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适宜替代量。结果表明,当大豆蛋白分别替代13.5%、27.0%和40.5%的鱼粉蛋白时,翘嘴红鲌的增重率和蛋白效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且都显著高于54.0%替代组(P〈0.05),因此,本实验条件下,大豆蛋白对鱼粉蛋白的最大替代量为40.5%,饲料动、植物蛋白适宜比为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饲料蛋白水平 大豆蛋白 增重率 蛋白质效率
下载PDF
太湖翘嘴红鲌胚胎发育及胚后发育观察 被引量:50
6
作者 顾志敏 朱俊杰 +4 位作者 贾永义 潘亚均 黄鲜明 许谷星 杨元杰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4-214,共11页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 对从太湖收集的野生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 Bleeker)经人工繁殖获得子一代,并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对其进行人工培育获得成熟亲鱼。于2005年6月,经人工催产、人工授精获得受精卵,对其胚胎及胚后发育全过程进行了系统观察。结果表明,池塘养殖条件下人工培育能获得成熟亲鱼,经人工催产所获得的翘嘴红鲌受精卵为圆球型,呈墨绿色、青灰色、黄色等3种颜色;平均卵径为0.9mm(0.72~1.18mm),吸水后平均卵径为1.2mm。翘嘴红鲌胚胎发育过程可分为19期,在水温23-25℃范围内,受精30min后开始第1次卵裂,受精后9h 20min开始形成器官,受精后约26h仔鱼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全长为4.10~4.67mm,胚胎发育总积温为619.82℃·h。翘嘴红鲌胚后发育过程可分为仔鱼和稚鱼2个阶段共15个发育期,在26~31℃水温下历时670h,其中仔鱼阶段从鱼苗孵出到腹鳍形成期,稚鱼阶段从鳞片出现到鳞片形成期。对各发育时期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04-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人工授精 胚胎发育 胚后发育
下载PDF
兴凯湖翘嘴红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61
7
作者 尹洪滨 尹家胜 +1 位作者 徐伟 孙中武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4,共3页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野生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和养殖翘嘴红肌肉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野生样品体重246.5~342.6g,采于2001年6月;养殖样品体重297.5... 采用国标生化分析方法对兴凯湖野生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和养殖翘嘴红肌肉的营养成分(粗蛋白、粗脂肪、水分、灰分、氨基酸、脂肪酸及微量元素)进行分析。野生样品体重246.5~342.6g,采于2001年6月;养殖样品体重297.5~389.7g,采于2000年9月。结果表明,野生翘嘴红与养殖翘嘴红肌肉中的营养成分在组成上是一致的,在含量上存在着差异,野生翘嘴红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以及微量元素K、Na、Mg、Se均高于养殖品种,但脂肪含量低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凯湖 翘嘴红Bai 营养成分 肌肉 氨基酸 脂肪酸 微量营养元素
下载PDF
4种淡水经济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学比较 被引量:24
8
作者 许宝红 王亚楠 +4 位作者 肖调义 钟蕾 文祝友 刘巧林 胡毅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2期47-55,共9页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给开发不同食性淡水鱼的饲料做基础研究,以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 Bleeker)、黄鳝(Monopter... 鱼类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密切相关,为了给开发不同食性淡水鱼的饲料做基础研究,以黄尾密鲴(Xenocypris davidi Bleeker)、白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 is Bleeker)、黄鳝(Monopterus albus)为研究对象,采用H.E染色法比较研究了其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特点。从比肠长、杯状细胞密度、黏膜肌层总厚度、黏膜皱褶数量和高度、肝胰脏结构等方面比较了其组织结构特征,探讨了组织结构特点与食性、环境的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黄尾密鲴和白鲢的比肠长在4种鱼类中最大,在设计黄尾密鲴和白鲢的饲料配方时应注重粗纤维的含量以增强适口性;消化道组织学结果表明,白鲢、翘嘴红鲌和黄鳝3种鱼的口咽腔上皮细胞中都不同程度发排列有杯状细胞,而黄尾密鲴则无,但黄尾密鲴的口咽腔的最厚,白鲢的鰓耙最发达,食道的输送食物的能力和肠的消化吸收能力由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鲌、黄鳝依次减弱,消化腺的进化是伴随物种进化而进行的有一些进化和演化方面的特征,是按照黄尾密鲴、白鲢、翘嘴红鲌到黄鳝的方向进化。这些组织学特征都是适应鱼类食性与环境的结果,在设计饲料配方时需考虑鱼类的食性特点与生活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尾密鲴 翘嘴红鲌 白鲢 黄鳝 消化系统
下载PDF
翘嘴红鲌幼鱼最适蛋白需求量的研究 被引量:29
9
作者 王桂芹 周洪琪 +1 位作者 董永利 周辉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6-560,共5页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的半纯合饲料,饲养翘嘴红鱼白幼鱼2个月,探讨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蛋白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 05),质量分数为42 76%的饲料组... 以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个不同蛋白水平的等能、等氨基酸平衡模式的半纯合饲料,饲养翘嘴红鱼白幼鱼2个月,探讨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的增重率、蛋白效率均具有显著的影响(P<0 05),质量分数为42 76%的饲料组鱼体增重显著高于32 58%、37 64%饲料组(P<0 05),但与47 53%和52 49%饲料组没有显著差异(P>0 05)。蛋白效率在各组之间的差异与增重率在各组之间的变化相类似。翘嘴红鱼白幼鱼最大增重的适宜蛋白水平为43 19%~48 68%,蛋白效率最大的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2 50%,饲料蛋白质量分数为37 64%、42 76%、47 53%3个饲料组的蛋白效率差异不显著(P>0 05)。在本试验条件下,翘嘴红鱼白幼鱼的蛋白质最适需要量为42 50%~43 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最适蛋白水平 增重 蛋白效率
下载PDF
7个不同翘嘴红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44
10
作者 王伟 陈立侨 +2 位作者 顾志敏 彭士明 李云凯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0-44,共5页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 应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三种多元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翘嘴红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7个不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群体分为三支,南湾、兴凯湖、太湖和养殖群体之间的形态最为接近,首先聚为一支,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聚为另一支,而浮桥河群体则相对独立为一支。三个分支中浮桥河群体与其他群体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远。主成分分析显示,可量数据和框架数据等31项形态特征中头部和尾部的长度对各群体间的差异贡献率最大,其中,太湖、梁子湖和三溪口群体间的差异最为显著。以判别分析建立的判别函数,对7个不同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90%。分析结果显示翘嘴红鲌7个不同群体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应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可以将各群体有效地区分开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Erythrocuher ilishaeformis) 可量性状 框架结构 形态差异 多元分析
下载PDF
碳水化合物、脂肪对翘嘴红鲌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1
作者 俞菊华 戈贤平 +1 位作者 唐永凯 刘波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69-373,共5页
使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了摄食无糖(脂肪9.13%,蛋白63.38%)、高糖(糖23.93%,脂肪9.94%,蛋白40.53%)、低脂(中糖)(脂肪9.92%,糖14.45%,蛋白50.14%)、高脂(脂肪19.93%,糖14.98%,蛋白40.88%)饲料的翘嘴红鲌在摄食后0、3、6、12、24hPEPCK... 使用实时定量RT-PCR测定了摄食无糖(脂肪9.13%,蛋白63.38%)、高糖(糖23.93%,脂肪9.94%,蛋白40.53%)、低脂(中糖)(脂肪9.92%,糖14.45%,蛋白50.14%)、高脂(脂肪19.93%,糖14.98%,蛋白40.88%)饲料的翘嘴红鲌在摄食后0、3、6、12、24hPEPCK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饲料中糖含量一致的情况下,高脂组和低脂组翘嘴红鲌PEPCK的表达差异不显著;脂肪水平一致时,高糖(23.93%)和中糖(14.45%)饲料组翘嘴红鲌PEPCK的表达,除了在0、3h时高糖组显著高外,6、12、24h没显著差异,但12、24h高糖组PEPCK相对较低,分别是中糖组的75%和65%;无糖组PEPCK的表达量除了在12h和其他各组一致(均较低)外,在其他时间均明显高,特别是摄食后24h其表达量为其他组同期的2.5~4.7倍。由此可见,当饲料中至少含14.45%糖但又低于23.93%时,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对PEPCK的表达没显著影响,而无糖饲料PEPCK的表达明显较高,和无糖饲料会引起较强的糖异生作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 碳水化合物 脂肪 实时定量RT-PCR
下载PDF
翘嘴红鮊肌肉营养组成分析 被引量:43
12
作者 陈建明 叶金云 +1 位作者 潘茜 王友慧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14-317,共4页
测定了翘嘴红鮊肌肉的近似营养组成和7种矿物元素、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翘嘴红?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0.30%、16.70%、2.48%和1.08%;钙、磷、镁、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为346.5~429.1mg/kg、1812~20... 测定了翘嘴红鮊肌肉的近似营养组成和7种矿物元素、18种氨基酸含量。结果表明:翘嘴红?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分别为80.30%、16.70%、2.48%和1.08%;钙、磷、镁、铁、铜、锌、锰的含量分别为346.5~429.1mg/kg、1812~2010mg/kg、16.5~18.5mg/kg、69.2~78.0mg/kg、1.1~1.3mg/kg、45.5~54.1mg/kg、1.8~3.5mg/kg;肌肉干物质中18种氨基酸总量为82.25%,其中鱼类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总和为3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肌肉 营养组成 矿物元素
下载PDF
翘嘴红鲌胃、肠道及肝胰脏主要消化酶活力的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寿建昕 沈文英 +3 位作者 祝尧荣 邱晴 吴颖芳 宋卫国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9-102,共4页
对翘嘴红鲌胃肠道及肝胰脏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肠道、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8.0、7.5;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0... 对翘嘴红鲌胃肠道及肝胰脏的淀粉酶、脂肪酶、蛋白酶3种主要消化酶活力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胃、肠道、肝胰脏的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6.0;脂肪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8.0、7.5;胃蛋白酶最适pH为2.0,肠道、肝胰脏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7.0、7.5。同时研究了在最适pH条件下,不同反应温度对3种主要消化酶的活性影响。结果表明:翘嘴红鲌淀粉酶在肝胰脏、肠道、胃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0℃,30℃,25℃;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40℃,30℃,3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50℃,50℃,40℃。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3种消化酶的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最适反应温度下翘嘴红鲌脂肪酶与淀粉酶的活力分布均呈现肝胰脏>肠道>胃,蛋白酶活力肠道与胃接近,大于肝胰脏蛋白酶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舶 消化酶 活性 PH值 温度
下载PDF
翘嘴红鲌肝脏G6Pase催化亚基的克隆以及摄食和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4
作者 唐永凯 俞菊华 +1 位作者 刘波 戈贤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53,共9页
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克隆了翘嘴红鲌G6Pase催化亚基基因全长cDNA,共1900bp[不含poly(A)],包括49bp5’非翻译区,1068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778bp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355个氨基酸,... 本文采用RT—PCR和RACE法分离、克隆了翘嘴红鲌G6Pase催化亚基基因全长cDNA,共1900bp[不含poly(A)],包括49bp5’非翻译区,1068bp阅读框以及含Poly(A)信号AATAAA的778bp3’非翻译区[不包括Poly(A)]。阅读框共编码355个氨基酸,分子量为39.89ku。序列比对分析表明翘嘴红鲌G6Pase与斑马鱼G6Pase的相似性高达95%,与鼠、狗、人G6Pase的相似性为63%,和光滑爪蟾、金头鲷、河豚等G6Pase的相似性分别为69%、55%、76%,并具有G6Pase特有的3个保守基序。为了研究摄食以及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对G6Pase的影响,使用实时定量RT—PCR分别测定了饲喂等能但不含碳水化合物和含23.98%碳水化合物的饲料的翘嘴红鲌肝脏G6Pase基因的表达水平,在使用上述饲料饲喂8周后,禁食48h,然后测定禁食和摄食后3、6、12、24hG6Pase mRNA的表达量,结果显示摄食后12h,两组G6Pase的表达明显增加,说明摄食影响G6Pase基因的表达,禁食和摄食后3~12h,含糖组G6Pase基因的表达量为无糖组的2~4倍,这表明碳水化合物可以诱导G6Pase mRNA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扩增CDNA末端 葡萄糖6-磷酸酶 碳水化合物 翘嘴红鲌 实时定量PCR
下载PDF
团头鲂(♀)×翘嘴鲌(♂)杂交后代的遗传特征及生长差异 被引量:20
15
作者 郑国栋 张倩倩 +3 位作者 李福贵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2-409,共8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 本研究利用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浦江1号’(♀)×翘嘴鲌(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进行属间人工杂交,获得了遗传背景不同的杂交子代。结果显示,团头鲂‘浦江1号’(♀)×翘嘴鲌(♂)杂交子代的受精率和孵化率均很高,分别为90.0%和80.6%。鲂鲌杂交子代的体型有两种,其中,96.2%的后代为鲂鲌中间型体型(杂种A型),另外还存在3.8%的后代体型与母本团头鲂‘浦江1号’相近(杂种B型)。经Partec流式细胞仪测定得出,鲂鲌杂种A型个体DNA含量与母本、父本相同,表明其为二倍体。2个特异性微卫星位点(TTF6和TTF10)分析显示,杂种A型个体从其父母本中各获得了一套遗传物质,证实其为二倍体杂交种,鲂鲌杂种B型的带型则与母本完全一致,为雌核发育后代。土池同池生长性能分析显示,鲂鲌中间型个体的生长速度显著快于团头鲂‘浦江1号’和翘嘴鲌,表现出明显的超亲生长优势。本研究为鲂鲌杂交新品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另外,鲂鲌杂交自发产生雌核发育后代便于团头鲂纯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团头鲂'浦江1号’ 翘嘴鲌 属间杂交 雌核发育 生长优势
下载PDF
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形态特征及遗传分析 被引量:50
16
作者 顾志敏 贾永义 +4 位作者 叶金云 陈立侨 朱俊杰 黄鲜明 杨元杰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33-544,共12页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 2006-2007年,在浙江湖州,通过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的属间杂交,成功获得了杂种F1,并通过对杂种F1及其父母本的形态、核型和基因组分析比较,探讨了杂种F1的性状变异和遗传组成情况。结果表明:(1)翘嘴红鲌(♀)和团头鲂(♂)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其杂交受精率、孵化率均达到90%以上;(2)翘嘴红鲌(♀)×团头鲂(♂)杂种F1的多数可数可量性状表现为中间型。在10个可数性状中,鳃耙数、侧线鳞等3个性状介于父母本之间,其平均杂种指数为54.56,显示杂种F1的可数性状接近于中间值,略偏向于父本团头鲂;在17个常规可量性状中,有9个性状与父母本差异显著,其中有4个性状偏向于父本,有3个偏向于母本,有2个超父母本偏离,其平均杂种指数为49.59,也显示杂种F1的可量性状处于中间值;进一步对框架参数的聚类和判别分析显示,杂种F1的框架体型与父母本差异较大,接近于中间型,但受母本影响较多;(3)杂种F1的染色体数(2n)为48,核型公式为18m+26sm+4st(NF=92),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并可预测杂种F1可育;(4)杂种F1大部分RAPD扩增条带能在亲本中找到,有的仅来自于父本,有的仅来自于母本,说明杂种F1为二倍体杂种;杂种F1与母本的相对遗传距离为0.4327,而与父本的遗传距离0.2312,前者大于后者,表明杂种F1与两亲本的遗传差异不是对等的,而是偏向父本一方,UPGMA系统树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团头鲂 属间杂交 杂种子一代 形态特征 核型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幼鱼生长性能和体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向枭 周兴华 +1 位作者 陈建 段彪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11-416,共6页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540尾,随机分为6组(Ⅰ~Ⅵ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鱼油水平为0、2%、4%、6%、8%和10%的试验饲料(... 本文旨在研究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生长性能及体组成的影响。试验选用平均初始体重为(19.36±2.17)g的翘嘴红鲌540尾,随机分为6组(Ⅰ~Ⅵ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30尾试验鱼,分别投喂鱼油水平为0、2%、4%、6%、8%和10%的试验饲料(日粮脂肪水平分别为2.07%、4.28%、7.14%、9.26%、11.17%和15.32%),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Ⅲ组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Ⅲ组的饵料系数显著低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与Ⅳ组差异不显著(P>0.05);Ⅳ组的蛋白质效率最大,显著高于Ⅰ、Ⅱ、Ⅴ和Ⅵ组(P<0.05),与Ⅲ组显著不差异(P>0.05);日粮脂肪水平对翘嘴红鲌体脂肪、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显著(P<0.05),对翘嘴红鲌体水分和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翘嘴红鲌达到最优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的日粮脂肪水平分别为7.88%、8.12%和9.18%,其体组成中粗蛋白质含量最高时的日粮脂肪水平为5.68%,经分析确定翘嘴红鲌日粮的适宜脂肪水平为7.88%~9.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脂肪 生长性能 体组成
下载PDF
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鲌产卵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志敏 宓国强 +3 位作者 黄鲜明 刘启文 胡廷尖 许谷星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4期291-294,共4页
于2004年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HCG、LRH-A、DOM3种激素组合的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81.9%~100%,催产率为54%... 于2004年6月,在浙江湖州地区,进行了不同激素配伍和产卵环境对翘嘴红?产卵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大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使用HCG、LRH-A、DOM3种激素组合的4种配伍的催产激素催产,都可获得排卵和产卵,排卵率为81.9%~100%,催产率为54%~100%,但在早期催产中,HCG+LRH-A+DOM的配伍其排卵率和催产率分别比对照组HCG+LRH-A低29.7%和14.5%。小型孵化环道条件下,亲鱼能排卵,但不能自然产卵。产卵池条件下,亲鱼能获得较高的排卵率和催产率,其值均在97.9%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卵率 产卵环境 催产率 翘嘴红鲌 孵化 亲鱼 激素组合 配伍 效果 HCG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19
作者 樊启学 程鹏 刘文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9-445,共7页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幼鱼前肠、后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0.3~24.8℃条件下将375尾翘嘴鲌幼鱼[体质量(4.22±0.29)g]分为5组,分别饥饿0d(对照组)、4d、8d、12d和16d,饥... 研究了饥饿和再投喂对翘嘴鲌(Culter alburnus Basilewsky)幼鱼前肠、后肠和肝胰脏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20.3~24.8℃条件下将375尾翘嘴鲌幼鱼[体质量(4.22±0.29)g]分为5组,分别饥饿0d(对照组)、4d、8d、12d和16d,饥饿后恢复投喂16d。结果显示,饥饿4d、8d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均显著下降;饥饿12d后,脂肪酶活性仍显著下降;随着饥饿时间延长,消化酶活性变化趋于平缓。恢复投喂后,蛋白酶活性迅速升高,其中肝胰脏蛋白酶活性(除饥饿4d组)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然后逐渐恢复正常;恢复投喂4d后,除饥饿4d组后肠、肝胰脏及饥饿12d组前肠外,淀粉酶活性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8d后恢复正常。与淀粉酶活性相似,脂肪酶活性先迅速升至显著高于饥饿前水平,然后再逐渐恢复正常,饥饿4d组的脂肪酶活性变幅较小,饥饿时间较长的,脂肪酶活性变幅较大。[中国水产科学,2008,15(3):439-4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鲌 饥饿 再投喂 消化酶活性
下载PDF
翘嘴红鮊和海南红鮊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朱华平 黄樟翰 卢迈新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5-179,共5页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Bleeker)和海南红Erythroculterrecurviceps(Richardson)的眼、肝、心、肾和背部白肌5种器官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 运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对翘嘴红Erythroculterilishaeformis(Bleeker)和海南红Erythroculterrecurviceps(Richardson)的眼、肝、心、肾和背部白肌5种器官组织的乳酸脱氢酶(LDH)、苹果酸脱氢酶(MDH)、酯酶(ES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4种同工酶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表明,5种器官组织的LDH,肾脏和心脏的MDH及眼和心脏的SOD等同工酶谱带相似。一些器官组织的EST、MDH和SOD同工酶有特异性地表达,条带数目及各酶带的活性存在一定差异,表现出明显的组织和物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红鲌 海南红鲌 乳酸脱氢酶 苹果酸脱氢酶 酯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 同工酶 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技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