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rtwood variations in mid-aged plantations of Erythrophleum fordii 被引量:1
1
作者 Zhigang Zhao Wei Shen +2 位作者 Chunsheng Wang Hongyan Jia Jie Z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6期2375-2383,共9页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Caesalpiniaceae)is a rosewood species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China,and the heartwood is commonly used for high-quality crafts and furniture.While there are differe...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Caesalpiniaceae)is a rosewood species naturally distributed in southeast Asia and south China,and the heartwood is commonly used for high-quality crafts and furniture.While there are differences in heartwood development among single trees with distinct social statu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artwoo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performance remains unclear.This information is essential to improve plantation management for high-yield heartwood production.Forty dominant,intermediate and suppressed trees were sampled from E.fordii plantations aged in 32-35 years in Pingxiang City,Guangxi,China.Stem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o determine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variations of heartwood and sapwood.Number of annual rings,diameter and area of heartwood and sapwood as well as ratios of heartwood diameter and area at breast height were all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the social status of trees in stands(P<0.05).In these mid-aged plantations,E.fordii stems developed heartwood once the xylem diameter reached 5-10 cm,and then heartwood diameter and area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xylem diameter.Heartwood ring numbers,diameter and area as well as their ratio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height,while sapwood ring numbers and diameter were relatively constant within the section where heartwood occurred.Heartwood and sapwood diameters were equal at heights of approximately 6-m for dominant,5-m for intermediate and 3-m for suppressed trees.Dominant trees differed considerably from intermediate and suppressed trees in heartwood volume,while heartwood volume ratios were all below 30%,and near 90%in the stem section below 8-m height regardless of social status.Relationship analysis showed that DBH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heartwood in even-aged stands.The findings provide evidence for crop tree selection,thinning regimes and reasonable management of plantations of E.fordi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ythrophleum fordii Heartwood formation Spatial variation Tree differentiation
下载PDF
Simulating the heartwood formation process of Erythrophleum fordii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3
2
作者 Zhigang Zhao Junjie Guo +1 位作者 Chunsheng Wang Jie Zeng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4期1049-1055,共7页
We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heartwood in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an endangered rosewood species, by cross-section analysis on 52 stumps aged 28–57 years and arbitrarily sampled from natural forests in South China... We studied the formation of heartwood in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an endangered rosewood species, by cross-section analysis on 52 stumps aged 28–57 years and arbitrarily sampled from natural forests in South China. Width and area of heartwood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ge and xylem width(XW), and were independent of annual radial growth. The proportions of heartwood and sapwood areas were equal at about 40 years. The heartwood formation process was simulated by linear regression of age and X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法 心材 格木 华南 截面分析 中国南方 径向生长 线性回归
下载PDF
“铁力木”还是“格木”?——兼论近代以来两个植物中文定名所引起的历史割裂和文化传承问题
3
作者 于少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99-107,共9页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格木”和“铁力木”是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且“格木”是“铁力木”的俗称。近代,在西方植物学进入中国之后,国内的植物学家们将“铁力木”定为了Mesua ferrea L.的中文名,将“格木”定为了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格木”和“铁力木”是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且“格木”是“铁力木”的俗称。近代,在西方植物学进入中国之后,国内的植物学家们将“铁力木”定为了Mesua ferrea L.的中文名,将“格木”定为了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的中文名,从而人为地将古代同一树种的不同名称变成两个不同树种的名称。而根据对现存文献中记载为“铁力木”文物用材的研究,发现其实际上是中文名为“格木”的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与现代中文名为“铁力木”的Mesua ferrea L.完全不同,是两个树种。这使得“铁力木”这个词语在古代和现代出现了指代完全不同的现象,人为地制造了概念混淆和历史割裂,给“铁力木”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工作增添了极大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铁力木 erythrophleum fordii Oliv. Mesua ferrea L
下载PDF
模拟酸雨对广西4个树种苗木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
作者 周顺福 李春叶 《林业调查规划》 2023年第4期177-181,共5页
分析不同pH值及处理方式的酸雨对广西地区速生及珍贵树种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此类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水平(pH4.0、3.0、5.0、5.6),1个对照(pH6.0)总共5种处理方式,测定叶片叶绿素含... 分析不同pH值及处理方式的酸雨对广西地区速生及珍贵树种幼苗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为此类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通过采用盆栽试验,设置4个水平(pH4.0、3.0、5.0、5.6),1个对照(pH6.0)总共5种处理方式,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不同pH的酸雨处理下,巨尾桉9号、格木、降香黄檀、土沉香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含量及叶绿素a/b的变化规律不同,且同一pH值的酸雨对4个树种叶绿素a/b的影响也不相同;随着酸雨pH值的减小,各树种的叶绿素a/b总体上均表现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酸雨 巨尾桉9号 格木 降香黄檀 土沉香 苗木 叶绿素含量
下载PDF
不同密度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
5
作者 LOMINA Sayavong 汪丛啸 +2 位作者 李万年 刘志龙 杨梅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5-314,共10页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林分密度 土壤理化性质 植物多样性 林下植被
下载PDF
南亚热带3种阔叶树种人工幼龄纯林及其混交林碳贮量比较 被引量:24
6
作者 明安刚 刘世荣 +5 位作者 农友 蔡道雄 贾宏炎 黄德卫 王群能 农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0-188,共9页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 如何通过优化造林模式来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已受到广泛关注。以南亚热带8年生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纯林(PE)、红锥(Castanopsis hystrix)纯林(PC)、米老排(Mytilaria laosensis)纯林(PM)及格木×红锥×米老排混交林(MECM)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碳贮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格木、红锥和米老排不同器官平均碳含量分别为512.4—561.7 g/kg,474.2—553.4 g/kg和512.8—556.3 g/kg。相同树种不同器官之间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各器官碳含量的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格木(539.3 g/kg)>米老排(532.7 g/kg)>红锥(515.3 g/kg)。不同林分间,灌木层、草本层和凋落物层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混交林(MECM)居次,红锥纯林和格木纯林最低;不同林分之间的土壤碳含量差异显著(P<0.05),0—10cm,10—30cm,30—50cm和50—100cm土壤碳含量均以米老排纯林最高,红锥纯林居次,格木纯林和混交林(MECM)土壤碳含量最低。生态系统碳贮量大小顺序为米老排(308.0 t/hm2)>混交林(182.8 t/hm2)>红锥纯林(180.2 t/hm2)>格木纯林(135.2 t/hm2),相同组分不同林分间以及相同林分的不同组分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混交林与红锥纯林间碳贮量总量无显著差异(P>0.05)。造林模式对人工林碳贮量及其分配有显著影响,营建混交林有利于红锥和格木地上碳的累积,不利于土壤碳的固定,而营建纯林既有利于米老排生物量碳的吸收,也有利于土壤碳的固定。因而,对碳汇林造林模式的选择,应根据树种固碳特性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红锥 米老排 人工幼林 造林模式 碳贮量
下载PDF
我国格木的地理分布与种实表型变异 被引量:32
7
作者 赵志刚 郭俊杰 +3 位作者 沙二 林开勤 曾杰 徐建民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38-344,共7页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 在调查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主要天然分布区及资源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荚果和种子的11个表型性状在8个格木天然群体内和群体间的变异规律,探讨了种实表型变异与地理、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格木天然林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和福建3省区北回归线附近低海拔地区,大部分呈散生状态或小群体;格木荚果和种子的长度、宽度、形态指数以及每个荚果内种子数、种子厚度和千粒重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单株间均存在显著差异;荚果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的变异均大于种子性状;每个荚果内种子数与荚果的长度、形态指数以及种子的长度、大小呈显著正相关,种子长度和宽度与荚果大小、种子千粒重与荚果宽度均呈显著正相关;荚果形态指数与经度呈显著负相关,种子千粒重与纬度、种子宽度与海拔和年降雨量、种子形态指数与年均气温、种子大小与年降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将8个格木群体分为3类:GX03单独为1类,GX01与GX02聚为1类,其余5个群体聚为1类。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格木保护生物学和遗传育种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种实特征 地理分布 表型变异
下载PDF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被引量:35
8
作者 蚁伟民 张祝平 +1 位作者 丁明懋 王伯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97-403,共7页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 研究了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 ,发现其中格木 ( Erythrophleum fordii)群落的生物量为 568.1 72 t/hm2 ,叶面积指数为 2 7.80 2 5m2 /m2 ,均高于大面积分布的厚壳桂 ( Cryptocarya chinensis)群落。用红外线 CO2 气体分析法 ,分层测定了格木群落主要植物的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结果表明 ,格木群落的总生产力为 2 4 970 k J/m2 · a,由总生产力计算其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吸收利用率为 1 7.0 5% ,净生产力的利用率为 4 .4 82 % ,都比厚壳桂群落高。测定格木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格木群落 光能利用效率 生物量 生产力
下载PDF
广西大明山格木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数量动态特征 被引量:28
9
作者 赵志刚 郭俊杰 +1 位作者 曾杰 徐建民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共7页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 在广西大明山保存较为完好的格木天然林内设置1块1 hm2固定样地,从种群空间格局、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和存活曲线4个方面研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数量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大明山格木种群从幼龄和中幼龄到大树阶段,其空间分布格局由聚集分布逐渐变为随机分布,但总体上呈聚集分布格局;该格木种群年龄结构大致呈金字塔形,属于增长种群,考虑潜在干扰影响时种群仍处于稳定状态;种群内幼苗丰富,死亡率高,以3-4龄级种群数量变化最为剧烈,是种群动态变化的关键时期,后面龄级的个体比例较低,死亡率较早期明显下降;种群生存分析显示,死亡率、死亡密度和危险率均随龄级增加呈下降趋势,早期生存压力明显高于中后期,格木种群存活曲线为Deevey存活曲线Ⅲ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种群生命表 年龄结构 种群动态 广西大明山
下载PDF
濒危植物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及变异 被引量:44
10
作者 李洪果 陈达镇 +5 位作者 许靖诗 刘光金 庞晓东 叶金辉 莫小文 谌红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9-83,共15页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 【目的】通过对濒危植物格木在我国中心分布区种群的果荚和种子表型性状测量分析,研究其表型多样性及变异规律,结合地理气候信息探讨影响表型变异的关键因子,为格木天然种群的遗传多样性保护恢复和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个格木天然种群114个单株的13个果荚及种子表型性状进行测量,利用巢式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格木天然种群的表型多样性水平、进化和适应性潜力、表型变异规律、表型分化水平、种群聚类特征及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结果】格木表型多样性水平中等,13个性状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1. 911 1(种形指数)~2. 103 9(果荚周长)之间,平均2. 027 8;8个种群的Shannon-Wiener指数在0. 920 9(P6)~1. 885 6(P8)之间,均值为1. 474 7。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1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在7. 544 6%(种子长)~18. 868 5%(果荚面积)之间,均值为12. 410 9%; 8个种群的变异系数在8. 852 9%(P1)~13. 984 8%(P5)之间,均值为12. 410 9%。13个表型性状的极大值为极小值的1. 395 2(种形指数)~2. 805 6(每荚种子数)倍,均值为1. 791 7。巢式方差分析表明,格木13个表型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 01),说明这些性状在种群间和种群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种群内的变异(40. 387 1%)远大于种群间(11. 948 9%)。种群平均表型分化系数为21. 857 9%,各性状的分化系数变化幅度在7. 476 5%(种形指数)~38. 674 0%(果荚宽)之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3个表型性状之间大多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果荚宽度、种子周长等性状和温度指标呈负相关,与纬度呈正相关,格木在气温高、降雨量大的地区往往具有小果荚、小种子的特征,随着温度指标降低和纬度增加,格木果荚及种子有变大的趋势。格木13个表型性状可提炼为4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87. 382%。8个天然群体基于欧氏距离可分为3类:第1类2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小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南端;第2类5个种群呈现果荚大、种子大的特征,该类表型主要出现在格木分布区的北部,仅1个种群位于分布区的南部;第3类1个种群呈现果荚小、种子少、种子大而薄的特征,该类表型出现在格木南北分布区的中间衔接部。【结论】格木的表型多样性处于中等水平,在个体上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在群体及物种水平上,格木表型性状离散程度较轻,各个性状分布相对集中,较为稳定,不易发生群体分化,拥有特殊表型的格木单株具有较高的保存价值。果荚及种子大小进化及适应性潜力相对较大,种形指数最不易产生变异。种群内的变异是格木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格木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可减少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内个体数量,并优先收集有特殊表型的单株。广西省容县和龙圩区的格木种群是格木遗传多样性保护及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的重点区域。年均温等温度因子是影响格木表型及分布的最主要因子。果荚及其中种子的大小是格木种群间聚类的主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濒危植物 天然种群 表型多样性 表型性状 种质资源
下载PDF
格木不同种源光合作用光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申文辉 李志辉 +4 位作者 彭玉华 黄志玲 黄小荣 郝海坤 姜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8,共6页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 以格木6个不同种源苗木为研究材料,通过测定其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分析光合生理指标光合速率(Pn)、胞间CO2(Ci)、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计算水分利用率(RWUE)对光辐射梯度的响应变化;分析光饱和点(VLSP)、光补偿点(VLCP)、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RAQY)和暗呼吸速率(Rd)等光合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n和Gs最大值较大,南宁种源的Ci最大值最大、Tr上升过程中一直较大,浦北种源RWUE最大;浦北种源VLSP、RAQY和Rd高,VLCP低,对光环境适应范围较广;南宁种源和大容山种源VLSP和VLCP高,阳性特征明显,有较好的适应强光能力;博白种源VLSP和VLCP低,利用弱光能力强;缅甸种源VLSP和VLCP均在中等,对光环境的适应生态幅窄;越南种源Rd和RAQY低,其利用光能能力不强;南宁种源和浦北种源的Pmax最大,具有较大的光合潜力。通过比较不同种源格木的光合作用差异性,以便在造林时根据环境、地形、地貌选择合适的种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光响应曲线 光合生理指标 水分利用率 光响应特征参数
下载PDF
鼎湖山格木群落的组成种类和结构特征 被引量:17
12
作者 蚁伟民 曹洪麟 +1 位作者 王伯荪 张宏达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7-14,共8页
于1995年12月调查了鼎湖山格木群落,在16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1种,分属49科,78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 于1995年12月调查了鼎湖山格木群落,在1600m2样地中,有维管植物91种,分属49科,78属,以热带属占绝对优势;群落组成种类丰富,结构复杂,成层现象明显,外貌终年常绿,植物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乔木叶子多为单叶并以中型叶为主。这些都反映了本区高温湿润的气候特点。群落中格木种群的重要值大于其它种群,说明格木是该群落的优势种,从而命名该群落为格木群落。虽然南亚热带地区分布着丰富的豆科植物,但以豆科树种为优势种的植物群落却不多见,因此深入研究格木群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鼎湖山 格木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濒危树种格木天然群体自由授粉子代苗期生长变异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志刚 郭俊杰 +3 位作者 曾杰 徐建民 沙二 林开勤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格木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稀濒危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应用从格木主要天然分布区收集的6个群体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揭示格木天然群体子代芽苗和幼苗生长变异状况及其与种子性状、亲本环境因子间的相关... 格木是我国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珍稀濒危树种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本文应用从格木主要天然分布区收集的6个群体的种子进行育苗试验,揭示格木天然群体子代芽苗和幼苗生长变异状况及其与种子性状、亲本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格木天然群体子代芽苗和幼苗表型性状在群体间和群体内均存在丰富的变异,苗高的变异高于地径,苗期选择以高生长为主。格木苗期生长与种子的大小、千粒重相关显著,胚根长度与经度、地径与年均气温、高径比与海拔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格木良种选育奠定了基础,亦将有助于其天然资源的保护经营和人工种植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遗传变异 子代苗期测定
下载PDF
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光合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郝建 潘丽琴 +2 位作者 潘启龙 李忠国 杨桂芳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71-877,共7页
评价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不同冠层分枝的光合能力,为格木人工林修枝提供光合生理基础。以9年生格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及光合因子的日... 评价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不同冠层分枝的光合能力,为格木人工林修枝提供光合生理基础。以9年生格木-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人工林为研究对象,观测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响应曲线、二氧化碳响应曲线及光合因子的日变化。结果表明:格木人工林不同冠层叶片的光合初始斜率(α)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的大小顺序相同,依次为冠层C>冠层B>冠层A,而暗呼吸速率(Rd)大小顺序则相反,高冠层叶片的饱和光强(Isat)较大,而光补偿点(Ic)却较低,且3个冠层各参数差异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3个冠层叶片的初始羟化效率(α),光合能力(Amax)的顺序相同,均为冠层C>冠层B>冠层A,而二氧化碳补偿点(Γ)顺序相反,光呼吸(Rp)变化与光合作用保持着平行关系;3个冠层的光合有效辐射(PAR),蒸腾速率(Tr)与叶片温度(T)的日变化为单峰型,净光合速率(Pn)与气孔导度(Gs)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但峰值出现的时间均不同,3个冠层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Ci)的日变化一致,为"U"型曲线,均在13:00出现最低值;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有效辐射与气孔导度对3个冠层净光合速率的直接通径系数绝对值均较大,表明光合有效辐射及气孔导度是影响格木人工林3个冠层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格木高冠层叶片具有更高的光合速率和更强的潜在光合能力,对光合物质的积累能力较强,消耗光合产物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学 格木人工林 冠层 光响应曲线 二氧化碳响应曲线
下载PDF
林窗面积对桉树林分内格木生长、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培 赵志刚 +4 位作者 贾宏炎 庞圣江 谌红辉 刘士玲 陈文军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0-46,55,共8页
【目的】研究林窗面积对桉树林分内格木生长、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探寻适用于桉树与珍贵树种格木混交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广西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以桉树人工林内林窗面积分别为96,150,216,294,384和486 m^(2)6种生境中... 【目的】研究林窗面积对桉树林分内格木生长、形态及生物量分配的影响,探寻适用于桉树与珍贵树种格木混交的种植方式。【方法】在广西凭祥市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林区,以桉树人工林内林窗面积分别为96,150,216,294,384和486 m^(2)6种生境中的格木幼树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格木的生长状况、叶片形态、干形和一级枝条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测算取样植株主干、根系、枝条和叶片的生物量。【结果】(1)随着林窗面积增大,格木的胸径、树高、树冠长度、平均冠幅和树冠比率均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其在216和294 m^(2)林窗中生长表现最佳;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平均单叶面积和叶片长宽比均呈减小趋势,但叶片长宽比在各种林窗间无显著差异;比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则随林窗面积增加而增大。(2)在干形指标方面,216和294 m^(2)林窗明显提高了格木树干的通直度、圆满度并降低了尖削度。(3)格木的一级分枝基径、枝条长度和枝条数量以及枝间距均随林窗面积增大而增加,一级分枝角度的变化与之相反;总体分枝率、逐步分枝率和枝径比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4)格木主干、枝条和叶片生物量均表现为216和294 m^(2)林窗中最大,根系生物量以486 m^(2)林窗中最大;6种林窗生境中,格木主干生物量占全株生物量的比例为42.01%~50.13%,根系占比为22.32%~25.89%,枝条占比为15.18%~18.04%,叶片占比为12.18%~15.33%。【结论】林窗面积对桉树林内格木的生长、叶片和树干形态及生物量分配有明显影响。在桉树与格木混交经营过程中,适宜面积的林窗更有利于格木生长发育及生物量积累,建议将林窗面积控制在200~300 m^(2),以达到促进格木生长和培育高品质木材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窗面积 桉树人工林 格木干形 叶片形态
下载PDF
格木轻基质容器苗分级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贾宏炎 赵志刚 +4 位作者 蔡道雄 黎明 郭文福 许基煌 曾杰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21,共3页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格木轻基质容器苗的分级标准,并通过各级苗木的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格木苗可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H)≥23cm、地径(D)≥0.41cm,Ⅱ级苗:23cm>H≥19cm、0.41cm>D≥0.36...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聚类分析方法研究了格木轻基质容器苗的分级标准,并通过各级苗木的造林效果试验对分级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格木苗可分为3级,Ⅰ级苗:苗高(H)≥23cm、地径(D)≥0.41cm,Ⅱ级苗:23cm>H≥19cm、0.41cm>D≥0.36cm,Ⅲ级苗:H<19cm、D<0.36cm;应用不同级别苗木进行造林试验,1年生时Ⅰ、Ⅱ级苗的保存率均在90%以上,而两者间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Ⅲ级苗的保存率(低于60%)以及生长量极显著低于Ⅰ、Ⅱ级苗,说明格木轻基质容器苗的上述分级标准是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木 轻基质容器苗 苗木分级 主成分分析 逐步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昆成 於艳萍 +3 位作者 王凌晖 陈玫妃 杨家安 黄荣芳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6-68,共3页
以1a生格木幼苗为试材,研究分析了生根粉6号(GGR-6)、赤霉素(GA3)、萘乙酸(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梯度(0(CK)、5、15、25、35、45mg/L)下,对格木幼苗根系活力、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3... 以1a生格木幼苗为试材,研究分析了生根粉6号(GGR-6)、赤霉素(GA3)、萘乙酸(NAA)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不同浓度梯度(0(CK)、5、15、25、35、45mg/L)下,对格木幼苗根系活力、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和总根体积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幼苗的根系生长发育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GGR-6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GA3次之,NAA的促进作用最低,且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格木幼苗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都是随着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的不断升高而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植物 格木幼苗 植物生长调节剂 根系生长
下载PDF
温度对荔枝异形小卷蛾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赵志刚 王晨彬 +3 位作者 王欢 王春胜 郭俊杰 王胜坤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626-2633,共8页
荔枝异形小卷蛾的蛀梢为害是珍贵树种格木人工林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据其天然分布和潜在推广区的温度范围设置系列温度梯度,探讨温度对荔枝异形小卷蛾发育和繁殖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荔枝异形小卷蛾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具有... 荔枝异形小卷蛾的蛀梢为害是珍贵树种格木人工林健康发展的主要限制因子。依据其天然分布和潜在推广区的温度范围设置系列温度梯度,探讨温度对荔枝异形小卷蛾发育和繁殖的综合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对荔枝异形小卷蛾各阶段的发育历期具有显著影响,在研究温度范围内,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呈显著地下降趋势,世代历期在18℃时为66.87 d,30℃时降至35.77 d。预蛹和蛹的存活率对温度的响应不敏感,而卵、幼虫、成虫的存活率和世代存活率以及产卵量均随温度升高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繁殖力对温度的反映较存活率敏感,其存活率和繁殖力在18℃时均最低,分别为41.20%和13.90粒,在27℃时发育最适,分别为83.80%和45.40粒,在30℃时虽有下降,分别为66.00%和32.40粒,但仍高于18℃时,即其对低温较高温敏感。荔枝异形小卷蛾完整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为5.77℃,所需有效积温为876.76 d℃,其中幼虫发育所需有效积温最高,占整个历期的45.23%,发育速率与温度显著正相关。根据荔枝异形小卷蛾为害方式、发育和繁殖特征分析可知,在低温地区其幼虫期长,但世代数少、存活率和繁殖力低,对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的单次为害程度严重;在高温地区则幼虫期短,但世代数多、存活率和繁殖力高,对寄主植物受害部位的单次为害程度低,但更为频繁,持续为害程度高。研究结果对于不同地区选择荔枝异形小卷蛾的防治具有借鉴意义,同时有助于指导格木人工林的合理推广和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异形小卷蛾 温度 发育 繁殖 格木
下载PDF
马尾松格木幼林混交效果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安宁 郭文福 +5 位作者 丁贵杰 赵总 李洪果 莫世宇 王维泽 蒙凤丽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混交模式下马尾松及格木生长量差异,探讨马尾松与格木混交的适宜模式,为马尾松格木混交林的营建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广西凭祥5年生马尾松和格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混交模式及混交比例马尾松和格木的胸径、树高、冠幅及材积的差异,探寻马尾松格木混交合理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结果】1)不同混交模式马尾松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处理a和CK3林分平均胸径最大,均为5.9 cm,CK3林分平均树高、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大,分别为4.9、2.4和2.7 m。CK3的单株材积最大为0.0082 m3,处理c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单株材积均最小,分别为5.0 cm、4.1 m和0.0051 m3,同时上下冠幅和左右冠幅最小,分别为2.0 m和2.1 m。2)不同混交模式格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差异显著。CK2林分平均胸径最大为5.1 cm,最小为处理c的4.1 cm。处理a和CK1林分平均树高最高,均为4.8 m,处理c树高最低为4.0 m。处理a、处理b和CK2上下冠幅最大,均为2.4 m,处理c上下冠幅最小为2.0 m,CK1左右冠幅最大为2.8 m,处理c左右冠幅最小为2.1 m。CK2格木单株材积最大为0.0058 m3,处理c单株材积最小为0.0035 m3。3)不同的混交模式和混交比例不影响径级数量的分布规律,各处理及对照中马尾松和格木的径级均呈正态分布。【结论】马尾松与格木幼林4种混交模式在胸径、树高、冠幅和材积均存在显著差异,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各项生长指标相对较优,其次为马尾松+格木(4:1)行状混交,生长表现最差为马尾松+格木(210丛·hm^-2)。综合考虑,以培育马尾松大径材为经营目标,早期应选择马尾松与格木(75丛·hm^-2)模式进行混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格木 幼林 大径材 混交
下载PDF
格木人工林内荔枝异形小卷蛾的生活史及其防治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志刚 王晨彬 +2 位作者 王胜坤 王春胜 王欢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52-158,共7页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 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一个珍贵用材树种,受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 ombrodelta)蛀梢危害严重。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饲养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及各发育阶段特征,分析其各幼虫龄期特征及其在格木嫩梢的为害习性。实验室条件下,荔枝异形小卷蛾卵的发育历期平均为3.72d,其孵化可全天发生;幼虫平均为20.43d,可划分为5个龄期,各龄期头壳宽度和发育时间均随龄期上升呈指数增加;预蛹平均为3.28d,蛹历期平均为8.67d,14:00-16:00为蛹羽化高峰期;成虫寿命平均为9.38d,雌虫寿命大于雄虫;一个世代约45.48d。在广东省中部格木人工林内1a可发生5代,第1代幼虫在3月中旬开始出现,4月中旬化蛹,4月下旬见成虫;第2~4代幼虫分别出现的时间为5月中旬、7月上旬和8月中旬,第5代从9月下旬持续至翌年3月,在格木人工林其通常以幼虫在其枝梢内越冬,有世代重叠现象。该虫在格木人工林内可大面积持续发生,同时为害多个嫩梢,幼虫钻蛀孔道长度平均为67.22mm,为害高峰期为6-7月,即第2、3代为害最严重。基于荔枝异形小卷蛾生活史和格木生物学特性,探讨其防控方法及可行性,为开展格木人工林蛀梢害虫科学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异形小卷蛾 生活史 形态特征 格木 综合防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