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8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
1
作者 黄强 王宇 +5 位作者 江渊 梁道斌 黄锐洁 秦小超 潘燕妮 和鹰 《中国真菌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1期21-24,29,共5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在艾滋病患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早期诊断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住院的120例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实验室结果,将其分为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确诊组(血或组织液培育养出马尔尼菲篮状菌),简称A组(62例),及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临床诊断组[根据临床症状、体征、血常规及(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诊断],简称B组(58例)。检测患者(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艾滋病患者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的诊断效能。结果A组的(1-3)-β-D葡聚糖和PCT水平均高于B组,CD4^(+)T淋巴细胞个数低于B组(P<0.05);(1-3)-β-D葡聚糖、PCT、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为0.933,(1-3)-β-D葡聚糖单独检测的AUC是0.812,PCT单独检测的AUC为0.883,CD4^(+)T淋巴细胞单独检测的AUC是0.810,(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AUC皆优于三项单独检测,表明(1-3)-β-D葡聚糖、PCT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诊断价值皆优于单一指标诊断,且联合检测的特异度、约登指数分别为92.43%和0.580,均高于三项单独检测。结论(1-3)-β-D葡聚糖联合PCT和CD4^(+)T淋巴细胞多指标对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高的临床诊断价值,能够帮助医生分析出高危风险患者,及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也承担预后效果的判断依据,对治疗艾滋病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β-D葡聚糖 PCT ^CD4^(+)T淋巴细胞 艾滋病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下载PDF
冀东NP280 Es_(3)^(1)井壁稳定钻井液技术
2
作者 吴晓红 陈金霞 +3 位作者 王现博 阚艳娜 丁乙 罗平亚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5-732,共8页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280区块多口井钻遇至沙三1亚段(Es_(3)^(1))时发生井壁失稳,研究表明区块内泥岩遇水易产生水化作用,其漏失段间裂缝发育,裂缝多为中高角度裂缝,原裂缝宽度(0.1~100μm)受压力等诱导因素后变大导致成为致漏性裂缝漏失频... 针对冀东油田南堡280区块多口井钻遇至沙三1亚段(Es_(3)^(1))时发生井壁失稳,研究表明区块内泥岩遇水易产生水化作用,其漏失段间裂缝发育,裂缝多为中高角度裂缝,原裂缝宽度(0.1~100μm)受压力等诱导因素后变大导致成为致漏性裂缝漏失频繁,同时也会诱发大规模的掉块从井壁上剥落进而导致了井下的坍塌卡钻等井下复杂问题。对南堡280区块破碎地层进行井壁稳定机理、评价方法的相关研究,以原三开抗高温抑制钻井液为基础,进行室内优化实验,构建了适合诱导性裂缝地层的强封堵性井壁稳定钻井液,现场应用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可有效防止Es_(3)^(1)地层的坍塌失稳问题,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堡280区块 ^es_(3)^(1) 钻井液 封堵 井壁稳定
下载PDF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宫颈癌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
3
作者 徐倩 孙杨 周群 《江西医药》 CAS 2023年第11期1237-1242,共6页
目的 探讨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切除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PCR-RFLP)对106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YP3A4^(*)1G基因位点等位基因... 目的 探讨CYP3A4^(*)1G基因多态性对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在宫颈癌切除手术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内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法(PCR-RFLP)对106例宫颈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CYP3A4^(*)1G基因位点等位基因分布进行分析,采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对基因型分布和麻醉剂用量进行分析。此外,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基因多态性影响因素(吸烟和饮酒)与麻醉剂用量的相关性。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麻醉诱导和恢复时间。采用方差分析检测基因多态性对拔管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结果 饮酒和高血压与CYP3A4^(*)1G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P<0.05)。饮酒和高血压对宫颈癌手术异丙酚联用瑞芬太尼用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宫颈癌手术患者,AA基因型的麻醉诱导时间、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均显著短于GA和GG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基因型患者拔管后0、1、2、3、4 min收缩压和心率均低于GG基因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YP3A4^(*)1G基因多态性可影响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治疗宫颈癌手术的麻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1G基因多态性 异丙酚 瑞芬太尼 宫颈癌
下载PDF
西北燥证对糖尿病大鼠AQP1、AQP3和CD4^(+)T、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
4
作者 董文娟 张文佳 +1 位作者 周铭心 辛效毅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0期1381-1385,共5页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对糖尿病大鼠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和CD4^(+)T、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正常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 目的探讨西北燥证对糖尿病大鼠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水通道蛋白-3(Aquaporin-3,AQP3)和CD4^(+)T、CD8^(+)T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16只正常大鼠,建立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环境T2DM组、西北燥证T2DM组,每组8只。另选正常大鼠8只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大鼠的一般情况,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空腹血清胰岛素(Fasting serum insulin,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for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的变化,比较各组大鼠AQP1、AQP3、CD4^(+)T、CD8^(+)T细胞的表达水平,分析血清CD4^(+)、CD8^(+)与AQP1、AQP3表达水平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环境T2DM组大鼠和西北燥证T2DM组大鼠FBG、FINS、HOMA-IR、AQP1、AQP3、CD4^(+)T、CD8^(+)T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环境T2DM组比较,西北燥证T2DM组大鼠FBG、FINS、HOMA-IR、AQP1、AQP3、CD4^(+)T、CD8^(+)T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北燥证外环境可影响T2DM大鼠的血糖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AQP1、AQP3、CD4^(+)T、CD8^(+)T细胞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燥证 2型糖尿病 水通道蛋白-1 水通道蛋白-3 ^CD4^(+)T细胞 ^CD8^(+)T细胞
下载PDF
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1^3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王小蓉 雷卞军 +3 位作者 欧家强 刘斌 李世临 李学雷 《断块油气田》 CAS 2007年第4期10-13,共4页
马五13是靖边气田统5井区的主力产气层,其岩性主要为潮上带及潮间带含膏(结核和晶体)泥—粉晶白云岩。马五13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准同生石膏生长和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矿物充填作... 马五13是靖边气田统5井区的主力产气层,其岩性主要为潮上带及潮间带含膏(结核和晶体)泥—粉晶白云岩。马五13经历了准同生白云石化、准同生石膏生长和交代作用、重结晶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埋藏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解作用、矿物充填作用和去白云石作用等8种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对马五13白云岩储层演化影响较大的是表生岩溶作用、埋藏溶解作用和各种矿物对孔洞缝的充填作用。在对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把马五13划分为4个成岩作用区。Ⅰ、Ⅱ区是储层发育有利区,Ⅲ区有少量储层发育,Ⅳ区储层不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统5井区 ^马五1^3 成岩作用 储层发育有利区
下载PDF
HBV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黏蛋白结构域-3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王琳 赵春楠 +3 位作者 祁松楠 彭群新 史进方 顾国浩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黏蛋白结构域-3(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等技术测定4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组)、30例肝癌...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黏蛋白结构域-3(Tim-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定量PCR等技术测定42例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组)、30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组)、30例肝癌(肝癌组)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的PD-1、Tim-3的表达量,并结合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乙型肝炎e抗原和谷丙转氨酶等指标作综合分析。结果 CD8+T细胞PD-1、Tim-3的表达量在各组间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1、Tim-3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其他3组(P<0.05,P<0.01);CD8+T细胞PD-1表达量与谷丙转氨酶含量(r=0.516,P<0.01)、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r=0.582,P<0.01)均呈正相关;CD8+T细胞Tim-3的表达量与乙型肝炎病毒DNA载量也呈正相关(r=0.556,P<0.01);CD8+T细胞PD-1与Tim-3的表达量也呈正相关(r=0.506,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PD-1、Tim-3的高表达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和慢性化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临床抗病毒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CD8^+T细胞 PD-1 TIM-3 流式细胞术
下载PDF
CYP3A4^*1G不同基因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侯艳华 张加强 武江霞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39-243,共5页
目的探讨CYP3A4^*1G多态性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21~61岁,BMI 16~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CYP3A4^*1G基因分型检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 目的探讨CYP3A4^*1G多态性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男79例,女71例,年龄21~61岁,BMI 16~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CYP3A4^*1G基因分型检测分为:野生型纯合子(CYP3A4^*1/^*1)基因型组(11组)、突变型杂合子(CYP3A4^*1/^*1G)基因型组(11G组)和突变型纯合子(CYP3A4^*1G/^*1G)基因型组(1G1G组)。所有患者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行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IA)。记录三组患者苏醒即刻、术后12、24和48 h的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镇静程度(Ramsay)评分,记录镇静过度的患者例数。记录三组术后0~24和24~48 h地佐辛+舒芬太尼使用量、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采用PCR-RFLP对三组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YP3A4 mRNA相对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 11组患者93例(62.0%)、11G组患者50例(33.3%)、1G1G组患者7例(4.7%),CYP3A4^*1G最小等位基因频率(MAF)为0.213,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933)。三组不同时点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均未见镇静过度者。术后0~24 h、24~48 h 1G1G组地佐辛+舒芬太尼使用量明显少于11组和11G组(P<0.05),11组和11G术后0~24 h、24~48 h地佐辛+舒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G组和1G1G组外周血单核细胞中CYP3A4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11组(P<0.05)。三组恶心呕吐、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野生型纯合子比较,突变型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基因型患者对地佐辛复合舒芬太尼耐受性更低,所需剂量更少。该基因型可作为疼痛个体化治疗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P3A4^*1G 基因多态性 地佐辛 舒芬太尼 自控镇痛效应
下载PDF
Au^+(~1S,~3D)与N_2O(~1∑^+)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吕玲玲 王永成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65-269,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O和N用6-311+G*基组,Au+用赝势基组(8s7p6d)/[6s5p3d],研究了Au+(~1S,~3D)离子和N2O(~1∑^+)分子的反应机理.报道了在基态单重态和激发三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结果表明,两个主... 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O和N用6-311+G*基组,Au+用赝势基组(8s7p6d)/[6s5p3d],研究了Au+(~1S,~3D)离子和N2O(~1∑^+)分子的反应机理.报道了在基态单重态和激发三重态势能面上各反应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构型特征及能量.结果表明,两个主反应通道Au+(1S)+N_2O(~1∑^+)→1NA-Complex-1→1NA-TS1→1NA-Complex-2→1NA-Crossing→[3OAuNN]+和Au+(1S)+N2O(~1∑^+)→1NB-Complex→1NB-Crossing→[AuNN(1∑+)]++O(3P)都需经过反应交叉势能面,出现“系间窜越”.用内禀坐标单点计算垂直激发态的方法确定了势能面交叉点,并用含时密度泛函TD-B3LYP方法进一步探讨了自旋翻转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1S 3D) ^N2O(^1∑^+) 密度泛函理论 反应机理 系间窜越
下载PDF
(1,3)-β-D葡聚糖检测联合CD4^+ T淋巴细胞计数对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6
9
作者 柳明波 梁欣 +3 位作者 翁国庆 姚钦江 黄素兰 韦良宏 《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8期787-790,共4页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DG)检测(简称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怀疑合并IFD的AIDS患者297例... 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BDG)检测(简称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对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合并侵袭性真菌病(IFD)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十附属医院感染科住院怀疑合并IFD的AIDS患者297例,治疗前同时行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根据IFD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IFD组(拟诊、临床诊断和确诊)和非IFD组。分析G试验作为IFD诊断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和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G试验诊断AIDS合并IFD的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87.4%。根据G试验结果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861(95%可信区间0.720~0.865)。G试验和CD4+T淋巴细胞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为88.8%。结论G试验对AIDS合并IFD有较好的诊断价值,G试验联合CD4+T淋巴细胞计数可明显提高AIDS合并IFD的临床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β-D葡聚糖 ^CD4^+T淋巴细胞计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侵袭性真菌病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谦益 石晓娟 +2 位作者 连晶瑶 刘莎莎 张毅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2-516,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学的方法检测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及9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的表达。急性脑梗死患者随访90 d后给予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0~2分为预后好,3~5分为预后差)。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Tim-3和CTLA-4阳性率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CD8^(+)T细胞中PD-1和CTLA-4的阳性率降低(P<0.001)。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阳性率在预后好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表达上调(P<0.001)。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PD-1阳性率是急性脑梗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OR为1.794,95%CI:1.411~2.281)。急性脑梗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阳性率预测患者较好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25~0.951),截断值是13.65%,此时的敏感度为88.4%,特异度为80.0%。结论:CD8^(+)T细胞中PD-1阳性率可能成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CD8^(+)T细胞 PD-1 TIM-3 CTLA-4
下载PDF
尕斯库勒油田跃灰1井区E3^2灰层裂缝预测 被引量:8
11
作者 彭立才 邵文斌 +1 位作者 张林 宋伟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91-395,共5页
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 ,在建立地质模型、反演标准和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跃灰 1井区干柴沟组油藏进行了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和裂缝预测。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共轭剪破裂的方位在不同构造... 根据研究区地质特征 ,在建立地质模型、反演标准和力学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油田跃灰 1井区干柴沟组油藏进行了古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和裂缝预测。模拟结果与实测资料基本吻合。共轭剪破裂的方位在不同构造部位和不同的埋深有一定的差别 ,剪切缝主要为NEE向和NWW向。纵张裂缝和横张裂缝的方位差别不大 ,横张裂缝主要为近EW向 ,纵张裂缝主要为近SN向。构造轴部和高部位裂缝比翼部和低部位发育 ,随着构造埋深的增加 ,裂缝发育程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尕斯库勒油田 跃灰1井区 地质模型 反演标准 力学模型 储集层 ^E3^2灰层 裂缝预测
下载PDF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萃取^(46)Sc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晓蕾 徐岩冰 +4 位作者 丁华杰 牛雁宁 杨维凡 袁双贵 S. Lahiri 《同位素》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做萃取剂,氯仿和环己烷为稀释剂,观察了在HCl溶液46Sc的溶剂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从10-3~10-2mol/L的HCl溶液中用PMBP-氯仿(或环己烷)能有效地萃取46Sc,萃取率可达95%以上。另外,对PMBP... 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做萃取剂,氯仿和环己烷为稀释剂,观察了在HCl溶液46Sc的溶剂萃取行为。实验结果表明,从10-3~10-2mol/L的HCl溶液中用PMBP-氯仿(或环己烷)能有效地萃取46Sc,萃取率可达95%以上。另外,对PMBP从HCl溶液中萃取46Sc和234Th的结果也做了比较,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水溶液中HCl的浓度,能实现234Th与46Sc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5-吡唑啉酮(PMBP) ^^46Sc ^^234Th 溶剂萃取
下载PDF
(Zn1/3Nb2/3)^4+取代的BNT系无铅压电陶瓷性能 被引量:3
13
作者 单召辉 刘心宇 周昌荣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34,共3页
采用两步合成工艺,制备了新型Bi1/2Na1/2Ti1–x(Zn1/3Nb2/3)xO3(简称BNTZN—100x)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复合离子(Zn1/3Nb2/3)4+取代量对BNT陶瓷介电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005≤x≤0.020时,该体系陶瓷具有三方、四方共存... 采用两步合成工艺,制备了新型Bi1/2Na1/2Ti1–x(Zn1/3Nb2/3)xO3(简称BNTZN—100x)系无铅压电陶瓷。研究了B位复合离子(Zn1/3Nb2/3)4+取代量对BNT陶瓷介电及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0.005≤x≤0.020时,该体系陶瓷具有三方、四方共存的准同型相界(MPB)结构。在MPB附近,具有较佳的压电性能:当x为0.020时,d33为97pC/N,kt为0.47。εr-t曲线显示该体系材料具有明显的弥散相变特征。具有高kt值,低kp值;kt/kp较大,具有较大的各向异性,是一种适合高频下使用的优良超声换能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非金属材料 无铅压电陶瓷 复合离子 钛酸铋钠 ^(Zn1/3Nb2/3)^4+
下载PDF
人工合成绿锈GR1(CO_3^(2-))的氧化晶质过程、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小明 艾思含 +4 位作者 董婷 刘凡 谭文峰 邱国红 冯雄汉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43-1153,共11页
通过空气氧化法,采用电化学实时监测,结合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溶液化学分析,探讨了GR1(CO2-3)的合成、氧化和晶质化特点。在合成阶段,当悬液pH降至最低或矿物中Fe2+含量升至最高时,GR1(CO2-3)完全形成。在随后转化阶段,控... 通过空气氧化法,采用电化学实时监测,结合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溶液化学分析,探讨了GR1(CO2-3)的合成、氧化和晶质化特点。在合成阶段,当悬液pH降至最低或矿物中Fe2+含量升至最高时,GR1(CO2-3)完全形成。在随后转化阶段,控制pH在6.5~10时,随pH增加,GR1(CO2-3)的转化速率和氧化速率均减小,氧化产物由纤铁矿向针铁矿向磁铁矿变化,且针铁矿结晶尺寸随pH升高逐渐增加。控制温度在15~45℃时,随反应温度的增加,GR1(CO2-3)的转化速率增加而氧化速率减小,氧化产物同样由纤铁矿向针铁矿向磁铁矿变化,且针铁矿粒径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控制空气流速在0~0.1 m3h-1时,随着空气流速的增加,氧化速率增加,氧化产物中针铁矿含量逐渐减少而纤铁矿含量逐渐增加,且产物结晶度逐渐减弱。因此,在pH、温度和空气流速等影响GR1(CO2-3)转化过程中,氧化速率是共同的决定因素,随着氧化速率的增加,产物由磁铁矿向针铁矿向纤铁矿变化,且产物结晶尺寸变小和结晶度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1(CO3^2-) 转化 PH 温度 空气流速 晶质氧化铁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会霞 刘玉珍 +2 位作者 卢建华 叶立红 戴二黑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2期952-955,共4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同时选取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肝... 目的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9例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同时选取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PBC患者肝组织Foxp3^+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PBC患者肝组织TGFβ3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且Ⅰ期/Ⅱ期PBC患者肝组织表达量与Ⅲ期/Ⅳ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C患者肝组织Foxp3^+和TGFβ_1表达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765,P=0.000)。结论 PBC患者肝组织中Foxp3^+和TGFβ_1表达与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转录因子Foxp3^+ 转化生长因子β_1
下载PDF
NCl(a^1Δ)/I(~2P_(3/2))传能体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唐书凯 于海军 +4 位作者 闵祥德 汪健 张翠兰 多丽萍 桑凤亭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9-532,共4页
 利用微波放电Cl2/He等离子体作为Cl源,对反应NCl(a1Δ)+I(2P3/2)→NCl(X3Σ)+I(2P1/2)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大的I(2P1/2)自发辐射荧光信号,检测到NCl(a1Δ,b1Σ)自发辐射荧光光谱在存在少量I(2P1/2)下发生的显著变化,其中NCl(a1Δ...  利用微波放电Cl2/He等离子体作为Cl源,对反应NCl(a1Δ)+I(2P3/2)→NCl(X3Σ)+I(2P1/2)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大的I(2P1/2)自发辐射荧光信号,检测到NCl(a1Δ,b1Σ)自发辐射荧光光谱在存在少量I(2P1/2)下发生的显著变化,其中NCl(a1Δ)自发辐射荧光信号降低,同时由于I(2P1/2)的作用,NCl(b1Σ)自发辐射荧光信号大幅度增加。在考察各反应气体流量对I(2P1/2)自发辐射荧光信号的影响时发现,在本次实验条件下,各种气体的最佳流量:He为1~4mmol/s,I2为0.01~0.03mmol/s,Cl2为1.0mmol/s左右,而HN3流量略大于Cl2流量时信号升高幅度开始变缓,约为Cl2流量的两倍时信号不再有显著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放电 ^NCl(a^1△)/I(^2P3/2)传能体系 实验研究 自发辐射荧光光谱 化学激光系统 氯化钠
下载PDF
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惊厥活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高云 龚喜 +2 位作者 曲建博 陈卓 陈军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寻找具有抗惊厥活性的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先制备酞乙酸,再依次与氯化亚砜、胺反应合成9个(Z)-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 目的寻找具有抗惊厥活性的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方法以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先制备酞乙酸,再依次与氯化亚砜、胺反应合成9个(Z)-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以氯乙酸为起始原料,依次与氯化亚砜、胺、三苯基膦反应制得季磷盐,再与邻苯二甲酸酐经Wittig反应又合成9个(E)-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所有目标化合物的结构均经IR和1H-NMR确证。采用最大电休克发作实验(MES)对目标化合物进行抗惊厥活性筛选。结果合成了18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5e、5h和5i的抗惊厥活性ED50值分别为155.6、184.6和170.4 mg.kg-1。结论E型异构体较Z型异构体具有较好的抗惊厥活性,其构效关系和药理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化学 化合物制备 化学合成 ^1(3H)-异苯并呋喃酮-Δ^3-乙酰胺类化合物 WITTIG反应 抗惊厥活性
下载PDF
Goldbach猜想在N3[1^2,2^2,3^2,……]中的推广 被引量:1
18
作者 叶彦谦 叶惟寅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2期124-128,共5页
文[1]已将Goldbach猜想推广到N2[12,22,32,……]中去,本文除了仿[1]将此猜想推广到N3[12,22,32,……],此外,还引进与Goldbach猜想对偶的另一猜想,借以研究N3[12,22,32,…]中之偶数表示为不同奇数的线性组合问题,得到可以补救[1]中所用... 文[1]已将Goldbach猜想推广到N2[12,22,32,……]中去,本文除了仿[1]将此猜想推广到N3[12,22,32,……],此外,还引进与Goldbach猜想对偶的另一猜想,借以研究N3[12,22,32,…]中之偶数表示为不同奇数的线性组合问题,得到可以补救[1]中所用方法之缺陷的新的结果,并由此提出另外的有意义的猜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LDBACH猜想 ^N3[1^2 ^2^2 ^3^2 ……] 线性组合 对偶猜想
下载PDF
癫痫持续状态大鼠模型的GABAA受体亚单位α1的mRNA表达及[^3H]Flunitrazepam受体配体结合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钦池 苗玲 蔡琰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1年第3期133-136,共4页
目的 :本实验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的海马等部位 GABAA受体α1亚单位基因表达和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经腹腔内注射 32 0~ 34 0± 5 .87毫克 /公斤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以制成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 目的 :本实验研究大鼠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的海马等部位 GABAA受体α1亚单位基因表达和受体一配体结合的变化。方法 :成年雄性大鼠经腹腔内注射 32 0~ 34 0± 5 .87毫克 /公斤毛果芸香碱 (Pilocarpine)以制成癫痫持续状态动物模型 ,能在癫痫持续状态 (定义为在皮质脑电图上显示痫性放电的至少 40分钟的持续性痫性发作 )下存活的大鼠在 1小时和 2小时后处于死 ,分别研究 GABA受体基因表达和放射结合位点 ,用原位杂交方法来测定脑部 m RNA水平 ,用 [3H]flunirazepam标记 GABAA 受体 benzodiazepam结合位点。结果 :动物痫性发作 2小时后海马的 CA1和CA3区域 GABAA受体 α1亚单位 m RNA显著下降 ,但是齿状回的 α1m RNA没有变化。 [3H]flunirazepam标记受体 -配体放射结合在持续 2小时持续痫性发作后可见海马的 CA1及 CA3和齿状回中均见下降 ,1小时的持续痫性发作尚未引起海马区域的任何α1m RNA或 [3H]flunirazepam受体 -配体放射结合的任何改变 ,并用结晶染色 1及 2小时后的大脑海马部位。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大鼠的癫痫持续状态可诱发海马区 GABAA 受体 α1基因表达的改变和 [3H]flinirazepam受体 -配体结合的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持续状态 GABAA受体 α1亚单位 ^[^3H]flunitrazepam受体-配体结合
下载PDF
不同垂直骨面型成人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侯彦 李青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1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分析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Ⅱ^(1)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垂直骨面型的分类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高角... 目的:分析各垂直骨面型的成人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结构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8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26例Ⅱ^(1)类错[牙合]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垂直骨面型的分类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三组,分别为高角组、均角组及低角组,每组42例。对三组患者矫正前的头颅侧位片实施头影测量,同时比较三组患者软组织颏部的形态,并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及组间分析。结果:数据表明,男性患者的上唇厚度和女性患者相比,明显更高(P<0.05);对两组的唇形进行方差分析发现,组间结果差异较为显著(P<0.05);通过LSD-t检测各组内的不同垂直骨面型,发现低角组、均角组和高角组间的差别较大(P<0.05)。同时低角组和均角组相比,差别较大(P<0.05);低角组的唇部回收量最大,高角组的唇部回收量最小;不同性别上唇软组织厚度、不同垂直骨面型软组织厚度均能影响唇部回收量,并且切牙唇部回收程度与上唇软组织厚度之间关系为负相关。结论:不同垂直骨面型的成人Ⅱ^(1)类错[牙合]患者面下1/3软组织差异较大,因此,针对患者的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有效调节患者的面下1/3软组织,达到完善患者形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骨面型 ^成人Ⅱ^(1)类错[牙合] 面下1/3软组织结构 结构改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