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combination of T4-like Phages and Its Activity against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n Planktonic and Biofilm Forms
1
作者 Min Li Donglin Shi +5 位作者 Yanxiu Li Yuyi Xiao Mianmian Chen Liang Chen Hong Du Wei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5期651-661,共11页
The increasing 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E.coli)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primarily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ptions.Phage therap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 The increasing emergence of multi-drug 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E.coli)has become a global concern,primarily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ptions.Phage therapy has been considered as a promising alternative for treating infections caused by multi-drug resistant E.coli.However,the application of phages as a promising antimicrobial agent is limited by their narrow host range and specificity.In this research,a recombinant T4-like phage,named WGqlae,has been obtained by changing the receptor specificity determinant region of gene 37,using a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platform of T4-like phages established by our laboratory previously.The engineered phage WGqlae can lyse four additional hosts,comparing to its parental phages WG01 and QL01.WGqlae showed similar characteristics,including thermo and pH stability,optimal 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 and one-step growth curve,to the donor phage QL01.In addition,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gene 37 of recombinant phage WGqlae had genetically stable even after 20 generations.In planktonic test,phage WGqlae had significant antimicrobial effects on E.coli DE192 and DE205 B.The optical density at 600 nm(OD600)of E.coli in phage WGqlae treat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1).Besides,phage WGqlae demonstrated an obvious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biofilm formation and the clearance of mature biofilms.Our study suggested that engineered phages may be promising candidates for future phage therapy applications against pathogenic E.coli in planktonic and biofilm for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4-like phages escherichia coli(E.coli)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 Gp37 PLANKTONIC BIOFILM
原文传递
ET重组:Escherichia coli中最新分子克隆方法 被引量:5
2
作者 王芃 段海清 张兆山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89-293,共5页
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在E .coli中运用体内同源重组的方法进行DNA操作的技术革新步伐 ,ET体内重组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简便、重组效率高等优点 ,它可进行常规分子生物学无法实现的操作。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合适的限制... 功能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推动了在E .coli中运用体内同源重组的方法进行DNA操作的技术革新步伐 ,ET体内重组方法具有应用范围广、操作灵活简便、重组效率高等优点 ,它可进行常规分子生物学无法实现的操作。这种方法不依赖于合适的限制酶切位点 ,能够在靶分子的任意位置上进行基因的插入、缺失和替换 ;能够直接进行亚克隆并且还可以从细菌人工染色体和基因组DNA片段中克隆所需DNA。本文所阐述的方法可应用于包括长DNA在内的任意大小DNA的修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体内同源重组 ET重组 基因工程
原文传递
代谢工程强化tolC缺失大肠杆菌的血红素合成
3
作者 张鑫 杨燕 +1 位作者 段小燕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0-15,共6页
血红素作为生物体可利用的铁源应用于食品和医疗领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血红素具有工业前景但产量偏低,该研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提高菌体血红素合成水平。通过构建tolC缺失大肠杆菌,进而过表达hemA、hemH,外源添加Fe^(2+)的... 血红素作为生物体可利用的铁源应用于食品和医疗领域。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血红素具有工业前景但产量偏低,该研究利用代谢工程改造大肠杆菌,提高菌体血红素合成水平。通过构建tolC缺失大肠杆菌,进而过表达hemA、hemH,外源添加Fe^(2+)的方式实现血红素产量的提升。结果表明,在tolC缺失菌株WTΔT中过表达hemA导致卟啉的积累;在外源添加80μmol/L的Fe^(2+)时,共表达hemA与hemH的菌株WTΔT-AH,胞内血红素含量达到40.18μmol/L,是野生菌WT的3.98倍。该研究为使用重组大肠杆菌高效生产血红素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TOLC 同源重组 血红素 卟啉
下载PDF
一种快速、精确构建大肠杆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的方法 被引量:8
4
作者 王芃 袁盛凌 +3 位作者 郑继平 李淑琴 段海清 张兆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5-99,共5页
将表达Red体内重组蛋白的质粒pKD46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 5′端与组氨酸基因同源 ,3′端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同源的引物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 ,然后电击转化DH5α,在λRed重组系统的帮助下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侧的组... 将表达Red体内重组蛋白的质粒pKD46转化大肠杆菌DH5α,用 5′端与组氨酸基因同源 ,3′端与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同源的引物获得具有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PCR产物 ,然后电击转化DH5α,在λRed重组系统的帮助下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侧的组氨酸基因序列在体内与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组氨酸基因发生同源重组 ,置换了DH5α组氨酸操纵元中的hisDCB基因 ,最后利用卡那霉素抗性基因两端的FRT位点 ,通过FTP位点专一性重组将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去除 ,最终获得了不具抗性的大肠杆菌组氨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为在大肠杆菌及其他菌株中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营养缺陷型 体内同源重组
下载PDF
猪水肿病大肠杆菌基因突变株的构建 被引量:7
5
作者 付海兵 丁琳 +2 位作者 杨春柳 许亚卓 师东方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830-835,共6页
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将野生型猪水肿病大肠杆菌(O139)主要毒力基因SLT—ⅡeA亚基中第167位谷氨酸和第170位精氨酸,分别突变为谷氨酰胺(E167Q)和亮氨酸(R170L)后,获得突变基因SLT—Ⅱe^*。通过同源重组,将野生菌中的毒力基因SLT—... 应用定点突变技术将野生型猪水肿病大肠杆菌(O139)主要毒力基因SLT—ⅡeA亚基中第167位谷氨酸和第170位精氨酸,分别突变为谷氨酰胺(E167Q)和亮氨酸(R170L)后,获得突变基因SLT—Ⅱe^*。通过同源重组,将野生菌中的毒力基因SLT—Ⅱe替换为SLT.Ⅱe^*,构建了一株毒力基因突变株(SLT-Ⅱe^*)。实验结果显示,该突变菌株对Vero细胞的毒性是野生菌毒性的1/5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水肿病 大肠杆菌 SLT—Ⅱe 同源重组 突变菌
下载PDF
Red两步同源重组法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鑫 李亚芯 戴建君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34-1940,共7页
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而言,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是利用其原有的RecA系统,此方法依赖于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且所需同源臂长,操作复杂。Red同源重组法的出现使得基因组的改... 基因敲除是研究基因功能最直接的方法。对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而言,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是利用其原有的RecA系统,此方法依赖于特定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且所需同源臂长,操作复杂。Red同源重组法的出现使得基因组的改造更为快速、简单,在E.coli基因敲除中的应用也愈加广泛和成熟。作者介绍了Red同源重组系统的组成和同源重组原理,阐述了常用的两步同源重组法敲除E.coli基因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大肠杆菌的两步法基因敲除技术已在工程菌改造、病原菌致病机理、耐药机制研究等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由于两步法仍保留有Red同源重组系统电转效率低、有序列残留的缺陷,作者对几个针对两步法的经典的无痕化改造进行了总结介绍,通过对以上方法及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大肠杆菌作为工程菌的基因敲除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ED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两步法
下载PDF
用大肠杆菌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文辉 王树蕙 +2 位作者 张云 刘力 public.east.cn.net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SCD 2000年第3期346-351,共6页
利用大肠杆菌细胞内质粒间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 DNA,高效构建携带有外源基因的均一重组腺病毒 .将带有狂犬病毒糖蛋白 (GP)基因和加强型 GFP(enhanced GFP,EGFP)表达盒的重组穿梭质粒 p Ad- Track- CMV/ GP与腺病毒骨架... 利用大肠杆菌细胞内质粒间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 DNA,高效构建携带有外源基因的均一重组腺病毒 .将带有狂犬病毒糖蛋白 (GP)基因和加强型 GFP(enhanced GFP,EGFP)表达盒的重组穿梭质粒 p Ad- Track- CMV/ GP与腺病毒骨架载体质粒 p Ad Easy- 1一起同时电击共转化大肠杆菌 BJ51 83.在 BJ51 83细胞内 ,带有同源序列的重组穿梭质粒与骨架载体可进行同源重组 ,得到以质粒形式存在的克隆化重组腺病毒基因组 p Ad- GP’.以 p Ad- GP’为模板 ,经DNA测序确认 GP基因成功整合入此质粒中的腺病毒基因组 E1区外源基因表达盒中 .线形化的p Ad- GP’转染 2 93细胞后可得到基因组结构均一、在 E1区插入有 GP和 EGFP表达盒的重组腺病毒 ,病毒滴度可达 1× 1 0 8pfu/ ml.电镜下此重组病毒颗粒直径约为 70 nm,略呈球形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细胞有很强的 EGFP表达 .实验表明 :利用大肠杆菌同源重组获得克隆化的重组腺病毒基因组 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同源重组 重组腺病毒 腺病毒载体
下载PDF
大肠杆菌重组工程 被引量:5
8
作者 白光兴 孙志伟 俞炜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3年第5期410-412,共3页
源于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同源重组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就可以进行DNA克隆和亚克隆,还能快速地改造质粒、细菌人工染色体及细菌基因组染色体,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大突破,被称为重组基因工程或重组工程。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较... 源于噬菌体的大肠杆菌同源重组系统不需要限制性内切酶和DNA连接酶就可以进行DNA克隆和亚克隆,还能快速地改造质粒、细菌人工染色体及细菌基因组染色体,是基因工程技术的一大突破,被称为重组基因工程或重组工程。该技术操作简单,效率较高,可望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DNA克隆 大肠杆菌 重组工程
下载PDF
产辅酶Q_(10)大肠杆菌工程菌的构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家洲 谢明权 +1 位作者 李安兴 罗晓春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0-95,共6页
克隆放射型根瘤菌ddsA基因,用于构建red重组的打靶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ispB基因,使合成辅酶Q8的大肠杆菌具备合成辅酶Q10的能力.通过强化辅酶Q合成过程中的ddsA、ubiA、ispA、idi等关键酶基因,可使大肠杆菌辅酶Q10... 克隆放射型根瘤菌ddsA基因,用于构建red重组的打靶片段,通过同源重组替换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的ispB基因,使合成辅酶Q8的大肠杆菌具备合成辅酶Q10的能力.通过强化辅酶Q合成过程中的ddsA、ubiA、ispA、idi等关键酶基因,可使大肠杆菌辅酶Q10的合成能力提高126.9%.综合分析表明,ddsA与ubiA为辅酶Q10合成的关键基因,ispA与idi为辅酶Q10合成的次关键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酶Q 大肠杆菌 ddsA基因 工程菌 同源重组
下载PDF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 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瑜 王春晖 +1 位作者 周莹 万成松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54-658,共5页
目的为研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效应分子EspF功能,构建EHECO157∶H7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OL-PCR和自杀性质粒pCVD442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中间缺失162bp的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并比较突... 目的为研究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157∶H7效应分子EspF功能,构建EHECO157∶H7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OL-PCR和自杀性质粒pCVD442介导的同源重组方法构建中间缺失162bp的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并比较突变株与野生株对结肠癌细胞Lovo的黏附性。结果 PCR及序列分析证实,缺陷突变株的espF基因缺失了162bp碱基,野生株对Lovo细胞的黏附率明显高于突变株(P<0.001)。结论成功构建EHECO157∶H7espF基因缺陷突变株,突变株黏附Lovo细胞能力减弱,表明EspF促进细菌的粘附,为进一步研究其在EHECO157∶H7的A/E损伤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血性大肠埃希菌 espF 自杀性质粒 同源重组
下载PDF
高效表达dsRNA大肠杆菌BL21 RNase Ⅲ-的构建
11
作者 卢从德 王代钢 +1 位作者 杨金宏 禚苏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79-82,共4页
为了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dsRNA获得方式,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将PKD46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体内,在L-阿拉伯糖的诱导下,产生重组蛋白,使宿主菌具有同源重组的能力,应用两端具有RNase Ⅲ基因40 bp同源... 为了寻找一种简洁、高效的dsRNA获得方式,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应用PKD46介导的重组系统,将PKD46转入大肠杆菌BL21菌株体内,在L-阿拉伯糖的诱导下,产生重组蛋白,使宿主菌具有同源重组的能力,应用两端具有RNase Ⅲ基因40 bp同源序列的PCR产物对其染色体上的RNase Ⅲ基因进行了基因敲除,并在具有卡那霉素的LB平板上筛选到重组菌株。获得了一株能够利用IPTG诱导高效合成dsRNA的BL21 RNase Ⅲ-菌株,为进一步降低RNAi技术的生产应用成本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大肠杆菌 双链RNA RNASE Ⅲ基因
下载PDF
大肠杆菌menA敲除对CoQ积累的影响研究
12
作者 刘永青 任琳 张子锋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07-213,共7页
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大肠杆菌的men A基因,增加菌体Co Q合成量,用于构建Co Q高产菌株。以p KD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kanr片段;在p KD46的辅助下,kanr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利用抗生素筛选和PCR验证重组子;以紫外诱变菌为对照,发酵men A基因敲除菌... 通过同源重组敲除大肠杆菌的men A基因,增加菌体Co Q合成量,用于构建Co Q高产菌株。以p KD4质粒为模板,PCR扩增kanr片段;在p KD46的辅助下,kanr片段转化大肠杆菌,利用抗生素筛选和PCR验证重组子;以紫外诱变菌为对照,发酵men A基因敲除菌株,分析Co Q种类和产量变化。成功获得men A基因敲除菌株,Co Q种类不变,产量增加约为38%。首次敲除men A基因,改良株Co Q产量得到提高,达到预期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menA基因 COQ 同源重组
下载PDF
大肠杆菌ptsG和ptsM突变体的构建及特性研究
13
作者 陈伟 张惟材 +2 位作者 熊向华 汪建华 游松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9年第6期769-772,共4页
目的:敲除大肠杆菌DH5α中与葡萄糖磷酸化转运相关的ptsG、ptsM基因,考察缺陷株生长特性及其可能的应用。方法:PCR扩增靶基因,构建两翼带有靶基因序列并嵌合抗药基因标记的线性片段,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靶基因。结果:成功敲除了大... 目的:敲除大肠杆菌DH5α中与葡萄糖磷酸化转运相关的ptsG、ptsM基因,考察缺陷株生长特性及其可能的应用。方法:PCR扩增靶基因,构建两翼带有靶基因序列并嵌合抗药基因标记的线性片段,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靶基因。结果:成功敲除了大肠杆菌DH5α的ptsG和ptsM基因;在含有葡萄糖的LB培养基中,DH5αΔptsG最高菌密度是亲本的2.8倍,添加吡咯喹啉醌或导入其生物合成基因后能够产酸;DH5αΔptsM最高菌密度是亲本的4/10,有明显的产酸现象。结论:DH5αΔptsG可用于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和吡咯喹啉醌生物合成基因缺陷株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ED同源重组 ptsG基因 ptsM基因 吡咯喹啉醌
下载PDF
产D-乳酸重组大肠杆菌ptsG基因的敲除及其混合糖同步发酵 被引量:8
14
作者 丁小云 顾健健 +3 位作者 王永泽 赵锦芳 王金华 赵筱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1-226,共6页
为构建能够同时高效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发酵产D-乳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以能高效利用五碳糖发酵产D-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JH13为出发菌株,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葡萄糖跨膜转运基因pts G。实验结果表明,pts G缺陷菌株E.coli... 为构建能够同时高效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发酵产D-乳酸的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以能高效利用五碳糖发酵产D-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E.coli JH13为出发菌株,通过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葡萄糖跨膜转运基因pts G。实验结果表明,pts G缺陷菌株E.coli JH15在10%混合糖(5%葡萄糖和5%木糖)培养基中发酵,可同时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以完成发酵;而对照菌葡萄糖消耗完才利用木糖,发酵结束还有18 g/L木糖残留;JH15乳酸产量为83.04 g/L,相比于对照菌株提高了25.86%;在稻草秸秆水解液中发酵,JH15同时利用葡萄糖、木糖和L-阿拉伯糖,乳酸产量为25.15 g/L,转化率为86.42%。JH15作为能利用混合糖同步发酵产D-乳酸的大肠杆菌工程菌,它的成功构建为利用廉价的木质纤维素水解物为原料发酵生产D-乳酸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工程菌 D-乳酸 ptsG基因 RED同源重组 混合糖
下载PDF
Red同源重组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吕沈聪 赵颖颖 钟卫鸿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3年第6期1-6,共6页
大肠杆菌基因敲除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使得其基因组的改造较以往更为快速、简单,尤其是Red同源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综述了几种不同的Red同源重组技术,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及操作策略,指... 大肠杆菌基因敲除技术发展迅速,各种新型技术的出现使得其基因组的改造较以往更为快速、简单,尤其是Red同源重组技术在大肠杆菌基因敲除中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成熟。综述了几种不同的Red同源重组技术,并分析了每种方法的原理及操作策略,指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及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RED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下载PDF
酶法产L-丙氨酰-L-谷氨酰胺重组大肠杆菌pepD/pepN基因的敲除及其发酵优化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沛沛 张震宇 +1 位作者 孙付保 周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4,共8页
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lanyl-L-glutamine,L-Ala-L-Gln),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L-谷氨酰胺载体,在临床医学和营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减少丙谷二肽在生物酶法生产过程中菌体对其降解,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中肽酶D和... L-丙氨酰-L-谷氨酰胺(L-alanyl-L-glutamine,L-Ala-L-Gln),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L-谷氨酰胺载体,在临床医学和营养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为了减少丙谷二肽在生物酶法生产过程中菌体对其降解,利用λRed同源重组系统,敲除大肠杆菌中肽酶D和氨肽酶对应的编码基因。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双敲除突变菌株的全细胞酶活提高了0.29倍。对该菌株进行摇瓶发酵优化,得到最优培养基为(g/L):葡萄糖12、酵母提取物10、胰蛋白胨10、(NH_4)_2SO_4 1、KH_2PO_4 3、K_2HPO_4 1、MgSO_4 0.2;最优发酵温度为27℃;最佳反应条件为:Gln 200 mmol/L、Ala-Ome·HCl 200 mmol/L,反应p H 8.5,反应温度25℃。在最优条件下发酵36 h,丙谷二肽产量达到了14.51g/L反应液,是优化前的4.7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丙氨酰-L-谷氨酰胺 大肠杆菌 生物酶法 基因敲除 λ RED同源重组 发酵优化
下载PDF
关键酶基因的过表达与环境因素对大肠杆菌血红素合成的调控 被引量:12
17
作者 陈丹园 沈云杰 +1 位作者 杨燕 唐蕾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4,共8页
为了阐明大肠杆菌卟啉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环境因素对卟啉代谢的调控作用,分别同源过表达了gltX、hemA、hemB、hemD、hemH及hemAD基因,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卟啉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LA)和终产物血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 为了阐明大肠杆菌卟啉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和环境因素对卟啉代谢的调控作用,分别同源过表达了gltX、hemA、hemB、hemD、hemH及hemAD基因,分析了环境因素对卟啉前体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ALA)和终产物血红素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hemA过表达显著促进了卟啉和血红素合成,温度和溶氧条件对hemA重组菌Eco/pEA产ALA与血红素的影响不一致。在最佳环境条件下,Eco/pEA的血红素含量是原始菌株的11. 7倍。因此,不同关键酶基因的过表达与环境因素对卟啉代谢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源重组 大肠杆菌 卟啉 5-氨基乙酰丙酸 血红素
下载PDF
基因编辑方法研究进展——以大肠杆菌基因敲除方法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藩 韦慧仙 +1 位作者 胡珈玮 王进军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02-108,共7页
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生产氨基酸、有机酸和重组蛋白等物质的主要微生物.在分子生物实验中,常常不需要完整的大肠杆菌基因序列,这时如何截取所需要的基因序列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Red同源重组是大肠杆菌基因敲除的... 大肠杆菌是分子生物学的重要研究对象,是生产氨基酸、有机酸和重组蛋白等物质的主要微生物.在分子生物实验中,常常不需要完整的大肠杆菌基因序列,这时如何截取所需要的基因序列就成了值得研究的问题. Red同源重组是大肠杆菌基因敲除的传统方法,主要利用自身的Rec A同源重组系统编码中Rec A和Rec BCD蛋白,介导DNA进行同源重组.几经技术革新,但该系统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基因组编辑三大技术是TALEN、ZFN和CRISPR/Cas,其中的CRISPR/Cas技术更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发展前景的革命性基因修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修饰 RED同源重组 CRISPR/Cas技术
下载PDF
大肠杆菌sdaA、sdaB,pgpB基因的敲除及其对磷脂酰丝氨酸合成的影响
19
作者 佟新伟 杨泓喆 +1 位作者 李玉 路福平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sdaA、sdaB和pgpB基因,阻断大肠杆菌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底物L-丝氨酸和磷酸乙醇酸的部分分解代谢,以达到提高磷脂酰丝氨酸在菌体内含量的目的。将出发菌株和重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发酵1 000 min后... 利用Red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大肠杆菌sdaA、sdaB和pgpB基因,阻断大肠杆菌磷脂酰丝氨酸合成途径中的底物L-丝氨酸和磷酸乙醇酸的部分分解代谢,以达到提高磷脂酰丝氨酸在菌体内含量的目的。将出发菌株和重组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发酵1 000 min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磷脂酰丝氨酸的产量。试验结果表明sdaA、sdaB、pgpB基因敲除后,磷脂酰丝氨酸在菌体总磷脂中的含量提高了一倍多,说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变大肠杆菌中磷脂酰丝氨酸合成的部分代谢途径,初步获得磷脂酰丝氨酸产量提高的菌株,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基因敲除 磷脂酰丝氨酸 RED重组系统 高效液相色谱
下载PDF
TRAIL包涵体在细胞内重折叠现象的初步研究
20
作者 汤亚南 潘若鋆 +5 位作者 周劲松 张国钧 孙菁 球谊 魏东芝 沈亚领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2009年第4期32-37,共6页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蛋白。但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TRAIL蛋白往往容易聚集形成包涵体。本文对重组TRAIL包涵体在胞内重折叠转化成可溶性TRAIL蛋白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蛋白表达后,...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Apo2L/TRAIL)是一种新型的抗肿瘤蛋白。但在大肠杆菌表达系统中,表达的TRAIL蛋白往往容易聚集形成包涵体。本文对重组TRAIL包涵体在胞内重折叠转化成可溶性TRAIL蛋白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当蛋白表达后,迅速降低温度至30℃并添加50μg/mL氯霉素继续培养4 h,可溶性TRAIL产量可提高至16.7%。这一结果在3.7L罐上也得到了证实,可溶性TRAIL表达量达到1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 重折叠 包涵体 重组大肠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