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ediction,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after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An update
1
作者 Zaheer Nabi Pradev Inavolu Nageshwar Reddy Duvvur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24年第9期1096-1107,共12页
Achalasia cardia,the most prevalent primary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is pre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s of dysphagia and regurgitation.The princip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achalasia encompass pneumatic... Achalasia cardia,the most prevalent primary esophageal motility disorder,is predominantly characterized by symptoms of dysphagia and regurgitation.The principal therapeutic approaches for achalasia encompass pneumatic dilatation(PD),Heller's myotomy,and the more recent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POEM has been substantiated as a safe and efficacious modality for the management of achalasia.Although POEM demonstrates superior efficacy compared to PD and an efficacy parallel to Heller's myotomy,the incidence of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following POEM is notably higher than with the aforementioned techniques.While symptomatic reflux post-POEM is relatively infrequent,the significant occurrence of erosive esophagitis and heightened esophageal acid exposure necessitates vigilant monitoring to preclude long-term GERD-related complications.Contemporary advancements in the field have enhanced our comprehension of the risk factors,diagnostic methodologies,preventative strategies,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GERD subsequent to POEM.This review focuses on the limitations inherent in the 24-h pH study for evaluating post-POEM reflux,potential modifications in the POEM technique to mitigate GERD risk,and the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reflux following PO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halasia cardia 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esophagITI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下载PDF
Data analyses and perspectives on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被引量:1
2
作者 Kazuto Tsuboi Nobuo Omura +6 位作者 Fumiaki Yano Masato Hoshino Se-Ryung Yamamoto Shunsuke Akimoto Takahiro Masuda Hideyuki Kashiwagi Katsuhiko Yanaga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5年第38期10830-10839,共10页
In general,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are large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including drug therapy using nitrite or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ndoscopic therapy such as ... In general,the treatment methods for esophageal achalasia are largely classified into four groups,including drug therapy using nitrite or a calcium channel blocker,botulinum toxin injection,endoscopic therapy such as endoscopic balloon dilation,and surgery. Various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most effectiv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is surgical therapy. The basic concept of this surgical therapy has not changed since Heller proposed esophageal myotomy for the purpose of resolution of lower esophageal obstruction for the first time in 1913,but the most common approach has changed from openchest surgery to laparoscopic surgery. Currently,the laparoscopic surgery has been 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 from open-chest surgery to laparotomy,to thoracoscopic surgery,and to laparoscopic surgery,the necessity of combining antireflux surgery has been recognized. There is some debate as to which type of antireflux surgery should be selected. The Toupet fundoplication may be the most effective in prevention of postoperative antireflux,but many medical institutions have selected the Dor fundoplication which covers the mucosal surface exposed by myotomy. Recently,a new endoscopic approach,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has received attention. Future studies should examine the long-term outcomes and whether POEM becomes the gold standard for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achal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achalasia surgery TREATMENT REVIEW Lapa
下载PDF
Oesophageal surgery 被引量:6
3
作者 ErikJ.Simchuk DerekAlderso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1年第6期760-765,共6页
INTRODUCTIONThe origins of oesophageal surgery ,like most surgical treatments ,are ba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injury .The Smith Surgical Papyrus describes the examin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ga... INTRODUCTIONThe origins of oesophageal surgery ,like most surgical treatments ,are based in the treatment of traumatic injury .The Smith Surgical Papyrus describes the examina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 gaping wound of throat, penetrating the gullet' [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ophageal achalasia/diagnosis esophageal achalasia/surgery GASTROesophageal reflux/diagnosis GASTROesophageal reflux/therapy esophageal neoplasms/diagnosis esophageal neoplasms/therapy esophagus/surgery human review
下载PDF
贲门失弛症并发食管癌与贲门癌 被引量:7
4
作者 李保庆 王桂琦 +2 位作者 李勇 刘俊峰 王其彰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79,共2页
目的 提高贲门失弛症并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 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治疗和病理。结果  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病例中 ,手术治疗 4例 ,其中 2例生存超过 3年。 1例于手术后半年死亡 ,... 目的 提高贲门失弛症并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 回顾 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的诊断治疗和病理。结果  12例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贲门癌病例中 ,手术治疗 4例 ,其中 2例生存超过 3年。 1例于手术后半年死亡 ,1例术后不足半年 ,放化疗 6例 ,均于半年至一年半内死亡。结论  1.食管、贲门癌易被贲门失弛症的症状所掩盖。 2 .Heller手术并不能降低食管癌的发生率 ,应每年随访 1次。3.贲门失弛症伴发食管癌发生比率较高 ,也是食管癌的高发人群。4 .术后病人如有症状早就诊可以早期发现。 5 .同时发生癌和异时发生癌的机会相近。Heller术前应常规内镜检查排除食管贲门癌以防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症 食管癌 贲门癌 并发症
下载PDF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27
5
作者 王秋生 刘隆 +2 位作者 冀涛 申占龙 周东海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4年第6期458-460,共3页
目的:探索三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Heller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9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了胃食管反流病人45例和贲门失弛缓病人5例。术前常规行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50例... 目的:探索三种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及Heller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1995年12月至2004年9月,经腹腔镜手术治疗了胃食管反流病人45例和贲门失弛缓病人5例。术前常规行胃镜与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者50例,加行食管测酸、测压检查者39例。腹腔镜单纯胃底折叠术10例(Nissen式1例,Toupet式9例);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加胃底折叠术35例(Nissen式11例,Toupet式24例)。Heller肌切开术加Dor胃底折叠术5例。结果:全组病人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20(60~36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5(10~100)ml,术后日平均引流量20(10~100)ml,平均住院7(5~12)d。其中前10例使用电刀者平均用时210(180~360)min,中转开腹1例;后40例使用超声刀者平均用时100(60~180)min。术中脾被膜划破出血2例,12例Nissen式胃底折叠术后有1例出现吞咽困难,1月后缓解。42例获随访的病人中40例不再需要服药。其中5例Heller肌切开术Dor胃底折叠术病人术后第2天即可顺畅进食,且无反流。结论:与传统的经胸或经腹手术相比,腹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和Heller肌切开贲门失弛缓症的病人具有心肺干扰小、麻醉难度低、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康复快、疗效好等突出优点。经过不断改进手术设计和加强训练可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食管裂孔疝 反流性食管炎 贲门失弛缓症 抗反流手术
下载PDF
经口内镜下肌肉切开术、球囊扩张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7
6
作者 刘敬杨 褚艳杰 +3 位作者 邵晶 徐睿玲 王爽 刘冰熔 《疑难病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肉切开术(POEM)、球囊扩张(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OEM组和PD组各45例比较2... 目的观察经口内镜下肌肉切开术(POEM)、球囊扩张(PD)治疗贲门失弛缓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收治贲门失弛缓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OEM组和PD组各45例比较2组患行者手术一般情况,治疗前后食管下括约肌压(LESP)、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率(LESRR)、4s整合松弛压(4s-IRP)、症状缓解程度及食管扩张情况,并记录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POEM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长于PD组(t=9.895、6.130,P=0.000、0.000);治疗3个月后,POEM组LESP、4s-IRP明显低于PD组,LESRR显著高于PD组(t=4.783、4.068、4.742,P=0.000、0.000、0.000);POEM组治疗3个月、1年后Eckardt评分、食管扩张程度均显著低于PD组(t_(3个月)=7.829、5.975、t_(1年)=6.718、7.488,P均=0.000)。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穿孔、出血、感染、胸痛、皮下气肿、气胸、食物反流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术操作相对简单,安全性较好,而POEM术较PD术能有效改善贲门失弛缓症食管功能,降低LES压力,减轻吞咽障碍,有利于临床症状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功能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 球囊扩张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21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孔庆印 姜开通 曾宪忠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40-942,945,共4页
目的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支架放置1个月组10例,2个月组11例;经胃镜安装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术后1个月、2个月回收支架;支架取出后第6、12、18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 目的探讨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支架放置1个月组10例,2个月组11例;经胃镜安装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术后1个月、2个月回收支架;支架取出后第6、12、18个月随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支架取出后1年食管X线复查并与术前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支架均成功置入,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两组患者咽下困难缓解率均达100%,两组之间的中远期临床疗效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1年X线复查,支架置入1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5±1.2)cm改善为(3.2±1.2)cm,支架置入2个月组食管直径由术前的(4.6±1.2)cm改善为(3.3±1.1)cm,两组术后1年食管直径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可回收防反流食管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少、回收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支架 食管贲门失弛缓症 胃镜
下载PDF
超声内镜及微超声探头诊治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11
8
作者 黄清海 金震东 许国铭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9期787-788,共2页
关键词 诊断 治疗 微超声波 贲门失驰缓症 超声内镜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在食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刘伦旭 赵雍凡 黄旭中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219-221,共3页
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应用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 10年左右 ,其优点为减少术后早期和长期胸痛 ,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符合美学要求。 VATS食管癌分期主要是评估食管癌外侵和转移情况 ,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作为一种微创技术应用于食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已 10年左右 ,其优点为减少术后早期和长期胸痛 ,减少术后呼吸道并发症 ,符合美学要求。 VATS食管癌分期主要是评估食管癌外侵和转移情况 ,有助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VATS治疗食管癌主要应用于早期食管癌切除 ,但由于手术部位多 ,操作较繁杂 ,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而对食管良性疾病 ,如平滑肌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食管疾病 食管癌 食管平滑肌瘤 贲门失弛缓症
下载PDF
不同亚型贲门失弛缓症的食管动力学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斌 刘德地 +1 位作者 王亚雷 张磊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1-154,共4页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差异。方法纳入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并分型,观察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点,同时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 目的研究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患者食管动力学特点的差异。方法纳入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食管测压检查并分型,观察贲门失弛缓症临床特点,同时对不同亚型患者的食管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1)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均有吞咽困难不适,伴有反流症状13例(13/24,54.17%),Ⅰ型患者伴发反流不适症状更为常见(P=0.015);(2)24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结果均为食管同步蠕动,而且均存在食管下括约肌残余压升高和食管下括约肌松弛不完全,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升高的患者有5例(5/24,20.83%),Ⅱ型患者的食管体部近端蠕动压力和食管体部远端蠕动压力均高于Ⅰ型患者(P<0.05)。结论贲门失弛缓症不同亚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点和食管动力学特点,对于怀疑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建议进行食管测压检查可以明确诊断和进行分型,有利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食管测压 食管动力学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诊断技术的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姚学敏 王美峰 林琳 《胃肠病学》 2011年第7期432-434,共3页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食管测压等。定时食管吞钡检查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食管排空评估技术,有助于AC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治疗后检测复发;... 贲门失弛缓症(A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性疾病,目前其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内镜检查、食管钡餐、食管测压等。定时食管吞钡检查是一种简便、非侵入性的食管排空评估技术,有助于AC的诊断、疗效评估以及治疗后检测复发;而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的敏感性较高,并可将AC食管异常收缩分为3种亚型。本文就AC诊断技术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食管括约肌 下段 定时食管吞钡检查 高分辨率测压 诊断
下载PDF
食管测压在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开光 解丽 吴正祥 《胃肠病学》 2005年第5期293-296,共4页
背景:早期或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诊断较难,X线钡餐检查敏感性较低。该病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食管测压对其诊断可能有较高的价值。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参数,探讨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背景:早期或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临床诊断较难,X线钡餐检查敏感性较低。该病可能与食管动力障碍有关,食管测压对其诊断可能有较高的价值。目的:通过分析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食管测压参数,探讨其特征性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21例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15例典型贲门失弛缓症和10名健康对照者进行食管压力测定。结果: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静息压类似,但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健康对照组、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的LES残余压呈递增趋势,且两两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仅6例(28.6%)患者LES静息压增加,但有14例(67.7%)LES残余压增加。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50.2%的患者吞咽后LES可完全松弛,松弛率与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食管体部收缩振幅在三组间无显著差异,多数失弛缓症患者湿咽后表现为无传导性同步收缩,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不典型和典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率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但用于诊断贲门失弛缓症敏感性较低。LES残余压对不典型贲门失弛缓症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吞咽后食管体部无传导性同步收缩是所有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食管 测压法 诊断 贲门失弛缓症 临床诊断 食管测压 不典型 健康对照组 X线钡餐检查 食管压力测定 早期诊断 食管体部
下载PDF
胃镜辅助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被引量:3
13
作者 庞文广 黄凤柳 +1 位作者 叶敏 庞景灼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7年第6期413-416,共4页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为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胃镜辅助腹腔镜改良Heller术,观察术后症状的解除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最少1年,观察术后短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200 min,出血... 目的:探讨胃镜辅助下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为35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行胃镜辅助腹腔镜改良Heller术,观察术后症状的解除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最少1年,观察术后短期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200 min,出血量10~200 ml。术后住院4~7 d,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2例患者术中损伤食管黏膜,镜下修补后未出现食管瘘。术后2个月复查钡餐,均未见梗阻,食管扩张较前改善;复查24 h食管pH值基本正常,pH<4的时间占(1.4%±2.7%),pH监测的患者中5例(14.3%)提示有病理性酸反流,仅1例患者有轻度症状,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前食管测压显示食管下括约肌压力升高,术后2个月复查压力明显下降。随访1年以上,1例于术后5个月出现食管梗阻,扩张治疗后好转。结论:胃镜辅助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 改良HELLER术 胃镜检查 腹腔镜检查
下载PDF
贲门失弛缓症介入治疗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新梅 程英升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6期444-446,共3页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运动障碍疾病,由下食管括约肌(LES)张力增高及松弛不良造成,主要表现为吞咽障碍,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各种治疗方法的目的均为降低LES的紧张性和阻滞性以缓解症状。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毒素治疗、外科肌松解术、球囊导管成形术和贲门支架成形术。暂时性贲门支架成形术,是近年来使用的新介入治疗法,具有较好的优势和疗效,将成为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首选微创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下食管括约肌 吞咽障碍 球囊导管成形术 贲门支架成形术
下载PDF
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18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何泽锋 王建军 +7 位作者 王家顺 潘永成 李劲松 汪文东 赵峰 丁静民 杨光海 马千里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10期735-737,共3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3月~2004年9月,18例贲门失弛缓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游离下段食管及胃贲门部,自下肺静脉至胃贲门部1cm胃壁纵行切开食管下段...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可行性。方法2000年3月~2004年9月,18例贲门失弛缓症在胸腔镜辅助下行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游离下段食管及胃贲门部,自下肺静脉至胃贲门部1cm胃壁纵行切开食管下段肌层。结果18例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手术时间(108.5±6.5)min,胸腔引流(2.5±0.5)d,术后住院(6.5±0.5)d。术后12、18个月,症状评分由术前(3.1±0.6)分别降为(1.6±0.3)分和(1.9±0.8)分(q=10.558,P〈0.05;q=8.446,P〈0.05);食管末端直径由术前(7.1±1.3)cm分别降为(3.8±1.2)cm和(3.6±1.3)cm(q=11.046,P〈0.05;q=11.715,P〈0.05);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由术前(29.6±3.8)mmHg分别降低到(21.2±2.3)mmHg和(19.2±3.9)mmHg(q=10.443,P〈0.05;q=12.929,P〈0.05);食管末端pH由术前3.2±0.4分别升至术后5.5±0.3和5.1±0.5(q=23.902,P〈0.05;q=19.745,P〈0.05);术后12、18个月比较,症状评分、食管末端直径、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管末端pH值有统计学差异(q=4.157,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电视胸腔镜 食管下段肌层纵行切开术
下载PDF
内镜隧道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16
作者 杜瑜 杨瑞琦 +2 位作者 黄华钦 苏夏 潘桂 《广西医学》 CAS 2021年第23期2809-2813,2823,共6页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 目的探讨内镜隧道手术(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及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贲门失弛缓症或弥漫性食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TES行食管贲门括约肌切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胃镜下球囊扩张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分别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采用Eckardt评分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并采用多层螺旋CT检测患者的食管最大直径、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复发情况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均长于或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Eckardt症状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且在术后1个月、6个月、1年和2年,观察组的Eckardt评分、食管最大直径、LES静息压和LES松弛压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皮下气肿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气胸、气腹、术后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年,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和胃食管反流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与球囊扩张术相比,TES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弥漫性食管痉挛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LES压力,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术后复发率,但其住院费用较高,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缓症 弥漫性食管痉挛 内镜隧道手术 球囊扩张术 食管下括约肌 Eckardt评分 疗效 住院费用 并发症 预后
下载PDF
高分辨率测压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周国建 赵威 王邦茂 《胃肠病学》 2016年第11期697-700,共4页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和胸痛。食管测压法是评估食管运动功能的金标准。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分辨率测压(HRM)问世,其诞生是食管测压历史上的里程碑。与传统测压相比,HRM更为直观、准确。本文就HRM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 食管运动功能障碍可引起吞咽困难和胸痛。食管测压法是评估食管运动功能的金标准。20世纪末21世纪初高分辨率测压(HRM)问世,其诞生是食管测压历史上的里程碑。与传统测压相比,HRM更为直观、准确。本文就HRM诊断食管动力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动力性疾病 高分辨率测压 食管括约肌 下段 食管失弛症 芝加哥分类标准 诊断
下载PDF
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对贲门失迟缓症吞咽障碍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云峰 于磊 柯冀 《北京医学》 CAS 2020年第5期407-409,共3页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对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52例行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手术组),48例行食管球囊扩张术(扩张组),比...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对贲门失迟缓症患者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收治的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其中52例行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手术组),48例行食管球囊扩张术(扩张组),比较两组术后吞咽障碍评分及疗效。结果治疗后3个月,扩张组吞咽障碍评分与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2±0.24)分比(9.18±0.41)分,P>0.05];治疗后12个月时,手术组评分为(8.79±0.18)分,扩张组评分为(5.25±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个月时,手术组评分为(8.68±0.29)分,基本保持恒定,而扩张组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仅为(3.42±0.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远期疗效而言,手术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扩张组(92.31%比52.08%,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Heller手术微创、美观,可有效改善贲门失迟缓症患者的吞咽障碍,远期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迟缓症 吞咽障碍 食管下段贲门肌层切开术
下载PDF
贲门失弛症经胸Heler改良术(附19例报告)
19
作者 吴远杰 柳文建 +2 位作者 杨庆生 梁红 郑顺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73-77,共5页
对19例贲门失弛症经胸行Heler手术,附加“胸膜筋膜瓣”覆盖固定的改良术式。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返流性食管炎。X-ray钡餐复查资料查证,17例均见术前扩张的食管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原狭窄段增宽,其中15例... 对19例贲门失弛症经胸行Heler手术,附加“胸膜筋膜瓣”覆盖固定的改良术式。结果,全组病例术后症状消失,无返流性食管炎。X-ray钡餐复查资料查证,17例均见术前扩张的食管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原狭窄段增宽,其中15例钡流通过顺畅,无钡剂潴留,2例可见有钡剂短暂停留,但随第二次吞咽动作后钡剂排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贲门失弛 膈食管膜 胃食管返流 HELLER手术
下载PDF
贲门成形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72例疗效分析
20
作者 周斌 张潍 +1 位作者 李少民 乔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2-1144,共3页
目的:重建贲门功能,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方法:对7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贲门成形术。术后对68例患者进行了1~8年随访,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及食管内测压检查,并与正常人测压结果进行对比。... 目的:重建贲门功能,防止贲门失弛缓症术后并发症。方法:对7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施行食管下段胃贲门部切除,贲门成形术。术后对68例患者进行了1~8年随访,行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胃镜及食管内测压检查,并与正常人测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等并发症。手术组的食管上、下括约肌静止压和压力区范围与正常人食管上下端括约肌静止压和压力区范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贲门成形术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失弛症/诊断 食管失弛症/外科学 贲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