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29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广义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第13期3-4,共2页
目的探讨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唇癌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分别采取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探讨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唇癌患者20例,根据患者缺损部位及缺损大小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分别采取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1个月总分41分,术后3个月总分57分,术后6个月总分70分,术后1个月总分明显低于术后3个月及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总分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bbe瓣、Estlaader瓣和Bernard瓣修复唇癌术后缺损均有自身的优点,需根据患者缺损部位、缺损大小等因素进行选择适合的方法,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BE estlaader瓣 Bernard 修复唇癌术 缺损
下载PDF
离断式与非离断式肾盂瓣肾盂成形术:探索与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畅 王冰 +1 位作者 杨昆霖 李学松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24年第1期5-11,共7页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以肾脏至输尿管尿液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接受肾盂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10%会治疗失败,此类患者常伴有长段的近...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是以肾脏至输尿管尿液流出受阻为特征的疾病。随着腔镜技术发展,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目前主流的手术治疗方式。接受肾盂成型术治疗的患者中仍有约10%会治疗失败,此类患者常伴有长段的近端输尿管狭窄(长度>2 cm),再次手术难度和失败风险显著增加。既往需通过回肠代输尿管手术或自体肾移植手术来替代或弥补输尿管的长段缺损,然而此类术式术后并发症较多,多数情况下并不被作为首选。肾盂瓣技术使用患者自身扩大的肾盂壁为材料,能够连接较长段的输尿管缺损,是针对这一难题的良好解决方案。本文回顾了现有文献中对于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具体应用,并总结了本中心肾盂瓣肾盂成形术的技术改进及研究进展,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肾盂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输尿管狭窄
下载PDF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承龙 仲海燕 +3 位作者 陈勇 王倩 邹鸣立 袁斯明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1期64-6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 目的探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在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肩胸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8例,致伤原因均为肿瘤切除术后。术前应用CTA和手持多普勒超声确认胸背动脉的存在、走行、分支及穿支位置。根据创面位置、面积设计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皮瓣仅携带穿支发出位置的极少量肌肉,将胸背动脉降支近端从肌肉内剥离,保留胸背动脉横支和胸背神经。如血管蒂长度不足,可切断横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拉拢缝合。结果8例皮瓣均存活,供瓣区切口愈合好。随访6个月到2年,所有患者受区外观满意,供瓣区无明显畸形,肩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血管蒂长,且基本完整地保留了背阔肌功能,是修复肩胸背部邻近创面的良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背动脉穿支皮 皮肤软组织缺损 肩胸背部 背阔肌
下载PDF
重瓣榆叶梅全叶绿体基因组遗传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段春燕 王晓凌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77-585,共9页
【目的】对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Multiplex’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探究其系统发育位置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成特点。【方法】以重瓣榆叶梅叶片为材料,采用2×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叶绿体... 【目的】对重瓣榆叶梅Prunus triloba‘Multiplex’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探究其系统发育位置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成特点。【方法】以重瓣榆叶梅叶片为材料,采用2×CTAB法提取叶绿体DNA,利用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叶绿体基因组的测序,组装、注释并分析其叶绿体基因组遗传特征。联合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数据库数据,基于全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构建了重瓣榆叶梅系统进化关系。【结果】重瓣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全长为157827 bp,NCBI登录号MT937181,其结构为经典的四分体结构,由1个大单拷贝区域(LSC),1个小单拷贝区域(SSC)及反向重复区域(IRa/IRb)构成,其序列长度分别为86032、19023、26386 bp。GC和AT的总占比分别为36.80%和63.20%。重瓣榆叶梅的完整叶绿体基因组序列注释到132个基因,包括tRNA基因、编码蛋白基因、rRNA基因,分别为37、87、8个。重瓣榆叶梅叶绿体基因组共编码26678个密码子和236个符合条件的SSR位点。SSR位点中A/T碱基占优势,碱基偏好性十分明显。【结论】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重瓣榆叶梅和榆叶梅P.triloba聚合成一分支结构,与同属植物长柄扁桃P.pedunculata亲缘关系较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叶梅 全叶绿体基因组 密码子偏好性 重复序列 系统发育
下载PDF
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皮肤缺损的疗效观察
5
作者 王鸣 严炜 +3 位作者 汤由之 朱喆辰 史京萍 马秀云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7-561,共5页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 目的:探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在全身不同部位皮肤缺损及其预防瘢痕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10月该科应用Reading man皮瓣修复术治疗全身不同部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2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24个月,所有皮瓣血运良好,色泽红润,质地柔软,外观适宜,局部皮肤张力较低,手术切口瘢痕增生不明显,切口周围软组织无明显形变,周围关节活动度正常。所有患者均恢复良好,疗效满意。结论:Reading man皮瓣特有的设计可以很好地解决全身多部位较大的皮肤软组织缺损,尤其在术中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正常皮肤的切除,术后外观、功能及皮肤瘢痕增生均有较满意的表现,且不存在自体皮移植带来的供皮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ading man皮 血运 张力 瘢痕增生
下载PDF
提高跨区穿支皮瓣存活率的相关研究进展
6
作者 孙艳 丁金萍 +1 位作者 杨洋 赵红艺 《中国医刊》 CAS 2024年第2期139-143,共5页
跨区穿支皮瓣因具有最小化的供区损害、可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修复而广泛用于先天性疾病、创伤、肿瘤切除和糖尿病足溃疡等皮肤缺损的修复,但远端坏死发生率较高,是其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该文简述了跨区穿支皮瓣的特征,血流动力... 跨区穿支皮瓣因具有最小化的供区损害、可获得最佳的受区外形和功能修复而广泛用于先天性疾病、创伤、肿瘤切除和糖尿病足溃疡等皮肤缺损的修复,但远端坏死发生率较高,是其临床应用的一大障碍。该文简述了跨区穿支皮瓣的特征,血流动力学和形态学变化、血管蒂选择、血管生成、缺血再灌注损伤、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炎症反应和自噬对于跨区穿支皮瓣存活的影响,旨在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区穿支皮 choke血管 存活率 坏死
下载PDF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去骨瓣减压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监测脑室内颅内压的优势 被引量:1
7
作者 田和平 钟琦 +1 位作者 王耿焕 周海航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2-187,共6页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 目的探讨重型创伤性脑损伤(TBI)开颅去骨瓣减压术(DC)中应用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颅内压(ICP)监测探头置入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4月-2022年4月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48例重型TBI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C联合脑室内ICP监护术,按照ICP监测术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23例)与对照组(25例),其中观察组行DC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对照组行传统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比较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用时、术后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持续时间、ICP监测持续时间、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术后3个月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两组一般资料、甘露醇使用剂量、甘露醇持续时间和ICP监测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传统的DC对侧切口颅骨钻孔经Kocher点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重型脑外伤DC术中通过切口内改良Paine点穿刺行脑室内ICP监测探头置入术可缩短手术用时,降低术后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创伤性脑损伤 去骨减压术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探头置入术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
下载PDF
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
8
作者 周健辉 石惠文 +2 位作者 王腾彬 冷树立 王夫平 《临床骨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54-357,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目的探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肢体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修复9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胸背动脉外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13.5 cm×6.5 cm~23.5 cm×9.0 cm,胸背动脉内侧分支背阔肌皮瓣切取范围为6.5 cm×5.5 cm~10.5 cm×7.5 cm。皮瓣切取后进行适当调整以修复各种不规则的缺损创面,皮瓣供区创面可直接缝合或仅需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3个月。术后8例游离背阔肌双叶皮瓣全部成活,1例胸背动脉内侧支背阔肌皮瓣远端少部分坏死,经二期切除缺损创面直接缝合后愈合。7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修薄术,2例无需二次修整。末次随访时9例皮瓣质地及外形均良好,创伤肢体活动功能均恢复满意。7例供区直接缝合,遗留线状瘢痕,2例供区少量皮片移植修复。结论背阔肌皮瓣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供区隐蔽,切取面积范围大,是修复肢体严重创伤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方法,而且采取双叶切取既有利于供区创面直接缝合,又有利于不规则创面的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 背阔肌皮 双叶皮 软组织缺损 肢体创伤
下载PDF
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在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中的临床应用
9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 目的探讨分叶及嵌合的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移植重建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5月-2022年10月收治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患者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骨及肌腱韧带缺损、骨坏死、骨感染情况,采用以腓肠内侧动脉穿支血管作为营养血管,术中通过多普勒彩超和DSA结合,精准定位并设计,通过增加皮瓣长度和减少宽度,可以使供区直接缝合,然后通过分叶、重组,将分叶皮瓣和肌皮瓣合理嵌合后进行移植修复,利用肌皮瓣可以有效填充残腔,重建韧带及关节囊。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1例因血肿压迫皮瓣静脉回流出现静脉危象,清除血肿及拆除缝线后,静脉危象解除,皮瓣成活。所有患者供受区愈合良好,无积血、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随访6~36个月,平均25个月,皮瓣色泽与周围皮肤相差不大,仅皮瓣周围存留线性瘢痕,质地良好,弹性好,其中1例女性患者修复关节周围的皮瓣略显臃肿,小腿供区仅留下线状瘢痕,小腿后侧肌肉功能均正常。结论腓肠内侧分叶嵌合皮瓣血管恒定,穿支相对恒定,血供可靠,手术操作相对简单,通过术前合理设计后将皮瓣宽度变为长度,把不规则创面调整为规则,以实现供区切口直接闭合,避免供区的二次创伤,通过嵌合肌皮瓣填充死腔,将肌皮瓣与关节囊或韧带固定缝合,有利于重建局部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可以大大降低后期肢体畸形的发生,是修复足部大面积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为理想的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肠内侧动脉 穿支皮 复合组织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新型人工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中的力学行为研究
10
作者 申祥 许越 +2 位作者 刘强 陈嘉豪 何泽文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68-368,共1页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 目的传统圆形人工瓣膜植入到二叶式主动脉瓣中会出现椭圆化现象,从而降低了它的耐久性和瓣周的密封性。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膜,旨在提高介入瓣的耐久性和降低瓣周漏发生的风险。方法分别建立椭圆率为0.1、0.2、0.3的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模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两种情况(有斑块参与和没斑块参与)研究非对称式介入瓣在二叶式主动脉瓣(瓣环椭圆率为0.2)中的力学行为。结果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瓣膜椭圆率为0.1的椭圆瓣膜的假体瓣叶最大应力(0.5205 MPa)最小,比常规圆形瓣膜对应值(0.6096 MPa)低了14.62%,有效提高了假体瓣膜的耐久性;前者的瓣周漏面积(12.4640 mm^(2))比后者(10.8286 mm^(2))降低了13.12%;在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椭圆率为0.3的椭圆瓣膜的植入效果最佳,其假体瓣叶的最大应力和瓣周漏面积分别为0.641 MPa和9.4113 mm^(2),比常规圆形瓣膜的对应值分别降低了5.18%和39.57%。结论非对称式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能有效提高其在二叶瓣中的耐久性和密封性;在不考虑瓣叶钙化的情况下,选择椭圆率小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较好;当考虑瓣叶钙化时,选择椭圆率大于瓣环椭圆率的介入瓣植入效果更好。本研究为个性化高性能二叶式主动脉瓣的结构设计及临床上人工介入瓣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叶式主动脉 介入 叶钙化 周漏 椭圆率 对应值 假体
下载PDF
带胫骨的胫后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
11
作者 邱俊涛 路闯 +4 位作者 袁野 李辉 李高辉 刘冲 姚刘永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4年第3期334-336,共3页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 目的探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20年3月,采用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创面10例,术后对皮瓣外形满意度,痛觉、触觉、温度觉、两点分辨觉及患肢功能行AOFAS评分。结果术后10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成活良好,伤口一期愈合,胫前供区外形重塑良好。8例获得1~2年的随访,2例因是外地患者失访。皮瓣具有较好的外形,伤口一期愈合,移植骨与受区骨质愈合良好,供区胫骨外形重塑良好,皮瓣无瘢痕增生,无骨髓炎发生,患者对皮瓣外形及足部功能均表示满意,术后1年皮瓣两点分辨觉平均为(10.2±2.1)mm,感觉评级为S3+,根据美国踝-足部AOFAS评分平均为90.8分。结论带胫骨的胫后动脉穿支嵌合皮瓣手术操作简单、血供可靠、供区影响小足部功能恢复好、外形满意,是修复足部复合组织缺损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皮 穿支嵌合皮 复合组织修复 胫后动脉
下载PDF
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缺损的临床应用
12
作者 卢若煌 邓浩斌 +2 位作者 郭新程 戴捷 甘平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278,共6页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 目的:口腔中小型缺损修复一直是一个难题,游离皮瓣和远位带蒂组织瓣难以满足临床需求,传统颏下皮瓣存在供区损伤风险。本研究旨在探讨V型折叠颏下皮瓣修复口腔中小型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8例口腔黏膜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颏下皮瓣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V型折叠组(17例)和传统组(11例),V型折叠组采用V型折叠颏下皮瓣进行术后软组织修复,传统组采用传统颏下皮瓣进行修复,患者术后随访6~48个月。比较2组皮瓣存活情况、皮瓣修复时间以及皮瓣修复效果。结果:2组皮瓣存活率、皮瓣大小、制瓣时间、修复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V型折叠组无抬头困难和下唇外翻,无皮肤“猫耳”畸形,疤痕隐藏于下颌骨下缘处,创面美观度、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结论:V型折叠颏下皮瓣具有设计灵活、制备简单、血供可靠、保护供区等优点,可以有效维持颏部美观和避免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型折叠颏下皮 黏膜缺损 创面修复
下载PDF
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学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
13
作者 徐永清 唐举玉 +39 位作者 刘元波 周征兵 蒋灿华 张兴 张世民 芮永军 杨晓东 巨积辉 孙向东 丁小珩 周小兵 魏在荣 杜青晏 臧梦青 俞芳 刘族安 杨曦 魏鹏 宋达疆 李赞 战杰 聂开瑜 郭峰 吴攀峰 王欣 崔怀瑞 谢松林 刘俊 刘亦杨 李士民 范新宇 何晓清 王腾 聂广辰 赵刚 刘军 石小田 张春 唐茂林 徐达传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 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是以股前外侧为组织供区、主要以旋股外侧动脉(Lateral circumflex femoral artery,LCFA)穿支为供血系统的外科皮瓣。ALTF作为一种经典的“万能皮瓣”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重建领域。为了对ALTF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总结,由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与中国解剖学会临床解剖学分会牵头,《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编辑部组织国内多名从事显微修复重建外科的专家共同讨论,拟定《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解剖特征与定位方法的专家共识(2024版)》,旨在进一步推广其临床应用并展示我国学者在ALTF发展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前外侧皮 旋股外侧动脉 专家共识
下载PDF
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
14
作者 杨红芹 张旭强 +9 位作者 董寿堂 王怀斌 鲁静 赵志敏 龚晓敏 邬春玉 李嘉珍 陈武燕 熊昕阳 王妍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CSCD 2024年第9期1-7,共7页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水浸法、乙醇法和消炎痛法进行造模。动物实验分3批次进行,每批次将9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枸橼酸铋钾1560 mg/k... 目的:研究齿瓣石斛多糖对小鼠胃溃疡的防治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采用水浸法、乙醇法和消炎痛法进行造模。动物实验分3批次进行,每批次将96只昆明种雄性小鼠(体重18~22 g)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枸橼酸铋钾1560 mg/kg/d)组及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600 mg/kg/d)组、中剂量(500 mg/kg/d)组、低剂量(400 mg/kg/d)组,每组各16只小鼠。各给药组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药物14天,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天1次。除正常组外,各组小鼠于第14天给药30 min后进行造模,再将各组16只小鼠随机分为两小组,其中1个小组8只小鼠的胃组织固定后用于胃黏膜损伤程度观察和病理组织学观察,并计算溃疡指数及溃疡抑制率。另1个小组8只小鼠用于测定胃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三种方法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溃疡指数极显著升高(P<0.001),胃组织中SOD活力极显著降低(P<0.01),MDA含量极显著升高(P<0.01),胃溃疡模型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组和齿瓣石斛多糖高剂量组能极显著降低小鼠胃溃疡指数(P<0.001),显著升高小鼠胃组织中SOD活力(P<0.05)并显著降低MDA含量(P<0.05);病理切片观察结果显示,上述两组小鼠胃组织再生黏膜较厚,黏膜修复较完全,胃黏膜上皮细胞排列较整齐,溃疡程度较轻。结论:齿瓣石斛多糖对胃溃疡具有确切的防治效果,其作用机制与保护胃黏膜和抗氧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石斛 多糖 胃溃疡 防治作用 作用机制
下载PDF
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对心功能、瓣膜功能的影响及并发症
15
作者 陈一欢 沈振亚 +4 位作者 余云生 黄浩岳 叶文学 华菲 胡雁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2092-2097,共6页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对心功能、瓣膜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未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 目的探讨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对心功能、瓣膜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84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未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和并发症,以及手术前后心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和6个月时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6个月时二尖瓣口峰值流速(Vmax)、最大跨瓣压差(PGmax)和平均跨瓣压差(PGmea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1、3和6个月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N末端前体脑利钠肽(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二尖瓣膜置换手术有助于心脏结构保护、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时与不保留二尖瓣瓣下结构手术相比,二尖瓣口血流参数及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尖 下结构 二尖膜置换手术 心功能 并发症
下载PDF
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四肢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战杰 孙鹏 +5 位作者 吴锦生 王思夏 马俊伟 申林 邢长泰 刘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64-569,共6页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 目的报道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1月至2024年4月,应用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168例。皮瓣切取面积24 cm×7 cm~37 cm×10 cm。穿支皮瓣的动脉、静脉、皮神经分别与受区动脉、静脉、皮神经吻合,168例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术后随访5个月~7年,随访方式门诊及微信,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色泽及质地、外观、感觉恢复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165例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发生。1例单叶皮瓣坏死,2例皮瓣完全坏死,二次手术清创,待创面清洁后予以游离皮片移植,创面愈合。皮瓣供区一期美容缝合,无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7年,成活皮瓣血运良好,色泽、质地与受区相近,其中3例外形略臃肿,二期行皮瓣整形手术,术后外形满意。皮瓣供区术后呈线形瘢痕,位置隐蔽,无明显增生。结论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由旋股外侧动脉滋养,该动脉解剖分支位置相对稳定,穿支多,适合进行分叶皮瓣的设计。分叶设计及切取的方式既可以修复位置相近的多处创面;又可以将受区的宽度转化为供区的长度,使供区一期闭合创口;同时,在手足解剖分界部位通过分叶设计可以展现良好的生理折线。分叶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一种理想的的修复四肢复杂软组织缺损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 穿支皮 旋股外侧动脉 软组织缺损 四肢
下载PDF
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的血管吻合方式选择
17
作者 宋达疆 张天怡 +3 位作者 王志远 刘旭 李赞 章一新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 CAS 2024年第4期428-433,共6页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 目的总结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再造乳房的适应证和血管吻合方式选择。方法自2019年10月至2023年6月,在1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中完成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乳房再造,包括10例即刻乳房再造和7例延期乳房再造。全部采用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移植完成,包括M1型游离腹直肌皮瓣20侧,M2型6侧,M3型8侧。血管吻合方式具体包括:外增压方式9例,内增压方式8例。受区血管包括胸廓内血管近心端14侧,胸背血管主干10侧,前锯肌支3侧,胸外侧动静脉2例,胸廓内血管远心端5侧。结果每侧皮瓣长(14.2±0.4)cm、宽(11.5±1.0)cm、厚(4.9±0.3)cm。所有皮瓣血运良好,全部顺利成活。术后随访6~38个月,平均20.7个月,乳腺癌未见复发,再造乳房外形可,质地满意,无皮瓣挛缩变形,与健侧乳房外形基本对称;皮瓣供区及乳房受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腹壁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分叶游离下腹部皮瓣适用于底盘及垂度凸度都较大的乳房再造,选择合理的血管吻合方式可以确保皮瓣的自由摆放和满意的乳房塑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叶皮 游离腹直肌皮 乳房再造 乳腺癌
下载PDF
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及小切口全厚皮片法用于腋臭治疗的疗效对比
18
作者 秦芹 王锡蓓 +3 位作者 张江来 许忠成 张琨 王睿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比较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及小切口全厚皮片法用于腋臭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行腋臭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对照组行... 目的:观察比较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及小切口全厚皮片法用于腋臭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21年11月笔者医院行腋臭手术治疗的78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行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对照组行小切口全厚皮片法。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围术期各项指标、温哥华瘢痕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评分、患者与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Scar assessment scale for patients and observers,POS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瘢痕长度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VSS、PSAS、O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腋窝皱襞切口薄皮瓣法治疗腋臭疗效优于小切口全厚皮片法,该法复发率低,瘢痕轻,并发症少,是治疗腋臭较为理想的一种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皮 皮片法 腋臭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手指腹部带蒂皮瓣术与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
19
作者 赵浩呈 黄小磊 王瑞良 《当代医学》 2024年第13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通瑞慈医院的7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手指腹部带... 目的探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就诊于南通瑞慈医院的72例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参照组采用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比较两组修复优良率、皮瓣存活率、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炎症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手功能[密歇根手功能量表(MHQ)评分]、生命质量(Barthel指数评分)、修复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修复优良率、皮瓣存活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创面痊愈时间、总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hs-CRP、IL-6、IL-8水平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MHQ、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参照组,MHQ、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修复满意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手指腹部带蒂皮瓣修复术比较,岛状皮瓣修复术治疗手外伤疗效更佳,可提高皮瓣存活率、修复优良率,可加快创面愈合,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疼痛,降低炎症反应,增强手部功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外伤 腹部带蒂皮 岛状皮 炎症细胞因子 疼痛程度
下载PDF
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修复效果
20
作者 杜娇 王毅 +3 位作者 郑德义 张恺悦 陈大志 颜小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24年第5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 目的:探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7月—2022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整形烧伤外科收治的10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行皮瓣修复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腓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观察组予以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观察两组皮瓣情况(皮瓣一期成活率、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皮瓣感觉功能、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及踝关节功能[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分]。结果:观察组皮瓣一期成活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增生性瘢痕、色素沉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瓣感觉恢复优良率为88.00%,高于对照组的7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疼痛、力线及功能维度评分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在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血运可靠,能改善踝关节功能,促进皮瓣感觉功能恢复,提高皮瓣一期成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动脉穿支螺旋桨皮 修复 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踝关节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