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8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ethical issues: A survey of awareness 被引量:1
1
作者 Yuelin LI Ying LI Ang LI 《Chinese 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2014年第3期18-32,共15页
Purpose: This study examine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thical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Internet and their attitude to these issue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A surv... Purpose: This study examines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thical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and the Internet and their attitude to these issues. Design/methodology/approach: A survey was conducted. Two hundred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o students of 9 universities at different levels in Tianjin, China; 171 were return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were performed to analyze the data. Finding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usually ignor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fake or pornographic or other indecent information, invasion of privacy and theft of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and viola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lthough they could distinguish to some extent between ethical and unethical behavior, they were not concerned about others’ unethical behavior on the Web. The study also indicates that gender, age, academic major and expertise in using computers were related to th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thical issues relating to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and their attitude to these issues.Research limitations: The sample is limited to the universities in Tianjin. A larger sample, which includ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western or other developing areas in China, is needed to further validate our findings.Practical implications: The study helps educators and academic librarians better understand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 to ethical issues surrounding the use of the Internet. It thus could assist them in the improvement of information ethics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Originality/value: This study was one of the first empirical studies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of and attitude to Internet ethical 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ethics Internet ethical issues ethics education china
下载PDF
Survey of Environmental Ethics on Project Activities
2
作者 Li Cici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4年第12期38-39,43,共3页
The concepts of project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are analyzed. It indicates that project activity is a kind of "creation" event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is bound to generate a series of bad consequences, su... The concepts of project activity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are analyzed. It indicates that project activity is a kind of "creation" event transforming nature, and is bound to generate a series of bad consequences, such a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iosphere destruction, natural resource waste and ignoring ecological value. Environmental ethics takes natural environment as research object, advocates valuing nature own value, and initiates concerning ethical responsibility of project activity on natural environment. Finally, we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to ethical issues, such a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enhancing ethic education of proj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ject activity Environmental ethics ethical issue COUNTERMEASURE china
下载PDF
How Well Informed of Participants in Clinical Trials: A Case Study of China
3
作者 Yutong Jiang Zhifan Huang +4 位作者 Lei Chen Yukang Cui Hong Zhu Tongjun Shi Zaixiang T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 2022年第4期167-179,共13页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rising cost of clinical trial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uge drug consumption marke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iants ... Backgrou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the rising cost of clinical trial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huge drug consumption marke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multinational pharmaceutical giants have set their sights on emerg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As a leader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China has unparalleled advantages, so more and more clinical trials are registered and carried out in China. Objective: The objective of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informed consent in clinical trials in public hospitals in Xuzhou. Methods: In this study, a 15-question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369 subjects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uzhou medical university. Each question was graded on a 3-point scale (1 = no, 2 = unsure, 3 = yes). The sum of the scores for the 15 questions represented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clinical trials. Results: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from 300 subjects. A considerable number of subjects still had insufficient understanding of clinical trials, especially concerning the nature of clinical trials, understanding of informed consent forms, contact with researchers, and ethics committee. (The “yes” rate was around or below 50%).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responses to the survey include education, occupation, and source of medical expenses. Conclusion: Overall, this study showe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ormed consent in China remained room for improvement. Legislators, ethics officers, and researchers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subjec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inical Trials Informed Consent ethics-Research china
下载PDF
Discussion on Ecological Ethics Implication of Youyu Spirit
4
作者 Jiangwei Zhang Jiemin Wa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3年第5期14-16,共3页
Ecological ethics is a kind of ethics code adju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ethics implication of Youyu spirit reflects in four aspects: eco-value concept of "nature and human unifying, re... Ecological ethics is a kind of ethics code adjust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Ecological ethics implication of Youyu spirit reflects in four aspects: eco-value concept of "nature and human unifying, revering nature", eco-politics concept of "persisting greening, diligently working for people", eco-obligation concept of "predecessor planting, descendant cooling" and eco-culture concept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t has important value for constructing beautiful Shanxi and realizing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to excavate and carry forward ecological ethics implication of Youyu spiri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ouyu spirit Ecological ethics implica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hina
下载PDF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空间智慧探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龚天平 胡莹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22,共9页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 道德空间是指个体以道德规范来调节自我身心,自我与他人、社会,以及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建构起来的价值空间。它体现为个体在道德关系场域中的得居其位和与外界的共生、共处状态。在以往伦理学理论体系中,道德空间并非显性范畴,但这并不能表明传统伦理思想体系中就没有这方面的思想智慧。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就隐藏着丰富的个体道德空间智慧:一是“养浩然之气”和“慎独”学说蕴含的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养浩然之气意味着个体恰当安置身心于身心关系场域,慎独意味着个体自我内求道德并以合德方式谨慎把握身心关系,因此它们都是个体身心维度的道德空间建构;二是“仁”“礼”统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他人、社会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仁指爱人利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以形成相互仁爱的人际关系,礼乃仁之具体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以及人们循礼而为所形成的礼和秩序,仁爱关系、礼和秩序都是个体人际维度的道德空间架构;三是“天人合一”学说蕴含的个体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智慧,其中天即自然界,人是作为主体的存在,天人合一意味着天人合德,而天人合德即意味着人以道德规范来协调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与自然共生、共处,从而展现出人与自然维度的道德空间意蕴。这些道德空间思想智慧对于人们协调自我身心关系,平衡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调节自我与自然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和启迪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儒家伦理 道德空间 身心关系 人际关系 天人关系
下载PDF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文艺主体的伦理重塑与建构
6
作者 张清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0-57,共8页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方位践行艺术服务人民的初心。理论层面,中国共产党重塑主体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知,通过“革命战士”“文艺工作者”两个文化符号的建构,一方面让文艺主体客体化,以适应彼时革命斗争环境之所需,另一方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全方位践行艺术服务人民的初心。理论层面,中国共产党重塑主体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认知,通过“革命战士”“文艺工作者”两个文化符号的建构,一方面让文艺主体客体化,以适应彼时革命斗争环境之所需,另一方面让文艺知识分子获得新的社会身份,由个体伦理关系转化为集体伦理关系,从而对广大民众产生心理和社会认同。实践层面,中国共产党通过“集体创作”方式确立起文艺领域的“人民主体”原则,让普通民众的文艺主体性得到充分展现,这一新的文艺实践极大增强了文艺家的集体认同感与归属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伦理重构 文化建构 “人民主体性”
下载PDF
责任伦理视阈中可敬中国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7
作者 王伟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确立了明确方向。揆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历程,宜将可敬中国形象理解为负责任大国形象。负责任具有多维内涵,与中国传统责任意识、马克思...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国家形象的塑造与国际传播确立了明确方向。揆诸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理念的发展历程,宜将可敬中国形象理解为负责任大国形象。负责任具有多维内涵,与中国传统责任意识、马克思主义责任观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紧密相连。塑造与传播负责任的可敬中国形象意义深远,是消融美西方社会各种意识形态敌意、化解中西方负责任逻辑龃龉、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客观需要。塑造与传播可敬中国形象,需要有机结合自塑与他塑的方式、战略与策略的理念、行动与言说的渠道、理论与故事的内容、民族与世界的价值、技术与艺术的手段等诸多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伦理 可敬 中国形象 塑造 传播
下载PDF
A Study on Venuti's "Ethics of Difference"
8
作者 陈少敏 《海外英语》 2012年第7X期189-190,共2页
If translation has such far-reaching social effects such as contributing to social reproduction and change in forming cultural identity,it seems significant to adopt a translation ethical principle to evaluate these e... If translation has such far-reaching social effects such as contributing to social reproduction and change in forming cultural identity,it seems significant to adopt a translation ethical principle to evaluate these effects,confirm whether they are good or bad and consider whether the formed cultural identities are ethical.Venuti resorts to minoritizing translation,argues for releasing "language remainder" which develops into translation ethics--"Ethics of Difference".To put to work these strategies could form cultural identities both for source-language culture and target-language cul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icS of DIFFERENCE CULTURAL IDENTITIES minoritiz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两个文明”相协调的内在逻辑
9
作者 刘日明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14,共10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极为鲜明地标识出“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所在。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现代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性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这...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极为鲜明地标识出“两个文明”相协调是中国式现代化之“中国特色”所在。近代以来尤其是二战后,现代化作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性环节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同时这一进程也充斥着“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植根于中华民族特定的社会条件、历史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中国式现代化,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道路,彻底打破了这一迷思。“两个文明”相协调的中国式现代化所遵循的逻辑,是其具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的重要理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 中国共产党
下载PDF
公路交通发展背景下西部民族地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10
作者 陈子璇 张久鹏 +1 位作者 赵晓康 张晔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21期89-92,共4页
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重点领域,加快与境外国际通道的互联互通,提升对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迫切需要培养扎根本地、胜任复杂工程问题的少数民族公路交通人才。结合长安大学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 西部民族地区作为共建“一带一路”设施联通的重点领域,加快与境外国际通道的互联互通,提升对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的支撑能力,迫切需要培养扎根本地、胜任复杂工程问题的少数民族公路交通人才。结合长安大学少数民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提出了面向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政—通识—专业”课程协同育人体系,形成了适应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语言能力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学业“结对帮扶”机制,健全完善了校地联动、产教协同育人机制。铸牢少数民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交通强国建设的使命担当,夯实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基础,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公路交通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发展 少数民族人才培养 公路交通
下载PDF
中日学者对移情说伦理之维的接受——考证及启示 被引量:1
11
作者 彭英龙 《美育学刊》 2024年第2期68-76,共9页
移情说是一个包罗极广的理论,而在中日两国,如今主要以其美学面向为人所知。但移情说的伦理面向也曾在中日现代学术史上留下印记。阿部次郎基于移情说,创立了人格主义,是其中著例。此外,和辻哲郎、三藤藤作等日本学者亦对移情与伦理的... 移情说是一个包罗极广的理论,而在中日两国,如今主要以其美学面向为人所知。但移情说的伦理面向也曾在中日现代学术史上留下印记。阿部次郎基于移情说,创立了人格主义,是其中著例。此外,和辻哲郎、三藤藤作等日本学者亦对移情与伦理的关联有所论述和发挥。在中国,杨昌济、陈望道、吕澂、范寿康等受阿部次郎影响,也突出了这一面,蔡元培则将此融入其美育观。文艺与伦理的关联已引起当代学界的关注,回顾中日学术的这段历史对今人也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情 伦理 人格 阿部次郎 杨昌济 中日
下载PDF
论印尼华文文学的中华传统伦理思想质素
12
作者 谢文军 《华文文学》 2024年第5期95-102,共8页
印尼华文作家在伦理维度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凸显出“华人性”与“本土性”双重民族意识。他们在家庭伦理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之中,发掘出华人的“向上之心”与生命拘囿状态,又在社会伦理“相与之情厚”的观照下,形成对美好人性的互构性思... 印尼华文作家在伦理维度中进行自我身份建构,凸显出“华人性”与“本土性”双重民族意识。他们在家庭伦理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之中,发掘出华人的“向上之心”与生命拘囿状态,又在社会伦理“相与之情厚”的观照下,形成对美好人性的互构性思考以及折射出创作主体对道德与人性的“兴味关怀”;他们还将深嵌于社会和民族责任意识的生命伦理表征而出,彰显出“忠与义”的精神内核,从而体现出个体生命价值的深度建构。此对伦理维度的生动观照,深刻地传达出“文化中国”的核心义理和价值内涵,昭彰出中国意蕴深厚的精神面相。此精神品格的建构,显示着超越狭隘民族主义的文化交流意识,其个性的生成不仅可以为中国作家的创作提供参照,还对中华文化如何更好的走向“文化世界”之林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华文文学 文化中国 伦理 身份建构
下载PDF
乡土小说更新的双重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2
13
作者 雷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 乡村和乡村生活始终存在,中国乡土小说不可能消亡,但须不断地转型与更新。更新的历史逻辑在于,百年乡土小说形成的几种传统叙事范式未能切近乡村与农民,表现为叙述视角的“他者化”、叙述方式的“工具化”、叙述模式的同质化,农民形象匮缺主体性等。更新的现实逻辑在于,“乡土中国”已经裂变为市场时代的“后乡土中国”,农民、村庄、城乡关系等均发生了深刻变迁。新的时代感觉结构,自然孕育着新的乡土话语表达,未来乡土小说可在乡土文明价值认知、理解乡村新变趋势、城乡关系、叙事伦理、农民形象等五个维度进行更新,从而在主题凝练、人物塑造、叙事模式、美学面向、结构策略等方面发展和衍生更多新的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小说 更新 后乡土中国 城乡关系 叙事伦理 农民形象
下载PDF
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的发展现状及启示
14
作者 杨明旭 邝卓慧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50-54,共5页
对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政策、实践数据及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发现其伦理争议主要聚焦在患者的善终和医疗自主权益该如何得到保证,以及安宁疗护能否实现尊严死亡两方面。通过在全社会普及生死教育形成对安宁疗护的伦理认知基础,通过地方... 对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政策、实践数据及相关文献梳理分析,发现其伦理争议主要聚焦在患者的善终和医疗自主权益该如何得到保证,以及安宁疗护能否实现尊严死亡两方面。通过在全社会普及生死教育形成对安宁疗护的伦理认知基础,通过地方性立法规范避免伦理争议走向失度,通过对服务品质的稽核和提升促进伦理共识的形成和稳定,是我国台湾地区安宁疗护事业从伦理困境到实践致用的逻辑路径。对于当前我国各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以上三点经验值得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台湾 安宁疗护 伦理困境
下载PDF
健康中国战略下医疗题材纪录片叙事伦理建构
15
作者 蔡绍硕 《惠州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10-116,共7页
展现中国医疗行业探索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路径的医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再现了健康中国战略下现实医疗行业的新发展景象,同时在叙事伦理建构中实现了大众对医患关系的重新认知。从叙事文本来看,纪录片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模态... 展现中国医疗行业探索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路径的医疗题材纪录片,通过影像叙事再现了健康中国战略下现实医疗行业的新发展景象,同时在叙事伦理建构中实现了大众对医患关系的重新认知。从叙事文本来看,纪录片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模态呈现出健康中国行动后医疗行业的发展新貌;从叙事策略来看,健康中国战略的内涵通过互文性及隐喻与转喻在理性科普与温情沟通中得以阐释;从叙事功能来看,纪录片有助于通过情感动员加速良好的医患互信生态构建,并促发媒介集中叙事形塑大众的健康中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纪录片 健康中国 叙事伦理建构
下载PDF
超说明书用药的医学伦理审查必要性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为视角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萍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6-41,共6页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在立法上对医师超说明书用药给予合法性确认,但未明晰其是否需要医学伦理审查才能适用。从以下四个维度论证医学伦理审查并非超说明书用药的必备前置程序:现行法律规范并未有强制性要求;行业并未形成...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首次在立法上对医师超说明书用药给予合法性确认,但未明晰其是否需要医学伦理审查才能适用。从以下四个维度论证医学伦理审查并非超说明书用药的必备前置程序:现行法律规范并未有强制性要求;行业并未形成统一共识与规则;比较法考察不能提供参考与支撑;从风险视角审视,超说明书用药所涉利益群体明确,风险相对可控。但是,超说明书用药对患者而言仍有一定风险,因此应当严格遵守法律要求,限定在尚无有效或更好治疗手段等特殊情况下,明晰患者受益大于风险、坚守充分的知情同意、有循证医学支撑和经过医院内部审核等才能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说明书用药 医学伦理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师法》
下载PDF
数字中国视域下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兴华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9-88,共10页
数字化生存成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因而数字素养就必然成为数字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字中国建设对公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公民不仅要具有“数字意识”、学会“数字思维”、掌握“数字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遵循“数... 数字化生存成了数字时代人们的生存方式,因而数字素养就必然成为数字时代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数字中国建设对公民数字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公民不仅要具有“数字意识”、学会“数字思维”、掌握“数字运用能力”,而且还要遵循“数字伦理”。尽管如此,公民数字素养培育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在实际的培养中存在公民对数字素养培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缺少顶层设计和具体规划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欠缺等问题和困境。因而,要推进数字中国建设,走出公民数字素养培育的困境,必须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理论研究层面,要积极唤醒公民对数字素养重要性的认识,积极推动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标准和培育内容的研制;在实践探索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积极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民数字素养培育模式和课程教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中国 公民数字素养 数字意识 数字思维 数字伦理
下载PDF
伦理学何以拯救医学的生命--对“杜治政之问”的一个初步分析和响应
18
作者 李伦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12,54,共7页
杜治政教授在分析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提出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杜治政之问”。这对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发展医学伦理学理论、要研究主要的医学伦理课题、要提出政策建议和伦理举措等任务。医学伦理学... 杜治政教授在分析医学伦理学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提出医学伦理学再启程的“杜治政之问”。这对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了要发展医学伦理学理论、要研究主要的医学伦理课题、要提出政策建议和伦理举措等任务。医学伦理学再启程,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三个面向”,即面向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医学伦理学,使医学/医学伦理学能够应对人工智能的时代性挑战;要面向健康中国建设发展医学伦理学,使医学/医学伦理学能够全面满足人民对健康的需要;要面向全球化发展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医学伦理学,使我国医学/医学伦理学能够立于世界智慧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治政之问 医学伦理学 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健康中国 人工智能时代
下载PDF
脑机接口技术应用中知情同意权的伦理与法律规制研究
19
作者 曹若愚 瞿骏林 《天津科技》 2024年第9期85-88,93,共5页
随着脑机接口(BCI)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技伦理与法律规制问题亟待解决。以BCI技术在医疗和娱乐应用中的知情同意权问题为切入口,了解不同用户群体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的需求差异,探讨用户理解BCI技术的难度及BCI技术对有效知情同意... 随着脑机接口(BCI)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技伦理与法律规制问题亟待解决。以BCI技术在医疗和娱乐应用中的知情同意权问题为切入口,了解不同用户群体在知情同意过程中的需求差异,探讨用户理解BCI技术的难度及BCI技术对有效知情同意的影响,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其他法律规范在BCI技术应用中的适用性,基于BCI应用场景知情同意权保障,提出分层次的知情同意流程、建立动态的监管机制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机接口 知情同意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科技伦理 BCI医学应用
下载PDF
中美欧生成式人工智能政策法规比较研究及启示
20
作者 饶晗 《中阿科技论坛(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全面超越了传统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复杂的算法、模型和规则,从大规模数据集中学习,以创造新的原创内容的人工智能技术。该技术全面超越了传统软件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以Chat 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确保其应用符合法律法规和伦理原则,避免潜在的法律和伦理风险,包括数据使用风险、生成内容滥用风险、算法滥用风险以及其他风险。文章通过对中美欧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政策法规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进而为相关企业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法律和伦理风险、保障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商业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法律和伦理风险 中美欧政策法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