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藏古代体育文化与中华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研究
1
作者 丁玲辉 蔡秀清 殷生宝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6-126,共11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亦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西藏古代体育文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亦是党中央赋予我们的重大时代课题。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及逻辑分析法,对西藏地区古代体育文化的演进历程进行了阐释。研究认为,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文化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历史上汉藏文化的深度融合中,体育文化作为强有力的粘合剂,塑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西藏古代体育文化格局。提出要深入挖掘研究根植于高原地域文化的西藏古代体育与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脉络,以及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联系,推动西藏民族体育文化在中华文化认同语境下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古代体育 中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文化传承发展
下载PDF
清水江流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层面例证——《贵州清水江文书·剑河文书》代序
2
作者 李斌 吴才茂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8-33,共6页
剑河县档案馆藏有近两万件契约文书,系清水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剑河县历史时期属于“生苗地界”,其地产生的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较之清水江下游天柱、锦屏等地,更具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特征。不管是时间脉络,还是内容书写,... 剑河县档案馆藏有近两万件契约文书,系清水江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剑河县历史时期属于“生苗地界”,其地产生的契约文书等民间历史文献,较之清水江下游天柱、锦屏等地,更具备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特征。不管是时间脉络,还是内容书写,无不展示了一幅生动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图景。当然,其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也会随着文书的出版,而逐渐显现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水江流域 清水江文书 剑河文书 交往交流交融史
下载PDF
族际共同性塑造的地方叙事与互动展演——基于马蹄藏族乡的个案探索
3
作者 李洁 李捷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120,共11页
本文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的藏族、裕固族、汉族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梳理马蹄藏族乡族际互动的历史脉络,从当地诸族的历史记忆与族源叙事、共同的时空场域下共享的经济模式、共有的信仰与文化表达中,探索族际互动下的... 本文以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马蹄藏族乡的藏族、裕固族、汉族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梳理马蹄藏族乡族际互动的历史脉络,从当地诸族的历史记忆与族源叙事、共同的时空场域下共享的经济模式、共有的信仰与文化表达中,探索族际互动下的共同性凝聚,从而挖掘族际共同性凝聚背后的动力因素,即时空、经济与文化。族际共同性的本质,实为一种地方性塑造的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族际共同性 地方性 历史叙事 族际互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4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5
作者 赵维玺 张正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心理认同。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上提升了民众的归属感,促进了转型期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从共享的图像透视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内在机制--以甘肃岷县神案为例
6
作者 刘洋 杨文炯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4年第4期89-99,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多元化发掘与书写,是一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神案”作为多民族共享共创的图像的载体,形成于区域社会特殊的生态、历史语境,是一种社会关...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是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多元化发掘与书写,是一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心聚力工程。“神案”作为多民族共享共创的图像的载体,形成于区域社会特殊的生态、历史语境,是一种社会关系的呈现,跨代际、跨区域地传递着历史进程中不同民族之间文化共享共创、构建和合共生的民族关系的社会经验。甘肃岷县位于我国农耕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交合地带,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走廊交叠之区域,历来为汉、藏、蒙古、回等民族分布与杂居之地。文章通过分析岷县“神案”的生成、内涵、运转机制与社会功能,论述岷县神案既是地方社会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结构的隐喻,又是大一统的王朝国家在场地方社会的象征,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等突出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 神案 象征 民间社会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民族地区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基础、核心理念与实践进路
7
作者 何虎生 次央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共5页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果,是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意愿的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民族地区的发展特点与现状,把握民族地区现代化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关系,在共同繁荣发展中加快民族地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步伐,不断凝心聚力、奋发进取,进而在中国历史新航程中开辟辉煌未来,不断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地区 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8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与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
9
作者 吴本健 张迪展 张鹏月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5,共11页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 基于中国综合调查数据(CGSS),本文实证分析了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通用语言能力有助于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且该结论具有稳健性;国家通用语言能力通过提升经济地位感知、增强社会阶层认同、强化信息获取能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进而提升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在民族地区年龄越小的居民,国家通用语言能力对其主观幸福感的提升效果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推广普通话 国家通用语言能力 交往交流交融 主观幸福感
下载PDF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10
作者 徐黎丽 黄嫚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需要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参与来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意义和价值。在聚焦绿洲丝路沿线各民族民俗融合的现实情景,以服饰民俗的共适与互动、饮食民俗的多元与共享、居住民俗的采借与创新、交通民俗的演变与互通等与民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民俗为切口,横向维度透视各民族从生产、生活层面到情感、精神层面深度交融的基础上,总结衣食住行融合的鲜活性、日常性、直观性、民间性等特点,可说明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到衣食住行层面,才能因交往而得以生活,因交流得以互鉴,因交融得以共生。最后在交融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归生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丝路 衣食住行民俗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
11
作者 惠庆 王维东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宁夏高校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宁夏高校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合,在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研究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探索高校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方法,能够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交往交流交融 高校
下载PDF
互动仪式视域下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感逻辑——基于“吃相思”民俗的田野调查
12
作者 朱正斌 于丹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8-146,共9页
“吃相思”作为都柳江流域黔桂交界区域多民族共享的大型寨际交往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民族交流与社会互动。“吃相思”民俗的仪式过程中,参与主体通过“拦门迎宾”“芦笙互动”“饮酒共餐”“礼物互惠”等具体仪式链环短暂聚集,以平... “吃相思”作为都柳江流域黔桂交界区域多民族共享的大型寨际交往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区域民族交流与社会互动。“吃相思”民俗的仪式过程中,参与主体通过“拦门迎宾”“芦笙互动”“饮酒共餐”“礼物互惠”等具体仪式链环短暂聚集,以平等互信、热情兴奋的状态融入到仪式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能量,形塑了芦笙文化符号,生成了互惠共生的道德标准,在集体欢腾中实现了群体团结。因此,在具体的民族社会交往互动中,应关注民族交往的互动情境、交往主体的情感能量、民族认同的集体符号、平等互惠的道德规范等方面,发挥情感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纽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互动仪式 情感 “吃相思”
下载PDF
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凌云县浩坤村为例
13
作者 秦娟 谭满棚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浩坤村民族旅游发展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旅游发展、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加大旅游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形成文旅融合模式的“浩坤村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验
下载PDF
宁夏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方式与经验启示
14
作者 马茜 《宁夏党校学报》 2024年第5期23-31,共9页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任务中有关社会层面的重点领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唯一正确途径,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促...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重点任务中有关社会层面的重点领域。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民族团结的唯一正确途径,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宁夏自古以来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区,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国家战略与市场调节、共性发展与特性创新、社会实体与精神领域相结合的路径和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结合区位优势推动各项事业稳步前进的经验。这成为进一步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互嵌式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5
作者 张梧 顾超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全新范式。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与优越性,破解了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叙事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新疆饮食文化多重叙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6
作者 路童越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在群体叙事中是集结多民族经验智慧的实践范例、在文化叙事中是凝聚共同体信念力量的象征标识,由此也更应担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需进一步思考新疆饮食文化的现实应用,通过宣传造势明确感知、开辟场域延展空间、发起活动强化体验,有效发挥新疆饮食文化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的牵引与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饮食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叙事
下载PDF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连山县蒙洞村为例
17
作者 郭璇瑄 陈少榕 黄文浩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42-48,85,共8页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基于三元空间理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中形成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空间辩证关系。物质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物质载体,精神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精神内核,社会空... 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空间。基于三元空间理论,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生产中形成了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三位一体的空间辩证关系。物质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物质载体,精神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精神内核,社会空间作为民族交流的实践场所,三者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复杂图景。本研究通过对连山县蒙洞村的案例分析,揭示了民族村寨旅游文化空间在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作用,分别体现为物质空间的直观感知、精神空间的情感联结和社会空间的共融共促,为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实践案例和路径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村寨 旅游文化空间 交往交流交融 连山县蒙洞村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18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玛曲尼玛社区多民族经济交往探究
19
作者 贡保草 余翔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67-75,89,共10页
民族交往是以经济性互动为基础的交往,经济互动将伴随民族发展始终。以尼玛社区民族关系的核心机制——生计互嵌和在这种机制中发挥纽带作用的藏族经济生活为主线,追溯多民族经济交往历史,提出多民族共生是基于经济互补,以交换互惠为原... 民族交往是以经济性互动为基础的交往,经济互动将伴随民族发展始终。以尼玛社区民族关系的核心机制——生计互嵌和在这种机制中发挥纽带作用的藏族经济生活为主线,追溯多民族经济交往历史,提出多民族共生是基于经济互补,以交换互惠为原则展开的持久稳定的民族交往。通过对商品贸易、民族企业经营、经济扶持等多维的族群互动行为考察,概括出多民族经济交往呈现开放与竞争、互嵌互融、互助与互惠的特征。基于经济交往族际关系的多向延伸,进一步提出,语言的互学互鉴、社会关系网络的调适与延展、地方性知识内涵的认同等现实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交往 经济生活 民族交往
下载PDF
清代西宁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以乾隆《西宁府新志》为中心
20
作者 周晓萌 王赛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清顺治至乾隆年间是西宁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满、藏、蒙、回、土等民族互动频繁,国家政权建设逐步强化。清政府在政治上调整行政区划,改善治理,固民安边,深化民族互嵌;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商贸,推动各民族经济共享... 清顺治至乾隆年间是西宁府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时期,汉、满、藏、蒙、回、土等民族互动频繁,国家政权建设逐步强化。清政府在政治上调整行政区划,改善治理,固民安边,深化民族互嵌;经济上鼓励农业生产,发展商贸,推动各民族经济共享;文化上坚持多元一体,塑造中华文化意识形态,加强儒学教化的同时,因俗而治。清王朝通过积极进行国家政权建设,使得西宁府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交往交流交融,彼此之间逐步发展、吸收,最终融为一体,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宁府新志》 交往 交流 交融 西宁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