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保持型双语教育兴起的归因分析——以裕固族聚居区为例
1
作者 巴战龙 《凯里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55-63,共9页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类型大致可分为过渡型双语教育和保持型双语教育两种,近年来在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兴起的双语教育属于保持型双语教育。通过运用教育人类学持续观察法对裕固族聚居区的保持型双语教育的兴起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教育系统外部主要原因有本族语言及传统文化趋于濒危和族群性的焦虑加剧,以及可供社会行动者选择的实践策略空间在相关政策叠加实施的背景中生成和拓展;教育系统内部的主要原因有校本课程开发的蓬勃兴起和民族文化精英的强力推动。从当下中国的经验事实和情境分析来看,“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可以作为新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育政策的基本定位和主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云南人口较少民族日常信息搜寻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朱明 苏晗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5-115,166,共12页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 [目的/意义]通过考察云南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较少民族(EMSP)搬迁后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为“新市民”信息搜寻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选取云南省怒江州境内易地扶贫安置点的独龙族和怒族作为调查样本,通过深度访谈收集45位受访者的资料,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分析样本数据。[结论/发现]族群特质作为先赋性限制因素,通过对原先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依附制约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动机和信息源选择。场域重构作为自致性转变因素,会逐渐转换EMSP在新信息环境中日常信息搜寻的空间感知动机和场景识别路径。社会融入作为调节性因素,在减少族群特质对EMSP日常信息搜寻限制的同时,能够提升场域重构对其日常信息搜寻的转变。[创新/价值]相较于以往“新市民”研究更多关注“市民化”和“城镇化”为中心的社会融合过程中的情境性因素,研究进一步从空间转换视角来揭示易地扶贫搬迁EMSP日常信息搜寻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地扶贫搬迁 人口较少民族 日常信息搜寻 新市民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共同富裕的模式与经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耿新 陈诺 胡鹏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3-70,共8页
战胜贫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自然票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贫困曾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党和国家持之以恒扶持... 战胜贫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小康、走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由于自然票赋、地理区位、发展基础等原因,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贫困曾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党和国家持之以恒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2020年28个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各民族脱贫之路和迈向共同富裕的基础和路径各有不同,本文选取独龙族、基诺族、赫哲族、毛南族等4个人口较少民族整族脱贫的典型模式,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维度来归纳和提炼人口较少民族在整族脱贫、同步小康和共同富裕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整族脱贫 共同富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人口较少族群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过程、原因及启示--以蒙古族图瓦人为例 被引量:3
4
作者 段成荣 黄凡 +1 位作者 毕忠鹏 巫锡炜 《西北人口》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0,共10页
2000~2010年期间,我国有13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但尚未有研究厘清其背后原因。蒙古族图瓦人作为一个发生过人口负增长的人口较少族群,却在2006年实现人口增长“由负转正”,其成功经验对于人口负增长民族的人口发展具有重... 2000~2010年期间,我国有13个少数民族的人口出现了负增长现象,但尚未有研究厘清其背后原因。蒙古族图瓦人作为一个发生过人口负增长的人口较少族群,却在2006年实现人口增长“由负转正”,其成功经验对于人口负增长民族的人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变动数据发现,其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主要原因是死亡率大幅下降。根据实地调研结果,发生这一转变的关键在于积极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医疗卫生资源可及性以及经济发展反哺民生。蒙古族图瓦人人口增长“由负转正”的成功经验表明,应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别是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负增长问题,精准识别人口负增长的风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促进民族人口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族群 人口负增长 健康中国
下载PDF
“兴边富民”行动与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基于新生鄂伦春族乡的调查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景辉 朱瑞雪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318-321,345,共5页
"兴边富民"行动在新生鄂伦春族乡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实践证明,"兴边富民"行动是边疆少数民族发展的助推器,特别是对边疆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兴边富民 新生鄂伦春族乡 人口较少民族
下载PDF
追寻族群性——裕固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根本动力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巴战龙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2-70,共9页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 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研究亦是民族教育研究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相关研究虽已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学术界对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究竟何在这一问题一直未有深入研究。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均属世界濒危语言,其双语教育的改革发展却在人口较少民族双语教育中一直处于"探路者"和"领航者"的位置。面对本族语言濒危的现状,裕固人在现代性背景中选择应对策略时都会不自觉地、无意识地考虑到本族与他族的区别性文化要素和社会特征,抑或说追寻族群性是裕固族双语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将社会人类学的族群性理论视角应用于教育研究,可为裕固族教育研究和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话语和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裕固族 双语教育 族群性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问题研究——以贵州毛南族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英勤 梁珊 《凯里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40-42,共3页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 加快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而西南地区喀斯特石漠化严重制约着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以贵州毛南族为例,分析西南生态脆弱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现状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扶持该地区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地区 人口较少民族 发展现状 对策
下载PDF
石漠化地区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耦合问题及对策——以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区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李英勤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45-48,共4页
聚居于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的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与生态环境脆弱长期形成一种非良性的耦合效应,严重制约了该人口较少民族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要加快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就必须探讨促进该人口较少民族... 聚居于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的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滞后、贫困程度深与生态环境脆弱长期形成一种非良性的耦合效应,严重制约了该人口较少民族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要加快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就必须探讨促进该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耦合联动的对策,才能促进其多轮良性互动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 区域发展 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 耦合效应
下载PDF
京族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芳兰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3期28-32,共5页
通过梳理有关京族教育研究文献,当前京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研究视角尚待拓宽,研究内容还需充实,研究深度尚需加深等。
关键词 京族 人口较少民族 教育研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机制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英勤 《凯里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7-79,共3页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区域发展滞后与贫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严重制约了该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加快构建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良性互动...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地处滇桂黔石漠化特困片区,区域发展滞后与贫困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相互制约,互为因果,严重制约了该民族地区的后发赶超与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加快构建贵州人口较少民族区域发展、扶贫开发与生态建设三方良性互动发展的创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人口较少民族 区域发展 扶贫开发 生态建设 良性互动机制
下载PDF
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晶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0年第4期68-72,共5页
人口较少民族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能否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取决于所在国家的政策.当今世界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小民族采取的帮助扶持以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等,确实是资本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大进步,但还存在很大... 人口较少民族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能否发展起来,最主要的因素之一是取决于所在国家的政策.当今世界上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小民族采取的帮助扶持以及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等,确实是资本主义国家解决民族问题上的一大进步,但还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各国所采取的帮扶政策都缺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实施措施。中国政府针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制定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政策。通过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制定发展目标、投入专项的发展资金、强化责任制、发挥人口较少民族的自身的能动性、保持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使中国的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正确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持 人口较少民族 政策 研究
下载PDF
裕固族教育研究的新成果——《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志》述评
12
作者 巴战龙 《河西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36-40,共5页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志》是裕固族聚居区第一本现代学校志,它的出版发行是裕固族教育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值得向学术界与教育界推荐。通过对该校志述评,力求使人们形成一种认识,即无论作为学术产物还是研究方法,...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志》是裕固族聚居区第一本现代学校志,它的出版发行是裕固族教育研究发展和创新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值得向学术界与教育界推荐。通过对该校志述评,力求使人们形成一种认识,即无论作为学术产物还是研究方法,学校志对促进教育研究和教育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实用价值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学校志 裕固族教育研究 教育人类学
下载PDF
赫哲族教育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郑丽洁 《当代教育与文化》 2010年第3期16-23,共8页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赫哲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整理出赫哲族自古至今教育形式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今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当前对赫哲族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 通过对近年来有关赫哲族教育研究的文献的梳理,整理出赫哲族自古至今教育形式的演变以及各个时期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并且针对当今赫哲族学校教育发展的情况,提出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优点和不足。当前对赫哲族教育的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研究内容较为单薄,研究者的立场单一,很多问题有待深入思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赫哲族 人口较少民族 教育研究 文献综述
下载PDF
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后脱贫时代的人口较少民族相对贫困治理路径论略 被引量:1
14
作者 段从宇 任增元 《学术探索》 2019年第12期137-143,共7页
人口较少民族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即针对正常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所有人口较少民族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一项补偿式教育举措,该举措的实施需要在总体思路设计上把人口较少民族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的水平目标和素质目标统一起来,在... 人口较少民族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即针对正常完成高中阶段学业的所有人口较少民族高中毕业生提供免费高等教育的一项补偿式教育举措,该举措的实施需要在总体思路设计上把人口较少民族全纳式公费高等教育的水平目标和素质目标统一起来,在可行性上需要系统考量既有高等教育系统对“全纳”的供容能力和对“公费”的经济承载力。与此同时,该举措的推进实施,还需从“做好参与型政策设计、统筹民族与区域协调、增加约束性政策指标、强化民族教育专项巡视”等多个维度做好统筹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扶贫 长效脱贫 公费高等教育 人口较少民族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区域性文化空间思考——以西藏林芝地区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艾菊红 《民族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4-63,133,134,共12页
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 近些年,西藏林芝地区的门巴族、珞巴族和僜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采用生产性保护、表演性保护和博物馆保护三种模式,这也是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要模式。然而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人口规模小,随着社会发展的加速,其文化的存续空间不断压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形势极为严峻。对林芝地区人口较少民族这三种非遗保护模式的利弊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当跳脱以民族为单位的保护思路,代之以区域性的文化空间为单位来进行思考,使这三种模式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在文化空间的大环境当中互相促进,从而使非遗的保护和发展处在完整的活态“文化场”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空间
下载PDF
毛南族的多语能力与语言和谐 被引量:1
16
作者 魏琳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3期121-128,共8页
通过对毛南族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发现,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总体上处于母语为本、多语并存且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语言生态。毛南族多数人使用双语或多语,普通话学习意愿较高,普通话基本得到普及,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工明确,其语言... 通过对毛南族语言生活状况调查发现,作为人口较少民族,毛南族总体上处于母语为本、多语并存且分工明确、功能互补的语言生态。毛南族多数人使用双语或多语,普通话学习意愿较高,普通话基本得到普及,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分工明确,其语言能力与收入水平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对于毛南族等基本实现普通话普及的人口较少民族而言,做好多语能力的提升,构建和谐语言社区,推动民族经济文化发展,具有样本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毛南语 多语能力 语言和谐
下载PDF
我国人口较少民族文化传承调查研究——以甘肃积石山县保安族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石蓉蓉 《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7,共7页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在历史变迁的积淀中孕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人口较少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应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保护和传承。以甘肃积石山县保安族为实例的调查研... 人口较少民族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成员,他们在历史变迁的积淀中孕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人口较少民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形式,应该在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得到保护和传承。以甘肃积石山县保安族为实例的调查研究发现,人口较少民族的文化传承面临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促进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需要在"一主多元"的文化多样性的话语逻辑下,利用民族文化传承的场域,发挥家庭、学校、公共空间、大众传媒等机构和载体在民族文化认同和传承中的应然功能和责任担当,使得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文化传承 困境 场域
下载PDF
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转变情况——基于“六普”和“五普”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朱玉福 伍淑花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3-38,共6页
基于"六普"和"五普"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助推下,与"五普"相比,"六普"人口较少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文... 基于"六普"和"五普"人口普查资料,对我国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转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助推下,与"五普"相比,"六普"人口较少民族的受教育水平有较大提高,文盲人口普遍减少,义务教育普及率得到了较快提升,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数量显著增加。但是,人口较少民族受教育状况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明显差距,各民族间受教育状况不平衡性比较明显,男女受教育程度差异较大,女性受教育人数远低于男性。加快教育发展,改善受教育状况,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较少民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受教育状况 “六普”与“五普”比较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中国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实施与跨越式发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晓春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3-160,共8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乡村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人口较少民族不再囿于传统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年,人口较少民族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乡村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条件日益改善,增收渠道不断拓宽,社会事业协调并进,发展能力逐步增强,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民族关系更加和谐。人口较少民族不再囿于传统单一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农业、养殖业、特色产业、旅游业等多业并举的发展格局,社会生产力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口较少民族生产生活的巨变,是新中国七十年伟大成就之见证,是中国特色民族发展道路的有益探索和成功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较少民族 政策实施 跨越式发展 民族团结进步
原文传递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体系在地方高校的构建与实践——以呼伦贝尔学院“三少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例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学勤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7-91,共5页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少民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高校 教育传承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