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夏秋反季节豇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调查及防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文林宏 李德友 +4 位作者 李桂莲 王天文 宋致喜 朱晋平 何丽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06年第4期53-54,共2页
2004年在贵州省龙里县水场乡对夏秋反季节豇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在花、荚上的盛发期为8月24日~9月18日,高峰期在8月29日~9月13日。药剂防治应从8月24日开始,5~7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关键词 夏秋反季节 豇豆 豆荚螟 调查 防治
下载PDF
荒漠草原柠条林地黑胸茧蜂对豆荚螟的追踪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洪波 辛明 +3 位作者 张大治 杨芳 贺达汉 马世瑜 《昆虫知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97-602,共6页
对豆荚螟寄生蜂———黑胸茧蜂Bracon nigrorufum Cushman与豆荚螟Etiella zinchenella Treitschke在空间分布、生态位、豆荚螟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等寄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胸茧蜂与豆荚螟不但在柠条林间的分布型十分吻合,且... 对豆荚螟寄生蜂———黑胸茧蜂Bracon nigrorufum Cushman与豆荚螟Etiella zinchenella Treitschke在空间分布、生态位、豆荚螟密度与寄生率的关系等寄生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黑胸茧蜂与豆荚螟不但在柠条林间的分布型十分吻合,且在单株柠条植株上的分布也相似;在树冠上、中、下3层中,均以上部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在树冠东、南、西、北4个方位中,均以南方聚集度最大、密度最高。树冠上层黑胸茧蜂的寄生率高于中、下层,东面寄生率高于其他3个方位;豆荚螟密度与黑胸茧蜂寄生率为非线性的负相关关系。二者生态位宽度、重叠度和种间竞争系数较大,说明黑胸茧蜂对豆荚螟有较强的追随关系,控制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螟 黑胸茧蜂 寄生追随作用
下载PDF
西藏砂生槐林地豆荚螟幼虫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文娟 方江平 +1 位作者 刘一岑 汪波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3-87,共5页
应用不同的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法,测定和分析了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砂生槐植株内的水平... 应用不同的聚集度指标、Taylor幂法则、Iwao法,测定和分析了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在砂生槐林地和植株内均呈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而且个体间相互吸引。在砂生槐植株内的水平方向上,以南向的平均虫口密度最大,聚集度最高,北向的虫口密度最小,聚集度最低,各方向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在砂生槐植株的垂直方向上,以上层的平均虫口密度最大,聚集度最高,各层次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 豆荚螟 幼虫 空间格局
下载PDF
白头翁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乔淑芬 于锡钢 顾地周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5-107,共3页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白头翁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48 h内乙醇浸提液和水蒸汽蒸馏液均对大豆荚螟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72 h仅乙醇浸提液对大豆荚螟具有触杀作用,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8.627 3 mg/mL,触杀致死率... 应用均匀设计法研究了白头翁全草的不同提取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表明:48 h内乙醇浸提液和水蒸汽蒸馏液均对大豆荚螟具有较高的触杀作用,72 h仅乙醇浸提液对大豆荚螟具有触杀作用,其致死中浓度(LC50)为8.627 3 mg/mL,触杀致死率为96.5%。乙酸乙酯浸提液对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头翁 大豆荚螟 均匀设计 触杀活性
下载PDF
豆荚螟对法国细刀豆的危害调查及无公害防治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德友 李桂莲 +3 位作者 李炳贵 王天文 吴龙芬 文林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5年第3期274-276,共3页
2004年在贵州独山县城关镇石牛村实施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对法国细刀豆发生危害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荚螟在法国细刀豆上的危害为第2、3代,主害代为第2代,幼虫危害花、荚和造成虫孔盛期在6月上... 2004年在贵州独山县城关镇石牛村实施豆荚螟(EtiellazinckenellaTreitschke)对法国细刀豆发生危害调查及无公害农药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豆荚螟在法国细刀豆上的危害为第2、3代,主害代为第2代,幼虫危害花、荚和造成虫孔盛期在6月上旬至下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成虫盛期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高峰期在6月下旬。选择5种无公害农药做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2种防效较高的农药,防效分别为93 43%~87 75%和98 00%~85 9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螟 法国细刀豆 危害调查 无公害 防治
下载PDF
砂生槐种子害虫危害损失率及防治指标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文娟 唐小琴 +1 位作者 孟长军 巩文峰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43-145,共3页
采用人工罩笼、定量接虫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砂生槐2种种子害虫的虫口密度与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接虫量的增加,虫食率和虫荚率也随之增加,产量则随之下降,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率(Y)与豆荚螟和刺槐种... 采用人工罩笼、定量接虫的方法,分别研究了砂生槐2种种子害虫的虫口密度与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之间的关系及其防治指标。结果表明:随着接虫量的增加,虫食率和虫荚率也随之增加,产量则随之下降,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率(Y)与豆荚螟和刺槐种子小蜂虫量(X)的关系分别为Y=6.2864+8.6907X,Y=5.1611+8.4325X,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92和0.9830,显示了砂生槐种子产量损失率和2种害虫的虫量相关性极显著。同时得到豆荚螟和刺槐小蜂单种种群防治指标分别为0.1140对/株和0.2509对/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生槐种子 豆荚螟 刺槐小蜂 产量损失 防治指标
下载PDF
生境破碎化对苦豆子种子害虫种群数量及危害率的影响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大治 张圣昕 +1 位作者 马志芳 吴光胜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2期31-35,共5页
苦豆子是一种典型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其生长分布呈典型的斑块化格局。于2017年6月至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刘家寨地区选取了LJZ2017A(01—08斑块)和LJZ2017B(01—06斑块)两个样地共14个苦豆子植物斑块,调查了各斑块内苦豆子种子害虫(... 苦豆子是一种典型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其生长分布呈典型的斑块化格局。于2017年6月至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刘家寨地区选取了LJZ2017A(01—08斑块)和LJZ2017B(01—06斑块)两个样地共14个苦豆子植物斑块,调查了各斑块内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的种群数量及其危害率。结果表明:在LJZ2017A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1457.79m^2,种子害虫数量平均为0.69只每荚,密度为0.65只·m^(-2);在LJZ2017B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949.87m^2,种子害虫数量平均1.46只每荚,密度为1.30只·m^(-2)。种子害虫对豆粒的危害率在LJZ2017B样地为49.91%,明显高于LJZ2017A样地的24.50%。种子害虫密度与斑块面积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呈显著下降趋势(F=16.58,P=0.0015, R=0.7617),对豆粒的危害率随着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呈增加趋势(F=7.45, P=0.0183, R=0.6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生境破碎化 豆荚螟 危害率 斑块面积
下载PDF
苦豆子种子害虫的斑块边缘效应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大治 吴光胜 +1 位作者 陈良越 马志芳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95-902,共8页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本实验以宁夏灵武市中东部的沙化区为实验样地,选择了一半径约为30 m的圆形斑块,按同心圆由中心向外每隔5 m...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本实验以宁夏灵武市中东部的沙化区为实验样地,选择了一半径约为30 m的圆形斑块,按同心圆由中心向外每隔5 m从8个方位调查了苦豆子种子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苦豆子种子害虫数量及其对豆荚、豆粒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边缘不同圈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斑块中心到边缘,苦豆子平均豆荚长度(51.16~53.88 mm,P>0.05)、豆粒数(3.72~4.45粒/荚,P>0.05)均无显著差异;豆荚螟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2602→0.7328个/荚,R 2=0.9008),受边缘效应影响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主要沿东南-西北方向呈梭形分布。不同方位的总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0.05),由中心向边缘总豆荚受害率(21.11%→53.29%)、总豆粒受害率(22.91%→36.34%)也呈渐增趋势,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在东南方向上豆荚、豆粒的危害率(63.83%,41.82%)最高,其次是西北方向(47.87%,30.30%),东北方向最低(23.27%,16.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缘效应 斑块面积 苦豆子 豆荚螟 种子害虫
下载PDF
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田间消长规律
9
作者 文林宏 李桂莲 +3 位作者 王天文 李德友 费伦英 魏祥云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40-142,共3页
为了掌握罗甸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的消长规律,采用对角线5点取样法对罗甸县沫阳镇飞龙桥村的秋冬四季豆豆荚螟田间消长规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豆荚螟在花、荚上的盛发期为10月30日至12月7日,高峰期在11月11日至11月23日,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 秋冬四季豆 豆荚螟 消长规律
下载PDF
苦豆子斑块面积及斑块隔离度与豆荚螟发生情况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贺泽帅 李雪婷 张大治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93-1298,共6页
破碎化生态格局中斑块面积和斑块隔离度对生物种群有一定的影响。苦豆子是宁夏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物种,其分布呈现典型的斑块化格局,豆荚螟是其种子的主要害虫。本文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的余家湖(YJH,6个斑块)和羊场湾(YCW,7... 破碎化生态格局中斑块面积和斑块隔离度对生物种群有一定的影响。苦豆子是宁夏荒漠半荒漠地区防风固沙的主要物种,其分布呈现典型的斑块化格局,豆荚螟是其种子的主要害虫。本文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的余家湖(YJH,6个斑块)和羊场湾(YCW,7个斑块)两个样地共选择了13个苦豆子斑块,采用五点取样法采摘苦豆子豆荚,室内剥检统计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差异性检验,用逐步回归法进行斑块面积、斑块隔离度与危害率的关联分析。结果显示:YJH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2 629. 08 m^2,苦豆子平均盖度50. 33%,斑块间豆荚及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 <0. 05); YCW样地斑块平均面积为1 010. 34 m^2,苦豆子平均盖度31. 14%,斑块间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不显著(P> 0. 05)。13个斑块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均差异显著(P <0. 05)。斑块面积对豆荚螟数量的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并不显著(R2=0. 084)。两样地间豆粒的危害率并无显著差异(P> 0. 05);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斑块连接度指数与豆荚危害率(r=-0. 2215)、豆粒危害率(r=-0. 4102)、豆荚螟数量(r=0. 0561)有一定的相关性。斑块面积对苦豆子种实害虫数量、豆荚及豆粒的危害率影响不显著,但斑块隔离度增加,能够减轻苦豆子种子害虫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豆子 斑块面积 斑块隔离度 豆荚螟 种子害虫
下载PDF
不同生境中沙冬青豆荚螟的危害率及空间分布型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雪婷 杨益春 +3 位作者 张大治 穆天兴 余凤梅 周月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4期108-111,共4页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子的主要害虫。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沙冬青自然生长(羊场湾样地、枣泉样地)和人工栽植(甜水河样地、马鞍山样地)2类生境的4个试验样地,调查了沙... 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种子的主要害虫。在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自然保护区内选择了沙冬青自然生长(羊场湾样地、枣泉样地)和人工栽植(甜水河样地、马鞍山样地)2类生境的4个试验样地,调查了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危害情况,研究了其空间分布型。结果表明:豆荚螟幼虫数量(2.015只·荚-1)、对豆荚的为害率(82.83%)在马鞍山样地最高,其次是甜水河样地(1.423 3只·荚-1,64.83%)和羊场湾样地(1.218 3只·荚-1,59.83%),枣泉样地最低(0.558 5只·荚-1,32.00%),豆荚螟幼虫的数量和为害率在人工栽植生境显著高于自然散生生境,与沙冬青的种群密度呈正相关。基于频次分布指标、聚集度指标及回归分析显示,不论在人工栽植生境还是自然生长生境中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空间分布型均呈聚集分布。沙冬青豆荚螟幼虫Iwao线性回归方程为M*=1.040 66+0.569 02 M(R=0.925 1),表明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个体间相互吸引,种群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豆荚螟 种实害虫 危害率 空间分布型
下载PDF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的室内毒力测定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文君 迟家家 +2 位作者 陈鹏 刘俊展 刘永杰 《山东农业科学》 2018年第8期124-126,共3页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 为选出防治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的高效药剂,采用浸渍法测定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卵和三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72 h后对卵毒力最大的是甲维盐,致死中浓度(LC50)为0.142 mg/L,其次是溴氰虫酰胺、虫酰肼和氯虫苯甲酰胺;48 h后对三龄幼虫毒力最高的是高效氯氰菊酯,致死中浓度为0.018mg/L,其次为甲维盐、溴氰虫酰胺和灭幼脲;7种常用杀虫剂对豆荚螟均有较强的毒力,可用于防治豆荚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螟 杀虫剂 毒力 致死中浓度 浸渍法
下载PDF
沙冬青豆荚螟天敌空间分布的地统计学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志芳 张大治 +1 位作者 贺泽帅 张圣昕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8-132,共5页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 空间分布格局是昆虫种群的重要属性。沙冬青是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豆荚螟是为害沙冬青种子的主要害虫,研究种子害虫及其天敌的区域性空间分布格局是害虫宏观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地统计学是深入研究昆虫种群空间格局的有效方法。2018年5月-6月,选择宁夏灵武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沙冬青分布片区,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沙冬青种子害虫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沙冬青有虫株率为100%,豆荚受害率为23.02%,豆粒受害率为14.11%;沙冬青豆荚螟幼虫的密度为(0.2969±0.0020)头/荚,寄生性天敌密度为(0.0120±0.0002)头/荚。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来拟合豆荚螟幼虫及其天敌的空间半变异函数曲线,其全方向半变异函数曲线最优模型分别为高斯模型和球面模型,空间格局均呈聚集分布;害虫和天敌存在一定空间相关性,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88.61~434.05 m和159.05~426.88 m。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害虫和天敌的空间分布进行模拟,结果呈斑块状分布,二者存在空间依赖性和互补性。天敌对害虫有一定的空间跟随效应和控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冬青 豆荚螟 天敌 空间分布 地统计学
下载PDF
豆荚螟中国种群性信息素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谨 陈丽萍 +2 位作者 张炯森 林志平 谢和凤 《华东昆虫学报》 2009年第1期66-70,共5页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与风洞技术对交配期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处女雌蛾的腺体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并侦测其中的活性组分,最终确定豆荚螟性信息素的有效组分为顺9一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 利用气相色谱一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气相色谱与风洞技术对交配期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处女雌蛾的腺体提取物进行定性分析并侦测其中的活性组分,最终确定豆荚螟性信息素的有效组分为顺9一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9—14AC)、顺11一十四碳烯醇乙酸酯(Z11—14AC)、十四碳烯醇乙酸酯(14AC),三种成分在腺体中的比例分别1:3:1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英螟 性信息素 鉴定
下载PDF
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7
15
作者 林伟明 薛德乾 赖贵青 《福建农业科技》 2012年第6期40-42,共3页
进行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5 000倍液与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对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 50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药后7... 进行6种杀虫剂防治豇豆豆荚螟的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氯虫苯甲酰胺SC 5 000倍液与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对豆荚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20%氯虫苯甲酰胺SC 50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95%以上;6%乙基多杀菌素SC 1 500倍液药后7、14、21 d的防效均在83%以上。2.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 1 500倍液、1.8%阿维菌素EC 1 000倍液、18%杀虫双AS 180倍液3种药剂的防效为48%~60%,防治效果不理想。48%毒死蜱EC 900倍液防效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杀虫剂 豆荚螟 防效
下载PDF
木豆豆荚螟为害特点及其综合防治技术
16
作者 张晓声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66-1069,共4页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 【目的】研究木豆豆荚螟主要生物学特性,了解木豆豆荚螟为害习性,为木豆豆荚螟防治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田间观察和系统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金城江区和凤山县木豆豆荚螟生活习性、发生条件、为害程度及特点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木豆豆荚螟主要以幼虫为害木豆的花蕾、嫩荚,造成蕾、荚脱落;1条木豆豆荚螟的全幼虫期能蛀食豆粒3~5粒,有转荚为害现象;木豆豆荚螟的蛀害率约25%~40%,干旱年份旱地木豆豆荚蛀害率可高达80%以上;采用单植方法,可减轻木豆豆荚螟的危害,品种混植越多,花期重叠时间越长,木豆受豆荚螟危害越重;通过合理施药,可减轻危害,提高木豆产量。【建议】冬季彻底清园,降低次年虫源基数;根据不同品种合理密植,保持木豆地通风透光;不同品种分别种植,避免混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变异株,减少品种混杂;花、荚期科学合理用药,以保花保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豆 豆荚螟 为害特点 防治技术
下载PDF
长白山区3种乌头属植物对3种农作物螟虫触杀活性的比较 被引量:8
17
作者 顾地周 巴春影 谢艳君 《农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6-299,共4页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探讨黄花乌头、北乌头和高山乌头的水蒸气蒸馏液对大螟、玉米螟和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对大螟的24 h触杀结果表明:3种乌头对大螟均有较强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黄花乌头>高山乌头。48 h时黄... [目的]基于均匀设计法探讨黄花乌头、北乌头和高山乌头的水蒸气蒸馏液对大螟、玉米螟和大豆荚螟的触杀作用。[结果]对大螟的24 h触杀结果表明:3种乌头对大螟均有较强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黄花乌头>高山乌头。48 h时黄花乌头和北乌头对大螟保持着较好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黄花乌头。72 h仅北乌头还保持着较强的触杀作用。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2.72、5.43、1.44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85.7%、88.9%、98.2%;对玉米螟的24、48 h触杀结果表明: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玉米螟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为北乌头>高山乌头。72 h仅北乌头保持着较强的触杀作用。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5.97、15.17、1.71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2.3%、95.0%、99.4%;对大豆荚螟的24、48、72 h触杀结果表明: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大豆荚螟均有较强的触杀作用,触杀活性顺序均为北乌头>高山乌头。其24、48、72 h致死中浓度LC50值分别为17.27、17.18、12.39 mg/L,校正死亡率分别达90.0%、91.8%、99.0%。[结论]3种乌头对大螟均有较强触杀作用,北乌头和高山乌头对玉米螟和大豆荚螟表现出较强的触杀效果,黄花乌头对玉米螟和大豆荚螟的触杀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乌头 北乌头 高山乌头 大螟 玉米螟 大豆荚螟 均匀设计 触杀活性
原文传递
豆荚螟的人工饲养技术 被引量:1
18
作者 迟家家 朱文君 +3 位作者 刘锦 陈鹏 刘俊展 刘永杰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95-598,共4页
【目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索豆荚螟的人工饲养技术。【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器具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性比交配对生殖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卵器具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 【目的】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 (Treitschke)是大豆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为探索豆荚螟的人工饲养技术。【方法】本文研究了不同饲养器具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性比交配对生殖力的影响,以及不同产卵器具对成虫产卵量的影响。【结果】相比平底试管和12孔培养板,使用30 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存活率最高,5个龄期存活率均在93%以上,3种饲养器具幼虫历期差异不明显;不同性比值对成虫寿命和产卵孵化率的影响不明显,雌雄比为1︰2时产卵量最高;不同产卵器具对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不显著,分别约为14 d和11 d,且雌成虫只在豆荚上产卵,在其它3种器具上产卵量均为0。【结论】使用30mL塑料量杯饲养幼虫,成虫配对时保持雌雄比1︰2,提供豆荚供其产卵是目前探索出的最好的人工饲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荚螟 发育历期 饲养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