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0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u(Ⅲ)功能化金属-有机框架的合成及其对1-萘酚的荧光传感 被引量:1
1
作者 梁佳丽 胡冰 +3 位作者 李润雨 刘力榕 姜林金 孙靖文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041-2049,共9页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例金属-有机框架{[Zn_(2)(OH)(TZI)·2H_(2)O]·6DMF}n(1)(TZI为5-四氮唑间苯二甲酸),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X射... 采用溶剂热合成方法,合成了一例金属-有机框架{[Zn_(2)(OH)(TZI)·2H_(2)O]·6DMF}n(1)(TZI为5-四氮唑间苯二甲酸),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配合物1呈现出三维孔道结构,并且孔道中存在未配位的羧基和配位的水分子。随后通过后合成法将Eu(Ⅲ)离子引入到框架中得到具有红光发射特征的Eu(Ⅲ)@1。在275 nm的激发光下,Eu(Ⅲ)@1存在两组荧光发射,第一组在418 nm处的宽峰为配合物1的荧光发射,荧光源于有机配体的吸收和发射;第二组五个发射峰为Eu(Ⅲ)离子的红色特征发射峰,其主峰为619 nm。尿液中其他成分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Eu(Ⅲ)@1荧光探针对于生物标记物1-萘酚非常敏感,能够导致红色荧光猝灭(619 nm),并伴有青色荧光增强(465 nm),对1-萘酚具有高选择性。荧光滴定实验结果显示Eu(Ⅲ)@1基于465和619 nm处荧光发射峰对1-萘酚的检测限分别为6.95μmol/L和1.75 m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eu()功能化 溶剂热合成 晶体结构 后合成 荧光 1-萘酚
下载PDF
基于金纳米粒子-纳米氧化铈-石墨烯复合物修饰电极对环境水体中As(Ⅲ)的检测
2
作者 白雪华 孟佩俊 +2 位作者 李淑荣 刘燕茹 罗利霞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1-256,共6页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 先通过滴涂法制备纳米氧化铈-石墨烯(CeO_(2)-Gr)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GCE),再在含氯金酸(HAuCl_(4))的缓冲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将Au(Ⅲ)还原到CeO_(2)-Gr表面,从而制得AuNPs/CeO_(2)/Gr/GCE。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EIS)对修饰电极进行电化学特性表征。研究了AuNPs/CeO_(2)/Gr/GCE快速、准确测定水环境中As(Ⅲ),采用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探讨了氧化铈与石墨烯质量比、金纳米粒子沉积圈数、沉积时间和沉积电位及干扰离子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确定检测As(Ⅲ)的优化实验条件。在最优条件下,该电化学传感器对As(Ⅲ)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其溶出伏安峰电流与As(Ⅲ)浓度的线性范围为13.35~387.15μmol/L,检出限为4.74μmol/L。在不同干扰离子存在的情况下,传感器对As(Ⅲ)的选择性较好。为了评估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能力,以实验室自来水为样本进行As(Ⅲ)加标检测,加标回收率为90.5%~99.2%,表明该电化学传感器具有监测As(Ⅲ)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石墨烯 纳米氧化铈 金纳米粒子 As()
下载PDF
一例Eu-MOF材料的构筑及对Fe^(3+)与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荧光检测性能
3
作者 冀超 李文 +2 位作者 张丽荣 华佳 刘云凌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4,共9页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 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大量排放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对它们的高效检测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挑战性,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一类新型的荧光传感检测材料.本文采用溶剂热法合成了一例具有fcu拓扑结构的Eu-MOF材料,[(CH_(3))_(2)NH_(2)]_(2)[Eu_(6)(μ_(3)-OH)_(8)(EDDC)_(6)]·8DMA·3MeOH·6H_(2)O[JLUMOF128,H_(2)EDDC=(E)-4,4′-(乙烯-1,2-取代基)二苯甲酸],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粉末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其结构及组成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由于荧光配体H_(2)EDDC的引入,JLU-MOF128表现出显著的荧光性能,在DMF溶液中对Fe^(3+)、2,4,6-三硝基苯酚(TNP)和2,4-二硝基苯酚(2,4-DNP)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Ksv值分别为2.09×10^(4),8.49×10^(4)和5.75×10^(4)L/mol,检测限分别为5.99,1.51和1.93μmol/L.在金属阳离子和硝基芳香族爆炸物的检测方面,JLU-MOF128是一种理想的多感应荧光传感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铕-金属-有机骨架 荧光检测 Fe^(3+)离子 硝基芳香族爆炸物
下载PDF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LaF_3:Eu^(3+) nanoparticles prepared by refluxing method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振领 李敏 +3 位作者 王畅 常加忠 石恒真 林君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3-37,共5页
The europium-doped LaF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fluxing method in glycerol/water mixture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UV-vis diffuse ... The europium-doped LaF3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refluxing method in glycerol/water mixture and characterized with X-ray diffraction(XRD),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FE-SEM),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um, an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The results of XRD indicated that the obtained LaF3:Eu^3+ nanoparticles were well crystallized with a hexagonal structure.The FE-SEM image illustrated that the LaF3:Eu^3+ nanoparticles were spherical with an average size around 30 nm.Under irradiation of UV light, the emission spectrum of LaF3:Eu^3+ nanoparticles exhibited the characteristic line emissions arising from the 5D0→7FJ(J=1, 2, 3, 4) transitions of the Eu3+ ions, with the dominating emission centered at 590 nm.In addition, the emissions from the 5D1 level could be clearly observed due to the low phonon energies(-350 cm^-1) of LaF3 matrix.The optimum doping concentration for LaF3:Eu3+ nano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to be 20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F3 eu^3+ doped LUMINESCENCE refluxing method nanoparticles rare earths
下载PDF
A new liquid membrane diffusion model for characterizing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europium by using a continuous measurement of adsorption platform
5
作者 Hao-Qi Yu Tao Yu Jian-Hua Ye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期59-72,共14页
To explore the kinetic adsorption under continuous and nonequilibrium states, an integration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 and adsorption platform kinetics method was proposed, which was initially called the ICM-AP kineti... To explore the kinetic adsorption under continuous and nonequilibrium states, an integration of continuous measurement and adsorption platform kinetics method was proposed, which was initially called the ICM-AP kinetics method, and a corresponding kinetic adsorption experimental method was developed. Adsorption experiments of europium(Eu) on Ca-bentonite,Na-bentonite, and the D231 cation exchange resin were performed using the ICM-AP kinetics method and continuous measurements. Because the kinetic experimental results observed in this study were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raditional batch adsorption data, pseudo-first-order or pseudo-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were unsuitable for fitt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Hence, a liquid membrane diffusion(LMD) model was developed based on the assumption of simultaneous adsorption/desorption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kinetic adsorption. The kinetic adsorption mechanism was also studied by using XPS.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adsorption model can fit the experimental data more suitably, and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behaviors of Eu on bentonite and the D231 resin were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suggesting that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Eu(Ⅲ) was mainly dominated by hydrated Eu(Ⅲ) ions on the liquid membra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M-AP method LMD model Adsorption mechanism eu()
下载PDF
Fe_(3)O_(4)@SiO_(2)磁性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Er(Ⅲ)和Ho(Ⅲ)的吸附性能
6
作者 周键 昝苗苗 +1 位作者 肖燕飞 刘嘉铭 《江西冶金》 2024年第1期53-57,共5页
稀土资源的开采伴随着稀土离子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是处理水相稀土离子污染的一种高效技术,磁性吸附剂能够加速固液分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FeCl_(3)·6H_(2)O、甘醇、醋酸钠、聚乙二醇(PEG2000)等为原料... 稀土资源的开采伴随着稀土离子排放,对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污染。吸附法是处理水相稀土离子污染的一种高效技术,磁性吸附剂能够加速固液分离,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FeCl_(3)·6H_(2)O、甘醇、醋酸钠、聚乙二醇(PEG2000)等为原料,采用溶剂热法在200℃的条件下制备粒径约为230 nm的Fe_(3)O_(4)磁性纳米颗粒,将其加入正硅酸乙酯中,利用氨水水解聚合,即可形成粒径约为300 nm的Fe_(3)O_(4)@SiO_(2)磁性吸附剂材料。此复合材料为核壳结构,包含Fe_(3)O_(4)和SiO_(2)两种晶型结构。SiO_(2)的包覆未对Fe_(3)O_(4)物相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在包覆的同时能够显现出一定的磁性性能。此复合材料对Er(Ⅲ)和Ho(Ⅲ)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达到10.03 mg/g和5.25 m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磁性纳米粒子 Fe_(3)O_(4)@SiO_(2) 核壳结构 Er() Ho()
下载PDF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Europiumdoped very 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 murine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
7
作者 Martin Pohland Yuske Kobayashi Jana Glumm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637-638,共2页
In the late 1980s,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moved into focus as contrast agent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due to their strong relaxivity and resulting higher resolution of images.At ... In the late 1980s,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SPIO)moved into focus as contrast agents 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due to their strong relaxivity and resulting higher resolution of images.At the time,no one anticipated their high potential in basic research or for medical diagnostic andtreatment. Since then, SPIO have been evaluated notonly as spe- cific markers for MRI, but also for cell labeling and tracking (Li et al., 20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 Fluorescence detection of europiumdoped very 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s in murine hippocampal slice cultures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FLUORESCENT PROPERTIES OF Eu^(3+)-CONTAINING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8
作者 王正辉 《Chinese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3期291-296,共6页
By using a two-stage soaples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our kinds of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which are composed of a polystyrene core having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56 nm and a poly(methyl methacry... By using a two-stage soaples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our kinds of core-shell nanoparticles have been prepared,which are composed of a polystyrene core having an average diameter of 256 nm and a poly(methyl methacrylate-co-acrylicacid) shell.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micrographs and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AFM) imagesevidenced the presence of a core-shell structure. In the infrared spectra, the shift of v_(COOH) to lower wavenumber withincreasing Eu^(3+) ion content indicates that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oxygen of the carboxylic group and Eu^(3+) has occurred.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5D_0-~7F_2 transition was observed to reach its maximum with a carboxyl group molar percentageof 40% in the shell and an Eu^(3+)/--COO^- molar ratio of 1:3.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ratio of ~5D_0-~7F_2 to ~5D_0-~7F_1 transition reached its maximum with an Eu^(3+)/--COO^- molar ratio of 1:3 for all the four ser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orescent property eu^(3+)-containing nanoparticle Soapless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下载PDF
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对Eu(Ⅲ)的吸附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瑞东 侯立安 +2 位作者 张志利 王磊 赵兵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043-1046,共4页
在等离子体条件下用有机大分子材料环糊精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即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pH、时间、离子强度对该材料吸附Eu(Ⅲ)的影响。该材料对废水中Eu(Ⅲ)的吸附速率快,吸附率... 在等离子体条件下用有机大分子材料环糊精对碳纳米管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出一种新的放射性核素吸附材料,即碳纳米管-环糊精复合材料。实验研究了pH、时间、离子强度对该材料吸附Eu(Ⅲ)的影响。该材料对废水中Eu(Ⅲ)的吸附速率快,吸附率在95%以上,通过吸附方程推算得到对Eu(Ⅲ)的最大吸附量可达约80mg/g,废水中其它离子及浓度对Eu(Ⅲ)的吸附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纳米管 环糊精 吸附 eu()
下载PDF
二酰胺结构对其萃取Am(Ⅲ)和Eu(Ⅲ)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6
10
作者 陈文浚 祝霖 +3 位作者 丁颂东 刘忠群 陈绍金 金永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1724-1726,共3页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 二酰胺化合物(R1R2NCO)2R3用于从乏燃料元件后处理高放废液(HLW)中分离、回收锕系和镧系元素的工艺中有良好的前景[1~4].以CH2OCH2n为桥撑链的二酰胺称为酰胺荚醚(Amidopodand).在大阴离子(如苦味酸根等)存在下对三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酰胺化合物 结构 萃取剂
下载PDF
对Eu(Ⅲ)配合物光转换剂光谱性质的评价 被引量:20
11
作者 薛卫星 李建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766-768,共3页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 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无一不是Eu(Ⅲ )配合物 ,Eu(Ⅲ )配合物的荧光发射光谱与叶绿素的吸收光谱明显不能吻合 ,叶绿素对Eu(Ⅲ )配合物转换光的吸收少 ,植物光合作用对转换光的利用率低。Eu(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加强光合作用的功能需要重新评价。本文对稀土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提出建议 :进行Sm(Ⅲ )配合物光转换剂的研究 ,取代Eu(Ⅲ )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配合物 光转换剂 光谱性质 叶绿素 植物 光合作用
下载PDF
Eu(Ⅲ)和Am(Ⅲ)在Th_4(PO_4)_4P_2O_7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冬林 钱丽娟 +2 位作者 张茂林 许君政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6-161,共6页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 通过静态法研究了Am(Ⅲ)和Eu(Ⅲ)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行为,主要包括吸附平衡时间、固液比、pH值、离子强度以及富里酸(FA)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m(Ⅲ)和Eu(Ⅲ)在T114(PO4)4P2O7的吸附具有相似的pH吸附曲线,pH值的变化对吸附的影响较大,吸附率在pH=2~5时出现剧增;在其他条件相同时,KNO3离子强度从0.01mol/L增大到0.1mol/L,吸附率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通过对比实验发现,FA对Am(UI)和Eu(UI)在Th4(PO4)4P2O7上的吸附具有促进作用。Am(Ⅲ)和Eu(Ⅲ)在Th4(PO6)4P2O7表面可能形成了表面络合物。吸附剂的表面特征及其吸附机理研究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4(PO4)4P2O7 吸附 eu() Am()
下载PDF
新的β-二酮及其Eu(Ⅲ)三元配合物的合成与发光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向能军 李狄豪 +3 位作者 王芸芸 龚孟濂 梁万里 石建新 《中国稀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71-874,共4页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 合成了一种新的β 二酮,4 甲氧基联苯甲酰三氟丙酮(1 (4′ meothoxybiphenyl 4yl ) 4,4,4, trifluoro butane 1,3 dione,MBPTFA),以元素分析和1H NMR谱确定了其组成;进而以MBPTFA作第一配体和邻菲罗啉(1,10 phenanthroline,Phen)为第二配体,与EuCl3反应,合成了一种三元配合,Eu(MBPTFA)3Phen。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 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进行了表征。荧光分析结果表明:配体本身是一种良好的蓝色发光材料;配合物中的有机配体能够有效地的把吸收的能量传递给中心Eu3+离子,强烈敏化Eu3+发光,且发射谱线很窄,主发射峰为Eu3+的5D0-7F2发射。这对寻找新型稀土配合物发光材料和制备有机电郅发光器件具有一定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u() Β-二酮 三元配合物 发光 电子传导 稀土
下载PDF
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 被引量:5
14
作者 张茂林 杨子谦 吴王锁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0-124,共5页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 采用静态批式法研究了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行为。探讨了液固比(V/m)、震荡时间、pH、离子强度(I)及腐殖酸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25±1)℃下不同离子强度时的吸附等温线。实验结果表明,pH对吸附的影响比较大,在pH=2.5~5.5的吸附边界,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较小。Eu(Ⅲ)和Am(Ⅲ)在凹凸棒石上的吸附主要通过表面络合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石 吸附 eu() Am()
下载PDF
Salen Mn(Ⅱ)、Eu(Ⅲ)配合物抗O_2^(·-)活性及其与DNA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花蕾 董逸帆 +2 位作者 杨运旭 邓小容 鲁毅强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86-1390,共5页
合成了5种Salen Mn(Ⅱ)及2种Salen Eu(Ⅲ)配合物。以NBT/核黄素(VB2)/蛋氨酸为O2.-的产生、检测体系,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抗O2.-活性研究,发现Mn(Ⅱ)配合物对O2.-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清除活性。用荧光检测法对上述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进行... 合成了5种Salen Mn(Ⅱ)及2种Salen Eu(Ⅲ)配合物。以NBT/核黄素(VB2)/蛋氨酸为O2.-的产生、检测体系,对上述配合物进行了抗O2.-活性研究,发现Mn(Ⅱ)配合物对O2.-均具有较为明显的清除活性。用荧光检测法对上述配合物与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其均能与DNA产生结合作用,提示具有潜在抗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LEN Mn(Ⅱ) SALEN eu() O2·- DNA 光谱
下载PDF
MCM-41负载多联吡啶化合物及其Eu(Ⅲ)配合物的合成与光谱性质 被引量:4
16
作者 曹迁永 刘江华 +3 位作者 黄昕 林森 吴嗣林 刘静华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6-151,共6页
合成出一种新的磷酸根取代多联吡啶化合物6-(4-甲基磷酸苯基)-2,2'-二联吡啶(2)及其Eu(III)的三元配合物[Eu(DBM)3(2)](3)(DBM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Si-O-P键将化合物2及配合物3负载到无机介孔材料MCM-41上,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 合成出一种新的磷酸根取代多联吡啶化合物6-(4-甲基磷酸苯基)-2,2'-二联吡啶(2)及其Eu(III)的三元配合物[Eu(DBM)3(2)](3)(DBM为二苯甲酰甲烷),通过Si-O-P键将化合物2及配合物3负载到无机介孔材料MCM-41上,并研究了它们的电子光谱性质变化。电子光谱表明,化合物2在溶液中吸收峰分别位于327nm,274 nm和244 nm,随着pH值升高,分别蓝移至304 nm,263 nm和235 nm;同时发现溶液pH值对化合物的发射光谱也有很大的影响:随着pH值增加,其发射峰从427 nm蓝移至374 nm,荧光强度随之增大,当pH=6.34时荧光强度达到最大。随后增大pH值,发射峰位置变化较小,但荧光强度逐渐减小。当化合物2与3通过Si-O-P键与分子筛MCM-41负载后,其发射光谱发生明显变化。化合物2由无精细结构的单发射峰435 nm裂分为双发射峰435 nm和505 nm,而3发射峰位置未发生变化,但其发射峰强度出现了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化发光材料 MCM-41 eu()配合物
下载PDF
酰胺荚醚对Am(Ⅲ)和Eu(Ⅲ)的萃取行为研究 Ⅰ.萃取机理研究 被引量:28
17
作者 叶国安 何建玉 姜永青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5-72,共8页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三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 以 40 %辛醇 煤油为稀释剂 ,研究了三种荚醚 :N ,N ,N’ ,N’ 四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TBOPDA)、N ,N ,N’ ,N’ 四异丁基 3 氧 戊二酰胺 (TiBOPDA)和N ,N ,N’ ,N’ 四丁基 3,6 二氧 辛二酰胺 (TBDOODA)在硝酸介质中对Am(Ⅲ )和Eu(Ⅲ )的萃取行为 ,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反应方程式。通过测量萃取金属离子后有机相的电离度可知 ,荚醚与镅和铕没有生成离子型萃合物 ,从而间接证明荚醚对镅或铕的萃取是中性配合萃取。有机相反萃实验表明 :用稀硝酸或水反萃 3次 ,可以定量反萃镅和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萃取 酰胺荚醚 高放废液
下载PDF
酰胺化合物对U(Ⅵ),Eu(Ⅲ),Sr(Ⅱ)和Fe(Ⅲ)的萃取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荣锁 陈文浚 +2 位作者 黄忠良 吴斌 黄福云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87-91,113,共6页
研究了酰胺荚醚 (PAⅡ )和二 (1 甲基庚基 )乙酰胺 (N 50 3)在硝酸溶液中对U(Ⅵ ) ,Eu(Ⅲ ) ,Sr(Ⅱ )和Fe(Ⅲ )的萃取。结果表明 ,PAⅡ对U(Ⅵ ) ,Eu(Ⅲ ) ,Sr(Ⅱ )均有良好的萃取性能 ,N 50 3只萃取U(Ⅵ ) ,两种萃取剂对Fe(Ⅲ )
关键词 酰胺化合物 萃取 萃取剂 乏燃料后处理 高效废液 铀(Ⅵ)铕() 锶(Ⅱ) 铁()
下载PDF
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和吸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章毛连 王祥科 陈磊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54-657,共4页
利用毛细管法研究pH值对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吸附和扩散影响.结果表明,Eu(Ⅲ)在压实皂土中的扩散随pH值升高而减小,吸附量随pH值升高而增加.皂土密度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和迁移起重要作用.实验结果与Fick定律理论计算值一致.
关键词 毛细管法 皂土 eu() 扩散 吸附
下载PDF
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合成及发光特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君 熊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72-1574,1577,共4页
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配合物,即羧甲基纤维素(CM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和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由FTIR加以证实。这些配合物的发射光谱为Eu(Ⅲ)在615nm处的电偶极跃迁(... 合成了具有发光性能的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的配合物,即羧甲基纤维素(CMC)/Eu(Ⅲ)、甲基纤维素(MC)/Eu(Ⅲ)和羟乙基纤维素(HEC)/Eu(Ⅲ),讨论了这些配合物的结构,并由FTIR加以证实。这些配合物的发射光谱为Eu(Ⅲ)在615nm处的电偶极跃迁(由5D0→7F2)所产生。CMC的取代度对CMC/Eu(Ⅲ)的荧光光谱和强度都产生影响。Eu(Ⅲ)含量也对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当Eu(Ⅲ)含量为5%(质量比)时,这些水溶性纤维素醚/Eu(Ⅲ)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均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纤维素醚 eu() 配合物 发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