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蛾幼虫致病性及其皮炎病理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7
1
作者 秦志辉 李朝品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295-298,共4页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的致病性及其皮炎的病理。方法:用成熟刺蛾幼虫直接触刺自愿者的上肢和豚鼠的腹面皮肤,对人体刺蛾幼虫皮炎的致病过程作直接动态观察,以及对豚鼠皮炎处的局部病变作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自愿者上肢皮肤被刺...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的致病性及其皮炎的病理。方法:用成熟刺蛾幼虫直接触刺自愿者的上肢和豚鼠的腹面皮肤,对人体刺蛾幼虫皮炎的致病过程作直接动态观察,以及对豚鼠皮炎处的局部病变作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自愿者上肢皮肤被刺蛾幼虫触刺后,局部表现为刺痛、烧灼痛、麻木感、丘疹、斑疹、斑丘疹、风团、斑块等;部分病例出现全身反应等症状。豚鼠皮肤组织常规病理切片可见表皮小疱、大疱、水疱、脓疱等病理组织学改变。结论:刺蛾幼虫具有致病性,致病机理为机械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蛾幼虫 致病性 皮炎 实验观察
下载PDF
刺蛾幼虫毒刺毛毒力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朝品 刘群红 秦志辉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13-216,共4页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毒刺毛的致病性。方法:用成熟刺蛾幼虫毒刺毛直接触刺自愿者的上肢皮肤和采用皮肤挑刺法将毒刺毛洗脱液直接接种于自原者上肢皮肤后,对刺蛾幼虫毒刺毛的毒力作直接动态观察。结果:自愿者上肢皮肤被刺蛾幼虫毒刺毛...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毒刺毛的致病性。方法:用成熟刺蛾幼虫毒刺毛直接触刺自愿者的上肢皮肤和采用皮肤挑刺法将毒刺毛洗脱液直接接种于自原者上肢皮肤后,对刺蛾幼虫毒刺毛的毒力作直接动态观察。结果:自愿者上肢皮肤被刺蛾幼虫毒刺毛触刺后,局部表现为刺痛、奇痒、红晕、风团、丘疹等;接种毒刺毛洗脱液后,自愿者上肢皮肤所出现的皮炎症状与毒刺毛触刺皮肤后出现的皮炎症状相似;而加热后再接种自愿者上肢皮肤,则不出现上述皮炎症状。结论:刺蛾幼虫的毒刺毛具有致病性,致病物质成分为蛋白类毒素,其毒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蛾幼虫 致病性 皮炎 毒刺毛毒力
下载PDF
安徽省刺蛾幼虫皮炎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朝品 秦志辉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1998年第3期179-183,共5页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皮炎的致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直接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并将采集的致病原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分类及进行人工皮炎的实验观察。结果:活刺蛾幼虫及其蜕皮、刺毛和死幼虫的皮壳、刺毛均为致病... 目的:探讨刺蛾幼虫皮炎的致病原及流行情况。方法:采用直接观察、询问和记录等方法进行现场调查,并将采集的致病原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分类及进行人工皮炎的实验观察。结果:活刺蛾幼虫及其蜕皮、刺毛和死幼虫的皮壳、刺毛均为致病原。结论:安徽省有刺蛾幼虫皮炎流行,其特定人群发生率从33.0%升至8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蛾幼虫 皮炎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刺毛虫毒刺毛致病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李朝品 《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CSCD 2000年第1期61-61,共1页
为探讨刺毛虫毒刺毛的致病性 ,采用 3种方法 (1用成熟刺毛虫毒刺毛直接触刺志愿者上肢皮肤 ;2用皮肤挑刺法将毒刺毛洗脱液直接接种于志愿者上肢皮肤 ;3用毒刺毛洗脱液给志愿者做口鼻喷雾 ) ,对刺蛾幼虫毒刺毛的毒力作直接动态观察。结... 为探讨刺毛虫毒刺毛的致病性 ,采用 3种方法 (1用成熟刺毛虫毒刺毛直接触刺志愿者上肢皮肤 ;2用皮肤挑刺法将毒刺毛洗脱液直接接种于志愿者上肢皮肤 ;3用毒刺毛洗脱液给志愿者做口鼻喷雾 ) ,对刺蛾幼虫毒刺毛的毒力作直接动态观察。结果志愿者上肢皮肤被刺毛虫毒刺毛触刺后 ,局部出现刺痛、奇痒、红晕、风团、丘疹等症状 ;用毒刺毛洗脱液直接接种志愿者上肢皮肤后所出现皮炎症状与毒刺毛触刺皮肤后出现皮炎症状相似 ,而加热后再接种则不出现上述皮炎症状 ;接受口鼻喷雾的志愿者 ,可出现心电图改变及过敏症状。结果显示 ,刺毛虫的毒刺毛具有致病性 ,致病物质成分为蛋白类毒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毛虫 致病性 心电图 实验
下载PDF
3种杀虫剂对牡丹刺蛾的田间防治效果
5
作者 魏如雪 李岩 +5 位作者 王瑞光 田月娥 黄晓博 刘圣明 陈根强 车志平 《世界农药》 CAS 2023年第7期54-57,共4页
基于筛选试验结果明确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幼脲和茚虫威3种对牡丹刺蛾高效的杀虫剂,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5~7.5 g a.i./hm^(2)、25%灭幼脲悬浮剂112.5~187.5 g a.i.... 基于筛选试验结果明确了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灭幼脲和茚虫威3种对牡丹刺蛾高效的杀虫剂,并对其田间防治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5.7%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分散粒剂4.5~7.5 g a.i./hm^(2)、25%灭幼脲悬浮剂112.5~187.5 g a.i./hm^(2)和15%茚虫威悬浮剂22.5~31.5 g a.i./hm^(2)防治牡丹刺蛾幼虫效果优良,药后1~7 d,防效分别为78.75%~96.27%、49.69%~98.34%、80.20%~97.42%,对牡丹无药害,对非靶标生物无不良影响。3种杀虫剂可作为牡丹刺蛾防治推荐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蛾 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 灭幼脲 茚虫威 防治效果
下载PDF
一起由毒刺蛾幼虫引起的皮疹暴发调查 被引量:3
6
作者 应锡钧 竺小春 +2 位作者 过伟军 王红霓 方益荣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469-471,共3页
目的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毒刺蛾幼虫皮炎暴发疫情增多,通过本次调查确定病因,查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接触途径。方法对出现症状的村民进行现场个案及环境调查,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按照2∶1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请专家鉴定... 目的近年来随着环境和气候的变化,毒刺蛾幼虫皮炎暴发疫情增多,通过本次调查确定病因,查清发病的危险因素和接触途径。方法对出现症状的村民进行现场个案及环境调查,描述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按照2∶1比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请专家鉴定虫的种类。结果发病率71.70%(223/311),年龄最大的(〉80岁)和年龄最小的(〈9岁)人群罹患率最高,该村的罹患率高于外村,村北的罹患率高于村南,村西的罹患率高于村东,环境调查发现村西北角富润江边一棵枫杨树上孳生大量的毛虫,经专家鉴定为毒刺蛾幼虫。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显示,4个因素与发病有关,即路过枫杨树(≥4次/d)(OR=12.0,95%CI:3.9~51.0)、用江水搽身体(OR=10.0,95%CI:1.5~448.0)、用江水洗菜洗衣服(OR=4.5,95%CI:1.4~19.0)和在江中游泳(OR=6.6,95%CI:1.5~62.0)。结论该疫情为一起由毒刺蛾幼虫引起的皮疹病例暴发,茶毛虫毒毛除可随风飘散接触人体皮肤引起疾病外,也可通过污染水源接触人体皮肤导致发病并引起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皮疹 毒刺蛾幼虫 暴发 现场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