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方法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姗丹 何子毅 刘仁强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42-743,共2页
目的比较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为制备优质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寻找最佳方案。方法混合过滤法制备的126份混合浓缩血小板(7袋,14 U混合),混合法制备的165份混合浓缩血小板(6袋,12 U混合,不进行白细胞滤除),检测其中血小板含量、RBC... 目的比较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为制备优质的混合浓缩血小板寻找最佳方案。方法混合过滤法制备的126份混合浓缩血小板(7袋,14 U混合),混合法制备的165份混合浓缩血小板(6袋,12 U混合,不进行白细胞滤除),检测其中血小板含量、RBC、WBC混入量。结果混合过滤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过滤后比过滤前,容量平均减少(43.39±0.38)mL,血小板回收率平均为79.6%,RBC清除率平均为18.21%,WBC清除率平均为97.8%;混合法制备的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容量、血小板含量、RBC混入量、WBC混入量与混合过滤法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种制备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方法均安全有效,而混合过滤法WBC混入量明显低于混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混合 过滤 回收率 清除率
下载PDF
两种血小板制品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林栋 崔四平 +2 位作者 苏婉兰 陈宝婵 叶柱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1期119-121,共3页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混合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血小板的采集制备过程中改良工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应用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与混合血小板在血液采集制备过程中细菌污染的危险程度,为血小板的采集制备过程中改良工艺,提高输血安全性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BaeT/Alert 3D全自动细菌培养仪及应用需氧瓶(BPA Culture Bottle)、厌氧瓶(BPN Culture Bottle)对5210例单采血小板,1653例混合血小板进行了细菌培养,细菌培养阳性者转种,转种阳性者进行细菌鉴定。结果在5210例单采血小板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6例,阳性率为1.15‰;1653例混合血小板中细菌培养经确定阳性10例,阳性率6.05‰。结论混合血小板细菌培养阳性率(6.05‰)高于单采血小板(1.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小板细菌污染情况仍然严峻,应引起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细菌污染 细菌培养
下载PDF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林栋 陈宝婵 叶柱江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10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东华医院收治的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应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 目的 探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东华医院收治的需输注血小板的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单采血小板输注,观察组应用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输注。比较两种血小板质量、两组患者输注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白细胞残留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输注1、24h后的血小板计数均高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两组间输注1、24h后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组间及组内输注1、24h后的CC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输注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输注后止血分数均少于输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与单采血小板输注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白混合浓缩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输注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单采血小板和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李伟其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27期32-33,共2页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行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症状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0... 目的:比较单采血小板、混合浓缩血小板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行血小板输注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其进行血小板数值检测。借助血小板计数增加指数(CCI)、血小板回收率(PPR)、临床症状开展临床疗效评估工作。结果:单采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90.0%,PPR为93.3%;混合浓缩血小板组有效率CCI为63.3%,PPR为68.3%。两组输注后1 h CCI、24 h CCI、1 h PPR、24 h PPR、临床出血症状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采血小板,能够提升外周血中的血小板数量,实现治疗作用,规避大出血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采血小板 混合浓缩血小板 血小板输注
下载PDF
去白混合辐照手工血小板的制备与临床输注效果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邵春燕 卓海龙 +1 位作者 冯学胜 王全立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83-185,共3页
目的观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去白、混合、辐照后在质量、功能和免疫学指标方面的变化,并就其临床输注效果与机采血小板进行比较,为临床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混合输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pH测定和细菌培养来评估血小板制剂的质... 目的观察手工制备的浓缩血小板去白、混合、辐照后在质量、功能和免疫学指标方面的变化,并就其临床输注效果与机采血小板进行比较,为临床手工浓缩血小板的混合输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细胞计数、pH测定和细菌培养来评估血小板制剂的质量;采用经典比浊法检测血小板的聚集功能;采用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和ELISA方法检测血小板的免疫学指标的变化;采用纠正计数增高指数(CCI)来评估临床输注效果。结果去白混合辐照手工浓缩血小板的白细胞去除率为99.9%,血小板回收率为91.4%,血小板聚集功能在去白、辐照前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1.131,P>0.05);pH值和细菌培养均合格;去白后5人份血小板中的淋巴细胞混合培养5d后,培养液中未检测到IL-2和IL-4,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淋巴细胞增殖率5人份同单人份血小板,去白前明显高于去白后;去白混合辐照手工血小板临床输注效果与去白混合辐照机采血小板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χ2=0.833,P>0.05)。结论多袋浓缩血小板经去白混合辐照后输注的方法是科学、可行的,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手工法 去白细胞 混合 辐照 疗效
下载PDF
两种不同过滤方法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影响分析
6
作者 陈玉燕 陈惠民 连晓征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1期172-175,共4页
目的探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对混合浓缩血小板残余WBC和血小板含量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泉州市中心血站符合文献要求的献血者所献全血400 mL... 目的探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中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对混合浓缩血小板残余WBC和血小板含量是否有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泉州市中心血站符合文献要求的献血者所献全血400 mL,将血袋按1、2、3等顺序编号,编号是奇数血液生产的浓缩血小板用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编号是偶数血液生产的浓缩血小板用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计算这两种方法的WBC残余数和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的含量,同时计算残余WBC和PLT合格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0袋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和40袋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其残余WBC平均值分别为(4.01±1.33)×10^(5)/袋和(1.63±0.91)×10^(5)/袋,前者WBC残余值是后者的2倍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5)。两种过滤去WBC方法的PLT含量平均值分别为(3.47±1.49)×10^(11)/袋和(2.94±1.03)×10^(11)/袋,白膜法分离血小板混合过滤法PLT含量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P>0.05)。两种过滤方法去白细胞后WBC残余合格率分别为80.0%和97.5%,血小板混合过滤法WBC残余合格率97.5%,合格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去白细胞方法的PLT含量合格率分别为85.0%和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WBC比较好地平衡去除白细胞和保留血小板,因此建议采用血小板混合过滤法去除混合浓缩血小板WB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白膜法 浓缩血小板 白细胞 过滤 混合过滤
下载PDF
单袋浓缩血小板控量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
7
作者 赵贻花 冯霞 +6 位作者 唐作红 蔡兰 何红 周国金 李兴华 赵薇 代静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7期75-76,共2页
目的:探讨单袋浓缩血小板控量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由300 mL、400 mL全血制备的非控量和控量的1.5 U浓缩血小板96袋、2.0 U浓缩血小板72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由非控量下单袋浓缩血小板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 目的:探讨单袋浓缩血小板控量对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由300 mL、400 mL全血制备的非控量和控量的1.5 U浓缩血小板96袋、2.0 U浓缩血小板72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由非控量下单袋浓缩血小板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设为对照组,将其中由控量下单袋浓缩血小板制备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设为试验组。对比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各项质量指标。结果: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中血小板的含量、红细胞(RBC)混入量和白细胞(WBC)残留量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要求。两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酸碱度(pH)、血小板含量、RBC混入量及WBC残留量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总容量更少,P<0.05。结论: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质量未受到单袋浓缩血小板控量的影响,但对单袋浓缩血小板进行控量可使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的总容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血小板 控量 去白细胞混合浓缩血小板 单采血小板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