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anyungang——Head on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1
作者 Zhao Ming Li Z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3-43,共1页
Since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Bridge was formally opened in 1992,the East Bridge Tower-- Lianyungang--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circles of transport and trade worldwide.In 1995, Lianyungang... Since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Bridge was formally opened in 1992,the East Bridge Tower-- Lianyungang-- has been attract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the circles of transport and trade worldwide.In 1995, Lianyungang successfully organizedwhole line transport by rail for internationaltransit containers, and freight volume on theContinental Bridge is growing at an acceleratedspeed. At present, Lianyungang hasundertaken the task of transport for the totaltransit containers along the new EurasiaContinental Bridge. The countries and regionsthat make use of the Continental Bridge toconduct transport include the USA, SouthKorea, Japan, Kazakhstan and Hongkong.Between 1992 and 1995, a total of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Lianyungang Head on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LINE
下载PDF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2
作者 Zhao Ming Li Zhukun 《China's Foreign Trade》 1996年第10期42-42,共1页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 The new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runs from East China to Central andWest China, crossing 11 provincesand regions, namely Jiangsu, Shandong,Hubei, Anhui, Shaanxi, Gansu, Shanxi,Sichuan, Qinghai, Xinjiang and Ningxia.The total area is 3.6 million sq km and thepopulation is about 300 million, accountingfor a third and a quarter of the whole countryrespectively. The area is very rich in naturalresources, so it is called an "Economic goldbelt" and "Gold corridor". Aerial remote-control survey indicates that along thecontinental bridge from Lianyungang to theAla Mountains within China’s bounda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ea In An Important Link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s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eurasia continental Bridge
下载PDF
西藏拉萨地体南缘汤白地区始新世辉绿岩脉——新特提斯洋壳断离的证据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旭辉 郎兴海 +4 位作者 邓煜霖 谢富伟 娄渝明 张赫 杨宗耀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36-1355,共20页
拉萨地体南缘汤白地区广泛分布新生代的辉绿岩脉。为探讨该辉绿岩脉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54±1)Ma... 拉萨地体南缘汤白地区广泛分布新生代的辉绿岩脉。为探讨该辉绿岩脉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地质意义,对其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辉绿岩脉的结晶年龄为(54±1)Ma,表明其形成于早始新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Sr和Ba),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s:如Nb、Ta和Ti)。与典型的弧岩浆岩、区域上叶巴组和桑日岩群中的玄武岩相比具有较高的Nb、TiO2和Zr含量,在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显示出板内玄武岩地球化学属性。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结合锆石Hf同位素表明岩浆源区除被俯冲板片释放的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富集地幔外,还有软流圈亏损地幔物质加入。汤白辉绿岩脉侵入年龄与区域上林子宗群火山活动峰期接近(52 Ma)。同时结合岩石成因及构造背景,作者认为汤白辉绿岩脉是54~52 Ma新特提斯洋壳断离诱发岩浆作用的产物。根据最新大陆碰撞及板片断离的三维数值模型,暗示了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的起始时间为65 Ma或者更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萨地体 辉绿岩脉 构造背景 板片断离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 地质调查工程 西藏
下载PDF
充分利用大陆桥优化沿海能源供应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建华 赵一如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7-11,共5页
新亚欧大陆桥富聚了我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它不仅是全国能源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洁净能试验生产带,还是国外能源的开发输送带;沿海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其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陆桥... 新亚欧大陆桥富聚了我国大部分能源资源,它不仅是全国能源生产的主要基地,也是我国洁净能试验生产带,还是国外能源的开发输送带;沿海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集中地区,其经济发展与能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为此,本文提出了利用陆桥优化沿海能源结构的对策和建议:陆桥带与沿海地区充分利用各自所长,优势互补;建议国家及早开发利用中亚油气和西部油气东输问题的研究;及时进行江南尤其沿海地区地下油气管网的铺设研究;沿海地区用能要海陆兼顾,多能互补优化能源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沿海地区 能源供应 优化
下载PDF
绿洲型工业与工业型绿洲——我国亚欧新陆桥经济带建设探讨 被引量:3
5
作者 姚建华 宋新宇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CD 1998年第3期1-6,共6页
本文对近期由于工矿资源开发而形成的绿洲和历史上以农牧资源开发而形成的绿洲进行对比性研究。深入分析了二者的成因、产业结构、面临问题及依靠新亚欧大陆桥促发展应注意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 干旱区 工业型绿洲 绿洲 农业资源开发
下载PDF
河南省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6
作者 杨建华 穆桂松 霍孟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2期46-48,共3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河南省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在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现状特点,探讨了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提出了实现该区域在资源、人口、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协调发展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沿线区域 可持续发展 河南 资源 人口 经济 协调发展
下载PDF
第三欧亚大陆桥构建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3
7
作者 陈云东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2期67-71,共5页
在第三欧亚大陆桥的建设中,虽然大陆桥铁路网基础设置的建设等"硬件"是重点和关键,但是其法律制度的构建应成为"软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总结了已有欧亚大陆桥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第三欧亚大... 在第三欧亚大陆桥的建设中,虽然大陆桥铁路网基础设置的建设等"硬件"是重点和关键,但是其法律制度的构建应成为"软件"建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总结了已有欧亚大陆桥的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应考虑的法律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并阐述了其现实意义、历史价值和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欧亚大陆桥 国际铁路运输法 大陆桥建设法律
下载PDF
西藏林周盆地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精细年代框架 被引量:23
8
作者 陈贝贝 丁林 +2 位作者 许强 岳雅慧 谢静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37-1054,共18页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一套出露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冈底斯弧之上的未变形的新生代火山岩,是研究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洋北向俯冲到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的转换过程中古地磁位置、古高程变化及岩浆演化的窗口。位于拉萨市北部约30km的林周盆地是一个... 林子宗群火山岩是一套出露于拉萨地块南缘的冈底斯弧之上的未变形的新生代火山岩,是研究拉萨地块在新特提洋北向俯冲到印度一欧亚大陆碰撞的转换过程中古地磁位置、古高程变化及岩浆演化的窗口。位于拉萨市北部约30km的林周盆地是一个火山沉积盆地,因其火山岩剖面完整、岩组之间界限清晰而被视为研究林子宗群火山岩的理想地区。本文选取林周盆地林周县典中村北和强噶乡北两条经典的林子宗群火山岩剖面进行详细的地层学及岩石学研究,并在剖面关键位置挑选18件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薄片镜下观察、锆石阴极发光及U-Pb年代学研究(LA—ICP-MS)。结果表明:厚约3500m的林子宗群火山岩是一套火山-沉积岩相的地层,自下而上可分为典中组(E1d)、年波组(E2n)和帕那组(E2P)3个组,其中帕那组又可以分为帕那组一段(E2p^2)和帕那组二段(E2p^2)两个岩性段。典中组主要岩性为玄武安山质熔岩,年龄范围为66~59Ma;年波组主要为一套河湖相泥岩、砂岩及砾岩等碎屑沉积岩,夹有少量的湖相灰岩及薄层凝灰岩,并被后期基性岩墙切割,年龄范围为56~54Ma;帕那组一段由具柱状节理的流纹质安山岩及安山质熔结凝灰岩组成,年龄范围为54~50Ma;帕那组二段则主要由河流相沉积夹数层熔结凝灰岩组成,年龄范围为为49~47Ma。结合本区已有的年龄数据和地质资料,根据上覆典中组底部火山岩的年龄,进一步限定林周地区林子宗群火山岩与下伏白垩纪设兴组地层之间区域不整合的上限时代为66Ma。典中组与年波组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为3Ma的火山活动休眠期,而年波组和上覆帕那组之间为连续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周盆地 林子宗火山岩 区域角度不整合 U—Pb年代学 印度-欧亚大陆碰撞
原文传递
欧亚大陆东南缘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水平变形特征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吴啸龙 杨志强 龚云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40-245,253,共7页
在收集中国福建省、台湾省及菲律宾吕宋岛现有GPS观测成果的基础上,统一归算了欧亚大陆东南缘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针对该区域超过1 000 km的超长跨度,建立了基于椭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计算了弧-陆碰撞带GPS应变... 在收集中国福建省、台湾省及菲律宾吕宋岛现有GPS观测成果的基础上,统一归算了欧亚大陆东南缘弧-陆碰撞带现今地壳水平运动速度场。针对该区域超过1 000 km的超长跨度,建立了基于椭球坐标的最小二乘配置模型,计算了弧-陆碰撞带GPS应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地壳变形在中国台湾岛最强,菲律宾吕宋次之,中国福建省最弱。菲律宾海板块在中国台湾岛东侧与欧亚大陆被动型大陆边缘的陆缘构造楔强烈碰撞,在台湾岛内通过中央山脉的隆起、逆冲推覆以及西南部地壳的构造逃逸等形式被剧烈消耗。中国台湾地壳变形特征与中国台湾东侧菲律宾海板块的构造形态变化密切相关,而菲律宾吕宋的地壳形变则以菲律宾大断裂及其分支构造的相对滑动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弧-陆碰撞带 欧亚大陆板块 菲律宾海板块 GPS应变场 吕宋火山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