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elationships between Regional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and Eurasian Snow Cover 被引量:7
1
作者 B. Parthasarathy Song Yang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43-150,共8页
In this work,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f different homogeneous regions and Eurasian Snow Cover(ESC)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In this work,correlation analysis is applied to study the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indian summer monsoon rainfall of different homogeneous regions and Eurasian Snow Cover(ESC) during winter and spring seasons for the time period from 1973 to 1992.The monsoon rainfall of the western and central regions of india,as well as the all-India monsoon rainfall,i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ESC averaged for the monthsDecember-March and with,especially,the ESC of February.This study may provide some useful information for the long-range prediction of the regional indian monsoon rainfa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gional Indian raipfall eurasian snow cover Interannual relationship
下载PDF
Modeling the regional grazing impact on vegetation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in Temperate Eurasian Steppe 被引量:1
2
作者 CHEN Yi-zhao SUN Zheng-guo +4 位作者 QIN Zhi-hao Pavel Propastin WANG Wei LI Jian-long RUANHong-hua 《Journal of Integrative Agriculture》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10期2323-2336,共14页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rofoundly influenc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Eurasian Steppe. In particular, graz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having a major effect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graz...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profoundly influence carbon sequestration in the Eurasian Steppe. In particular, grazing has been identified as having a major effect on carbon sequestration. However, the extent to which grazing affects regional patterns or carbon sequestration is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evaluated the impact of regional grazing on grassland carbon seques- tration using the Boreal Ecosystem Productivity Simulator (BEPS) and the Shiyomi grazing model. Model performances were validated against the results from field measurements and eddy covariance (EC) sites. Model outputs showed that in 2008, the regional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was 79.5 g C m-2, and the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NEP) was -6.5 g C m-2, characterizing the region as a Weak carbon source. The Mongol Steppe (MS) was identified as a carbon sink, whereas the Kazakh Steppe (KS) was either carbon neutral or a weak carbon source. The spatial patterns of grazing density are divergent between the MS and the KS. in the MS, livestock was mainly distributed in China with relatively good management, while in the KS livestock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south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Uzbekistan and Turkmenistan) with harsh environments and poor management. The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NPP in Turkmenistan, Tajikistan and Uzbekistan were 5.3, 3.3 and 1.2%, respectively, whereas the percentages in other countries were lower than 1%. Correspondingly, grazing consumption contributed to the carbon sources of Turkmenistan, Tajikistan and Uzbekistan by 11.6, 6.3 and 4.3%, respectively, while it weakened the carbon sink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and Mongolia by 1.6 and 0.5%. This regional pattern should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 sub-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e.g., the continuous degradation of grassland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KS and the restoration of grassland in Inner Mongolia,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mperate eurasian Steppe terrestrial modeling carbon sequestration ability grazing activity regional evaluation
下载PDF
Analysis of Heavy Precipitation Event in Northeast China from August 1 to 5, 2023
3
作者 Songyang W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4年第5期176-187,共12页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multiple weather systems and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that caused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early August 2023.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is study delves into the multiple weather systems and their interaction mechanisms that caused the severe rainfall event in Northeast China in early August 2023. The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in the mid-to-high latitudes of the Eurasian continent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two troughs and two ridges” structure, with Northeast China located precisely in the peripheral region of the subtropical high, significantly influenced by its marginal airflows. Additionally, the residual circulation of Typhoon “Doksuri” interacting with the subtropical high and upper-level trough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rainfall intensity and duration in the region. In particular, the continuous and powerful transport of the southwest jet provided the necessary moisture and unst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nvective systems. The rainfall event resulted in nearly 40,000 people affected and crop damage covering an area of approximately 4000 hectares, demonstrating the severity of extreme weather. The study emphasizes that strengthening meteorological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s, as well as formulating and improving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s, are crucial for reducing potential disaster losses caused by heavy rainfall. Future research can further explore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s among weather systems, limitations of data sources, a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long-term trends of heavy rainfall events and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vy Precipitation eurasian Circulation Typhoon Doksuri Water Vapor Transport regional Heavy Rainfall Mechanism
下载PDF
The great triangular seism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Thoughts on its dynamic context
4
作者 Xianglin Gao Xiaojing Ma Xiaoli Li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2011年第1期57-65,共9页
A huge triangle-shaped tecton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 plays host to numerous major earth- quakes. The three boundaries of this region, which contains plateaus, mountains, and intermountain basins, are roughly the Him... A huge triangle-shaped tectonic region in eastern Asia plays host to numerous major earth- quakes. The three boundaries of this region, which contains plateaus, mountains, and intermountain basins, are roughly the Himalayan arc, the Tianshan-Baikal, and longitude line -105°E. Within this trian- gular region, tectonism is intense and major deformation occurs both between crustal blocks and within most of them. Outside of this region, rigid blocks move as a whole with relatively few major earthquakes and relatively weak Cenozoic deformation. On a large tectonic scale, the presence of this broad region of intraplate deformation results from dynamic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Indian, Philippine Sea-West Pacific, and Eurasian plates, as well as the influence of deep-level mantle flow. The Indian subcontinent, which continues to move northwards at -40 mm/a since its collision with Eurasia, has plunged beneath Tibet, resulting in various movements and deformations along the Himalayan arc that diffuse over a long distance into the hinterland of Asia. The northward crustal escape of Asia from the Himalayan collisional zone turns eastwards and southeastwards along 95°-100°E longitude and defines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At the we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the Pamirs continue to move into central Asia, leading to crustal deformation and earthquakes that are largely accommodated by old EW or NW trending faults in the bordering areas between China, Mongolia, and Russia, and are restricted by the stable landmass northwest of the Tianshan-Altai-Baikal region. The subduction of the Philippine and Pacific plates under the Eurasian continent has generated a very long and narrow seismic zone along trenches and island arcs in the marginal seas while imposing only slight horizontal compression on the Asian continent that does not impede the eastward motion of eastern Asia. In the third dimension, there may be southeastward deep mantle flow beneath most of Eurasia that reaches the marginal seas and may contribute to extension along the eastern margin of Euras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ern Asian tectonics Huge triangular seismicregion India plate Philippine Sea-WestPacific region eurasian mantle flow
下载PDF
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现实逻辑、基础条件与实施路径——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燕飞 罗星宇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23年第9期50-58,共9页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叠加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加速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进程。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适应全球价值链新变化与助推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深入剖析成渝地区内... 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叠加突出公共卫生事件、环境事件等加速了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进程。成渝地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是适应全球价值链新变化与助推我国新发展格局构建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基于全球价值链重构视角,深入剖析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现实逻辑,并从开放历史和门户作用、开放平台和口岸建设、开放型产业发展、对外通道和物流沟通等方面分析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基础条件,提出推动成渝地区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实施路径建议,为成渝地区应对国内外新形势推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陆开放 全球价值链 欧亚合作 区域协同 成渝地区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面临的新形势及其应对 被引量:1
6
作者 邓浩 李琰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 2023年第4期55-64,89,共11页
近年来,欧亚地区发生一系列重要事变,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的复杂化和长期化对欧亚地区形势发展和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该地区出现苏联解体以来未有之复杂多变局面,地区大国关系进入空前紧张期、安全形势进入风险升高期、经济发展进入... 近年来,欧亚地区发生一系列重要事变,尤其是乌克兰危机的复杂化和长期化对欧亚地区形势发展和格局演变产生重要影响,导致该地区出现苏联解体以来未有之复杂多变局面,地区大国关系进入空前紧张期、安全形势进入风险升高期、经济发展进入困难增大期。新形势下中国与欧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面临地缘政治挑战加大、安全环境趋于险峻、互联互通遭遇阻力、投资风险上升等难题。但“危中有机”,中国与欧亚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持续提升、经济合作不断强化为双方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提供强大内在动力,地区国家积极开拓新的贸易通道、加大本币结算等为“一带一路”倡议在欧亚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中国与欧亚国家应从构建命运共同体的高度,进一步弘扬“一带一路”倡议先进理念,加大双方战略和政策沟通;加强安全合作,不断改善地区安全环境;在继续加强“硬联通”的同时,加大“软联通”和“心联通”,不断挖掘合作潜力,扩大合作空间,努力推动欧亚地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欧亚地区 大国关系 安全风险
下载PDF
全球发展倡议视角下欧亚地区国家生物经济合作现状与路径研究
7
作者 李睿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23-32,共10页
欧亚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点,是我国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改革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枢纽地带和重要合作伙伴。在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欧亚地区生物经济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习近平同志于2021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 欧亚地区因其地理位置特点,是我国实现“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改革开放新发展格局的枢纽地带和重要合作伙伴。在科技快速更新迭代的背景下,欧亚地区生物经济面临广阔的发展机遇。文章基于习近平同志于2021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视角,结合欧亚地区国家生物经济合作现状,分析推动欧亚地区生物经济发展与合作的路径。研究表明,为解决欧亚地区生物经济发展与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应坚持全球发展倡议的六大基本原则,充分利用上海合作组织等地区合作平台,结合地区生物经济发展现状和未来诉求,着力加强生物经济领域高水平国际合作,助力域内各国通过发展新兴经济业态,实现疫后经济的快速复苏,共同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经济 欧亚地区 全球发展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带一路”
下载PDF
商文化对中国北方以及欧亚草原东部地区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杨建华 邵会秋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57,共13页
本文的研究表明,早商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文化的结合时期。从晚商时期开始北方青铜器兴起,并向外传播到达了蒙古和米努辛斯克等地,而商文化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是中国北方青铜器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年,草原文化的兴起又影响到了中国... 本文的研究表明,早商时期是中原与北方文化的结合时期。从晚商时期开始北方青铜器兴起,并向外传播到达了蒙古和米努辛斯克等地,而商文化高超的青铜器制造技术是中国北方青铜器兴起的重要原因。在西周初年,草原文化的兴起又影响到了中国北方地区,这些交往形成了中国北方和蒙古高原冶金区,这也是后来匈奴联盟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文化 欧亚草原 冶金区
下载PDF
欧亚时空视野中的“西北”——论“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的地缘区位观 被引量:9
9
作者 黄达远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03,共9页
中国近代国家形成中,受到欧洲中心论知识体系的影响,淡化了游牧力量对于中国史重要性的书写,将中国历史书写的边界局限在现代国家的疆域版图内,造成历史上中原农业区、绿洲与游牧区地缘关联性的角色缺失,从而导致历史中心被"西北化... 中国近代国家形成中,受到欧洲中心论知识体系的影响,淡化了游牧力量对于中国史重要性的书写,将中国历史书写的边界局限在现代国家的疆域版图内,造成历史上中原农业区、绿洲与游牧区地缘关联性的角色缺失,从而导致历史中心被"西北化""边疆化"。只有恢复游牧社会历史与中原历史互动的空间性,对其历史延续性加以重视,理解中华民族共同性,才有可能如实反映"西北"在中国史与欧亚整体史中的意义。中国不缺乏与游牧社会互动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带一路"战略不仅要考虑西方的空间观,还应该考虑继承中国历史上的空间观,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缘战略区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欧亚大陆 地缘关联 民族主义 区域研究
下载PDF
美国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最新认知及原因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晨星 《俄罗斯学刊》 2018年第6期22-38,共17页
美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迄今为止,美国官方尚未针对上合组织发布专门的政策文件。美国国内对上合组织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智库层面。尽管智库讨论不能代表美国官方,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上合组织的基本... 美国是上海合作组织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外部因素之一。迄今为止,美国官方尚未针对上合组织发布专门的政策文件。美国国内对上合组织的讨论大多集中在智库层面。尽管智库讨论不能代表美国官方,但也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上合组织的基本看法及对策考量。通过考察可知,美国对上合组织的定位并不清晰,在策略上更多采取"冷处理"的做法,在中短期内不谋求建立机制化合作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把上合组织置于中国与现行国际体系间关系的视野下去思考,是美国讨论上合组织的新角度。扩员后的上合组织更应精准定位,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地区发展新增长点,逐渐形成能有效完善现行全球治理体系的、有别于西方的"上合地区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上合组织 欧亚战略 上合地区治理体系
下载PDF
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问题及前景 被引量:2
11
作者 包艳 崔日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61-67,共7页
俄罗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国家,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伴随... 俄罗斯作为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国家,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的对接合作具有重要的意义与影响。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标志着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但伴随着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化发展的同时,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成员国地理位置过于集中,经济总量小;成员国间贸易发展缓慢,分歧较大等问题。因此,俄罗斯致力于通过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仍面临诸多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 区域经济一体化 欧亚经济联盟
下载PDF
亚欧大陆桥的新起点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文杰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4-16,22,共4页
亚欧大陆桥 (江苏段 )及连云港桥头堡的现状表明 ,桥头堡经济实力弱化 ,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因此 ,江苏经济发展必须与上海浦东“龙头”发展联结起来 ,必须与“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发展联结起来 ,必须与苏南的发达经济区域的发... 亚欧大陆桥 (江苏段 )及连云港桥头堡的现状表明 ,桥头堡经济实力弱化 ,无法带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因此 ,江苏经济发展必须与上海浦东“龙头”发展联结起来 ,必须与“黄金水道”长江经济带发展联结起来 ,必须与苏南的发达经济区域的发展联结起来。构建以启东桥头堡为新起点的南亚欧大陆桥 ,并以此形成苏中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欧大陆桥 区域经济 经济区位 政策效应 地域优势 地缘优势 城市化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亚区域经贸合作机制比较与对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胡颖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3-30,共8页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 中亚区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区域。欧亚经济联盟、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和上海合作组织作为主要合作机制都在推动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文章梳理和比较了这三种合作机制的组织构成、合作领域、运行模式以及合作绩效,认为中亚区域主要经贸合作机制在合作领域上具有高度重叠性,在合作绩效上具有显著差异性,合作空间广阔。在促进中亚经贸合作机制对接方面,建议加强上海合作组织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便利化和区域标准一致化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建立中国欧亚经济联盟自贸区,加强一体化合作;促进上海合作组织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基础设施、能源、旅游和教育等领域的互联互通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亚区域 多边经贸合作机制 欧亚经济联盟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 上海合作组织
下载PDF
亚洲东部“大三角”地震构造区的周边和深部动力环境 被引量:9
14
作者 高祥林 马晓静 李晓丽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42,共10页
亚洲东部存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震构造区域,大体上,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天山—阿尔泰山—贝加尔和东经105°线是它的3个边界,主要覆盖中国和蒙古国西部众多高原、山脉及山间盆地。三角区内现今构造活动和地震广泛强烈,地壳破碎... 亚洲东部存在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地震构造区域,大体上,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天山—阿尔泰山—贝加尔和东经105°线是它的3个边界,主要覆盖中国和蒙古国西部众多高原、山脉及山间盆地。三角区内现今构造活动和地震广泛强烈,地壳破碎,显示不均匀的块体边界和块内变形;区外基本上是稳定的刚性陆块,地震很少,变形较弱,处于整体缓慢运动之中。这个宽阔的板内变形区起源于印度、菲律宾海—西太平洋和欧亚三大板块之间的动力作用以及深部地幔流的影响。向北快速运动的印度次大陆已近水平地插入到西藏板块下,沿喜马拉雅弧产生多种运动和变形,并向亚洲内部远距离地扩散。沿东经95°~100°,向北的地壳运动向东和东南方向偏转,阻截了喜马拉雅弧东端的北向运动;而在喜马拉雅弧西端,帕米尔继续向北挤进中亚,受天山—阿尔泰山—贝加尔一线西北側稳定地壳的限制,扩散的变形被中国、蒙古、俄罗斯边境地区一系列EW向和NW向的老断层吸收并在它们的西端终止。菲律宾海—西太平洋向欧亚大陆的消减-俯冲导致沿海沟-岛弧的漫长而狭窄的地震带,但对亚洲大陆的水平挤压较小,未能阻挡亚洲大陆东部向东移动。其部分原因可能是俯冲板片受到来自欧亚大陆下的ES向地幔流的推挤,这个ES向地幔流与来自印度下面的N向地幔流在西藏中部汇合并向东偏转,在大尺度上与GPS观测到的地表移动图像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东部 大三角地震区 印度板块 菲律宾海—西太平洋 欧亚大陆 地幔流
下载PDF
欧亚经济联盟建立的背景及未来发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徐洪峰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3期27-33,共7页
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球趋势和大背景下,欧亚大陆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俄罗斯恢复的国家实力和强国意识为其在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经济基础。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欧... 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是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全球趋势和大背景下,欧亚大陆国家区域经济合作的一个自然发展阶段。俄罗斯恢复的国家实力和强国意识为其在欧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主导作用提供了经济基础。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致力于建立多极世界的重要行动之一,它的建立符合国际社会要求建立多极世界的历史趋势。如果欧盟与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则可以使俄欧双方的经贸关系通过区域经济合作的框架和规则稳定下来,最大程度避免美国因素的干扰。俄罗斯主导的欧亚经济联盟虽然短期面临诸多负面因素的影响,但长期看,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整合趋势仍然相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经济联盟 俄罗斯 区域经济一体化 多极世界 美欧制裁 油价暴跌 叙利亚战争
下载PDF
俄罗斯与中亚:区域经济整合的新亮点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志远 《俄罗斯学刊》 2013年第5期46-53,共8页
俄罗斯经济政治转型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发展历程,其对外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转型初期,俄罗斯无力拉动独联体国家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只能参加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当经济强劲复苏后,"统一经济空间"、"关税同盟"顺... 俄罗斯经济政治转型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式发展历程,其对外战略也随之发生变化。在转型初期,俄罗斯无力拉动独联体国家实现区域经济整合,只能参加各种次区域经济合作。当经济强劲复苏后,"统一经济空间"、"关税同盟"顺利实施,普京有了更加宏大的"欧亚联盟"战略构想。通过对该战略构想本质、特征以及影响的分析,可以预见独联体内部区域经济整合的长期发展趋势以及中亚国家在未来区域合作中的发展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区域整合中亚国家欧亚联盟独联体
下载PDF
略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陆域开发
17
作者 刘灵芝 徐习军 秦海明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138-140,共3页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 新亚欧大陆桥作为最大的区域,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要想实现这一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必须在观念上从区域开发转变为区域发展。阐述了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陆域开发的内涵、区域空间发展理论与模式、东中西部产业布局与合作,提出运用差异化战略实现区域的错位发展,沿线区域优先布局战略新兴产业,重视临桥产业的优先发展等策略定位与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区域经济 产业发展 临桥产业
下载PDF
欧亚经济联盟的内部结构、外部联系与前景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丹 《俄罗斯学刊》 2016年第6期62-68,共7页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组织架构明朗,扩员迅速。与欧盟建立合作关系以求共赢,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外部经济组织对接中最主要的目标,与此同时,其也有意愿成为联系欧洲和亚太... 欧亚经济联盟是俄罗斯主导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自2015年1月1日正式运行以来,组织架构明朗,扩员迅速。与欧盟建立合作关系以求共赢,是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与外部经济组织对接中最主要的目标,与此同时,其也有意愿成为联系欧洲和亚太的纽带和桥梁,实现"一带一盟"战略对接。欧亚经济联盟的建立有利于区域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促进成员国经济增长。未来,欧亚地区的区域合作仍然需要俄罗斯主导,而俄罗斯也仍将极力推动欧亚经济联盟的发展。美国、欧盟、北约等国家和组织对独联体地区的深度介入也将使欧亚经济联盟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经济联盟 独联体地区 区域一体化 内部结构 外部联系
下载PDF
论新亚欧大陆桥与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 被引量:1
19
作者 古龙高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43-46,共4页
苏北地区之所以长期处于江苏经济的欠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在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和江苏区域发展战略中没有形成对生产力诸要素的集聚有竞争力的平台,处于竞争的相对劣势。依据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对连云港发展定位的要求,提出适... 苏北地区之所以长期处于江苏经济的欠发达地区,关键在于在沿海对外开放战略和江苏区域发展战略中没有形成对生产力诸要素的集聚有竞争力的平台,处于竞争的相对劣势。依据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的特殊地位对连云港发展定位的要求,提出适应新亚欧大陆桥发展的要求,加快东桥头堡连云港的建设,对培育撬动苏北经济发展的支点,为苏北营造加快生产力发展诸要素集聚的强势平台,实现苏北的快速崛起,进而推进江苏区域共同发展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亚欧大陆桥 东桥头堡 江苏区域 共同发展战略
下载PDF
2019年亚欧地区非洲猪瘟疫情形势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赵亭 党安坤 +6 位作者 陈峰 李秀喆 李云岗 王苗利 薛瑞雪 范磊 兰邹然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0年第7期10-12,52,共4页
2019年亚欧地区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5253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亚洲12个,报告疫情528起,欧洲11个,报告疫情4725起。疫情主要集中在东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月报告疫情数最多(652起),4月最少(267起),但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欧洲疫... 2019年亚欧地区共有23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5253起非洲猪瘟疫情,其中:亚洲12个,报告疫情528起,欧洲11个,报告疫情4725起。疫情主要集中在东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2月报告疫情数最多(652起),4月最少(267起),但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欧洲疫情以野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欧洲总数的74.23%(3517/4725),亚洲疫情以家猪感染为主,疫情数占亚洲总数的90.34%(477/528)。总体而言,2019年非洲猪瘟疫情对亚欧地区影响巨大,共计扑杀生猪210多万头;疫情传播迅速,1年内就从亚洲北部扩散至最南部的东帝汶,而且还有继续扩散的风险;随着疫情在野猪圈蔓延,以及亚洲地区猪存栏量大、生物安全条件差等因素的存在,亚欧地区非洲猪瘟防控任重道远。针对目前的非洲猪瘟疫情形势,需加强国际和区域合作,进行全面联防联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猪瘟 亚欧地区 疫情形势 流行特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