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源性眩晕120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茜 陈志刚 +3 位作者 陈路 高芳 赵迪 任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90-93,共4页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 目的观察天葛定眩方治疗血管性眩晕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240例血管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治疗组予天葛定眩方颗粒剂,1剂/d,早晚各服1次。对照组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3次/d。两组治疗时长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欧洲眩晕量表、眩晕障碍量表的变化,判定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均较前改善(P<0.001),治疗组对中医主证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欧洲眩晕量表及眩晕障碍量表总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眩晕障碍量表中,身体评价及情感评价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葛定眩方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均可改善血管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天葛定眩方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改善眩晕给患者带来的精神心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葛定眩方 血管性眩晕 欧洲眩晕量表 眩晕障碍评分量表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临床观察
3
作者 赵萌 赵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CASCS、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治疗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MCKENZIE疗法 针刺 “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 “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35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白瑞丽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观察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治疗... 目的观察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6 mg,每日3次,饭后口服;治疗组予基础治疗联合双风池穴定向透药。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欧洲眩晕量表(EEV)评分、国际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27/35),治疗组为85.7%(30/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EEV、DHI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风池穴定向透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风痰上扰证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作用优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性眩晕 风痰上扰证 风池穴 定向透药 甲磺酸倍他司汀片 中医证候积分 欧洲眩晕量表评分 国际眩晕障碍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