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被引量:19
1
作者 李邦伟 胡汉通 +1 位作者 狄忠 高宏 《上海针灸杂志》 2019年第2期219-223,共5页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法治疗,对照组予西药氟桂利嗪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结果两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均取得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P<0.01)。结论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可明显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等症状,明显提高椎基底动脉的血流速度,其疗效与腹针结合颈椎弧度牵引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腹针 牵引术 弧度牵引 颈椎病 椎动脉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椎动脉超声检查
下载PDF
电针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李国灿 《新中医》 CAS 2018年第3期160-163,共4页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椎-基底动脉供血改善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因失访、脱落对照组完成55例,观察组完成57例。对照组予盐酸氟桂利嗪片及甲磺酸倍他斯汀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2组均治疗3周。治疗前后对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退变程度进行评价;采用多普勒超声记录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观察组92.98%,高于对照组7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SCV量表眩晕(程度、频度和持续时间)、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均上升,颈椎退变程度均有改善,CASCS评分均升高,PSV及EDV均增加,RI及PI均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ESCV量表各项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V及EDV均快于对照组,RI及P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电针治疗能缓解颈源性眩晕患者的头晕及伴随症状,改善颈椎功能和椎-基底动脉供血情况,且临床疗效优于西药内服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电针疗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 舒张末期峰值流速(EDV) 收缩期峰值流速(PSV) 阻力指数(RI) 搏动指数(PI)
下载PDF
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观察 被引量:41
3
作者 高强 吴超 席明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15期1608-1610,1616,共4页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 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针推结合组33例和温针组30例。温针组选取百会、大椎、风池(双)、C2颈夹脊穴(双)进行温针灸治疗;针推结合组先予局部推拿治疗后再行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3次,治疗10次后观察2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眩晕残障量表(DHI)、视觉模拟评分(VAS)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3个月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的ESCV、DHI、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针推结合组ESCV、DHI评分显著低于温针组(P均<0.05)。针推结合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温针组(P<0.05),复发率显著低于温针组(P<0.05)。结论温针灸结合推拿治疗在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临床疗效及复发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温针灸 推拿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眩晕残障量表 视觉模拟评分
下载PDF
颈舒汤加减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张田宁 田千慧 +5 位作者 朱咏梅 贾学锋 许世维 贾敬喜 项旭 何基杰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3期36-40,共5页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混合型颈椎病疼痛和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法将66例混合型颈椎病(颈痛、眩晕为主要症状)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手法推拿、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自拟中药汤剂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7、10、14 d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valuation scale cervical vertigo,ESCV)对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眩晕症状进行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7、10、14 d时VA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ESCV评分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10、14 d时,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7、10、14 d时,观察组ESCV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舒汤加减内服联合推拿康复治疗可有效缓解混合型颈椎病疼痛、眩晕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型颈椎病 视觉模拟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颈舒汤 颈椎推拿 康复运动
下载PDF
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陈泽林 黄立莉 +5 位作者 钟红英 成林平 施金杉 郑碧波 刘富林 方坚(指导) 《新中医》 CAS 2019年第6期269-271,共3页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 目的:观察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龙氏正骨手法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总积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治疗后的疗效和复发率。结果:治疗后,2组ESCV总积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观察组总积分值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 <0.05)。1个疗程结束后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养荣止眩汤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具有叠加效应,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气血亏虚证 养荣止眩汤 龙氏正骨手法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下载PDF
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临床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静 赵莉 +5 位作者 庞青民 王承惠 孙洁 张静静 李博 焦永伟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0期125-128,共4页
目的:观察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 目的:观察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刺治疗颈椎生理曲度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8例颈椎生理曲度异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正骨复位手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生理曲度恢复情况,统计2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69.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颈椎生理曲度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疼痛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各项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眩晕、颈肩痛、头痛、日常生活及工作、心理及社会适应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点正骨复位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纠正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减轻患者疼痛和临床症状,临床疗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 定点正骨复位 针刺 颈椎生理曲度 视觉模拟评分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下载PDF
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临床观察
7
作者 赵萌 赵强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98-101,共4页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 目的观察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予针刺(主穴选取风池、风府、天柱、完骨)治疗,治疗组予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CASCS)评分、“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结果治疗后2组CASCS、ESCV评分均明显升高,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4%(25/35),治疗组为82.9%(29/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kenzie疗法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MCKENZIE疗法 针刺 “颈椎病临床客观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评分 “颈型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邓海珊 雷江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8年第16期21-23,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保留时间30...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4月本院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只做针刺治疗,治疗组使用针刺配合耳尖放血治疗。针刺保留时间30min,每周5次,疗程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结束后进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针刺结合耳尖放血均能改善肝阳上亢型颈源性眩晕患者症状和功能,针刺结合耳尖放血治疗疗效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源性眩晕 肝阳上亢型 针刺 耳尖放血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原文传递
自拟定眩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及椎动脉血流动力影响观察 被引量:18
9
作者 张静 何勇 +2 位作者 朱瑞 胡守平 韩影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年第3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椎动脉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中医科诊治的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 目的:探讨自拟定眩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对椎动脉血流动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中医科诊治的110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西药口服和颈部牵引按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养血清脑颗粒,同时自拟中药定眩通络汤治疗,均持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ESOV)量表评分和体格检查阳性率情况,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左侧椎动脉(LVA)、右侧椎动脉(RVA)和基底动脉(BA)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Vmax),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后ESOV量表"眩晕"、"头痛"、"颈肩痛"、"心理及社会适应"、"日常生活及工作"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治疗后颈部扭曲试验、臂丛牵拉试验和颈椎运动负荷试验阳性率分别为10.91%、9.09%、5.45%,明显低于治疗前85.45%、74.55%、83.64%,亦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7.27%、23.64%、20.00%;观察组治疗后LVA、RVA和BA收缩期Vmax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显著较高;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4%,两组治疗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依从性均较好。结论:自拟中药定眩通络汤联合养血清脑颗粒能有效缓解颈性眩晕症状体征和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起到增益临床疗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性眩晕 定眩通络汤 养血清脑颗粒 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 椎动脉血流动力 临床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