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茱萸对利血平所致虚寒证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黄丽萍 余日跃 +3 位作者 李森 赵永佳 夏轩轩 刘红宁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热药吴茱萸对虚寒证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利血平皮下注射造模,经吴茱萸高剂量(4.2g生药/kg)、低剂量(2.1g生药/kg)灌胃给药干预12天后,测定血清NEAF含量、肝组织SDH、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肝脏组织中AT... 目的:探讨热药吴茱萸对虚寒证大鼠肝脏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大鼠利血平皮下注射造模,经吴茱萸高剂量(4.2g生药/kg)、低剂量(2.1g生药/kg)灌胃给药干预12天后,测定血清NEAF含量、肝组织SDH、Na+-K+-ATP酶、Ca2+-ATP酶活性、肝脏组织中ATP的含量及EC值。结果:利血平虚寒证大鼠血清NEFA值下降,肝组织SDH活力、Na+-K+-ATPase、Ca2+-ATPase活力均显著降低,ADP、AMP及TAN含量均明显升高,EC值明显降低;吴茱萸高、低剂量均能极显著升高NEFA值,吴茱萸高剂量极显著升高SDH活力,吴茱萸低剂量有升高SDH活力的趋势,吴茱萸高、低剂量能明显降低ADP、AMP及TAN含量,升高EC值;吴茱萸高、低剂量组Na+-K+-ATPase活力显著下降。结论:热药吴茱萸可促进虚寒证大鼠ATP的生成,可能与吴茱萸提高NEFA含量及SDH活性,促进线粒体呼吸功能,提高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效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 利血平 虚寒证 寒热药性 能量代谢
原文传递
吴茱萸水提组分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黄伟 孙蓉 +2 位作者 吕丽莉 鲍志烨 王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 目的:研究吴茱萸水提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单次灌服32.5 g/kg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均造成肝损害程度也不同,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2 h达到高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吴茱萸水提组分可在给药8~72 h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量-毒"关系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水提组分不同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小鼠单次灌服吴茱萸水提组分可造成小鼠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程度呈现有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 水提组分 单次给药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吴茱萸挥发油单次给药对小鼠肝毒性"量-时-毒"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孙蓉 黄伟 吕丽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58,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挥发油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目的:研究吴茱萸挥发油组分单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的时毒、量-毒关系。方法:取小鼠按不同时间点和不同剂量分组给药,观察小鼠死亡情况和毒性反应,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计算肝、脾、胸腺脏器指数,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形态变化。结果:"时-毒"关系研究表明:小鼠单次灌服1.35 ml/kg的吴茱萸挥发油后,血清ALT、AST值随时间不同造成肝损害程度也不同,均可导致肝脏指数明显升高,小鼠血清ALT、AST均在给药后6 h达到高峰;肝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吴茱萸挥发油可在给药8~72 h内对肝组织产生明显损伤。"量-毒"关系研究表明:与正常组比较,吴茱萸挥发油不同剂量组对肝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且随着剂量增大,ALT、AST升高显著,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小鼠单次灌服吴茱萸挥发油可造成小鼠一定的急性肝损伤,其对肝损伤程度呈现有一定的"量-时-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 挥发油 单次给药 肝毒性 "量-时-毒"关系
原文传递
吴茱萸水提组分多次给药致小鼠肝毒性氧化损伤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伟 孙蓉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4-116,共3页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水提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吴茱萸水提组分5.0,2.5,0.63 g/kg,连续给药7天,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 目的:观察连续给予吴茱萸水提组分导致小鼠肝毒性损伤与氧化损伤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吴茱萸水提组分5.0,2.5,0.63 g/kg,连续给药7天,检测血和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谷胱甘肽(GSH)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和活性。结果:吴茱萸水提组分在0.63~5.0 g/kg剂量范围内可致血中和肝组织内MDA含量增加,同时SOD活性下降;血和肝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增加,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升高;血和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含量下降,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下降。上述变化趋势随剂量增加而加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连续给小鼠灌服一定剂量的吴茱萸水提组分可致小鼠肝毒性损伤,其损伤途径与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后诱导脂质过氧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 水提组分 氧化损伤 肝毒性
原文传递
吴茱萸不同组分对胃寒证小鼠镇痛作用及安全范围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尹利顺 孙蓉 +1 位作者 黄伟 李晓宇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胃寒证小鼠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按小鼠在29~31℃水温中持续游泳5~6 min,致体力消耗殆尽,然后灌服0℃冰水的方法,制备小鼠胃寒证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给药90min后对胃... 目的:研究吴茱萸对胃寒证小鼠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和安全范围。方法:按小鼠在29~31℃水温中持续游泳5~6 min,致体力消耗殆尽,然后灌服0℃冰水的方法,制备小鼠胃寒证模型,采用经典的小鼠热板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给药90min后对胃寒证小鼠的镇痛药效研究;采用经典的急性毒性试验方法,进行吴茱萸不同组分对胃寒证小鼠急性致死量试验。用Bliss法,计算各组分的急性毒性试验的LD50和LD5以及发挥镇痛药效的ED50和ED95,求得不同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治疗指数(TI),安全系数(SF)。结果:在胃寒证证侯背景下,吴茱萸挥发油对胃寒证小鼠LD50值为2.75 ml/kg,LD5值为2.26 ml/kg;发挥镇痛作用的ED50值为0.38 ml/kg,ED95值为0.84 ml/kg;计算得TI结果为7.239,SF结果为2.693。吴茱萸水提组分无法作出LD50,MLD试验结果按含生药量计算为160.00 g/kg;ED50值为1.23 g/kg,ED95值为3.64 g/kg。结论:吴茱萸水提组分和挥发油组分对胃寒证小鼠均有一定的镇痛作用,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且吴茱萸挥发油较水提组分发挥镇痛作用的安全范围窄,安全性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 胃寒证小鼠 镇痛 治疗指数 安全系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