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Dominant Trend Towards Sinicization in Early Tang Civilization-A Discussion of the Influence on Tang Poet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Various Ethnic Groups
1
作者 葛晓音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1999年第2期155-161,192,共8页
关键词 The Dominant Trend Towards Sinicization in Early Tang Civilization-A Discussion of the Influence on Tang Poetry of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various ethnic groups
原文传递
Towards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with Commonality:A Comparison of Inner Mongolia,Guangxi and Ningxia Autonomous Region
2
作者 Naran Bilik Chunyang YU 《Journa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tudies》 2023年第4期111-130,共20页
One crucial 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and advancing the Party's work on ethnic affairs in the new era is to promote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so as to enhance commonality.En... One crucial measure of strengthening and advancing the Party's work on ethnic affairs in the new era is to promote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so as to enhance commonality.Entering the new era,Inner Mongolia,Guangxi and Ningxia have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in encouraging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By comparatively analyzing successes of the three autonomous region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commonality,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c revelations:1)we should 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 the Party's ethnic policies and ensure theactual implementation of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2)we should proactively promote the substantial progress of the economy,so as to provide solid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3)we should facilitate activities that promote ethnic unity and progress,so that the promotion of interaction,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can be seen,be felt and gain actual outcomes;4)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hat suit to local conditions and explore all-round embedding mechanisms in order to foster the ethos for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5)we should make every effort to forge a strong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orient precisely to the cause of encouraging mutual interaction,mutual communication and mutual integration of ethnic group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action communi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ethnic work enhance commonality empirical comparison
原文传递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特点及影响
3
作者 崔明德 毛俊滔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32,共14页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 葬礼作为人生的最后一项礼仪,是生者举行的哀悼和纪念死者的仪式。作为一种文化习俗,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意蕴丰富,形态多样,并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古代北方少数民族的丧葬仪式,呈现出共有性、宗教色彩浓厚、“游牧”特征、丧葬形式多样性等四个特点。北方民族丧葬仪式的变化,既有北方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影响的因素,又有汉族对北方少数民族影响的因素。北方少数民族丧葬仪式的鲜明特征、汉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元化形态,是观察历史上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窗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民族 丧葬仪式 少数民族 民族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满学研究视角下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
4
作者 常越男 《北京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7,共10页
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北京史的学术史回顾和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史、城市史、区域史、社会史的范畴。与之相比,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则较少被纳入学术史讨论的范... 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是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界有关北京史的学术史回顾和理论探讨,集中在文化史、城市史、区域史、社会史的范畴。与之相比,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则较少被纳入学术史讨论的范畴。在传统区域史研究视角下,其主要以通论性研究为主,涉及北京民族融合的历史、民族文化、民俗、饮食、医学等方面。满学作为专门之学,探讨了清代八旗制度与北京、满语文与北京话、北京地区多语种文献、清代京师文化与当代京味文化等问题,为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时代的满学研究应更好地关注首都,关注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从首都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挖掘丰富的多民族融合因素。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论坛(2023)聚焦“推动满学研究高质量发展繁荣发展首都哲学社会科学”主题,展现了满学领域对北京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学 各民族交往交流 民族融合 北京史
下载PDF
以旅游“三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路
5
作者 孙九霞 罗意林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22,共9页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 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重要驱动和链接作用。作为兼具文化互动和个体能动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从“物质性—社会性—个体性”多方面嵌入各民族“三交”的具体交往实践和真实生活空间。在流动的现代社会,旅游活动能够建立跨文化动态关联,塑造多民族良序社会愿景和多维度认同,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独特价值。为讲好旅游“三交”的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须以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为内驱力,统筹中华民族的统一性与多样性,构建民族团结与主客互信的目的地,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与家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多元一体格局
下载PDF
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6
作者 赵维玺 张正泉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2,共9页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 民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觉醒的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在国家转型、边疆危机迭起的背景下,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深化,并呈现出中央与地方关系视域下新的历史面相,具体表现为逐渐觉醒的中华民族意识成为新疆各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并形成了不断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心理认同。民国时期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了国家观念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现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发展趋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客观上提升了民众的归属感,促进了转型期新疆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 新疆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城市群建设视域下各民族人口流动融居的多维探析——基于重庆主城都市区的调查
7
作者 陈永亮 李思睿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46,共8页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 现代化城市群建设引领区域高水平协同共建,对周边各族群众产生典型的“磁吸效应”。城市中各民族流动人口数量上升既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也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创造现实空间。文章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背景下,以重庆主城都市区为例,依据三种社区生活模式,对嵌入式社区环境、渐进式文化交流以及互助式社团生活展开深入探讨。引导城市中各族群众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现代化水平,实现各民族共建共治共享,在人口流动融居中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团结统一、守望相助、手足情深,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现代化发展
下载PDF
绿洲丝路民俗交融的实践内涵、显著特征及其对当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启示
8
作者 徐黎丽 黄嫚 《云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2-101,共10页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 在以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今天,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中华民族史等纵向维度展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内涵和意义,对于具有一定学科背景、知识储备的群体较为适用,但其内容过于遥远、叙事过于宏大,不易被广大民众理解和接受,需要简单通俗的语言和日常生活的参与来引导他们理解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的意义和价值。在聚焦绿洲丝路沿线各民族民俗融合的现实情景,以服饰民俗的共适与互动、饮食民俗的多元与共享、居住民俗的采借与创新、交通民俗的演变与互通等与民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物质民俗为切口,横向维度透视各民族从生产、生活层面到情感、精神层面深度交融的基础上,总结衣食住行融合的鲜活性、日常性、直观性、民间性等特点,可说明交往交流交融必须落到衣食住行层面,才能因交往而得以生活,因交流得以互鉴,因交融得以共生。最后在交融加深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进而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回归生活本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丝路 衣食住行民俗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有形有感有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青壮年支援新疆建设述略
9
作者 闫存庭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45,共8页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支边青壮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审核批准、分配安置和教育巩固等工作,先后有94421名支边青壮年和21757名家属进疆,他们不仅是新疆工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湖北支边青壮年响应国家号召,支援新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宣传动员、审核批准、分配安置和教育巩固等工作,先后有94421名支边青壮年和21757名家属进疆,他们不仅是新疆工农业战线上的生力军,而且带来了先进的生产经验和科学技术,增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这不仅为新时期做好对口援疆工作提供重要的借鉴,而且为现实维度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可感知的示范价值和鲜活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青壮年 支边 新疆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域下促进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宁夏高校为例
10
作者 惠庆 王维东 《民族艺林》 2024年第2期46-55,共10页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宁夏高校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也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宁夏高校坚持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为载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相融合,在深入开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动中积累了宝贵经验。通过研究各族学生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探索高校持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优化方法,能够为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贡献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地区 交往交流交融 高校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形成与铸牢实践——以浙南畲汉民族“三交”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怡妃 方明 《丽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27,共11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简称“三交”)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与发展的。浙南畲汉民族“三交”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其行为所体现的以“自在”“自觉”“自为”为特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展阶段非常鲜明。在清代,当地畲汉民族已实现了经济、文化、精神由浅至深的交往、交流、交融;而在近现代的革命斗争中,通过党的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在畲汉人群中“自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畲汉民族在党群互动下同舟共济、深入交融,“自为”性得到显现。浙南畲汉民族“三交”所形成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经验可以为当下民族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浙南 畲汉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与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12
作者 刘凡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6-22,共7页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 民族地区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与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深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又可以为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而凝聚合力。因此,促进西藏及其他涉藏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是各民族自身良性发展的本质需要,又是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需要。本文通过厘清甘南藏族自治州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具体情状和发展态势,挖掘新时代民族关系中所呈现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典型案例,提炼可供复制的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经验,为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而提供相应层面的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南州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现代化 经验
下载PDF
节日文化实践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云南澜沧拉祜族九皇会为例
13
作者 贾淑凤 刘劲荣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23-29,共7页
民族节日庆典和仪式操演既是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又是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再生产的过程。九皇会最初与道教和佛教文化有关,自明末清初传入云南澜沧赛罕拉祜族地区后,逐渐与拉祜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祈福祭祀活动和年俗... 民族节日庆典和仪式操演既是民族文化展示的窗口,又是民族文化不断交融、创新和再生产的过程。九皇会最初与道教和佛教文化有关,自明末清初传入云南澜沧赛罕拉祜族地区后,逐渐与拉祜族文化融合,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祈福祭祀活动和年俗礼仪。随着时代的变迁,九皇会也从单纯的民间祈福祭祀活动演变成了大众化的民俗节日庆典,实现了民族节日文化习俗的共享与文化赓续,成为当下拉祜族、汉族、哈尼族、佤族等民族交流互动的平台。作为跨越村落和族群的多民族共享的传统节日,九皇会及其文化实践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皇会 文化实践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澜沧拉祜族
下载PDF
满族医药文化、文物体现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研究
14
作者 金宇昕 曲墨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87-90,共4页
满族历史悠久,起源东北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生活方式多以渔猎、游牧和农耕为主。满族的医药文化是在满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过程不仅促进了满族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吸收了中原汉族、蒙古族等医学文化和技法... 满族历史悠久,起源东北地区,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生活方式多以渔猎、游牧和农耕为主。满族的医药文化是在满族人民长期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其形成的过程不仅促进了满族自身文化的发展,也吸收了中原汉族、蒙古族等医学文化和技法,充分体现出与各民族的交融汇通。该文主要以东北地区满族医药文物为研究对象,以长春中医药大学博物馆为依托,以历史文献、已发表著作和论文等资料为研究基础,梳理满族医学发展历程,探讨满族医药文化的内涵、特点,以及东北地区满族医药文物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联。满族的医药文物,如药具、药材、医书等,都是医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这些文物不仅反映了满族人民对自然环境的适应和利用,也体现了他们在医药领域的智慧和创造力,更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特征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 文化 医药文化 医药文物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15
作者 张梧 顾超一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共5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既摒弃了传统王朝断代史的局限性,又超越了各族族别史的片面性,实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叙事的重大突破,构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的全新范式。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视角叙述中华民族史,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优势,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彰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独特性与优越性,破解了有关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若干重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中华民族共同体 历史叙事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巴蜀文化的特征与时代意义
16
作者 王川 胡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0,共10页
巴蜀文化是指从古至今在川、渝两地生活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明重要文化元素表现的集合,还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的地域文... 巴蜀文化是指从古至今在川、渝两地生活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地域文化,它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华文明重要文化元素表现的集合,还是最能体现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个突出特性的地域文化之一。巴蜀地区受自然环境和移民文化的影响,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并产生了以天宝、《格萨尔王传》、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知名人物、著作及遗迹,不仅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文化宝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和物质文化遗产,还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对当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旅游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实践路径研究——以广西凌云县浩坤村为例
17
作者 秦娟 谭满棚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 民族旅游发展是驱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动力。广西凌云县浩坤村紧抓民族旅游发展契机,实现“穷山村”向“新桃源”的巨大转变,推动各民族关系朝着友好和谐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党建引领、经济促进、文化认同、社会建设四个维度探讨浩坤村民族旅游发展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大意义,提出坚持党建引领旅游发展、营造浓厚民族文化氛围、加大旅游发展支持力度、推进形成文旅融合模式的“浩坤村经验”,对其他民族地区的旅游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稳定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经验
下载PDF
新疆饮食文化多重叙事中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18
作者 路童越 《新疆社科论坛》 2024年第3期63-71,共9页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 新疆饮食文化的融合性特征,是新疆各民族经济互通、文化互鉴、心灵归聚和精神相依的直观写照,也蕴含了指涉与确证新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多重叙事。其在功能叙事中因适应交往的显性需求而生成、在地缘叙事中因契合交流的隐性脉络而形构、在群体叙事中是集结多民族经验智慧的实践范例、在文化叙事中是凝聚共同体信念力量的象征标识,由此也更应担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责任与使命。新时代,需进一步思考新疆饮食文化的现实应用,通过宣传造势明确感知、开辟场域延展空间、发起活动强化体验,有效发挥新疆饮食文化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进程的牵引与带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饮食文化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叙事
下载PDF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19
作者 覃彩銮 《广西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9,共7页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 “壮族三月三”歌圩节,是壮族重要传统节日,也是全区各族人民会聚交流、共同欢庆的节日。“壮族三月三”歌圩节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借鉴和吸收了汉族三月三上巳节的节期及活动形式,融入壮族的诗性思维、能歌善唱、以歌交友、依歌传情、倚歌择偶的传统,使“三月三”成为融祭祖、对歌、赏歌、娱乐为一体的盛大节日。遍布壮乡的歌圩,人潮涌动,歌声飞扬,塑成了广西“歌海”的美誉,是广西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典型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三月三 汉族上巳节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典型范式
下载PDF
西藏跨境民族形成与发展
20
作者 倪芷 《边疆经济与文化》 2024年第2期80-84,共5页
西藏跨境民族有藏族、珞巴族、门巴族、未识别民族夏尔巴人、未识别民族僜人,具有西南地域的特色。本文论述了跨境民族在西藏的分布情况,跨境民族之所以跨境的原因有历史渊源、主动或被动迁徙、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等。党和国家在推动西... 西藏跨境民族有藏族、珞巴族、门巴族、未识别民族夏尔巴人、未识别民族僜人,具有西南地域的特色。本文论述了跨境民族在西藏的分布情况,跨境民族之所以跨境的原因有历史渊源、主动或被动迁徙、不同国家之间的政策等。党和国家在推动西藏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这些少数民族发展,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自治区 跨境民族 交往交流交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