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Characterization of a Commercial Humic Acid
1
作者 傅平青 吴丰昌 刘丛强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4年第4期309-318,共10页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E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humic substa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non-...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EM) has been widely used to elucidate the origin and structure of humic substances in natural environments. Due to its high sensitivity, good selectivity and non-destructive advantage, the EEM was applied to characterizing a commercial Fluka humic acid (FH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EMs of FHA has several Ex/Em peaks. Ionic strength (0- 0.05 mol/L KClO 4) exerted little effect on the fluorescence properties of FHA, while the concentrations (5-100 mg/L) of FHA and pH (2-12) had significant effects. A red shift in the longer wavelength peak region was observed when the concentrations or pH values increased.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but slightly decreased in the case of pH= 5.0. The protonation constants (lgK’ HL) of peak B were calculated to be 3.57 and 3.13, indicating that peak B was due to carboxyl groups. The r (A/B) values range from 0.61 to 2.59. A strong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r (A/B) and pH was also observed.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fluorescence peaks A and B posses similar inherent fluorescence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质酸 有机物分解 激感喷射矩阵荧光光谱 荧光特征 地球化学
下载PDF
Autofluorescence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 for diagnosis of colonic cancer 被引量:12
2
作者 Bu-HongLi Shu-SenXie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25期3931-3934,共4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differences in normal and adenomatous coionic tissues 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excitation wavelengths for subsequent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c differences in normal and adenomatous coionic tissues an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excitation wavelengths for subsequent stud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METHODS: Normal and adenomatous coionic tissues were obtained from patients during surgery. A FL/FS920 combined TCSPC spectrofluorimeter and a lifetime spectrometer system were used for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wavelengths varying from 260 to 540 nm were used to induce the autofluorescence spectra, and the corresponding emission spectra were recorded from a range starting 20 nm above the excitation wavelength and extending to 800 nm. Emission spectra were assembled into a three-dimensional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nd an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to exploit endogenous fluorophores and diagnostic information. Then emission spectra of normal and adenomatous coionic tissues at certain excitation wavelengths were compared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excitation wavelengths for diagnosis of coionic cancer. RESULTS: When compared to normal tissues, low NAD (P)H and FAD, but high amino acids and endogenous phorphyrins of protoporphyrin IX characterized the high-grade malignant coionic tissues. The optimal excitation wavelengths for diagnosis of coionic cancer were about 340, 380, 460, and 540 nm. CONCLUS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utofluorescence peaks and its intensities can be observed in normal and adenomatous coionic tissues. Autofluorescence EEMs are able to identify coionic tiss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Optical diagnosis Colonic cancer
下载PDF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for characteriz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 membrane bioreactors: Principles,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被引量:12
3
作者 Jinlan Yu Kang Xiao +5 位作者 Wenchao Xue Yue-xiao Shen Jihua Tan Shuai Liang Yanfen Wang Xia Huang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2期55-73,共19页
The membrane bioreactor(MBR)technology is a rising sta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The pollutant elimination and membrane fouling performances of MBRs are essentially related to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in the s... The membrane bioreactor(MBR)technology is a rising star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The pollutant elimination and membrane fouling performances of MBRs are essentially related to the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in the system.Three-dimensional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3D-EEM)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a powerful tool for the rapid and sensi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DOM,has been extensively applied in MBR studies;however,only a limited portion of the EEM fingerprinting information was utilized.This paper revisits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fluorescence EEM,and reviews the recent progress in applying EEM to characterize DOM in MBR studies.We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d the information extracted from EEM by considering the fluorescence peak location/intensity,wavelength regional distribution,and spectral deconvolution(giving fluorescent component loadings/scores),and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information to interpret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s,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biological activities,membrane retention/fouling behaviors,and migration/transformation fates of DOM in MBR systems.In addition to conventional EEM indicators,novel fluorescent parameters are summarized for potential use,including quantum yield,Stokes shift,excited energy state,and fluorescence lifetime.The current limitations of EEM-based DOM characterization are also discussed,with possible measures proposed to improve applications in MBR monito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ee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 membrane bioreactor(MBR) fluorescence indicator CHARACTERIZATION method
原文传递
水源水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天然有机物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韩港胜 侯嫔 +8 位作者 储文斌 王艳 段书乐 强志民 刘丁伟 许谦 蒋菱 蒋才芳 董慧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38-1149,共12页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 溶解有机物(DOM)普遍存在于地表水源中,是饮用水消毒副产物的重要前驱物.本研究考察了Fe(Ⅵ)与Mn(Ⅶ)预氧化对浙江东部某水源水中DOM的组成特征及消毒副产物生成势的影响.运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s)分析了两种氧化剂在不同的浓度梯度下对水样进行预氧化后,水样DOM的荧光光谱特性、荧光特征参数和荧光组分等的变化情况,及氯化后消毒副产物(DBPs)的生成情况.结果表明,水源水水样DOM的来源主要为陆源与内源混合且具有一定的腐殖质化程度,Mn(Ⅶ)和Fe(Ⅵ)预氧化不仅对荧光DOM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对腐殖质类DOM也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在DBPs的生成势方面,Mn(Ⅶ)预氧化对三氯甲烷(TC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对二氯乙腈(DCAN)的生成势具有一定的减弱作用.而Fe(Ⅵ)预氧化对三氯丙酮(1,1,1-TCP)、溴氯乙腈(BCAN)、二溴乙腈(DBAN)和DCAN的生成势均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对二氯一溴甲烷(DCBM)、二溴一氯甲烷(DBCM)和三溴甲烷(TBM)生成势的变化呈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现象.研究结果推动了水源水氧化消毒工艺的发展并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预氧化 氯消毒 消毒副产物
下载PDF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ces (EEMs) of colorectal tumors- tool for spectroscopic diagnostics of gastrointestinal neoplasia
5
作者 E. BORISOVA Ts. GENOVA +3 位作者 O. SEMYACHKINA-GLUSHKOVSKAYA N. PENKOV I. TERZIEV B. VLADIMIROV 《Frontiers of Optoelectronics》 EI CSCD 2017年第3期292-298,共7页
The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biologi- cal tissue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tissue pathologies and evaluation of any bio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arising during the lesions' gr... The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of biologi- cal tissues is a powerful tool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tissue pathologies and evaluation of any biochemical and morphological changes arising during the lesions' growth. To obtain a full picture of the whole set of endogenous fluorophores appearing in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umors investigated, the technique of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development was applied in a broad spectral region, covering the ultraviolet and visible spectral ranges. We could thus address a set of diagnostically-important chromophores and their alterations during tumor develop- ment, namely, collagen, elastin, nicotinamide adenine dinucleotide (NADH), flavins, porphyrins, while hemo- globin's absorption influence on the spectra obtained could be evaluated as well. Comparisons are presented between EEM data of normal mucosae, benign polyps and malignant carcinoma, and the origins are determined of the fluorescence signals forming these matr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eem colon carcinoma gastrointestinal(GI) tumours
原文传递
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的光谱和电化学特征
6
作者 常昊宇 谭知涵 +4 位作者 孙晓杰 张军 邢美燕 董滨 席北斗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7-406,共10页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 为了探讨污泥堆肥过程中亲水性组分(hydrophilic fraction,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规律和机理,本研究以污泥堆肥过程中的HyI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二维相关光谱(2D-COS)和电化学方法,对其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的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光谱分析显示,随着堆肥的进行,HyI中芳香族化合物含量增加,醌基含量增加,类蛋白物质含量降低,类胡敏酸物质和类富里酸物质含量增加,芳构化程度和腐殖化程度增强.酰胺和多糖类物质在HyI中占据主导地位,HyI中的羧基含量增加,而酚类含量降低.电化学分析显示,在堆肥过程中,HyI的电子供给能力(electron donating capacity,EDC)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HyI的电子接受能力(electron accepting capacity,EAC)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总体上,HyI的电子转移能力(electron transfer capacities,ETC)呈现上升的趋势,表明堆肥过程提高了HyI的氧化还原能力.相关性分析显示,HyI分子量越小、硅酸盐和多糖含量越低,越利于HyI给出电子;而HyI羧基含量越高、类胡敏酸物质越多、腐殖化程度越高、芳香性越强,越利于HyI得到电子.研究显示,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结构组成和电子转移能力发生了显著变化,HyI分子量的降低、功能基团硅酸盐含量的降低和腐殖化程度的升高与HyI的电子转移能力有密切关系.该结果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污泥堆肥过程中HyI的形成及其氧化还原特性,为发挥其在治理环境污染中的作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亲水性组分 紫外-可见光谱(UV-Vis) 三维荧光光谱(3D-eem) 光谱特征 电子转移能力
下载PDF
店埠河农业小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光谱时空分布特征
7
作者 杨欣 夏敏 +1 位作者 叶寅 王静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983-2988,共6页
店埠河农业小流域是南淝河最大的支流,探究该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时空演变机制对于了解其水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该研究结合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采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对测定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进行组... 店埠河农业小流域是南淝河最大的支流,探究该流域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的时空演变机制对于了解其水生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该研究结合水体的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采用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对测定的三维荧光光谱矩阵进行组分提取,分析该流域特定时段的水体DOM荧光组分及比例,结合荧光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标BIX以及腐殖化指标HIX)和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征参数(α_(254)、E_(2)/E_(3))分析店埠河农业小流域水体DOM时空特征。实验结果显示:店埠河农业小流域在该特定时段(2020年9月-2021年4月)水体DOM包含2个有效的荧光组分,分别为1种类腐殖质物质(类富里酸组分)和1种类蛋白质物质(低激发类色氨酸组分),两个组分各占比例分别为53.9%和46.1%;水体三个荧光参数(FI、BIX、HIX)在不同季节(9月秋季、1月冬季和4月春季)之间的荧光参数呈现显著的季节变化差异,指明DOM总体上受陆源和内源物质的综合影响,具有强腐殖化、弱自生源特征;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征参数(α_(254)、E_(2)/E_(3))表明1月冬季水体的DOM相对浓度和分子量大小均低于其他两个季节(9月秋季和4月春季),而各采样点DOM分子量大小和相对浓度从河流上游到下游均未呈现明显的区域变化趋势。该研究综合流域水体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紫外-可见光谱吸收特征,示踪了店埠河农业小流域水体特定时段DOM的组分来源,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从而为该流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店埠河流域 溶解性有机质(DOM) 三维荧光光谱(eems)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溶解性有机物在冰-水-沉积物体系中的迁移
8
作者 杨力 陈忠礼 +1 位作者 邵迎 吴思齐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21,共10页
通过设置室内控制实验,测定冻融过程中冰水两相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SUVA254、TN、TP、DOC,并对三维荧光特征指数、SUVA254、TN、TP、DO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水相的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色氨酸峰A、类酪氨酸峰B、类腐殖酸... 通过设置室内控制实验,测定冻融过程中冰水两相的三维荧光光谱(EEMs)、SUVA254、TN、TP、DOC,并对三维荧光特征指数、SUVA254、TN、TP、DOC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冻结过程中水相的三维荧光光谱中类色氨酸峰A、类酪氨酸峰B、类腐殖酸峰C的荧光强度增强,TN、TP质量浓度增加至原水样的1.47、1.13倍。说明在冻结过程中由于冷冻浓缩效应,类色氨酸、类酪氨酸、类腐殖酸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由冰相向水相迁移。随着冰相体积的增加,三类溶解性有机物、TN、TP向沉积物迁移,并在溶解过程中,由沉积物向水体释放。通过测定冻融条件下冰水两相中BPA、E2、EE2的质量浓度发现,在冻结过程中BPA、E2、EE2向水相中迁移,结合相关性分析结果说明芳香族物质更易向水相中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交替 溶解性有机物 雌激素 迁移动态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船舶压载水中荧光溶解有机物的光谱特征研究
9
作者 陆笑澜 姜婷 +4 位作者 郭冲 田雯 韩阳春 朱国荣 吕宝一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2-334,共13页
采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停靠上海洋山港和江苏省江阴港的42艘入境船舶压载水中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组成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FDOM用于鉴别置换和未置换压载水... 采用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研究了2015年12月至2020年1月停靠上海洋山港和江苏省江阴港的42艘入境船舶压载水中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的组成特征及其来源,并探讨了FDOM用于鉴别置换和未置换压载水的可行性。结果显示,船舶压载水中FDOM主要由3种荧光组分组成:类色氨酸荧光组分C1,λex为275 nm,λem为332 nm;UVB类腐殖质组分C2,λex为290和315 nm,λem为386 nm;UVA类腐殖质组分C3,λex为250和360 nm,λem为446 nm。组分C1在船舶压载水FDOM中荧光强度百分比最高,其次为组分C3,组分C2最低。显著性分析显示,未置换压载水中组分C1显著高于置换压载水(p<0.05)的,而组分C2和C3则无显著差异(p>0.05)。荧光指数分析表明,未置换压载水FDOM受陆源输入和微生物活动的共同影响,而置换压载水由于远离近岸,水体生物活动为其主要来源。未置换压载水中类腐殖质组分C2和C3显著相关(p<0.01),而置换压载水中3种荧光组分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这也表明2类压载水中FDOM的来源存在差异。主成分分析显示,结合荧光强度、荧光指数(FI)和盐度作为判定标准,置换和未置换压载水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后续可结合加装时间及其他理化性质等因素,更准确地解析压载水性质和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压载水 荧光溶解有机物(FDOM) 三维激发-发射荧光光谱(3D-eems) 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 主成分分析(PCA)
下载PDF
海草生态系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程远月 王帅龙 +4 位作者 胡水波 周沉冤 施震 李芊 黄小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1-145,共5页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技术研究了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湾海草生态系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EEMs谱图表明,海草生态系中的DOM存在3个类腐殖质荧光A(230/430nm),C(350/440nm),M(300/380~400nm)和2个类蛋... 利用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EEMs)技术研究了海南省陵水县新村湾海草生态系中溶解有机物(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EEMs谱图表明,海草生态系中的DOM存在3个类腐殖质荧光A(230/430nm),C(350/440nm),M(300/380~400nm)和2个类蛋白质荧光R(230/355~375nm),N(280~300/365~380nm)。各荧光信号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为R(0.304RU)〉A(0.194RU)〉M(0.147RU)〉N(0.125RU)〉C(0.051RU)。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均表现为离岸近含量高;2个明显的低值区,分别出现在该湾海草茂密的西南部和东南部。各荧光信号在该湾的分布特征表明,控制类腐殖质荧光和类蛋白质荧光的动力学因素相同。荧光N与M和R之间以及荧光C与A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表明这些荧光具有相同的来源属性及地化行为。较高的荧光指数FI(均值为1.81)、较高的自生源指标BIX(均值为1.44)和较低的腐殖化指标HIX(HIXa和HIXb的均值分别为4.2和0.81)均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的强自生来源贡献和弱腐殖化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海草生态系中DOM具有非常独特的荧光特征,不同于其他水生生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海草 海南
下载PDF
滇池典型陆生和水生植物溶解性有机质组分的光谱分析 被引量:54
11
作者 谢理 杨浩 +3 位作者 渠晓霞 朱元荣 张明礼 吴丰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72-79,共8页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采自滇池外海及湖滨农田的2种典型陆生植物(玉米、紫茎泽兰)和5种水生植物(芦苇、水红花、水葫芦、眼子菜、茭草)所提取的DOM(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陆生与水... 应用紫外-可见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与三维荧光光谱,对采自滇池外海及湖滨农田的2种典型陆生植物(玉米、紫茎泽兰)和5种水生植物(芦苇、水红花、水葫芦、眼子菜、茭草)所提取的DOM(溶解性有机质)组分进行了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的紫外-可见光谱曲线基本类似,吸光度均随波长的增加而降低.陆生植物DOM的SUVA254(单位溶解性有机碳浓度下波长254 nm处吸收系数)值大于水生植物,表明滇池外源输入的DOM腐殖化程度大于内源.植物叶中DOM的A250/A365(A250、A365分别为波长250和365 nm处的紫外吸光度比值)小于茎,表明叶中DOM的芳香性和分子量都大于茎.陆生与水生植物DOM均有相似的红外特征峰带,其中—COO-、—CH2、—CO、—OH、—NH2的特征峰明显,表明它们是构成陆生和水生植物DOM的主要官能团.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表明,陆生植物茎的DOM中含有类富里酸物质,而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水生植物除了水葫芦叶的DOM中含有类腐殖酸物质外,其他样品无论茎、叶都含有类富里酸物质.除水葫芦叶外,同种植物茎的DOM中存在类色氨酸物质,而叶中不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性有机质 紫外-可见光谱 傅里叶红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滇池
下载PDF
胶州湾海水溶解有机物三维荧光特征研究 被引量:21
12
作者 蒋凤华 杨黄浩 +3 位作者 黎先春 王小如 王修林 殷月芬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765-1769,共5页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 应用三维荧光光谱(excitation-emission matrix spectroscopy,EEMs)研究了不同河流输入有机物对胶州湾海水中溶解有机物荧光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使附近海水中类腐殖质荧光位置发生红移;类蛋白荧光在海泊河附近最强,类腐殖质荧光在李村河附近最强,中心海区荧光强度最弱,表明沿岸河流输入是胶州湾海水中有机物的主要来源,而中心海区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现场生物活动。不同河口附近区域样品中有机物的类蛋白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相关性不同,表明河流输入有机物的影响。胶州湾大部分海水中有机物的类蛋白与类腐殖质荧光强度之间的比值较大,表明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产生类蛋白有机物的污染。研究结果对于分析海水中有机物来源以及河流排放污染物的迁移等过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解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胶州湾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化学分析评价胞外多聚物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25
13
作者 高景峰 郭建秋 +2 位作者 陈冉妮 苏凯 彭永臻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62-668,共7页
采用高速离心法、EDTA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甲醛法和甲醛+NaOH法提取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PS),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对五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EPS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EPS的三维荧光光谱峰值中,2个是类... 采用高速离心法、EDTA法、阳离子交换树脂法(CER)、甲醛法和甲醛+NaOH法提取普通活性污泥和好氧颗粒污泥的胞外多聚物(EPS),结合三维荧光光谱对五种方法进行评价,并对EPS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EPS的三维荧光光谱峰值中,2个是类蛋白峰,2个是类富里酸峰,1个是类腐殖酸峰.匀浆对好氧颗粒污泥EPS的提取必不可少.甲醛严重干扰核酸的化学测定.透析前后的EPS提取液均应作为分析对象.单纯高速离心法无法有效提取EPS.CER法不容易造成细胞破壁,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虽然甲醛+NaOH法对EPS的提取量最大,但对细胞的破壁程度也最大.EDTA会导致溶胞,并严重污染EPS.甲醛+NaOH法和EDTA法都会严重干扰胞外蛋白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胞外多聚物 三维荧光光谱 提取 污泥
下载PDF
东海海水中荧光溶解有机物质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江涛 关哈斯高娃 +1 位作者 赵卫红 王修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345-1348,共4页
2005年3~4月在东海采集了海水样品,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的荧光性质,通过荧光光谱图中荧光峰的位置、数量、强度的变化及荧光峰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判断了荧光物质的种类、分布和来源。东海水体中检测到... 2005年3~4月在东海采集了海水样品,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技术测定了水体中溶解有机物质的荧光性质,通过荧光光谱图中荧光峰的位置、数量、强度的变化及荧光峰之间的相关性,初步判断了荧光物质的种类、分布和来源。东海水体中检测到七种荧光峰,分别为高、低激发波长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荧光峰、紫外腐殖质荧光峰、可见腐殖质荧光峰和海洋腐殖质荧光峰,其中荧光峰B,S和A出现在整个调查海区中;荧光峰T和D出现在调查海域的北部;类腐殖质荧光峰M和C只出现在部分站位的水样中。荧光物质在研究海域表层的主要来源为长江输入,在中层,荧光物质是长江输入和浮游植物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荧光峰强度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表明调查海域水体中的类蛋白荧光物质和类腐殖质荧光物质有着相同的来源或在结构上具有某种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eems) 东海 荧光 溶解有机物质
下载PDF
城镇污水厂尾水人工湿地深度处理过程中DOM三维荧光光谱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杨长明 汪盟盟 +1 位作者 马锐 李建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08-713,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过程中溶解有机物(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CODcr和DOC的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61.6%和70.1%。相比较而言,陶粒基质湿... 采用三维荧光光谱(3D-EEM)分析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在深度处理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过程中溶解有机物(DOM)组成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CODcr和DOC的去除率平均分别达到61.6%和70.1%。相比较而言,陶粒基质湿地对尾水有机物去除效果略优于沸石基质湿地。三维荧光扫描结果显示,湿地进水中表征出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S)、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T)、可见类富里酸(M)、紫外类富里酸物质(A)。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出水中4个峰的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M峰和T峰的相对荧光强度降低最为明显,平均分别降低了16.4%和11.7%;人工湿地出水中腐殖类物质芳香性较弱,含有的苯环结构有机物较少,这说明潜流人工湿地对尾水中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M峰和T峰的荧光强度在沿程上逐渐减小,S峰随沿程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与沸石湿地相比较,陶粒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尾水中DOM的特征峰荧光强度削减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污水厂尾水 潜流人工湿地 溶解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南淝河不同排口表层沉积物DOM光谱特征 被引量:32
16
作者 沈烁 王育来 +1 位作者 杨长明 杨殿海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51-2361,共11页
在南淝河15个排口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测定了其中溶解性有机碳(SDOC)含量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 PARAFAC 模型对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南淝... 在南淝河15个排口采集了表层沉积物样品,在测定了其中溶解性有机碳(SDOC)含量的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并结合 PARAFAC 模型对沉积物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的荧光组分和来源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南淝河不同排口表层沉积物SDOC的含量在0.28~0.95g/kg之间,平均为0.63g/kg;老城区采样点沉积物SDOC明显高于其他河段,特别是靠近污水厂尾水排放口沉积物SDOC明显高于其他采样点.南淝河沉积物紫外-可见光吸收系数aλ可以很好表征沉积物DOM含量相对大小,而光谱斜率S275-295和光谱斜率比SR反映出各采样点沉积物DOM中自生源组分的差异;利用PARAFAC模型解析出DOM四种荧光组分,其中较老的自生源腐殖质C2和新近类蛋白C4所占比例高.南淝河不同排口沉积物DOM自生源组分比例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老城区排口沉积物DOM以自生源组分为主,而上游排口沉积物DOM陆源组分所占比例较高,雨污排口和污水厂尾水排口虽以自生源为主,但陆源的贡献不可忽略.结果表明,光谱分析方法能够有效表征城市河道不同排口污染源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淝河 污水排口 表层沉积物 溶解性有机质(DOM)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pH值对秸秆腐殖化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的影响 被引量:17
17
作者 范春辉 张颖超 王家宏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33-1937,共5页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物,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源头。秸秆还田能有效解决其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保障农业的稳产、增产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对于典型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还田... 秸秆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副产物,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新源头。秸秆还田能有效解决其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问题,国家"十二五"规划已明确提出"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保障农业的稳产、增产和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对于典型地区不同环境条件下还田秸秆腐殖化行为的研究不多,同时对于腐殖化组分的精细化检测和分析也有待加强。针对黄土区秸秆还田问题,以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为切入点,分析pH值对腐殖化产物溶解性有机质(Dissolved organic matter,DOM)性质的影响,深度揭示秸秆腐殖化过程的内在本质。结果表明:在200-700nm波长范围内,DOM的紫外吸收强度先增加后减小,主要吸收峰出现于240nm附近。相对于中性(pH 7)体系,酸性(pH 6)和碱性(pH 8和9)条件下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值红移。SUVA254,E3/E4和A253/A203比值的规律性变化说明反应体系腐殖化程度较低,这与秸秆腐殖化周期较短有关。黄土浸提液DOM的荧光峰主要位于λex/em=250/330和λex/em=325/450区域,分别归属为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和可见光区类富里酸和腐殖酸类物质荧光峰。随着腐殖化体系pH值的升高,荧光峰位发生红移,表明DOM苯环结构逐渐增多,共轭度有所增加,同时在λex/em=250/450附近检测到新荧光峰。pH值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紫外区类富里酸荧光峰,峰强先升高后下降,而对可见光区荧光峰强影响不大,这与浸提液的缓冲效应、荧光猝灭(或副反应)和DOM组分结构有关。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能够一定程度上阐释pH值对秸秆腐殖化DOM性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腐殖化 溶解性有机质 pH 紫外光谱 三维荧光光谱
下载PDF
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三维荧光光谱特性的分析 被引量:12
18
作者 吕晶晶 张列宇 +2 位作者 席北斗 侯立安 李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2212-2216,共5页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个表面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两条污染河流废水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该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为生物代谢输入而非陆源输入;(2)... 采用三维荧光技术,结合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一个表面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处理两条污染河流废水中水溶性有机物的荧光特征变化,结果表明:(1)该人工湿地中水溶性有机物腐殖质的主要来源为生物代谢输入而非陆源输入;(2)在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后段,部分类蛋白类物质转化为类富里酸类物质,表明经过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之后,水溶性有机物的组成成分发生显著变化,并且有机物结构趋于稳定。而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类腐殖酸物质峰具有明显的削弱作用;(3)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溶性有机物的结构转化意义重大,可以显著提高水溶性有机物的稳定性。表面流+垂直流的复合人工湿地工艺对水溶性有机物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溶性有机物 三维荧光技术 复合人工湿地 荧光区域一体化积分
下载PDF
长江重庆段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分析 被引量:25
19
作者 蔡文良 许晓毅 +1 位作者 罗固源 杜娴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03-1008,共6页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长江重庆段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并探讨了荧光强度同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重庆... 利用三维荧光光谱(EEMs),并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及主成分分析(PCA),研究了长江重庆段溶解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特征及其污染来源,并探讨了荧光强度同溶解性有机碳(DOC)及溶解氧(DO)的相关性.结果表明,PARAFAC模型识别出长江重庆段DOM由2类6个荧光组分组成,即类腐殖质荧光组分C1(350/422 nm)、C4(245,305/395 nm)、C5(260,340/420 nm)、C6(260/480 nm)及类蛋白荧光组分C2(275/300 nm)、C3(227,278/329 nm).在DOM来源组成中,陆源的类腐殖质含量占62.56%,类蛋白物质含量占31.31%.类腐殖质组分的荧光强度同DOC的含量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0.73),类蛋白组分的荧光强度同DO的含量呈明显的线性负相关(r=0.80).EEMs-PARAFAC不仅可以表征长江重庆段DOM的光谱特征,示踪长江重庆段的有机污染程度,还可以为三峡库区水体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平行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长江重庆段
下载PDF
潜流人工湿地对污水厂尾水中有机物去除效果 被引量:14
20
作者 杨长明 马锐 +1 位作者 汪盟盟 李建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210-1216,共7页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 采用凝胶过滤色谱(GFC)和三维荧光光谱(EEM)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基质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特征.结果表明:尾水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水中溶解性有机物(DOM)重均分子质量Mw均有明显降低;进水中表征出四类溶解性有机物,即色氨酸类芳香族蛋白质、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可见类富里酸、紫外类富里酸物质,经过人工湿地净化处理后相对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人工湿地对化学性质较为稳定、难以分解、不易被生物利用的类腐殖质有较好的去除效果.陶粒基质湿地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对有机污染物向低碳小分子转化更为彻底,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流人工湿地 污水厂尾水 有机物表征 凝胶过滤色谱(GFC) 三维荧光光谱(eem)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