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对尿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李铭 张丽娜 +5 位作者 王滟 潘琦 王晓霞 李慧 刘小萍 郭立新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25-227,共3页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80周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方法对165例新诊断T2DM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80周,检测强化控制前后的UAER及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 目的观察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80周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变化。方法对165例新诊断T2DM患者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80周,检测强化控制前后的UAER及血糖、血脂、血压和BMI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及回归分析。结果强化控制血糖、血脂和血压80周后UAER明显降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UAER的变化值与血糖的变化值以及年龄显著相关(P<0.05),UAER的变化值与血脂、血压的变化值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强化控制T2DM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可有效降低UA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白蛋白排泄率 血糖 糖尿病 2型
下载PDF
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翥 马继伟 李寅超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04年第8期703-704,共2页
目的 :探讨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以脾虚SD大鼠模型为载体 ,选择反应脾气虚主要病理改变的几个生化指标 ,从一个角度初步探讨该制剂对应力性溢尿症病机的影响。结果 :溢尿停能改善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 目的 :探讨溢尿停对实验性脾虚SD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以脾虚SD大鼠模型为载体 ,选择反应脾气虚主要病理改变的几个生化指标 ,从一个角度初步探讨该制剂对应力性溢尿症病机的影响。结果 :溢尿停能改善大黄泻下法脾虚SD大鼠模型症状及病情 ,提高脾虚SD大鼠的血清木糖含量、血清淀粉酶含量、尿木糖排泄率。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虚证 血清木糖含量 血清淀粉酶含量 尿木糖排泄率 尿失禁
下载PDF
胰激肽原酶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3
作者 冯琨 侯英 +1 位作者 刘静 杨玉芝 《黑龙江医学》 2004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观察胰激酞原酶对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R)的影响。方法 选择1 2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 ,按尿白蛋白排出率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 3组 ,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 目的 观察胰激酞原酶对 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出率 (UAER)的影响。方法 选择1 2 0例 2型糖尿病病人 ,按尿白蛋白排出率分为大量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正常白蛋白尿 3组 ,每组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原治疗基础上 ,治疗组加用口服胰腺激酞原酶 8周 ,测定服药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 大量白蛋白尿组及微量白蛋白尿组治疗组UAER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P <0 0 1 )。正常白蛋白尿组治疗组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P >0 0 5 )。结论 胰激酞原酶能明显降低 2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的排出 ,从而预防或延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学 糖尿病肾病 胰激肽原酶 尿白蛋白排出率
下载PDF
血清胱抑素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9
4
作者 吴章菊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5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蛋白尿组48例、微量蛋白尿组9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61例,检测血...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在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患者分为三组,即正常蛋白尿组48例、微量蛋白尿组9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61例,检测血清中CysC水平。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CysC水平及UAER最低,临床蛋白尿组最高,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蛋白尿组血清CysC浓度与UAER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081,0.670,P<0.05)。血清CysC诊断糖尿病肾病的灵敏度87.5%(133/152),特异度为93.75(45/48)。结论:血清CysC与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为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胱抑素 C 尿白蛋白排泄率 糖尿病肾病 2型糖尿病
下载PDF
灯盏花素及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王三清 黄通 张春惠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9年第8期27-28,共2页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复方丹参滴丸及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D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复方丹参滴丸、缬沙坦联合治疗)及对照组(原降糖、降压措施不变),比较治疗前...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复方丹参滴丸及缬沙坦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DN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灯盏花素、复方丹参滴丸、缬沙坦联合治疗)及对照组(原降糖、降压措施不变),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蛋白排泄率(V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及空腹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VAER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减少(P<0.01),BUN、SCr、MAP无明显改变,空腹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素与丹参滴丸及缬沙坦联合治疗DN,不仅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而且能增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更好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盏花素 丹参滴丸 缬沙坦 糖尿病肾病 空腹胰岛素 尿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美卡素治疗糖尿病肾病
6
作者 黄通 王三清 缪伟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09年第32期51-52,共2页
目的探讨美卡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及空腹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 目的探讨美卡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及肾功能正常的临床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尿白蛋白清除率(UAER)、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及空腹胰岛素的变化。结果治疗组UAER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有减少(P<0.01),BUN、Scr、MAP无明显改变,空腹胰岛素释放量明显增加,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美卡素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不仅能有效减少糖尿病肾病的蛋白尿,而且能增加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利于更好地控制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卡素 糖尿病肾病 空腹胰岛素 尿蛋白排泄率
下载PDF
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临床研究
7
作者 干钰颖 徐一凯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0期113-116,共4页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 目的:观察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排便次数、大便性状、尿D-木糖排泄率、尿淀粉酶水平,监测2组血、尿常规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Z=2.070,P=0.041<0.05)。治疗后,研究组排便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大便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尿D-木糖排泄率、尿淀粉酶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治疗期间均未出现血、尿常规异常及不良反应。结论:健脾益气汤联合针刺治疗脾气亏虚型慢性腹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脾气亏虚型 健脾益气汤 针刺 排便次数 大便性状 尿D-木糖排泄率 尿淀粉酶
下载PDF
肝郁脾虚证大鼠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被引量:120
8
作者 岳利峰 丁杰 +4 位作者 陈家旭 岳广欣 梁媛 霍素坤 李晶晶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96-400,共5页
目的通过动物行为学、宏观表征、尿D-木糖排泄率确证慢性束缚应激方法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此模型评价:①对大鼠宏观表征、食量、体重、粪便变化及反映小肠... 目的通过动物行为学、宏观表征、尿D-木糖排泄率确证慢性束缚应激方法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等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和逍遥散组。通过以下三方面对此模型评价:①对大鼠宏观表征、食量、体重、粪便变化及反映小肠吸收功能的尿D-木糖排泄率检测;②利用Noldus公司的行为学设备(The Observer 5.0分析软件),对大鼠旷场实验进行分析,了解大鼠的焦虑、抑郁程度,验证模型是否成功;③以方测证:逍遥散的调节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由初次束缚时反抗不安,逐步转变为神态倦怠、烦躁、毛发枯黄散乱无光泽、大便稀溏等;模型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尿D-木糖排泄率逐渐降低;第7天开始穿格数、站立次数、修饰次数均有下降趋势,第21天达到最低点。而逍遥散有显著的治疗调节作用。结论本实验利用慢性束缚方法造成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模拟郁怒日久、木郁乘土、肝郁脾虚的病理演变过程,成功复制出大鼠肝郁脾虚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束缚应激 肝郁脾虚证 旷场实验 尿D-木糖排泄率 逍遥散 大鼠
原文传递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黏附分子水平的探讨
9
作者 李萍 李新建 +2 位作者 桑海洋 韩伟 王丽霞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10年第1期23-23,46,共2页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0例糖尿病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同时对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了测定,20例无肾病并发症糖尿...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0例糖尿病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浆P-选择素水平,同时对24h尿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了测定,20例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和17例正常体检者做为对照。结果①糖尿病并发肾脏微血管病变患者组及无肾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组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组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肾病并发糖尿病对照组(P<0.01);②黏附分子P-选择素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0.81;P<0.001)。结论血浆黏附分子P-选择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为糖尿病肾病的诊疗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血浆黏附分子 P-选择素 尿蛋白排泄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