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2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译介学视域下中医典籍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研究
1
作者 潘海鸥 周方圆 +3 位作者 崔鸿嵘 王睿 乔文军 杨宇峰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44-47,共4页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 由于中医典籍成书年代久远,其在翻译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大量的文化对应空缺词汇,因此,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成了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一个难点。为了使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译者必须针对现实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基于译介学理论,从文化负载词的定义出发,立足文化视角,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等中医典籍中的文化负载词的识别和解读,提出了中医文化负载词在翻译过程中需要熟练运用语言维转换、文化维转换、交际维转换等转换方法,总结了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可以使用直译、音译/音译和注释相结合、省译或意译的方法。目的是通过中医典籍文化负载词的界定和提出的翻译策略的同时,有助于为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提供新的翻译视角、拓宽研究思维,旨在为解读文化差异、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文化交流路径和方法提供新的启发和切入点,对推动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及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进程的加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典籍 黄帝内经 伤寒论 文化负载词 译介学
下载PDF
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探讨
2
作者 魏凯峰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9-233,共5页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 探讨外感热病共性病机及传变机制。指出外邪侵袭,导致卫气抗邪,正邪相争,阳气壅郁,从而表现出一系列的热病证候,病机特点为“郁-虚”。以“气血-体用”论概括热病证候传变规律,将热病病程概括为气、血两个阶段,其中气分阶段包括卫分等,以功能失调为主;血分统营分,以实质损害为主,兼有更加严重的功能失调。外感热病重症转化病机包括热盛动血、热闭心包、热盛动风、化源欲绝、少阴寒化及正气外脱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共性病机 传变机制 卫气郁 伤寒论 温病条辨
下载PDF
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Kappa一致性分析
3
作者 何德英 陈勇 +1 位作者 南瑞雪 任毅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5期96-99,共4页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 目的分析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方法纳入门诊患者共747例,医生通过四诊的采集得出治疗处方,再以手机终端录入采集的相关症状、体征后得到系统推荐处方。利用Kappa一致性检验来评价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的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0.71,P<0.001)。结论基于《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体系中医辨证模型推荐处方与临床医生处方结果具有一致性,可辅助临床医生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六经辨证体系 中医辨证模型 一致性
下载PDF
从《伤寒论》少阴篇讨论阳虚阴盛证辨治规律
4
作者 陈寅清 韩世盛 王怡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324-327,331,共5页
[目的]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 [目的]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的差异,论述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的不同,治法、主方、配伍的变化,归纳在少阴篇中隐含的辨治规律。[结果]阳虚阴盛证的辨治原则是“保胃气、存津液”,可将其细分为太阴湿土病、少阴君火病、厥阴风木病。细致的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能精确辨阳虚阴盛证。少阴为三阴枢机,少阴篇结构完整,能动态反映少阴发病、两阴合病或并病、三阴合病的相互变化过程。由条文可发现,病位由表入里,治法有灸焫、温经、温阳、通阳之别;病情由轻而重、痰饮有无,治法有散寒、散饮、利水之别;津液损伤程度不同,治法有救逆、救阴之别。[结论]从病理生理角度,能阐释中医主症的变化机制。辨治阳虚阴盛证时,应根据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择取方药,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对于其他证候的辨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虚阴盛证 少阴 辨治规律 伤寒论 浙派中医 经方 各家学说
下载PDF
以“治上焦如羽”立论探析垂花香薷抗流感的中医思路
5
作者 陈淑琪 王新华 李菁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4期9-13,共5页
垂花香薷是云南特有的地方药和苗族习用药,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引起的肺炎的疗效已得到初步证实,但其抗流感的中医内涵尚未见论述。通过追溯垂花香薷的民族药物背景、现代药理研究,考察其植物形态特点、性味、归经、功效等,发现垂花香薷味... 垂花香薷是云南特有的地方药和苗族习用药,对治疗流行性感冒引起的肺炎的疗效已得到初步证实,但其抗流感的中医内涵尚未见论述。通过追溯垂花香薷的民族药物背景、现代药理研究,考察其植物形态特点、性味、归经、功效等,发现垂花香薷味辛苦,性凉,入肺经,具有特殊香气,主要以枝、叶、花入药,是少有的兼具“辛味”的清热解毒药,单味药切合“治上焦如羽”内涵中“以轻去实”的治疫中医纲领,且兼解毒之功,可截邪深入。总的来说,垂花香薷治疗瘟疫具有特殊中医内涵,分析其中医治疫思路,可为防治流感新药开发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焦温病 垂花香薷 以轻去实 流行性感冒 中医思路
下载PDF
黄星垣研究员从《伤寒论》阳明病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赜
6
作者 杜磊 成恋恋 +2 位作者 任毅 何德英 徐健众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8期1455-1457,共3页
介绍黄星垣研究员清热解毒法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清热解毒法和《伤寒论》阳明病之联系,并按其提出的从《伤寒论》阳明病辨治思路,结合清热解毒法治疗外感发热。附以具体案例对辨治手段进行实践展示并讨论,为临床辨治外感热病提供... 介绍黄星垣研究员清热解毒法辨治外感热病学术思想,探讨清热解毒法和《伤寒论》阳明病之联系,并按其提出的从《伤寒论》阳明病辨治思路,结合清热解毒法治疗外感发热。附以具体案例对辨治手段进行实践展示并讨论,为临床辨治外感热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热病 《伤寒论》 中医药治疗 清热解毒法 黄星垣
下载PDF
从《伤寒论》合病并病理论探讨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 被引量:2
7
作者 邵旭鹏 任圆圆 +2 位作者 谢娜 卢伟 范开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11期1949-1952,共4页
脓毒症具有高费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死亡及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是脓毒症的主要临床事件。尽管脓毒症在2016年才被新定义,人们对于脓毒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我们对于脓... 脓毒症具有高费用、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死亡及危重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是脓毒症的主要临床事件。尽管脓毒症在2016年才被新定义,人们对于脓毒症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但是我们对于脓毒症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机制认识还不够全面。所以,进一步探索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的机制,是现今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治疗的关键。本文以《伤寒论》合病并病理论为切入点,阐明了合病并病和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之间的联系,从合病并病探讨中医对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的治疗原则,以期为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提供新思路和新途径,从而减少了临床病死率及致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合病并病 《伤寒论》
下载PDF
基于温病理论辨治血栓性微血管病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晨璇 宣铭杨 +1 位作者 饶向荣 李金璞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58-162,共5页
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器官损伤为特征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病因繁复,症状多样,而合理的中医辨治可减轻重症临床表现,并有效改善疾病转归。本文基于温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就血栓性微血管病中医辨治策略... 血栓性微血管病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及器官损伤为特征的一组急性临床综合征,病因繁复,症状多样,而合理的中医辨治可减轻重症临床表现,并有效改善疾病转归。本文基于温病理论,结合临床实践,就血栓性微血管病中医辨治策略进行阐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性微血管病 温病理论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湿温、湿热辨析及其临证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宁百乐 邓启粤 +1 位作者 纪雪梅 周登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0-223,共4页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 历代医家对湿温、湿热的概念出处和认知等存在较大争议,这使得时人及后人对二者的差异混淆不清,从而影响临证。该研究通过辨析湿温和湿热的概念出处及其内涵演变,探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显示,金元时期的医家们认为“湿热”多为内伤杂病,“湿温”则多为外感热病;从病因来看,二者皆是湿热为患。明清之后的医家将二者的区别逐渐淡化,湿温被统一在湿热中,统称为“外感湿热证”。历代医家对湿温与湿热的认知过程,经历了从病因或病机到病证名的变迁。湿温与湿热内涵的演变拓展了中医对疾病病因、病机、病证的认识。通过辨析“湿温”与“湿热”,可明确疾病的病因与病证发展,从而正确指导用药及判断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温 湿热 外感热病 内伤杂病 病因 病机 病证
下载PDF
王昕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0
作者 付晨 王昕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23期21-25,共5页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所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归属于中医中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肥胖等症状,其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辽宁中医药大学...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一种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所致的妇科疾病,一般归属于中医中的“月经后期”“月经过少”“闭经”“不孕”等范畴。临床常表现为月经不调、不孕、肥胖等症状,其远期并发症严重危害女性健康。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王昕教授从三焦角度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病机,提出上焦肺气郁闭,中焦脾失健运,下焦肾气亏虚的病机特点,并通过分消走泄法应用抑囊助孕汤加减方治疗此病,取得良好疗效。与现代医家治疗思路相比,王昕教授突出对上焦的治疗,强调三焦脏腑整体性。她采用方药抑囊助孕汤中杏仁宣发上焦肺气;厚朴、半夏、苍术中运脾气;山药、茯苓、菟丝子等使下焦肾阳得化,三焦同治分利痰湿。从中可见杏仁的主要作用:①杏仁与桃仁配伍重在利气以治血;②杏仁上宣发肺气,肺失宣肃,津液代谢异常,痰湿聚于胞中,影响卵巢排卵;③杏仁下润肠通便,大便通畅,痤疮亦会缓解。王教授在治疗过程中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药治疗的同时予西药配合治疗,大幅提高了临床疗效。文章通过案例,介绍王昕教授分消走泄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抑囊助孕汤 分消走泄 温病学
下载PDF
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张志聪三阳阳明病浅析
11
作者 郝亚非 徐光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5期479-482,489,共5页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 [目的]浅析张志聪基于六经气化学说的《伤寒论》三阳阳明病相关论述,为更好地理解及临证运用伤寒阳明病相关理论提供参考。[方法]通过研读张志聪《伤寒论集注》《伤寒论宗印》《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等著作,旁参其他医家关于《伤寒论》及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研究文献,简要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并从症候表现、病机本质、方药选用等方面阐释其对三阳阳明病的分析论述。[结果]六经气化学说为张志聪依照运气学知识,将六气气化和伤寒三阴三阳病脉证并治体系具体结合的学说思想。三阳阳明病症候表现,在不更衣、内实、大便难等“胃家实”症状的基础上各有不同侧重,太阳阳明病兼有小便数,正阳阳明病强调腑实,少阳阳明病兼有心烦。太阳阳明病病机为太阳阳热之气入于太阴脾土,脾阴受损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正阳阳明病病机为阳明燥金之气及悍热之气侵袭阳明本腑经所致液少津亏;少阳阳明病病机为三焦受邪,少阳枢转不利,误治失津而阳明液损。太阳阳明病方选助脾输津、通腑行便的麻子仁丸;正阳阳明病方选推陈置新、荡涤攻邪的大承气汤,少阳阳明病方选承热畅中的调胃承气汤或疏导气机、交通阴阳的小柴胡汤。[结论]基于六经气化学说对三阳阳明病机的分析探究,揭示了人体无形之气与有形之质的紧密联系,二者共同决定了脏腑经络的生理机制及病理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阳阳明病 伤寒论 阳明病 六经气化 张志聪 伤寒论集注 黄帝内经 五运六气
下载PDF
孙思邈外感热病用药特点
12
作者 石文娟 唐瑞 +1 位作者 张富荣 陈萌 《中国中医急症》 2023年第7期1256-1259,共4页
孙思邈作为宋金元前伤寒八大家之一,在中医外感病热病史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其外感热病用药特点,发现其制方思想上承汉唐精华,主要体现在解表方的收录上。同时其用方也下启温病诸法,清气凉血、增液承气、泄热透斑、... 孙思邈作为宋金元前伤寒八大家之一,在中医外感病热病史发展中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本文通过研究其外感热病用药特点,发现其制方思想上承汉唐精华,主要体现在解表方的收录上。同时其用方也下启温病诸法,清气凉血、增液承气、泄热透斑、甘寒养阴,后世温病名法在初唐已见端倪,随着后世温病不断发展,这些方法也不断成熟完善以补伤寒不足。对于外感热病中具有传染性的时行瘟疫,孙氏主张与伤寒分开论治,预防为主,并以四时五脏分论阴阳毒,重视清热解毒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外感热病 孙思邈 用药特点
下载PDF
现代津沽中医名家运用小柴胡汤探析
13
作者 高紫璇 李瑶 +3 位作者 李昊智 段博元 邵琳琳 张涛 《天津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2期1530-1537,共8页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是整理研讨津沽中医名家学术特点的医学丛书,该书共四辑,收录了127位津沽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对前两辑中11位医家运用小柴胡汤的特点进行探析,其对小柴胡汤功效的认识具有全面性,以和解枢机为核心,... 《津沽中医名家学术要略》是整理研讨津沽中医名家学术特点的医学丛书,该书共四辑,收录了127位津沽中医名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对前两辑中11位医家运用小柴胡汤的特点进行探析,其对小柴胡汤功效的认识具有全面性,以和解枢机为核心,重视驱邪扶正、疏利三焦、疏利经气等多重作用;对主治的运用具有多样性,广泛运用于少阳病、病机属枢机不利或出现少阳经循行部位症状的各类疾病中;对方义的理解具有特色性,重视清泄三焦火热作用,同时兼顾对症治疗与扶正和胃,充分体现出整体观念。以此为例进行探讨,可为探索现代津沽中医名家学术特点及其治疗疾病的优势特色提供示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津沽中医名家 《伤寒论》 小柴胡汤 学术特点
下载PDF
《伤寒论》正虚外感的证治思想探讨
14
作者 王培屹 张晓虹 +3 位作者 张诗晓 李启勇 陶旺 孙杰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2期27-29,共3页
人体正气强弱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正虚外感从古至今都是医者不断探讨的命题。《伤寒论》不仅总结了正虚外感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还记载了很多扶正祛邪的方药,为后世医家开拓了以扶正祛邪为法的诊疗道路。作者将基于《伤寒论》,从... 人体正气强弱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正虚外感从古至今都是医者不断探讨的命题。《伤寒论》不仅总结了正虚外感疾病的临床特点、病因病机,还记载了很多扶正祛邪的方药,为后世医家开拓了以扶正祛邪为法的诊疗道路。作者将基于《伤寒论》,从六经角度出发探析张仲景治疗正虚外感疾病的思想,并例举相关临床运用研究,为临床医家运用经方治疗正虚外感类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正虚 外感 扶正祛邪
下载PDF
从张志聪三注《伤寒论》论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
15
作者 张人元 戚瑜清 郑洪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1009-1013,1038,共6页
[目的]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 [目的]从张志聪三次注释《伤寒论》探究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为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六经气化学说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研读《伤寒论宗印》《伤寒论纲目》《伤寒论集注》中有关气化学说的条文,对比分析其中的异同,并旁参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相关文献,结合张志聪所处的时代背景,从六气循行的构建、传经难题的解释以及伤寒证候的机要三个方面来解析张志聪六经气化学说的形成过程,并挖掘其理论价值。[结果]六经气化学说的提出基于《黄帝内经》运气理论,顺应了《伤寒论》治百病的时代要求。张志聪对《伤寒论》进行了三次注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六气运转系统,创人之六气循行;阐明了传经学术难题,形成了六气传变理论;整体阐发了脉证病机,合理解释了伤寒病症。六经气化学说认为六经即六气,强调六经病的气化病机,为《伤寒论》治百病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结论]张志聪经过反复思辨,形成了六经气化学说,对后世医家影响深远。探究该学说的形成过程与价值,有助于推动钱塘医派和中医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气化 张志聪 伤寒论 钱塘医派 浙派中医 形成过程 五运六气
下载PDF
探析女性热入血室证临证思路
16
作者 杨晓田 周惠芳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9期149-152,共4页
女性热入血室证首见于《伤寒论》,历代医家讨论颇多,注解甚杂。此证为妇科常见病证,然原文中一方一穴一法,难以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通过梳理前人诸说,总结出和解、清热、调肝三种基本治疗大法,并分析名家医案,归纳临证思路,以期指导临床。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热入血室证 中医妇科 名家医案
下载PDF
《伤寒论》辨治失眠浅析
17
作者 任海峰 任艳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4期664-667,共4页
失眠,《伤寒论》一书中将其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张仲景对失眠的辨证论治颇有卓见,并创制了多首后世行之有效的方剂,如“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等。因失眠相关条文散布全书,使后学者不便掌握,现通... 失眠,《伤寒论》一书中将其称之为“不得眠”“不得卧”“不能卧”“卧起不安”等,张仲景对失眠的辨证论治颇有卓见,并创制了多首后世行之有效的方剂,如“栀子豉汤”“黄连阿胶汤”等等。因失眠相关条文散布全书,使后学者不便掌握,现通过整理,总结归纳失眠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分析其中对于失眠的辨治思想,以期对临床有所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失眠 张仲景
下载PDF
谈伤寒和温病的关系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致重 刘颖恒 +1 位作者 黎家恒 唐德荣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3-16,共4页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 《伤寒论》和“温病学”所讨论的内容皆属于中医外感病的苑畴。后世常以《伤寒论》论风寒性外感病 ,“温病学”论温热性外感病 ,使两者对峙起来 ,故一直困扰着中医外感病学的研究及其发展。自《黄帝内经》以来 ,外感病的病情表现和病因病机没有本质的改变 ,《伤寒论》及其以后的方药至今在外感温热病的治病中有效地运用着。形成《伤寒论》和“温病学”对峙的原因 ,一是人们将广义“伤寒”和狭义“伤寒”的概念相混淆 ;二是把《伤寒论》治疗方法上的某些局限性 ,误认为辨证理论体系及其内容上的缺限。《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温病学”的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辩证在中医的理论上来看 ,其本质是相通的 ,只是各自表述理论问题时的概念、范畴以及所运用的名词术语有一定的差别。因此 ,在这一前提下推进“寒温统一”的研究 ,将是中医外感病学发展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 温病 理论体系 中医病理学
下载PDF
表里双解、四联复法辨治时行感冒 被引量:10
19
作者 周仲瑛 吴勉华 +4 位作者 叶放 周学平 郭立中 李柳 冯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共3页
在数十年对时行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临床与科研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表里双解,汗、和、清、下4法联用辨治时行感冒的理念,将时行感冒分为常见证和变证两大类进行辨证,初步制定论治的方案,为中医药防治时行感冒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关键词 时行感冒 汗和清下 表里双解 外感热病 流行性感冒
下载PDF
立足《内经》与《伤寒论》,再探扶正祛邪治则 被引量:28
20
作者 江丹 林明欣 +1 位作者 李红 朱章志 《世界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267-268,共2页
中医学之理法有千变,方药有万化,然医道虽繁,约之"邪正"而已,故临证之时,论治之际宜执简驭繁,以"邪正"为导向,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此乃执两端而驭全盘之准绳。邪正内涵阐发于《内经》,扶正祛邪治则落实... 中医学之理法有千变,方药有万化,然医道虽繁,约之"邪正"而已,故临证之时,论治之际宜执简驭繁,以"邪正"为导向,以"扶正祛邪"为治则,此乃执两端而驭全盘之准绳。邪正内涵阐发于《内经》,扶正祛邪治则落实于《伤寒论》,扶正祛邪精蕴继承于后世医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祛邪 内经 伤寒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