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气商》五运六气诊疗特色探析
1
作者 胡亚男 唐鑫 +1 位作者 高宇 杨艳秋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8期887-889,共3页
明代医家徐亦稚所撰《运气商》,对《黄帝内经》运气理论有所创悟。认为五运六气为阴阳五行所化生,六气各有主时,司天只主三之气,不可拘泥司天之说而不明间气;运气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运气的胜复变化,而人体于呼吸之间感受邪气,肺胃二... 明代医家徐亦稚所撰《运气商》,对《黄帝内经》运气理论有所创悟。认为五运六气为阴阳五行所化生,六气各有主时,司天只主三之气,不可拘泥司天之说而不明间气;运气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运气的胜复变化,而人体于呼吸之间感受邪气,肺胃二脏首先受病;在诊断时要脉症合参,脉象的诊断不必以左手侯外感之说为拘,症状多见于肺胃二脏的异常变化;在用剂方面徐亦稚认为诸名医家所创方剂周详完备,所以并未收录以及创立方剂,而是提出了运气致病的处方用药原则当参以《内经》治法。其五运六气诊疗特色值得当代医家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气商》 五运六气 六淫致病 诊疗特色
下载PDF
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慧 《山西中医》 2024年第2期32-34,共3页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7例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辨证取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次为1个疗程... 目的:观察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论治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对照的原则将67例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予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分经辨证取穴;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以6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B面神经功能分级评价、中医症状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隔姜灸联合温针疗法治疗风寒外袭型面神经麻痹,分经络辨证论治,可以明显改善面神经功能,提高治疗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风寒外袭 分经论治 隔姜灸 温针疗法
下载PDF
戾气与六淫的病因认识
3
作者 胡展慧 黄宏 +1 位作者 张嘉欣 方传明 《光明中医》 2024年第8期1518-1521,共4页
探讨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在病因学认识上的关系与优劣得失。通过阐述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的来源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深入分析。吴又可戾气学说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动为外感病因的掣肘,由于认识手段和治疗难以落实... 探讨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在病因学认识上的关系与优劣得失。通过阐述六淫学说与戾气学说的来源并结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进行深入分析。吴又可戾气学说的提出,突破了传统风寒暑湿燥火气候变动为外感病因的掣肘,由于认识手段和治疗难以落实,戾气学说未在中医学基础框架上得到体系化发展,基于审证求因后世医家仍沿用六淫之性对传染病病因进行概述。戾气学说与六淫学说在治疗和病因认识上各有得失,两者形成互补,完善了中医病因学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戾气 六淫 瘟疫论
下载PDF
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8
4
作者 肖韵 周可 +1 位作者 熊梦颖 杨维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17年第7期1238-1240,共3页
目的观察对比藿钩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对照组予藿钩退热散口服,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钩退... 目的观察对比藿钩退热散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对照组予藿钩退热散口服,均以3 d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藿钩退热散直肠滴注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与口服法一致,且操作简便,解决了患儿口服中药的怕苦的难题,患儿及家属对本方法的接受度较口服法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外感发热 藿钩退热散 直肠滴注
下载PDF
穴位刺血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90例 被引量:12
5
作者 井夫杰 张静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第1期46-47,共2页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 目的:观察穴位刺血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90例患儿,选取少商、商阳、关冲、大椎及双侧耳尖穴进行刺血治疗,每隔12 h治疗1次,4次为一疗程。结果:90例中痊愈65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穴位刺血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非常有效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血疗法 小儿 外感发热 风热型
下载PDF
“外湿”新论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梦倩 朱雪 +2 位作者 李雯雯 马鹏飞 张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907-909,共3页
外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自己的特点。外湿来源于水的意象,与周围环境湿度增高有关。外湿导致的疾病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首先犯肺,尤其易从皮肤肌腠而入,内合脾脏。外湿虽为阴邪,不仅能伤阳,又能伤阴。外湿致病,多兼夹他邪而至,特别是... 外湿为六淫之一,其致病有自己的特点。外湿来源于水的意象,与周围环境湿度增高有关。外湿导致的疾病具有广泛多样的特点,首先犯肺,尤其易从皮肤肌腠而入,内合脾脏。外湿虽为阴邪,不仅能伤阳,又能伤阴。外湿致病,多兼夹他邪而至,特别是疫疠之邪,常和湿气共同为害,导致流行性疾病的爆发。在气候日益变暖的当代,对外湿加强重视有着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湿 外感六淫 致病特点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王琳 井夫士 +2 位作者 张静 林庆学 井夫杰 《山东中医杂志》 2019年第9期849-852,共4页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配合穴位刺血组)和单纯推拿组各90例。治疗组综合采用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退六... 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的18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推拿配合穴位刺血组)和单纯推拿组各90例。治疗组综合采用推拿(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清肺经、清天河水、退六腑)+穴位刺血(取穴:①左侧少商、商阳、关冲及双侧耳尖穴;②右侧少商、商阳、关冲穴;③大椎穴)。推拿组治疗方法、疗程同治疗组中的推拿治疗。3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和症状、体征综合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症状与体征综合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配合穴位点刺是治疗小儿风热型外感发热安全有效的外治方法,优于单纯推拿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风热型 推拿 穴位 穴位点刺 外治法
下载PDF
浅谈司内揣外辨证观 被引量:4
8
作者 马胜 扈培增 姜建国 《河南中医》 2015年第4期671-672,共2页
司内而揣外出自《灵枢·外揣》,作为中医临床的两种辨证思维方法,历代医家以及教科书均较重视司外而揣内,很少提及司内而揣外,这种片面性直接影响了对辨证论治的全方位理解,进而影响到临床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的诊疗。司内揣外辨证... 司内而揣外出自《灵枢·外揣》,作为中医临床的两种辨证思维方法,历代医家以及教科书均较重视司外而揣内,很少提及司内而揣外,这种片面性直接影响了对辨证论治的全方位理解,进而影响到临床疑难性和复杂性疾病的诊疗。司内揣外辨证的基本涵义大致有以下五种意思:即按部位、色脉、望闻诊和问切诊、天人关系、有形无形之意,分出"内"和"外"。司内辨证思维的侧重点不是"揣外",而是"司内",不应停留于病家的外在脉证和体征方面去考虑问题,而应聚焦于机体的内在因素。内在因素包括阴阳关系,脏腑关系、气血关系、六淫致病特点等人体内部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并以此作为判断病机,确立治法,处方用药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内” “揣外” 辨证思维 阴阳 脏腑 气血 六淫
下载PDF
杏苏散加减治疗暑季外感咳嗽 被引量:2
9
作者 龙友余 安伟伟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64-65,共2页
寒、寒挟湿或过于寒凉是外感暑季咳嗽常见病因。宣散通气是治疗暑季外感咳嗽的治则治法,阐述在古方杏苏散的基础上进行加减治疗暑季外感咳嗽的机制和临床经验。
关键词 外感咳嗽 暑季 杏苏散 病因病机
下载PDF
柴葛清热颗粒治疗上感高热疗效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仲海 王胜春 +4 位作者 马爱玲 李锋 王长海 吴少华 陈晓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3年第6期340-343,共4页
目的 探讨柴葛清热颗粒降温与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内毒素诱发家兔体温上升模型,观察柴葛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三联菌苗实验中,柴葛(6.0 g/kg)解热作... 目的 探讨柴葛清热颗粒降温与免疫调节作用的相关性,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内毒素诱发家兔体温上升模型,观察柴葛对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在三联菌苗实验中,柴葛(6.0 g/kg)解热作用明显优于银黄口服液(P<0.01),内毒素致热实验,柴葛4.0 g/kg的效果最好。能增加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呈量效关系;能明显增加小鼠脾重、E玫瑰花结率,能增加小鼠胸腺重量,免疫小鼠胸腺萎缩有一定的对抗作用。结论 柴葛清热颗粒有较好的退热作用,这一作用机理与其提高细胞免疫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葛清热颗粒 外感高热 细胞免疫调节 药物治疗 小鼠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医学正旨择要》咳嗽证治规律浅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胜林 马凤丽 +4 位作者 聂坚 秦琼 乔磊 张建英 张明 《河南中医》 2013年第6期872-874,共3页
目的:探讨《医学正旨择要》中咳嗽的证治规律。方法:将《医学正旨择要》中所论述的咳嗽证治等内容逐句分解为586条,依据其各自所论的病因、病机、病位、诊断、治疗等不同,以八纲、脏腑等为据,逐条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经计数统计,《医学... 目的:探讨《医学正旨择要》中咳嗽的证治规律。方法:将《医学正旨择要》中所论述的咳嗽证治等内容逐句分解为586条,依据其各自所论的病因、病机、病位、诊断、治疗等不同,以八纲、脏腑等为据,逐条进行归类分析。结果:经计数统计,《医学正旨择要》论及咳嗽病因病性,属于热者有59条,属于寒者有59条,属于虚者48条,属于实者10条,因于水湿痰饮者共有119条(水25条,湿36条,痰45条,饮13条),因于燥者14条,病位在肺者共140条,在脾者35条,在肾者34条,在肝者13条,在胃者8条;论及治疗该病的方剂113首,其中只出现过一次的方剂有70首,出现过两次的方剂有25首,平均出现频次1.8次,出现次数最多的方剂是小青龙汤(11次)和小柴胡汤(11次),出现频次较多的方剂还有二陈汤(9次)、真武汤(6次)。结论:《医学正旨择要》认为咳嗽主要分为风寒外袭、风热侵袭、痰湿困阻、燥邪侵袭、肺脾气虚、肺肾阴虚六种证型。诊治咳嗽,在病位上除肺脏外,强调脾肾两脏的重要性;在病因上,强调咳嗽与痰湿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证治规律 《医学正旨择要》 病位 病因 风寒外袭证 风热侵袭证 痰湿困阻证 燥邪侵袭证 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下载PDF
《伤寒微旨论》探微 被引量:3
12
作者 程磐基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64-66,共3页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 以《永乐大典》所辑北宋医家韩祗和《伤寒微旨论》资料为依据,就其书中有关外感热病病机、病名、汗下温三法、阴黄证治、蓄血证治等内容进行研究。认为本书是第一本阐发仲景学术思想的专著,勇于创新,发仲景未尽之意,丰富了外感热病学的理论与临床。开宋代研究《伤寒论》之风气,是一本阐发仲景学说的重要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微旨论 韩祗和 外感热病
下载PDF
六淫气象因素与呼吸道微生态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倪艺榕 袁嘉丽 贺敏 《山东中医杂志》 2005年第11期647-649,共3页
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六淫气象因素的变化以及大气污染产生的有毒因子可导致人体呼吸道微生态失平衡,对呼吸道菌群的定植具有明显影响,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致使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增高... 呼吸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环境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六淫气象因素的变化以及大气污染产生的有毒因子可导致人体呼吸道微生态失平衡,对呼吸道菌群的定植具有明显影响,使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致使呼吸道疾病感染率增高。就当前对六淫气象因素与人体免疫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的相关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合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淫 呼吸道感染 微生态平衡 致病因素
下载PDF
从《金匮要略》看张仲景对六淫病因学说的贡献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景锋 杨晓黎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5期1-2,共2页
分析了《金匮要略》对六淫的形成、性质、致病特点以及对六淫致病相对性的认识,认为《金匮要略》构建了六淫病因学说的基本理论框架,有力地推动了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关键词 《金匮要略》 六淫 病因学说 贡献
下载PDF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外感后咳嗽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梅 《新中医》 CAS 2017年第6期42-43,共2页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外感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肺热壅盛型外感后咳嗽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疗程5天。结果:经5天治疗,治愈26例,占72.22%;有效6例,占16.67%;无效4例,占11.11%。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 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外感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6例肺热壅盛型外感后咳嗽患者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方治疗,疗程5天。结果:经5天治疗,治愈26例,占72.22%;有效6例,占16.67%;无效4例,占11.11%。结论:采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肺热壅盛型外感后咳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外感 肺热壅盛型 麻杏石甘汤
下载PDF
柴葛清毒颗粒剂治疗外感高热106例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胜光 温伟强 陶峰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2期49-50,共2页
报道运用自拟经验方柴葛清毒颗粒剂治疗外感高热(卫气同病型)106例,总有效率为89.62%,优于西药对照组(75.35%)。
关键词 外感高热 柴葛清毒颗粒剂 感冒 发热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论中医病因、邪气、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光霁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8-9,共2页
对中医学中病因与邪气概念的混乱模糊现象进行澄清。认为致病因素是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 ,病因是导致疾病的原因。邪气是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病邪 ,不能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关键词 中医学 病因 邪气
下载PDF
外燥辨识 被引量:1
18
作者 燕少恒 郭建博 《河南中医》 2012年第11期1425-1426,共2页
燥邪致病具有易伤肺系,易成外燥内湿证,抑肝气,生郁火,易与风热相兼等特点。小儿及阴虚或肝火偏旺者是燥邪的易感人群。临证时应注意鉴别凉燥证与温燥证、凉燥证与风寒外寒、温燥证与风热感冒等,方可辨证准确,用药精当。
关键词 外燥 凉燥 温燥 风寒外感 风热感冒
下载PDF
《伤寒论》中四肢骨节疼痛的证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唐瑛 《河南中医》 2008年第5期4-6,共3页
四肢骨节疼痛在《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诸篇都可以见到,但以太阳和少阴篇多见,共涉及原文十三条次,汤方六个。一般来说,时间短,疼痛范围广,疼痛程度较轻,并兼有外感症状为太阳伤寒证;疼痛局限于骨节,疼痛较剧烈,... 四肢骨节疼痛在《伤寒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诸篇都可以见到,但以太阳和少阴篇多见,共涉及原文十三条次,汤方六个。一般来说,时间短,疼痛范围广,疼痛程度较轻,并兼有外感症状为太阳伤寒证;疼痛局限于骨节,疼痛较剧烈,兼有少阳证,为太阳少阳合病;四肢疼痛明显,兼有太阴寒湿证,为太阴中风证;疼痛时间较长,病情缠绵,疼痛剧烈,可为肌肉,可为骨节,结合当地气候是否湿邪为患,首先考虑风湿;本为少阴体质,疼痛反复发作,四肢沉重疼痛,兼有水肿,多为肾阳虚衰,水饮内停证;而疼痛剧烈,伴有冷痛,多为肾阳虚,阴寒内盛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四肢骨节疼痛 证治规律 外感风寒 肾阳虚衰 风湿证
下载PDF
通宣理肺止嗽汤治疗外感咳嗽120例 被引量:3
20
作者 时建山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52-52,共1页
关键词 外感咳嗽 通宣理肺 止嗽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