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旧”精神与“新”理念——谈史前美术对市民的疗愈作用
1
作者 杨茜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4期188-192,共5页
史前美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被研究、被展示的形象呈现给世人,这种远离当代生活的艺术形式,除具有考古、历史、美学价值以外,其精神价值也不容忽视。除却传统的心理医生所提供的疗愈服务,史前美术的创作动机、表现形式、... 史前美术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以被研究、被展示的形象呈现给世人,这种远离当代生活的艺术形式,除具有考古、历史、美学价值以外,其精神价值也不容忽视。除却传统的心理医生所提供的疗愈服务,史前美术的创作动机、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内在价值也可以对城市居民的精神健康产生积极作用。当代倡导的跨学科融合、虚拟场景搭建、人工智能辅助、社会人文关怀等都有利于史前美术与当代民众产生交互。该文基于此探讨了史前美术的精神价值对当代市民的精神疗愈作用及对疗愈场所进行构想,为文化遗产赋活更新、重塑身份,并拓宽艺术疗愈的研究领域,使市民更加深刻地受益于文化遗产,实现“旧”精神与“新”理念的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美术 精神 城市环境 市民 艺术疗愈 体验
下载PDF
高校公共艺术课程的整合研究——以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综合体验与表现》课程为个案 被引量:5
2
作者 佟贺 尹爱青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03-207,共5页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与专业艺术课程有所区别,改变专业艺术课程的专业性和单一性特点,而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通识性。基于此,东北师范... 公共艺术课程是高校公共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大学生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公共艺术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要与专业艺术课程有所区别,改变专业艺术课程的专业性和单一性特点,而强调课程的整合性和通识性。基于此,东北师范大学开设《艺术综合体验与表现》公共艺术课程,依据课程整合理论,将音乐、舞蹈、美术、影视四个艺术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并在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方面做出改革,并进行4轮的研究和实践,通过调查法了解实施前后学生艺术素养方面的表现,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并提出课程实施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艺术课程 艺术综合体验与表现 课程建设 课程实施
下载PDF
当前艺术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杨佳焕 王润心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2-96,共5页
通过从营销的历史、艺术品销售时会遇到的陷阱,客户与机构的"价值交换"以及顾客的核心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艺术品营销的方向应该是以不干扰艺术本身为前提,机构再向消费者提供其所需的要求。并着重分析了顾客的核心需要、... 通过从营销的历史、艺术品销售时会遇到的陷阱,客户与机构的"价值交换"以及顾客的核心需求等方面的分析,认为艺术品营销的方向应该是以不干扰艺术本身为前提,机构再向消费者提供其所需的要求。并着重分析了顾客的核心需要、机构所需市场回应以及两者之间的价值交换,从而得出结论:艺术市场营销应该将艺术体验作为客户核心价值,而机构也应该提供帮助,让消费者去完成艺术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市场营销 营销陷阱 艺术体验 价值交换
下载PDF
直观与理性的交融:艺术民族志书写初论 被引量:8
4
作者 何明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1-77,125,共8页
在当代学术思潮和技术手段背景下,艺术民族志书写要整体把握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确立尊重研究对象的学术态度,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综合运用书面书写和声像技术等多种工具,实现透过艺术行为体验与“深描”文化持有者的艺术经验... 在当代学术思潮和技术手段背景下,艺术民族志书写要整体把握研究对象的文化体系,确立尊重研究对象的学术态度,从文化持有者的内部眼界出发,综合运用书面书写和声像技术等多种工具,实现透过艺术行为体验与“深描”文化持有者的艺术经验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民族志 艺术经验 文化持有者 体验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艺术修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娟 张伯邑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43,共4页
中小学教师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艺术修养内涵由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呈现能力组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美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学生审美认知需要为中心;艺术呈现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艺术知识技能为基础,... 中小学教师的艺术修养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质量。中小学教师多媒体艺术修养内涵由艺术审美能力和艺术呈现能力组成。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以美育教学理念为前提,以学生审美认知需要为中心;艺术呈现能力的提高以教师艺术知识技能为基础,以教学艺术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为手段。中小学教师只有通过"知"、"孕"、"化"的艺术体验过程,其多媒体艺术修养才能在实践中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教师 多媒体艺术修养 艺术审美能力 艺术呈现能力 艺术体验
下载PDF
论西方艺术哲学与艺术人类学间分歧及成因 被引量:4
6
作者 李世武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41,共12页
随着艺术人类学研究全球化热潮的兴起,西方艺术哲学和艺术人类学逐渐在艺术研究的范畴、艺术划分的标准、艺术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两门学科间之所以产生分歧,既因西方艺术哲学理论传统的狭隘和封闭,也... 随着艺术人类学研究全球化热潮的兴起,西方艺术哲学和艺术人类学逐渐在艺术研究的范畴、艺术划分的标准、艺术经验与审美经验的关系等核心问题上,产生了巨大的分歧。两门学科间之所以产生分歧,既因西方艺术哲学理论传统的狭隘和封闭,也因两门学科在不统一的语境下混用了某些关键概念。此外,两者在处理艺术经验时,皆陷入了功利或非功利的二元思维。艺术哲学和艺术人类学应平等地研究全球各民族的艺术,反对将所谓"美的艺术"凌驾于所谓"机械艺术"之上;应驳斥将西方中心主义、线性进化论和种族中心主义肆意运用到非西方艺术的研究中,进而误认为西方艺术优于非西方艺术的谬见;应自觉地辨析关键概念的使用语境;应在完整而统一的文化体系中,综合研究艺术经验中审美因素和非审美因素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哲学 艺术人类学 西方中心主义 概念的语境化 艺术经验
下载PDF
研究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的意义与价值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先觉 《新建筑》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4-65,共2页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 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在划分近现代建筑艺术年代分期的基础上,简述了中国近现代建筑艺术演进的过程,指出历史的经验对当今的建设仍具重要参考价值。要给近现代建筑艺术以公正的评价,应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不断提高,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近代建筑 现代建筑 建筑艺术 建筑评价
下载PDF
当今“元艺术学”的十个基本问题与五层基础架构——《当代艺术理论:分析美学导引》撰后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悦笛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1,130,共7页
从结构上说,当今"元艺术学"的十个基本问题——艺术本质、非西方定义、艺术本体、艺术形态、艺术经验、审美经验、艺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批评和艺术价值——构成了五层架构。"艺术本质观"是第一层级的问题,"... 从结构上说,当今"元艺术学"的十个基本问题——艺术本质、非西方定义、艺术本体、艺术形态、艺术经验、审美经验、艺术再现、艺术表现、艺术批评和艺术价值——构成了五层架构。"艺术本质观"是第一层级的问题,"非西方定义"则是东方的相应解答方式,回答的都是"艺术是什么"的亘古难题。"艺术本体论"与"艺术形态学"则是第二层级的问题,回答的是艺术品是如何存在与类分的问题,后者是前者的延伸,这些问题与艺术本质追问是相互深化的。"艺术再现"与"艺术表现"则是第三层级的问题,回答的是艺术呈现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问题,看似并置但其实前者较之后者有更深广的内涵。"艺术经验"与"审美经验"则是第四层级的问题,回答的是艺术经验与审美属性如何确定的问题,二者曾内在相关与交互规定,但又在彼此脱钩。"艺术批评"与"艺术价值"是后一个层级的问题,回答的是艺术如何评价与艺术价值何在的问题,评价问题会直接导向价值的追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艺术学 艺术本质观 艺术本体论 艺术经验观 艺术再现观 艺术表现论 艺术批评观 分析美学
下载PDF
艺术家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体现 被引量:3
9
作者 宋生贵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69-74,共6页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 艺术创作归根到底都要表现艺术家感受和体验过的人生,而且须有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映照;真切的生活及生命体验,是形成创作冲动及艺术生命的重要依据和前提。艺术家在不同人生遭际中生命体验的差异,对不同审美追求、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很大作用;艺术家人生体验的深切独到与浮泛从俗之别,在艺术创作中有差异分明的体现。艺术作品的高质量,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则是创作者投入了高"成本",那就是注入其真切的生活、生命体验,以及因此而生成对自然、人生独特的领悟与理解。这应该成为目前出现的某些艺术创作中的浮躁现象的一种启迪或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家 人生体验 艺术体现 艺术“成本” 美学品质
下载PDF
论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情感体验与艺术表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霞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0-189,共10页
文章通过对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Op.21)的分析,挖掘其作品的内在情感,并以此提出演唱者在进行艺术表现时应注意的演唱技术环节。
关键词 谢尔盖·拉赫玛尼诺夫 艺术歌曲(Op.21) 情感体验 艺术表现
下载PDF
艺术家的出场——现代艺术生产机制的历史局限 被引量:2
11
作者 孙晓霞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1期130-139,共10页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来自西方的自律艺术观念在各艺术学科中被普遍认可并影响至今。但近年来,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在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及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之间出现了错位。特别是在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学...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来,来自西方的自律艺术观念在各艺术学科中被普遍认可并影响至今。但近年来,随着艺术实践的不断丰富,人们发现在艺术观念、艺术实践及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之间出现了错位。特别是在艺术社会学、艺术人类学、民族艺术学学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理论研究的推动下,"审美非功利""为艺术而艺术"等自律论的现代艺术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挑战,以此为立论根基的现代艺术生产机制也开始受到质疑,恢复审美与生活之间的本然关联成为艺术新的理论方向。文章通过追溯西方现代艺术生产机制的历史发端,发现从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代言时隐匿的艺术家身份,到中世纪神学家代言时的"灵巧的双手",再到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自我代言时的主体显现,这一过程的背后隐藏着艺术家出场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所带有的排他性和抽离、隔绝等先天特性使得现代艺术观与中国传统和本土的艺术活动形态并不完全相适应。因此,未来应在现代艺术观之外,重新审视并发展传统审美经验所依附的艺术生产活动,不断丰富我们时代的艺术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艺术观 现代艺术生产机制 艺术家 出场 内驱力 排他性 传统审美经验
下载PDF
身份回归与精神重塑——中国现代艺术的历史使命及其价值取向 被引量:1
12
作者 饶建华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9-112,共4页
艺术的价值在于给人以终极关怀,而非浅层次的感官娱乐,因而不能单纯强调其先锋实验性。时代转型给中国现代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回归现代艺术的主体身份,重塑中国现代艺术精神,构建中国现代艺术价值体系当是其历史使命。从精神谱... 艺术的价值在于给人以终极关怀,而非浅层次的感官娱乐,因而不能单纯强调其先锋实验性。时代转型给中国现代艺术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回归现代艺术的主体身份,重塑中国现代艺术精神,构建中国现代艺术价值体系当是其历史使命。从精神谱系上,根植传统,以中西融汇的方式创作独具中国气派的艺术作品;从艺术理想上,回归美本身,创作出理性的、文学性的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艺术 艺术价值 艺术理想 实验性
下载PDF
量化思维与艺术经验——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关系的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晓霞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9-16,共8页
就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之关系而言,传统理论注重强调人文主义艺术对于科学的启示意义。而转化视角会发现,彼时的科学思维也对艺术经验的知识化、理论化带来了深远影响。以达·芬奇为代表的“高级技术工程师”通过量化思维消除艺... 就文艺复兴时期艺术与科学之关系而言,传统理论注重强调人文主义艺术对于科学的启示意义。而转化视角会发现,彼时的科学思维也对艺术经验的知识化、理论化带来了深远影响。以达·芬奇为代表的“高级技术工程师”通过量化思维消除艺术经验的大约知识特征,以数学为基础重构艺术知识体系,并使绘画、雕塑、建筑等艺术经验在实验确证的过程中被凝练,升华为具备逻辑性与因果律的理论文本形式;艺术经验中大约性的、口传心授的知识传承形态被精确性知识和原理所取代。文本性的理论知识与经验性的实践知识的汇合,带来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繁荣和鼎盛,也开启了现代科学之路。这种科学与艺术的亲密合体关系,对于我们今日所倡“新文科”运动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思维 高级技术工程师 实验艺术经验艺术的理论化
下载PDF
艺术制度论的再度阐释与反思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文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8-41,共4页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 20世纪60年代以后所涌现的先锋派艺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的艺术观念,也带来了美学的转向,分析美学对艺术作出了制度性的定义。艺术的制度论一方面迎合先锋派艺术,缺乏批判性;另一方面自身也存在理论困境,难以充分说明艺术的本质。对艺术制度论不可盲目接受,而要作出批判性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美学 艺术制度论 艺术概念 审美经验
下载PDF
浅析网络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观的发展
15
作者 韩勇 周鸿涛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7-21,共5页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引发了越来越多有待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从网络艺术的兴起和表现形式,探究当代网络艺术创作和现代人们审美感知的变化,与传统审美观不同,信息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对他人艺术品的欣赏,而是利用网...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网络文化引发了越来越多有待研究的新现象和新问题.从网络艺术的兴起和表现形式,探究当代网络艺术创作和现代人们审美感知的变化,与传统审美观不同,信息时代人们不再满足于只是对他人艺术品的欣赏,而是利用网络的手段,主动用自己的审美经验去探索发现与创作实践,使自我的审美体验得到了升华,使艺术更多地融入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艺术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传播 审美经验
下载PDF
打破英语美学界“审美经验”概念的困局
16
作者 赵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62-170,共9页
"审美经验"概念在20世纪后的英语美学界陷入了一种不断被高举,又不断被质疑,不断被重新定义,又不断被推翻的困局,具体表现为三组对立:美学与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神话与幻象,情感性体验/与情感无关,评价性/描述性。这种困局就... "审美经验"概念在20世纪后的英语美学界陷入了一种不断被高举,又不断被质疑,不断被重新定义,又不断被推翻的困局,具体表现为三组对立:美学与艺术理论的核心问题/神话与幻象,情感性体验/与情感无关,评价性/描述性。这种困局就根本上而言源于审美经验与艺术界定的错误结合、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艺术经验即审美经验"的错误等式。因此,打破困局的最好办法就是消除这一错误等式,为审美经验与艺术界定的紧密结合松绑。这样做不仅可以将审美经验从艺术领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同时也可以将艺术从审美经验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经验 困局 艺术界定 艺术经验
下载PDF
出人出戏是根本
17
作者 王文章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39,共3页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们明显增强的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呈现为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要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艺术形态不断趋向多样化,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也... 在当前社会发展的新时期,人们明显增强的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表现在精神文化需求上,呈现为丰富性、多样性和独特性。正是适应这种社会变化的要求,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艺术形态不断趋向多样化,满足大众需求的文化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在一个大众性、消费性文化产品越来越丰富的时代,社会更需要呼唤反映时代本质精神、体现精神文化价值和提升社会文化品格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的不断涌现。推动舞台艺术的繁荣,是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责任。舞台艺术创作的主体是精神领域的创造,表现在剧本创作和演员的舞台表演上更是如此。艺术创作要保证作家艺术家拥有个人创造与爱好的自由和广阔天地。从文化艺术的主管部门来讲,所谓抓创作,就是要按照艺术规律,即艺术创造的基本原则,去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演出和艺术发展创造一个协调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创作部门抓创作,这种"抓"是尊重、是引导、是沟通、是交流、是服务。舞台艺术创作由于具有的综合性和集体性的特点,尤其需要更多的组织要素。舞台艺术创作不要回避"抓",关键是要遵循艺术规律。文化主管部门如何"抓"创作,是一个值得总结的课题。江苏的艺术创作,正是以脚踏实地的工作,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代责任转化成为了舞台艺术创造中令人瞩目的累累硕果。他们不仅遵循艺术创作的规律,而且采取多种有效的措施,营造了良好的创作环境,激发了艺术家的创造智慧,紧紧围绕出人出戏的关键目标下功夫,并且最终通过对包括抓规划、抓机制、抓队伍、抓投入、抓调研、抓宣传等一系列具体有效的措施的落实,让人看到了喜人的成果。我们应该可以从江苏艺术创作实践的总结中得出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中国 文化建设 艺术创作 艺术作品 舞台艺术 江苏特色 成就 经验
下载PDF
当下文化与艺术创作思考
18
作者 李虹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74-76,共3页
与过去较为单一的社会文化景观相比 ,今天的现实面貌、文化境遇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有处于完善过程中的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 ,因为它总是向着生活与生命的现时展开 ,而一旦完善则标志着这种语言行将在现时环境中的失效。一种语言越精... 与过去较为单一的社会文化景观相比 ,今天的现实面貌、文化境遇已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只有处于完善过程中的语言是最有生命力的 ,因为它总是向着生活与生命的现时展开 ,而一旦完善则标志着这种语言行将在现时环境中的失效。一种语言越精致 ,也就是它在表现力上越贫乏的时候 ,这时只有实现语言的重构才能恢复它的活力。目前 ,我们拥有了一个最有选择空间的文化艺术时期 ,而国际国内的这种活跃状态 ,也会象今天的整个世界文化格局一样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艺术 艺术经验 语言 内涵 审美形式
下载PDF
艺术宗教学视野中的哥特式艺术解读
19
作者 王树刚 《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5期74-76,共3页
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浓厚基督教神秘色彩的"哥特式"成为当时最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是西方中世纪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典范,从艺术宗教学的角度对哥特式艺术的形式及其内涵作了细致分析,尤其是对其在艺术史上的积极意义给... 在欧洲的中世纪,具有浓厚基督教神秘色彩的"哥特式"成为当时最典雅的艺术风格。哥特式艺术是西方中世纪艺术中最高的艺术典范,从艺术宗教学的角度对哥特式艺术的形式及其内涵作了细致分析,尤其是对其在艺术史上的积极意义给予了相关的解读,其中还原哥特式艺术对中世纪人的强烈的感官体验则为解读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特式艺术 艺术宗教学 感官体验
下载PDF
浅谈居室空间——软艺术文化
20
作者 刘学文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8期77-80,共4页
软艺术具有丰富的元素,具有非凡的表现力和质感机理,具有亲和力及多样的表达风格,是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是无法替代的。
关键词 软艺术文化 艺术手段 体味生活和感悟人生 享受美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