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的遗传多态性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何奎芳 刘建国 +3 位作者 刘天佳 庄姮 杨德琴 潘乙怀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21-324,共4页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变形链球菌(血清c、f型)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V+)的遗传状况,分析其基因中存在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遗传信息。方法:选择临床最常见的血清型c、f型菌株117株(包括7株参考株),提取DNA,行PCR扩增... 目的:从分子水平探讨变形链球菌(血清c、f型)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V+)的遗传状况,分析其基因中存在的变异,为进一步研究其结构和功能提供遗传信息。方法:选择临床最常见的血清型c、f型菌株117株(包括7株参考株),提取DNA,行PCR扩增,获得SrV+区片段基因;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I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并与部分国际参考株进行比较归类。从所占比例较多的基因型中,各选一代表株的PCR产物分别测序,将测序结果用Clone3.1version软件比较各型酶切位点。结果:117株菌株共分出5种基因型(A、B、C、D、E型);血清f型OMZ175为其中的一种;A型48株,B型45株,C型20株,D、E型则分别只有1株和3株,显示出明显差异;以参考株基因型为准,分别将A、B、C型定为p1样、spaP样或sr样、pac样;D型只有1株临床株,不排除实验过程中突发变异的可能;E型的3株也为临床株,尚无参考株与其相对应。结论:变形链球菌(血清c、f型)表面蛋白可变区呈多态性分布,有5种基因型,分布较为集中者分别为p1样、spaP或sr样、pac样,且血清f型属于血清c型的spaP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c、f型) 表面蛋白V^+区 基因型 PCR—RFLP
下载PDF
乳酸杆菌表层蛋白基因结构及功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关晓燕 罗卫东 +2 位作者 李丽丽 董颖 顾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679-684,共6页
乳酸杆菌对宿主的黏附性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基础,而其黏附性与自身的表层蛋白密切相关。乳酸杆菌表层蛋白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低、高等电点、结构和基因的多样性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乳酸杆菌的表层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从乳酸杆... 乳酸杆菌对宿主的黏附性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基础,而其黏附性与自身的表层蛋白密切相关。乳酸杆菌表层蛋白具有相对分子质量低、高等电点、结构和基因的多样性等特点。国内外学者对于乳酸杆菌的表层蛋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作者从乳酸杆菌表层蛋白的基因结构和特性、和生物学功能几个方面对乳酸杆菌表层蛋白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 表层蛋白 结构域 基因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 被引量:6
3
作者 何奎芳 刘建国 +3 位作者 刘天佳 杨德琴 庄姮 李颂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6年第1期5-7,共3页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与葡聚糖合成的关系。方法:取本课题组前期工作所获得的变链c型临床株,分成水溶性葡聚糖(WSG)组和水不溶性葡聚糖(WIG)组;每组又按葡聚糖合成能力分为合成量高(ABS〉0.5)与合成量低(ABS〈0.15)组。以所选细菌DNA为模板,PCR扩增表面蛋白V区编码基因SrV+,经DdeI酶切分型,比较各基因型在两组细菌中的分布情况。结果:1)两组均有4种基因型(A、B、C、D)并且在构成比上都以A、B型占多数,C、D型所占比例较少且存在明显差异;2)在WSG组主要基因型的分布出现差异:合成量高的以A型为主占50%,B型占33.33%,C型占11.11%;合成量低的以B型为主占50%,A型占30.77%,C型19.15%。5)在WIG组A、B型的分配基本相似,均在40~48%之间。结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的基因型分布与水溶性葡聚糖的合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合成未见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可变区(V^+) 葡聚糖 基因型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龋病发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庄姮 刘天佳 +3 位作者 刘建国 杨德琴 何奎芳 李颂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V区、P区及 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 实验菌株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 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提取全菌 DNA ,经PCR分别扩增表面蛋白 V区、P区编码基因... 目的 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 V区、P区及 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 实验菌株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 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 ,提取全菌 DNA ,经PCR分别扩增表面蛋白 V区、P区编码基因 spa P- pv(2 0 6 0~ 315 7bp)、C末端编码基因 spa P- c(4 0 0 3~ 4 85 1bp)后 ,用限制性内切酶 Alu 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 两组不同粘附力的变形链球菌 (血清 c型 )临床分离株全菌 DNA扩增产物 spa P- pv经 Alu 酶切后 ,出现了两种基因型 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粘附力菌株的分布不同 (P<0 .0 5 ) ,a型在低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高粘附力菌株 ,而 b型在高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低粘附力菌株。 spa P- c经 Alu 酶切后 ,共呈现两种基因型 c、d。 d型在高、低粘附力的菌株中各占 1例 ,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spa 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 基因型 粘附力
下载PDF
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连冰洁 刘震华 赵今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A区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其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菌贴壁法进行维吾尔族儿童高龋组(dmft≥5)和无龋组(dmft=0)变链菌临床株黏附试验。选取黏附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菌株,提...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A区基因遗传多态性与其黏附能力的关系。方法:通过细菌贴壁法进行维吾尔族儿童高龋组(dmft≥5)和无龋组(dmft=0)变链菌临床株黏附试验。选取黏附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菌株,提取细菌DNA,经PCR扩增其表面蛋白A区编码基因spaP-a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高龋组黏附能力(33.92±8.79)%强于无龋组(27.5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HaeⅢ酶切后,高黏附力组和低黏附力组变链菌均出现了A、B两种基因型,且在两组菌株中的分布情况不同,A基因型在高黏附力组居多,B基因型在低黏附力组居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序证实spaP-a基因的特异性碱基突变引起酶切位点改变而产生基因多态性。结论: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链菌临床株spaP-a基因具有得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其黏附能力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儿童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A区 黏附能力 基因型
下载PDF
转基因番茄防龋疫苗的基础研究 Ⅰ.变形链球菌pac基因唾液粘附区植物表达质粒的构建 被引量:11
6
作者 蒋少云 凌均启 《口腔医学纵横》 CSCD 2000年第2期94-96,共3页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基因 (pac)唾液粘附区的植物表达质粒pROP1和pRPB1。方法 :用PCR扩增的含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唾液粘附区P1片段 (184- 1946bp)与植物的高效表达质粒pROKCP结合 ,构建pROP1表达质粒 ;且将此质粒与Bar基因 (... 目的 :构建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基因 (pac)唾液粘附区的植物表达质粒pROP1和pRPB1。方法 :用PCR扩增的含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唾液粘附区P1片段 (184- 1946bp)与植物的高效表达质粒pROKCP结合 ,构建pROP1表达质粒 ;且将此质粒与Bar基因 (抗除草剂基因 )连接 ,构建表达质粒pRPB1,酶切电泳检测。结果 :从pPC41中扩增的P1片段整合到pROKCP的适当部位 ,构成重组质粒pROP1,从pPBar分离出的Bar基因整合到pROP1,构成重组质粒pRPB1。结论 :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携带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唾液粘附区的植物表达质粒pROP1和pRP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表达质粒 唾液粘附区 龋齿 pac蛋白
下载PDF
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P1中A区和P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慧 张向宇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6-109,共4页
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对细菌在牙面的初始黏附及菌体之间的聚集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表面蛋白抗原Ⅰ/Ⅱ的阳性免疫与抗蛋白P1单克隆抗体的阴性免疫都能抑制变异链球菌致龋,因此表面蛋白P1已被看作龋... 变异链球菌是龋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变异链球菌表面蛋白对细菌在牙面的初始黏附及菌体之间的聚集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实表面蛋白抗原Ⅰ/Ⅱ的阳性免疫与抗蛋白P1单克隆抗体的阴性免疫都能抑制变异链球菌致龋,因此表面蛋白P1已被看作龋病疫苗开发的潜在抗原[1]。该文就P1结构中的脯氨酸富集区(P区)、丙氨酸富集区(A区)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P1的免疫原性、稳定性和表面表达等方面的影响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链球菌 表面蛋白 脯氨酸富集区 丙氨酸富集区
下载PDF
环形泰勒虫裂殖体表面蛋白基因高免疫原性区片段的克隆及其表达
8
作者 党志胜 罗建勋 +3 位作者 蒋锡仕 黄孝玢 白启 殷宏 《中国兽医科技》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6,共5页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 72 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 (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 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 (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 pGEM TEasy载体上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 10 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 pG... 根据环形泰勒虫TaA12 72 1株裂殖体表面抗原 (TaSP)基因的序列设计了 1对引物 ,用PCR扩增出该基因长为 393bp的高免疫原性区片段 (SBxp)。将扩增产物连接到 pGEM TEasy载体上 ,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JM 10 9中进行克隆。随后将重组质粒 pGEM SBxp和表达载体 pGEX 4T 1分别以BamHⅠ、XhoⅠ酶切后 ,将酶切的目的片段SBxp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pGEX 4T 1 SBxp ,并将其转化到BL2 1宿主菌中。提取重组质粒经BamHⅠ、XhoⅠ酶切、PCR鉴定和测序确证后 ,阳性克隆用IPTG诱导表达。收集不同时间的菌液进行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ting检测。结果 ,SBxp基因在大肠埃希氏菌中成功表达 ,其表达产物为分子质量 4 3ku的融合蛋白 ,该产物能被牛环形泰勒虫阳性血清所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形泰勒虫 热带泰勒虫病 环形泰勒虫病 裂殖体 表面蛋白 基因 高免疫原性区 克隆 表达 重组质粒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庄妲 刘天佳 +2 位作者 李颂 杨锦波 杨德琴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38-440,456,共4页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表面蛋白A区编码基因spaP-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A区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能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表面蛋白A区编码基因spaP-a后,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经HaeⅢ酶切后,两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均出现了4种基因型,且4种基因型在两组菌株的构成情况不同。结论: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的spaP-a具有遗传多态性,粘附能力较强的菌株比粘附能力较弱的菌株具有更明显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多态性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A区 基因型 粘附力
下载PDF
重组变形链球菌V+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10
作者 甘晓榕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2,共2页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 (V +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诱导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进一步纯化。方法 将V +基因以C端融合 6个组氨酸的形式在E .coliBL2 1(DE3 )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His6 融合表达产物经金属离子(Ni2 +)配体亲... 目的 探讨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 (V + )基因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诱导表达及其表达产物的进一步纯化。方法 将V +基因以C端融合 6个组氨酸的形式在E .coliBL2 1(DE3 )中进行IPTG诱导表达。His6 融合表达产物经金属离子(Ni2 +)配体亲和层析分离纯化 ,SDS PAGE电泳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表达产物。结果 SDS PAGE分析确定有与His6 融合表达产物 (His6 rV + )理论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的诱导表达条带 ,其表达量占全菌蛋白的 2 0 %左右 ,表达产物以可溶形式存在。进一步纯化目的蛋白 ,纯度可达 90 %。Westernblot实验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结论 His6 融合表达载体可以高效地表达和纯化重组V +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表白质可变区 基因融合 基因表达 龋齿 龋齿疫苗
下载PDF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预后相关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毛洁 毛峥嵘 周韧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50-256,共7页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是CLL患者最重要的预后标记,而Zeta链相关蛋白激酶(ZAP-70)可作为IGVH突变状态的替代标记。CD38是一种促使B细胞活化和增殖的Ⅱ类跨膜糖蛋白,能提高CLL细胞的... 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是成人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种。IGVH基因的突变状态是CLL患者最重要的预后标记,而Zeta链相关蛋白激酶(ZAP-70)可作为IGVH突变状态的替代标记。CD38是一种促使B细胞活化和增殖的Ⅱ类跨膜糖蛋白,能提高CLL细胞的生存率,促进其增殖,也可作为CLL的独立预后指标。另外,超过80%的CLL患者存在染色体畸变,最常见的异常是染色体的丢失,其中13q14缺失最为常见(35%);而最常见的染色体增加为12q的三体性(23%)。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表达增高预示CLL的恶性进展及其生存期的缩短。Toll样受体是天然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TLR激动剂与放化疗、单克隆抗体,以及肿瘤疫苗联合应用将给CLL的治疗带来重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染色体畸变 免疫球蛋白可变区 受体 细胞表面 预后
下载PDF
重组质粒pEGFP-N1-Srv+免疫SD大鼠后对龋齿的影响
12
作者 杨宁宁 何奎芳 +3 位作者 潘乙怀 王惠宁 邓辉 麻健丰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37-642,共6页
目的:将已构建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不同途径免疫SD大鼠,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原位表达,免疫定菌鼠后的特异性抗体形成及对龋齿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股四头肌肌肉注... 目的:将已构建的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不同途径免疫SD大鼠,观察其在大鼠体内的原位表达,免疫定菌鼠后的特异性抗体形成及对龋齿的影响。方法: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股四头肌肌肉注射和下颌下腺区皮下注射2种途径免疫大鼠,免疫组化观察重组质粒的原位表达;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免疫途径同上,免疫剂量为100μg/只,2周后加强免疫1次。应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唾液特异性sIgA抗体,Keyes龋齿计分法评估磨牙的患龋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大鼠股四头肌细胞、下颌下腺组织内均见重组质粒的阳性表达。②重组质粒pEGFP-N1-Srv+经不同途径免疫定菌SD大鼠后,可检测到血清特异性IgG抗体和唾液特异性sIgA抗体水平升高,均于首次免疫后第4周达到高峰;该时段各组间的抗体水平,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下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后的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肌肉注射组(P<0.05)。③重组质粒免疫定菌鼠后,实验组和对照组间的龋齿计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组质粒pEGFP-N1-Srv+能够在动物体内原位表达,并能诱导SD大鼠血清特异性IgG和唾液特异性sIgA抗体增高;经下颌下腺区皮下注射后的sIgA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肌肉注射,具有一定的免疫优势。但该区域单独的龋齿预防效果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V区 重组质粒pEGFP—N1-Srv+ 基因疫苗
下载PDF
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可变区真核载体质粒pEGFP—N1-SrV+的构建及在293T细胞的表达 被引量:1
13
作者 何奎芳 于晓光 +2 位作者 潘乙怀 刘建国 亓庆国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24-329,共6页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变链菌)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SrV+,并转架哺乳动物细胞293T,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变链菌OMZl75的srv+基因序列,化学合成SrV+的编码基因srv+,将真... 目的构建变形链球菌(变链菌)表面蛋白可变区(extended-v)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SrV+,并转架哺乳动物细胞293T,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功能奠定基础。方法根据已报道变链菌OMZl75的srv+基因序列,化学合成SrV+的编码基因srv+,将真核载体质粒pEGFP—N1和srv+基因片段分别用KpnⅠ/XhoⅠ双酶切,连接获取重组质粒pEGFP-N1-Srv+,并对其进行PCR、酶切和测序鉴定。通过H旨质体法瞬时转染哺乳动物细胞293T。运用荧光显微镜观察、Westernblot及real-timePCR法橙。目的蛋白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通过基因化学合成技术,获得1136bp的目的基因srv+,经测序鉴定与模板目的基因序列一致;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SrV+;PCR扩增检测可获得1.33kb目的基因片段;KpnI/XhoI双酶切可见4.7kb和1.1kb两条电泳条带,证实重组质粒pEGFP-N1-SrV+携带目的基因;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到重组质粒pEGFP.N1-SrV+融合GFP后的表达,目的细胞的转染效率达到80%以上;Westernblot检测到相对分子质量(Mr)为72×10^3处有特征条带,其大小和Srv+融合蛋白(42×10^3+28×10^3=70×10^3)相吻合;real-timePCR数值分析显示:在293T细胞中,s邢+基因的过表达效果显著。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EGFP-N1-SrV+,并能够在哺乳动物细胞293T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可变区SrV+ 真核载体pEGFP—N1 293T细胞
原文传递
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V区遗传多态性研究
14
作者 连冰洁 冯锦虹 +2 位作者 张婉婷 刘媛 赵今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2期1397-1400,共4页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V区遗传多态性与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关系。方法选取课题组前期实验所得的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株18株和无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 目的比较维吾尔族高龋和无龋儿童变链菌临床分离株表面蛋白V区遗传多态性与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的关系。方法选取课题组前期实验所得的维吾尔族高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强的变形链球菌临床株18株和无龋儿童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较弱临床株12株。提取全菌DNA,经PCR扩增其表面蛋白可变区V区编码基因SrV^+后,利用限制性内切酶DdeⅠ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经DdeⅠ酶切后,高产糖组变链菌出现了4种基因型,低产糖组出现了3种基因型。这几种基因型在不同产糖组中的分布不同(P<0.05)。结论维吾尔族不同龋敏感儿童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SrV^+基因的遗传多态性可能是其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儿童 变形链球菌 表面蛋白V区 基因型 水不溶性葡聚糖
原文传递
Advanced experimental methods toward understanding biophysicochemical interactions of interfacial biomolecules by using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 被引量:2
15
作者 YE Shu Ji LUO Yi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2期1646-1661,共16页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VS)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study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interactions of biomolecul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Yet most previous s... Sum frequency generation vibrational spectroscopy(SFG-VS)has been demonstrated to be a powerful technique to study the interfacial structures and interactions of biomolecul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Yet most previous studies mainly collected the SFG spectra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1500–4000 cm-1,which is not always sufficient to describe the detailed interactions at surface and interface.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complex biophysicochemical interactions between biomolecules and surface requires new ideas and advanced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collecting SFG vibrational spectra.We introduced some advanced methods recently exploited by our group and others,including(1)detection of vibration modes in the fingerprint region;(2)combination of chiral and achiral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3)SFG coupled with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4)imaging and microscopy approaches;and(5)ultrafast time-resolved SFG measurements.The technique that we integrated with these advanced methods may help to give a detailed and high-spatial-resolution 3D picture of interfacial biomolecu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ein CHOLESTEROL 3D interfacial structures fingerprint region amide III chiral polarization 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 TIME-RESOLVED
原文传递
一种肺炎链球菌重组蛋白PsaA-PspA23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
16
作者 甘忠桥 孟祥玉 +6 位作者 李博 陈晓瑞 张悦 袁剑文 梁丹虹 吴永革 谷铁军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9期955-959,964,共6页
目的优化肺炎疫苗重组蛋白基因Psa A-Psp A23的同源区序列,阻止该基因的组氨酸标签(His-tag)融合表达,对突变后的目的基因进行表达及鉴定。方法以肺炎疫苗重组蛋白基因Psa A-Psp A23为模板,设计2对具有重叠区的特异性引物,并分别对该重... 目的优化肺炎疫苗重组蛋白基因Psa A-Psp A23的同源区序列,阻止该基因的组氨酸标签(His-tag)融合表达,对突变后的目的基因进行表达及鉴定。方法以肺炎疫苗重组蛋白基因Psa A-Psp A23为模板,设计2对具有重叠区的特异性引物,并分别对该重组基因进行扩增,得到Psa A-Psp A2和Psp A3的CDR区(亚类决定区)基因片段。利用重叠延伸PCR(Overlap PCR)技术,将Psa A-Psp A2基因片段和Psp A3的CDR区基因片段连接,得到同源区优化后的基因片段。利用PCR技术扩增同源区优化后的基因片段,使该基因3′末端引入终止密码子,阻止Psa APsp A23基因表达载体上His-tag的融合表达。将得到的片段同源区优化且无His-tag融合表达的目的基因连接至p ET20b载体后,转入大肠埃希菌(E.coli)中进行表达,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 ET20b-Psa A-Psp A23经双酶切和测序鉴定,证明构建正确;转化E.coli中,37℃,IPTG终浓度1 mmol/L诱导5 h,获得可溶性表达的重组蛋白,且无His-tag。结论 Psa A-Psp A23蛋白基因同源区优化及His-tag成功去除,并在原核表达系统E.coli中可溶性表达,可为Psa A-Psp A23蛋白疫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氨酸标签 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 同源区序列 重叠延伸PCR
原文传递
蠕虫来源的LNFPⅢ对周围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和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17
作者 丁有权 任弘毅 +2 位作者 肖霞 李轩漾 齐建国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9-635,共7页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 目的 探讨蠕虫来源的免疫调控性糖分子乳-N-岩藻五糖Ⅲ(lacto-N-fucopentaoseⅢ,LNFPⅢ)对成年大鼠胫神经永久性横断伤(即改良型备用性神经损伤,modified spared nerve injury,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的影响,以及它对此时脊髓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假手术组(n=6)、mSNI手术组(n=6)、mSNI手术+牛血清白蛋白(BSA)组(n=12)和mSNI手术+LNFPⅢ组(n=12)。各组动物行右侧mSNI手术或者相应的假手术,根据实验分组腹腔注射BSA或LNFPⅢ与BSA的结合物。每组取6只大鼠进行足底试验、von Frey纤维试验、针刺试验和丙酮试验,测试手术前、后手术同侧和对侧大鼠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疼痛反应。制备mSNI手术+BSA组和mSNI手术+LNFPⅢ组手术后7d和14d(各组每个时间点3只动物)的第3~第4腰椎(L3~4)脊髓节段冰冻切片,进行小胶质/巨噬细胞标志物分化抗原簇分子11b(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molecule 11b,CD11b)和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 成年大鼠mSNI后,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可显著缓解手术后急性诱导期(4/5d)和慢性转化期(7/8d和14/15d)中手术侧后爪足底面腓肠神经和隐神经皮肤区域特异性的机械和温度刺激诱发的病理性疼痛。同时,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抑制mSNI大鼠手术侧脊髓背角中术后7d小胶质/巨噬细胞以及术后7d和14d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结论 早期系统性给予LNFPⅢ能抑制成年大鼠mSNI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发生(包括急性诱发和慢性转化)以及该过程中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 神经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LNFPⅢ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