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用药规律
1
作者 吴朝旭 黄姗 +1 位作者 万飞 周天寒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期27-31,共5页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 目的:探究《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选取《外台秘要方》卷一至四关于外感发热的方剂,提取频次≥7次的高频药物,对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纳入55首方剂,药物86味。药物使用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黄芩、淡豆豉、生姜、桂枝等;药味以苦为主,药性以寒、微寒为主。聚类分析发现甘草-麦冬-白芍-大枣-生姜-茯苓、石膏-麻黄-葛根-桂枝、柴胡-黄芩-大黄-芒硝、栀子-淡豆豉4首核心处方。关联分析发现了28个关联规则,其中(葱白→淡豆豉)、(甘草、生姜→大枣)分别具有最高的提升度。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外台秘要方》治疗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治疗上具有顾护脾胃、调和营卫,解肌清热,和解少阳兼清阳明热证以及清宣郁热等多种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外台秘要方》 数据挖掘 核心处方
下载PDF
石膏粳米汤治疗外感发热
2
作者 黄新芳 林星辉 +1 位作者 伍波 邵命海 《河南中医》 2024年第7期1021-1025,共5页
石膏粳米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可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者;也可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石膏粳米汤中生石膏清热泻火,粳米助力发汗,全方清热泻火,辛凉发汗,祛邪而不伤正,其退热机理在于清热发汗。石膏粳... 石膏粳米汤出自《医学衷中参西录》,可治温病初得、脉浮而有力、身体壮热者;也可治一切感冒初得,身不恶寒而心中发热者。石膏粳米汤中生石膏清热泻火,粳米助力发汗,全方清热泻火,辛凉发汗,祛邪而不伤正,其退热机理在于清热发汗。石膏粳米汤对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初期,确属热证的,有较好的退热效果,但临床应用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石膏必须使用生石膏,避免煅石膏,用前需研细末,且剂量不能过少;(2)粳米不可或缺,粳米可以减轻石膏寒凉特性,对于脾胃虚弱的患者尤为重要,可以避免生石膏所致腹泻等不良反应;(3)要温热服下,有助于快速发汗降温;(4)高热39℃,甚至40℃以上者可结合西药治疗;(5)建议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高热早期使用,若是疾病中后期发热可能病已传经入里,恐生他变;(6)对于高龄、基础疾病多且伴有严重肺感甚至多脏器衰竭的重症患者,应该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提高疗效,挽救生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膏粳米汤 外感发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医学衷中参西录》 张锡纯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周平安教授外感发热用药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国栋 吴志松 +2 位作者 曹芳 王玮 焦扬 《环球中医药》 CAS 2016年第9期1038-1043,共6页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 目的探索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的中药配伍及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整理周平安教授治疗外感发热医案,对所用药物通过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进行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1)药物及其性味归经频数分析总结出解表药、清热药、宣肺止咳药位居前三位;苦寒与辛温之品并用,但以苦寒清热为主;以归属肺经药物为主,直达病所,兼顾脾胃,或清泄大肠,表里同治。(2)关联规则分析提取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两组常用药对及解表药→柴胡+黄芩、解表药→炙麻黄+杏仁两组常见的配伍组合。(3)聚类分析得出柴胡、黄芩,炙麻黄、杏仁、生石膏、生甘草,羌活、紫苏叶、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射干、桔梗,豆豉、青蒿、生黄芪等9组药。结论周平安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几个用药特点:(1)苦寒辛温并用,以苦寒清热为主;(2)解表清里,清透兼施;(3)脏腑同治,照顾兼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平安 外感发热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下载PDF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韩新民 王雪峰 +4 位作者 张葆青 向希雄 魏小维 宋丽君 程燕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年第5期375-379,共5页
目的进一步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入选7家研究中心479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疗程为5 d。以症状体... 目的进一步评价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双盲、多中心临床试验设计入选7家研究中心479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疗程为5 d。以症状体征和综合疗效评价为主要有效性评价指标,以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安全性检测为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结果疾病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87.71%(307/350),优于对照组27.12%(32/118);在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方面,试验组87.71%(307/350),优于对照组28.81%(34/118)。对于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的评价,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性方面,试验组有1例发生不良反应(轻度过敏),发生率为0.28%。结论Ⅲ期临床试验结果进一步证明小儿荆杏止咳颗粒治疗小儿急性支气管炎风寒化热证是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咳嗽 风寒化热证 小儿荆杏止咳颗粒 儿童
下载PDF
清热和解法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孙雪松 许国磊 李树斌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1484-1487,共4页
目的:观察清热和解法在治疗外感发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外感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清热和解法治疗,方选麻杏石甘汤和小柴胡汤,采用序贯给药方式。对照组给予日夜百服宁联... 目的:观察清热和解法在治疗外感发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外感发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治疗组给予清热和解法治疗,方选麻杏石甘汤和小柴胡汤,采用序贯给药方式。对照组给予日夜百服宁联合酚咖片(必要时)服用。观察2组体温变化及计算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组经治疗24 h体温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且较为持久。总有效率达到9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中药清热和解法治疗本季外感发热更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清热和解法 小柴胡汤 麻杏石甘汤
下载PDF
三阳清解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探讨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晓燕 刘娟 +3 位作者 孔令霞 张艳梅 汤瑞莲 王立彪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4期185-186,共2页
小儿"体禀少阳",脏腑薄、藩篱疏,易于发病及传变,且易于从阳化热,致使小儿外感发热就诊时常常是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治疗时要抓住三阳之枢的少阳,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清泻阳明、疏散太阳,笔者称之为三阳清解法。临床... 小儿"体禀少阳",脏腑薄、藩篱疏,易于发病及传变,且易于从阳化热,致使小儿外感发热就诊时常常是太阳、少阳、阳明三阳合病。治疗时要抓住三阳之枢的少阳,以和解少阳为主,兼以清泻阳明、疏散太阳,笔者称之为三阳清解法。临床以此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可取得良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发热 三阳合病 三阳清解法 儿童
下载PDF
临证发热证治举要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玉超 刘清泉 《上海中医药杂志》 2020年第6期44-49,共6页
结合10则不同疾病不同证因引起的发热,探讨发热证治。认为其病因可见外感,又见内伤,治疗需辨病辨证结合,辨别虚实,审证求因。
关键词 发热 外感 内伤 审证求因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刁本恕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经验探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宋建蓉 刁本恕 《四川中医》 2010年第7期1-2,共2页
本文阐述了"蜀中名医"刁本恕主任医师,在"内病外治法"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中药洗浴法、中药涂擦法、中药滴鼻法、中药经穴推拿法、针刺法和放血疗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具有... 本文阐述了"蜀中名医"刁本恕主任医师,在"内病外治法"学术思想指导下,运用中药洗浴法、中药涂擦法、中药滴鼻法、中药经穴推拿法、针刺法和放血疗法等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疗效显著,具有"简便廉效"的特色,符合现代社会的要求,不失为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高热 中医外治法 名医经验 刁本恕
下载PDF
青蒿香薷散浸浴治疗夏季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麦秀军 林永刚 林韵怡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2-164,共3页
【目的】观察青蒿香薷散浸浴治疗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4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西药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流涕咳嗽者加服双扑伪麻分散片;腋温38.... 【目的】观察青蒿香薷散浸浴治疗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降温效果。【方法】将420例外感发热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0例。所有患儿均给予常规中西医结合治疗,包括:西药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流涕咳嗽者加服双扑伪麻分散片;腋温38.5℃以上时口服布洛芬混悬液;中医辨证属风热犯表者给予银翘散加减,属暑湿伤表者给予新加香薷饮加减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青蒿香薷散(青蒿、香薷、野菊花、薄荷)浸浴。观察2组疗效及需口服布洛芬退热次数。【结果】(1)治疗组的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2.38%和92.86%,对照组分别为20.48%和84.29%;2组比较,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需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次数为156次,对照组需使用退热药布洛芬次数为468次,治疗组需使用退热药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所有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青蒿香薷散对夏季小儿发热治疗效果良好,具有用药安全方便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季小儿外感发热/中西医结合疗法 青蒿香薷散/治疗应用 浸浴疗法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发热用药规律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文琳 王建超 +2 位作者 银艳桃 文彬 邓鑫 《河南中医》 2020年第9期1383-1387,共5页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发热"为检索词、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发热的用药规律。方法:以"发热"为检索词、以"中医"或"中药"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等数据库2005年1月至2020年2月中医药治疗发热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后建立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总结发热的症状特征、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142篇,包括症状118种,处方165首,中药186味。高频症状前5位分别为:发热、恶寒、头痛、咳嗽、口干;高频舌象前5位分别为:舌偏红、舌淡红、舌尖红、舌黯红、舌红绛;高频苔象前5位分别为:苔薄白、苔薄黄、苔黄腻、苔白、苔白腻;高频脉象前5位分别为:脉浮数、脉滑数、脉浮紧、脉细数、脉弦细;高频药物前5位分别为:甘草、柴胡、黄芩、连翘、杏仁;常用组合为金银花-连翘、麻黄-杏仁-甘草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4类。结论:中医将发热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治疗外感发热以疏风解表药物为主,治疗内伤发热属虚者以益气、养血、滋阴、温阳为主,兼以清热;属实者以解郁、活血、除湿、清热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用药规律 外感发热 内伤发热
下载PDF
银翘白虎汤灌肠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小儿外感高热45例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陆峰丽 姚国芳 《新中医》 CAS 2020年第16期156-159,共4页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银翘白虎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外感高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并给予物理降温等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观察在常规西药与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银翘白虎汤灌肠治疗小儿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外感高热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栓治疗,并给予物理降温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银翘白虎汤灌肠治疗。2组疗程均为3 d。记录用药前与首次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腋温,并统计退热有效率;记录退热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统计治疗1 d、2 d、3 d的解热率;治疗前后评定主要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降低体温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首次用药后30 min、1 h、2 h的腋温均呈下降趋势(P<0.05),观察组用药后3个时点的腋温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退热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用药后1 h、2 h的退热有效率与治疗2 d、3 d的解热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主要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主要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西药与护理措施基础上给予银翘白虎汤灌肠治疗外感高热患儿,可快速降低体温,缩短病程,并能有效缓解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其他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感高热 儿童 中西医结合疗法 银翘白虎汤 中药灌肠 护理
下载PDF
桂枝汤加减治疗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体会 被引量:1
12
作者 邓健 叶绮娜 +1 位作者 张静 卢焯明 《新中医》 CAS 2021年第18期14-16,共3页
介绍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在临床中发现,岭南地区小儿多有脾胃虚寒的体质特点,夏季外感发热多为本虚标实。治疗上须扶正祛邪,同时顾护脾胃。桂枝汤解表而调营卫,健脾而扶正气,处处体现仲景顾护脾胃... 介绍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体会。在临床中发现,岭南地区小儿多有脾胃虚寒的体质特点,夏季外感发热多为本虚标实。治疗上须扶正祛邪,同时顾护脾胃。桂枝汤解表而调营卫,健脾而扶正气,处处体现仲景顾护脾胃的思想,随证加减可契合岭南地区夏季小儿外感发热的病机特点,遂临床用之效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岭南地区 夏季 桂枝汤
下载PDF
贴脐疗法在儿科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姚芳琴 陶智会 +1 位作者 胡琼 闻丽 《智慧健康》 2019年第32期42-44,共3页
贴脐法重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即可克服小儿内服给药的不便,又可起到简便廉效的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对贴脐疗法在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为临床更加合... 贴脐法重要的中医外治法之一,在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儿科疾病的治疗中,即可克服小儿内服给药的不便,又可起到简便廉效的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对贴脐疗法在儿科常见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加以总结,为临床更加合理及进一步应用贴脐疗法治疗儿科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脐疗法 脐疗 外用 小儿腹泻 小儿便秘 小儿呼吸道感染 咳嗽 发热
下载PDF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应用现状 被引量:5
14
作者 汤瑞莲 王晓燕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16期146-148,共3页
从中药灌肠和直肠滴注治疗、熏洗和洗浴疗法、穴位贴敷疗法、推拿按摩疗法、针刺与放血疗法、刮痧疗法等疗法分析了近5年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应用现状,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关键词 小儿外感发热 中医外治法 应用现状
下载PDF
林夏泉辨治外感发热经验介绍 被引量:4
15
作者 丘宇慧 武曼丽 华荣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3期200-204,共5页
林夏泉认为,岭南外感发热主要病机为脾虚湿盛、外感风热,分为外感风热之轻症、重症,及湿热下注胃肠、膀胱等兼证变证,治以清热利湿、透邪退热,自创经验方青灵汤,制成广东省中医院院内制剂青柴灵口服液,临床应用至今,收效满意。
关键词 林夏泉 岭南名医 外感发热 青灵汤
下载PDF
清脾泻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心脾积热)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尤晓燕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8年第8期28-31,共4页
[目的]观察清脾泻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心脾积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维生素C100~200mg,维生素B_6 100mg+5%葡萄糖200mL、0.9%... [目的]观察清脾泻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心脾积热)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59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例维生素C100~200mg,维生素B_6 100mg+5%葡萄糖200mL、0.9%氯化钠50mL,静滴,1次/d;人重组干扰素20ug/次,加入2mL注射液雾化吸入,2次/d。治疗组31例清脾泻热汤(金银花10g,连翘15g,竹叶、地黄~生、黄芩各10g,通草、升麻各6g,滑石^(包煎)10g,山栀子6g,薏米生10g,芦根15g,神曲~焦、麦芽~焦、山楂焦各10g,甘草6g),水煎200mL,2dl剂,少量多次口服;热重加柴胡10g,葛根15g;大便秘结加大黄~酒3g;口疮疮面色黄糜烂加黄连2~3g;外敷(桃仁、杏仁^(带皮尖)、山栀子各10g),捣末加入蛋清、白酒、面粉适量,调成糊状,夜晚临睡敷涌泉,次晨取下,连续5~7d;推拿(清脾胃300次,清天河水1000次,清小肠300次,发热加退六腑500次;烦躁惊悸加平肝200次、揉小天心200次;流涎重加揉小横纹300次、分推阴阳200次;腹胀纳呆加推四横纹300次,揉足三里100次)。连续治疗7d为1疗程。观测临床表现、退烧时间、口腔疱疹及溃疡改善时间、食欲改善时间、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7d),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24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7%;对照组痊愈9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1.42%;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退烧时间、口腔疱疹及溃疡改善时间、食欲改善时间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脾泻热汤联合中药外敷、推拿按摩治疗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心脾积热),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疱疹性口腔炎 口疮 心脾积热 清脾泻热汤 中药外敷 推拿按摩 维生素C 维生素B6 退烧时间 口腔疱疹及溃疡改善时间 食欲改善时间 中药复方 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下载PDF
表里双解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夹滞临床研究
17
作者 黄静秀 董杏娟 杨婷 《亚太传统医药》 2018年第12期183-184,共2页
目的:探讨表里双解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发热夹滞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表里双解散灌肠,对照组患儿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情况、起效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 目的:探讨表里双解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夹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发热夹滞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表里双解散灌肠,对照组患儿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分散片,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情况、起效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儿在0~24h内基本能恢复正常体温,平均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表里双解散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发热夹滞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夹滞 小儿 表里双解散 保留灌肠
下载PDF
自制退热贴对小儿外感低中度发热退热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玲 沈湘妹 +1 位作者 黄丽先 齐青青 《中医儿科杂志》 2021年第4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自制退热贴对小儿外感低中度发热退热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宁市中医院儿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外感低中度发热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止咳化痰、补液等对症处理;若属细菌感染... 目的观察自制退热贴对小儿外感低中度发热退热的效果。方法选取海宁市中医院儿科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外感低中度发热患儿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2组均给予止咳化痰、补液等对症处理;若属细菌感染者,予头孢克洛抗感染治疗;嘱饮食清淡,多饮水,注意休息。对照组采用医用降温贴贴敷于额头,治疗组采用自制退热贴(外感发热方)贴敷于双侧涌泉穴,2组均连续贴敷4 d后统计退热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70/100),治疗组为90.0%(90/1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48 h、72 h、96 h后退热幅度均较对照组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退热贴能明显缩短小儿外感低中度发热的时间,退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外感发热 自制退热贴 退热效果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药外治小儿发热用药规律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14
19
作者 任珍 白明 +1 位作者 武香香 苗明三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27-333,共7页
目的探讨总结中药外治各类小儿发热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中药外治"和"小儿发热"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2010年1月—2019年12月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归纳... 目的探讨总结中药外治各类小儿发热的特点及规律。方法以"中药外治"和"小儿发热"为主题词,搜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VIP)中2010年1月—2019年12月相关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归纳总结引起小儿发热疾病种类及外治方法、用药情况、药物类别、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外用疗程、给药频次、部位等,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结果筛选出214篇临床中药外治小儿发热的文献;使用中药外治的小儿发热疾病以外感及肺炎为主,治疗方法以药浴、足浴、灌肠、穴位贴敷居多,多使用柴胡、荆芥、薄荷、石膏、青蒿等中药,用药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以寒性、辛味,归肺经为主。核心药对以解表药与清热药为主。治疗时常以3 d左右为1个疗程,用药频次以每日1~2次居多,用药部位与给药方式密切相关。结论外治小儿发热以解表药、清热药为主,多选择药性偏寒,味辛并归肺经的中药,临床可着重考虑柴胡、青蒿、薄荷、荆芥、石膏等中药的配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发热 中药外治 数据分析 用药规律
原文传递
姜良铎应用角药治疗外感发热举隅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莹雪 徐红日 +3 位作者 李奕璇 赵妍 姜良铎 吴建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437-3440,共4页
姜良铎教授以辨状态论治为指导,应用角药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用药规律,探讨角药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姜良铎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常采用荆芥、白芷、麻黄,柴胡、黄芩、石膏,石膏、知... 姜良铎教授以辨状态论治为指导,应用角药治疗外感发热,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姜良铎教授治疗外感发热用药规律,探讨角药在外感发热中的应用。姜良铎教授在治疗外感发热时常采用荆芥、白芷、麻黄,柴胡、黄芩、石膏,石膏、知母、连翘,党参、黄芩、紫苏叶,藿香、佩兰、青蒿/黄芩等角药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药 外感发热 姜良铎 关联规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