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沟覆膜对甜糯玉米采收期及产量的影响
1
作者 杜如珊 卢保红 +1 位作者 王志虹 马海林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7期1-7,共7页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 为延长鲜穗消费周期和甜糯玉米企业加工期,结合山西忻州当地种植习惯,试验集覆膜、沟垄作、宽窄行为一体的深沟覆膜播种方式,通过与当地使用最广泛的膜侧播种、膜上播种和裸地平作对比,得出以下结论。深沟覆膜形成了小温室,4月可提高土壤温度13.7%~22.4%,促进玉米早发快长,在玉米生长前期干物质积累显著高于其他播种方式,最终产量与其他播种方式无显著差异,但明显缩短了生育期,甜糯玉米采收时间可提前4~19 d,实现早播早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糯玉米 深沟覆膜 生育期 早播早收
下载PDF
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选育报告
2
作者 张巧霞 郑富国 +3 位作者 白光庭 奚海航 李霞 王正乾 《寒旱农业科学》 2024年第5期422-424,共3页
为丰富甘肃省内高海拔旱作区适种玉米品种,以自育自交系LKM66为母本、LKF5-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2021—2022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14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 为丰富甘肃省内高海拔旱作区适种玉米品种,以自育自交系LKM66为母本、LKF5-1为父本杂交选育出早熟玉米新品种亚盛12号。2021—2022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区域试验,2 a 10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1418.5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5.25%。2022年参加甘肃省河西联合体早熟组生产试验,5点(次)平均折合产量11886.0 kg/hm2,比对照品种德美亚3号增产6.57%。该品种株高260.5 cm,穗位高90.9 cm。穗长19.5 cm,穗行数14~16行。籽粒半马齿型,百粒重33.1 g。籽粒含蛋白质101.0 g/kg、粗淀粉696.7 g/kg、粗脂肪51.8 g/kg、赖氨酸2.9 g/kg,容重756 g/L。具有活秆成熟、籽粒大、品质好、稳产性较好等特点,适宜在甘肃省早熟玉米生产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熟 亚盛12号 稳产性
下载PDF
商丘市夏玉米早播增产栽培技术
3
作者 朱新利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4年第4期145-146,149,共3页
夏玉米生长周期较短,通常从播种到成熟需2~3个月,主要分布在黄淮海等地区,种植时多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轮作。商丘地处豫东平原,具有种植夏玉米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总结了夏玉米早播技术,以期为商丘市夏玉米的高... 夏玉米生长周期较短,通常从播种到成熟需2~3个月,主要分布在黄淮海等地区,种植时多与冬小麦等越冬作物轮作。商丘地处豫东平原,具有种植夏玉米的优势。为了进一步提高夏玉米的产量及品质,总结了夏玉米早播技术,以期为商丘市夏玉米的高产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早播技术 商丘市
下载PDF
基于Bayes判别构建吉林省玉米干旱发生等级动态预警模型
4
作者 穆佳 史学家 +2 位作者 蒋梦姣 吴迪 刘琰琰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0-422,共13页
利用吉林省196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0-2019年玉米发育期数据,采用水分亏缺指数构建玉米生长季逐日干旱等级序列,并分析玉米干旱发生规律。通过秩相关分析和Bayes判别分析,构建吉林省玉米干旱发生等级动态预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 利用吉林省1961-2020年逐日气象资料和1980-2019年玉米发育期数据,采用水分亏缺指数构建玉米生长季逐日干旱等级序列,并分析玉米干旱发生规律。通过秩相关分析和Bayes判别分析,构建吉林省玉米干旱发生等级动态预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估及应用。结果显示:吉林省中西部和东部的延边州是典型玉米干旱区,播种-出苗、拔节-抽雄是玉米干旱高发时段。在典型玉米干旱区,春旱动态预警模型预测基本准确率大致介于60%~90%,卡脖旱动态预警模型预测基本准确率普遍介于80%~100%。各分区玉米生长季干旱等级预警模型的平均预测基本准确率均超过90%,不同发育阶段干旱等级预警效果东部优于中西部。对于2020年玉米干旱过程,春旱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55.7%~78.7%,卡脖旱预警模型预测准确率为60.7%~80.3%;模型预警等级与实际旱情发生等级基本一致的准确率在91%以上,说明基于Bayes判别的玉米干旱等级预警模型在吉林省应用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等级预警 Bayes判别分析 水分亏缺指数 吉林省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对部分早熟玉米新品种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5
作者 于天江 董玲 +3 位作者 赵国发 曲淑艳 金益 朱丽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5-79,共5页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2,...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对黑龙江省种植的10个早熟玉米品种在不同密度条件下的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品种平均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品种与密度互作产量差异显著;各品种最高产量密度不同,众德331、绥玉10和绥玉7为5.0-5.5万株.hm-2,绿单1、东农254、登海19、绿单2为7.0-7.5万株.hm-2,哲单37、登海20和德美亚1号为7.5-8.0万株.hm-2;最佳密度下平均单产最高的品种为德美亚1号和东农254。试验结果对我国北方早熟玉米生产中优良品种适宜密度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熟 品种 密度 产量
下载PDF
早熟高产优质玉米新品种“吉单18”的选育报告 被引量:11
6
作者 金明华 刘文国 +3 位作者 王绍萍 赵万庆 马英杰 周旭东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7-258,275,共3页
"吉单1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于2002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467.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8.3%。200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711.4 kg/hm2,比对照品种&qu... "吉单18"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所于2002年组配而成的玉米杂交种。在吉林省2006—200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467.8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8.3%。2007年生产试验中平均产量9 711.4 kg/hm2,比对照品种"吉单27"增产5.6%。该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熟期早、抗性强等特点。2008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吉单18"。该品种适宜吉林省吉林、白城、通化、延边等中早熟区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吉单18 早熟 高产 优质
下载PDF
间套作条件下作物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研究 Ⅱ.间作早春玉米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被引量:29
7
作者 赵秉强 张福锁 +7 位作者 李增嘉 李凤超 张新春 申加祥 潘海军 赵甲美 尹玉波 武传杰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974-979,共6页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本文在冬小麦‖早春玉米 /夏玉米条件下 ,研究了麦田间作地膜覆盖早春播种玉米 (简称早春玉米 )根系数量与活性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 ,主要结果 :(1)间作地膜覆盖早春玉米拔节期根深 10 0cm左右 ,大口期 140 cm左右 ,乳熟期达到最大根深 160 cm左右。 (2 )随生育进程推进 ,根量与根重密度基本呈小→大→小变化 ;根系数量及重量密度在垂直土体中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密度层 ,2 0~ 4 0、 4 0~ 80 cm为中密度层 ,80~ 12 0 cm为低密度层 ,12 0~ 160 cm为稀密度层。根系相对稳定后 ,约有 75 %的根干重分布在 0~ 2 0 cm土层 ,85 %左右在 4 0 cm以上 ,95 %左右在 80 cm以上。 (3)根系含水率在垂直空间呈上低下高趋势 ,随生育期推进 ,含水率呈下降趋势。 (4 )根系活性与根量相反呈倒“T”型分布 ,根系活性随生育进程推进 ,呈减低趋势 ,且活力高位点又呈下移变化 ,拔节期 2 0~ 4 0cm根系活性较高 ,大口期 4 0 cm以下较高 ,乳熟期和成熟期以 80 cm以下较高。 (5 )根系 TTC还原总量及总量密度随生育进程推进呈低→高→低变化 ,以大口期为高。上下又呈“T”型分布 ,0~ 2 0 cm为高量高密度区 ,2 0~ 80 cm为中量中密度区 ,80~ 12 0 cm为低量低密度区 ,12 0~ 160 cm为稀量稀密度区。 (6)成熟期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套作 根系 早春玉米 数量 活性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东北三省玉米初霜冻时空分布特征及预报方法探讨 被引量:13
8
作者 杜春英 李帅 +8 位作者 郭建平 姜丽霞 宫丽娟 王秋京 王晾晾 王萍 纪仰慧 朱海霞 闫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7-240,共4页
基于1971~2007年东北三省32个气象站的初霜冻日期和9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初霜冻发生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积温变率法对东北三省初霜冻进行初步预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初霜冻的发生时间不存在规... 基于1971~2007年东北三省32个气象站的初霜冻日期和9月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气候统计方法分析了东北三省初霜冻发生规律和时空变化特征,采用积温变率法对东北三省初霜冻进行初步预报。结果表明,东北三省初霜冻的发生时间不存在规律性,呈波动式变化,辽宁省初霜冻发生日期呈现推迟趋势;初霜冻出现时间在地域上呈由北向南逐渐推迟趋势,黑龙江省出现最早,辽宁省出现最晚,反映了区域热量差异,黑龙江省最易发生初霜冻,粮食生产受初霜冻影响的风险最大;积温变率法预报初霜冻,检验预报准确率在70%以上.预报效果较好,方法可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初霜冻 积温变率法 预报
下载PDF
深粒高产、优质、多抗、紧凑型玉米杂交种正红6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柯永培 张彪 +6 位作者 袁继超 肖小余 石海春 余学杰 孙群 赖仲铭 杨志荣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12-416,共5页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698 3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5年内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杂交种正红6号(K169×698 3).该杂交种是四川省"... 以美国玉米带杂交种3163为基础材料,利用南北穿梭同步定向育种新方法,用自交系698 3作测验种在S1和S3早期分离世代连续进行早代测定和定向选育,5年内同步育成玉米新自交系K169及其杂交种正红6号(K169×698 3).该杂交种是四川省"十五"期间育成的第一个比对照种增产15%以上的玉米突破性杂交种,并具有籽粒深,综合品质优,抗病、抗倒、耐旱力强,株型紧凑和适应性广等优点,为紧凑型玉米提供了理想的接班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凑型玉米 玉米育种 早代测定 穿梭同步定向育种(SDSB)法 正红6号
下载PDF
部分玉米自交系根际线虫群体数量与玉米早衰病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段玉玺 陈立杰 +2 位作者 张万民 徐玲 赵雷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9-191,共3页
1999~2000年对10个玉米自交系早衰病与根际线虫群体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自交系早衰病的发生和根际线虫的群体变化具有一定关系。玉米根际存在大量的线虫 ,其中重要的植物内寄生线虫______短体线虫的种群数量与... 1999~2000年对10个玉米自交系早衰病与根际线虫群体变化的相关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结果表明 :玉米自交系早衰病的发生和根际线虫的群体变化具有一定关系。玉米根际存在大量的线虫 ,其中重要的植物内寄生线虫______短体线虫的种群数量与玉米早衰病的发生呈正相关 ,其中543和嫩297两个感病自交系根际短体线虫出现的频率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衰病 根际 线虫 自交系 群体数量 相关性
下载PDF
播期对玉米早代自交系田间抗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新 王振华 汪红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9-52,共4页
对 1998~ 2 0 0 0年 4月中下旬 (春播 )和 6月上旬 (夏播 )种植的 16 0 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 :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 ,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 对 1998~ 2 0 0 0年 4月中下旬 (春播 )和 6月上旬 (夏播 )种植的 16 0 7份玉米早代系进行田间自然抗性鉴定表明 :播期对玉米早代系田间抗病性具有很大的影响。玉米早代自交系大斑病和粗缩病以春播发生较重 ,而小斑病和茎基腐病以夏播发病较充分。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交系 玉米 旱代系 播期 病害 田间抗病性 抗病育种
下载PDF
条深旋耕作方式对早春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立娟 崔彦宏 +2 位作者 李琦 薛庆林 赵明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99,共4页
以益农103为试验材料,选择条深旋耕、普通旋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早春季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深旋耕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比普通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11.1%和17.6%,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8.5%和12.9%。条深... 以益农103为试验材料,选择条深旋耕、普通旋耕和免耕3种耕作方式,比较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对早春季玉米产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条深旋耕条件下玉米的产量比普通旋耕和免耕分别增产11.1%和17.6%,干物质产量分别增加8.5%和12.9%。条深旋耕条件下开花后叶面积指数(LAI)较长的高值持续期有利于干物质积累量的增加。群体光合势(LAD)、平均作物生长率(MCGR)、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平均净同化率(MNAR)、开花期穗位叶绿素含量(SPAD)和净光合速率(Pn)的增加提高了作物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向子粒转运的速率,同时也提高了穗粒数和千粒重。说明条深旋耕作措施有利于改善早春玉米群体产量性能,从而获得较高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春玉米 耕作方式 光合性能 产量性能
下载PDF
玉米耐盐早期筛选体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7
13
作者 汤华 柳晓磊 罗秋芸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9-172,176,共5页
耐盐性鉴定是植物耐盐分子育种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玉米耐盐性鉴定的早期筛选体系,选用了丹340,Mo17和TL94B3个自交系,设置了10个NaCl浓度梯度,并通过室内沙培盐胁迫处理实验,对出苗率、6天株高、10天株高、14天株高、地上部和根... 耐盐性鉴定是植物耐盐分子育种的重要环节,为了建立玉米耐盐性鉴定的早期筛选体系,选用了丹340,Mo17和TL94B3个自交系,设置了10个NaCl浓度梯度,并通过室内沙培盐胁迫处理实验,对出苗率、6天株高、10天株高、14天株高、地上部和根系鲜重等性状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丹340和TL94B的耐盐性较强,而Mo17的耐盐性较弱,且对盐胁迫敏感;出苗率与盐浓度无显著相关,不宜作为耐盐性筛选的定量指标;株高、地上部和根系鲜重都与盐浓度高度负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可以作为玉米耐盐性早期筛选的指标.研究还发现:在沙培条件下,20mmol·L^-1左右的NaCl浓度对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进行玉米耐盐性鉴定的NaCl临界下限浓度是100~120m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耐盐性 早期筛选
下载PDF
不同品种早稻糙米营养成分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郑艺梅 何瑞国 +1 位作者 徐三平 蔡道明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4-47,共4页
以玉米作对照 ,较系统地分析了湖北省 8个不同品种的早稻糙米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8种早稻糙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必需氨基酸、谷蛋白和总能的含量均高于玉米 ,平均分别比玉米高 39.4 1%、6 9 .73%、76 .4 5 %、2 18.37%和 1.91MJ... 以玉米作对照 ,较系统地分析了湖北省 8个不同品种的早稻糙米的主要营养成分。结果表明 ,8种早稻糙米的粗蛋白、粗脂肪、必需氨基酸、谷蛋白和总能的含量均高于玉米 ,平均分别比玉米高 39.4 1%、6 9 .73%、76 .4 5 %、2 18.37%和 1.91MJ kg;粗纤维、直链淀粉的含量均低于玉米 ,平均分别低 5 2 .5 6 %和 2 5 .92 %支链淀粉含量除鄂早 6号外均高于玉米 ,平均比玉米高 3.95 % ;微量元素含量丰富 ;其他营养成分高于或接近于玉米。从营养的角度来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种 早稻糙米 营养成分 玉米 饲料 替代物
下载PDF
高产早熟耐密抗倒伏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37
15
作者 段民孝 赵久然 +7 位作者 李云伏 王元东 邢锦丰 张华生 刘新香 刘春阁 张雪原 张春原 《农学学报》 2015年第2期10-14,共5页
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 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以自育优良自交系‘京MC01’为母本,‘京2416’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脱水快,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2003),2014年通过北京市审定(京审玉2014006),适宜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结合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带动总产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高产 早熟 密植 抗倒伏 机械化收获
下载PDF
玉米叶片早衰及子粒败育 被引量:9
16
作者 朱玉芹 杨双 +2 位作者 蔡鑫茹 李万良 李景和 《吉林农业科学》 CSCD 2008年第3期9-10,13,共3页
遗传因素、水分、温度、光照条件和密度因素等是子粒败育的影响因素。选用优良品种、适宜密度、合理施肥、适时灌溉及排涝可以减少子粒败育,保证高产稳产。
关键词 玉米 叶片 早衰 子粒 败育
下载PDF
乙矮合剂对不同密度夏玉米花粒期叶片氮素同化与早衰的影响 被引量:11
17
作者 卢霖 董志强 +3 位作者 董学瑞 焦浏 李光彦 高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70-1879,共10页
为探讨乙矮合剂调控夏玉米氮素同化和防止后期早衰的生理机制,为建立华北夏玉米区密植高产稳产化学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站,以中单909和浚单20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和密度梯度处理,研究密... 为探讨乙矮合剂调控夏玉米氮素同化和防止后期早衰的生理机制,为建立华北夏玉米区密植高产稳产化学调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2013—2014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新乡试验站,以中单909和浚单20为材料,设置乙矮合剂(ECK)和密度梯度处理,研究密度梯度对花后玉米穗位叶氮同化特征和早衰的影响,以及ECK的化学调控效应。结果表明,灌浆期(花后0-40 d),穗位叶硝酸还原酶(NR)活性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随密度增加而显著下降;灌浆后期(花后30-40 d),谷草转氨酶(GOT)和谷丙转氨酶(GPT)活性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穗位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灌浆中后期(花后20-40 d)随种植密度增加而显著降低;两品种产量在7.5万株hm–2密度达最大值,7.5-10.5万株hm–2密度群体产量下降,高密群体易发生早衰。ECK处理显著提高了各密度群体灌浆中后期(花后20-40 d)穗位叶NR活性、GS活性、游离氨基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显著提高了高密群体(7.5-10.5万株hm–2)GOT活性和GPT活性;较高密群体下(7.5-10.5万株hm–2),中单909和浚单20较各自对照的增产幅度分别为5.59%-6.63%和6.73%-8.10%。ECK处理提高了高密群体夏玉米穗位叶片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其产物含量,保证密植群体氮代谢正常进行,有效防止早衰及提高产量。综上所述,采用合理的种植密度并结合喷施乙矮合剂可作为华北夏玉米区高产栽培的重要技术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乙矮合剂 种植密度 叶片氮同化 早衰
下载PDF
中熟耐旱高淀粉玉米杂交种新玉41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梁晓玲 阿布来提.阿布拉 +4 位作者 李铭东 雷志刚 韩登旭 邵红雨 胡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6-299,共4页
【目的】选育适宜新疆种植的中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方法】选择中熟玉米自交系502作母本,588作父本,进行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新玉41号区试产量907.15kg/667m^2,比对照新玉13增产8.86%,生产试验产量860.6kg... 【目的】选育适宜新疆种植的中熟高淀粉玉米品种。【方法】选择中熟玉米自交系502作母本,588作父本,进行品种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新玉41号区试产量907.15kg/667m^2,比对照新玉13增产8.86%,生产试验产量860.6kg/667m^2,比对照增产10.38%,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生育期126.6d,比对照晚熟2.9d,所需≥10℃有效积温2600℃。耐旱指数1.39,超过1级耐早水平,具有极强的耐早性。籽粒容重730g/L,淀粉含量75.96%,千粒重330g,籽粒半马齿,金黄色。抗玉米黑粉病、丝黑穗病和青枯病。适宜种植密度为4500~5000株/667m^2。【结论】新玉41号中熟耐旱高产高淀粉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2007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号:新审玉2007年31号)。2008年9月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20080475.8)。适宜新疆北疆地区春播、南疆地区套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熟玉米 高淀粉玉米 粮饲兼用 选育
下载PDF
玉米籽粒早期发育相关蛋白的差异表达特性 被引量:4
19
作者 于涛 李耕 +4 位作者 张成芬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08-619,共12页
玉米籽粒发育早期,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分裂与增大活跃,为后续贮藏物质的合成形成充足库容。为阐明籽粒早期发育的蛋白合成、积累与调控过程,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61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第5、第10天取果穗中部籽粒... 玉米籽粒发育早期,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分裂与增大活跃,为后续贮藏物质的合成形成充足库容。为阐明籽粒早期发育的蛋白合成、积累与调控过程,本研究以夏玉米品种登海661为试验材料,在开花期人工饱和授粉后第3、第5、第10天取果穗中部籽粒,利用同位素标记相对定量(iTRAQ)技术分析其蛋白差异表达特性。玉米籽粒早期发育阶段总计鉴定及定量2639种蛋白,这些蛋白涉及多种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其中代谢过程和分子过程是最主要的2个生物过程;催化活性和绑定功能是最主要的2个分子功能,这些生物过程与分子功能对籽粒早期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37种蛋白在籽粒发育早期显著差异表达,其功能涉及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转运、次生物质代谢、淀粉合成、转录、油脂代谢、信号转导、氨基酸代谢等。其中,表达差异较大的是与蛋白代谢、胁迫响应、细胞生长与分裂以及碳水化合物与能量代谢相关的蛋白。表达模式聚类结果显示这些不同功能类别的蛋白协同表达,共同调控玉米籽粒的早期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籽粒早期发育 ITRAQ 蛋白质组学 蛋白功能
下载PDF
早熟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玉35号的选育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梁晓玲 阿布来提 +4 位作者 阿依古丽.艾买提 李进 李铭东 韩登旭 雷志刚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88-292,共5页
新玉35号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育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新疆北疆春播产量684.6~850kg/667m^2,最高产量996.8kg/667m^2。生育期105d。南疆复播产量582.9k... 新玉35号是新疆农科院粮作所育出的早熟优质高产粮饲兼用高淀粉玉米新品种。2006年2月通过新疆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在新疆北疆春播产量684.6~850kg/667m^2,最高产量996.8kg/667m^2。生育期105d。南疆复播产量582.9kg/667m^2。比对照新玉9号增产9.3%,复播最高产量734.3kg/667m^2比对照增产15%,生育期89d,与对照相当,所需≥10℃有效积温2300℃。籽粒粗蛋白含量10.4%。达到国家饲料玉米一级标准。粗脂肪4.8%,赖氨酸含量O.32%。淀粉含量74.73%。达到国家高淀粉玉米二级标准。籽粒容重764g/L。千粒重300g。籽粒硬粒,金黄色。植株高达280cm,生物产量高,保绿性好。可粮饲兼用。亦可加工淀粉。适合新疆南疆复播和北疆冷凉地区春播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早熟 粮饲兼用 高淀粉玉米 选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