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an extra-long tunnel using virtual reality with wearable EEG-based devices 被引量:6
1
作者 LI Xiao-jun LING Jia-xin SHEN Y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2期3871-3881,共11页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 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 How... Long-time driving and monotonous visual environment increase the safety risk of driving in an extra-long tunnel. Driving fatigue can be effectively relieved by setting the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tunnel. However, the setting form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such as its length and location, is difficult to be designed and quantified. By integrating virtual reality(VR) apparatus with wearable electroencephalogram(EEG)-based devices, a hybrid method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to assist analyzers to formulate the layout of visual fatigue relief zone in the extra-long tunnel.The virtual environment of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an 11.5 km extra-long tunnel located in Yunnan Province in China.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use of natural landscape decoration inside the tunnel could improve driving fatigue with the growth rate of attention of the driver increased by more than 20%. The accumulation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fatigue relief.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optimal location of the fatigue relief zone was at the place where driving fatigue had just occurred rather than at the place where a certain amount of driving fatigue had accumul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rtual reality visual environment driving fatigue extra-long tunnel EEG-based device
下载PDF
Wind tunnel simulation of the effects of freeze–thaw cycles on soil eros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2
2
作者 ShengBo Xie JianJun Qu Tao Wang 《Research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CSCD 2016年第3期187-195,共9页
Intense freezing and thawing actions occur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ecause of its high elevation and cold temperature. The plateau's unique environment makes it easy to generate wind erosion under dry, windy wea... Intense freezing and thawing actions occur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ecause of its high elevation and cold temperature. The plateau's unique environment makes it easy to generate wind erosion under dry, windy weather conditions, resulting in the emergence ofdesertification. As a major form of freeze-thaw erosion, freeze-thaw and wind erosion is displayed prominently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au to undergo freeze-thaw and wind erosion simulation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wind erosion strength increases with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freeze-thaw cycles, water content in the freezing-thawing process, and the difference in freeze-thaw temperatures. Therefore, in the conditions of water participation,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freeze-thaw and wind eros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s the damage to the soil structure by repeated, fierce freeze-thaw actions, and the sand-bearing wind is the main driving force for this process. 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for exploring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freeze-thaw and wind erosion i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an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freeze-thaw desertification control in the platea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reeze-thaw cycles wind erosion strength wind tunnel simulation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隧道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涌预报与工程对策研究
3
作者 林之恒 袁东 徐正宣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121,共9页
为解决高原隧道断层破碎带易发突泥冒顶灾害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地面物探、洞内地震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超前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推广洞内物探三维分析,对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泥灾害特征、超前地质预报综合成果和工程应对加固措... 为解决高原隧道断层破碎带易发突泥冒顶灾害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地面物探、洞内地震波反射法、瞬变电磁法、超前钻孔等超前地质预报方法,推广洞内物探三维分析,对富水断层破碎带突泥灾害特征、超前地质预报综合成果和工程应对加固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三维物探成果能快速精准查明富水破碎带空间形态,成果直观,有效指导风险判识和工程处置措施;对富水断层带预报应充分结合勘察期成果,宏观初判断层分布特性,洞内采用物钻结合、长短结合的方法;首次提出按照“探明破碎带规模形态,查明破碎带物质组分性状,观测地下水特征变化情况”的思路,研判突泥涌水风险;施工处置应按照“探泄结合,先固后进,回堵再泄”的总体原则有序开展。研究成果和手段可为类似突涌灾害超前地质预报和工程应对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隧道 富水断层破碎带 突涌预报 物探三维分析 超前地质预报 工程对策
下载PDF
青藏高原隧道建设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何姝蕊 赵润英 +5 位作者 王晓东 张平 裴向军 赖长鸿 宋放 唐晓鹿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80-286,293,共8页
[目的]开展青藏高原隧道建设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阐明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某隧道工程建设为依托,在隧道建设影响区与对照区设置半径为10 m的固定监测样地,研究隧道建设对表层土... [目的]开展青藏高原隧道建设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为阐明隧道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某隧道工程建设为依托,在隧道建设影响区与对照区设置半径为10 m的固定监测样地,研究隧道建设对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及酶活性的短期影响。[结果]隧道开建1 a后隧道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76.84,25.90和3.15 g/kg,对照区分别为52.91,15.60和3.18 g/kg;隧道开建3 a后隧道影响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92.63,28.65和3.41 g/kg,对照区分别为94.81,23.11和3.34 g/kg;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明短期内隧道建设对土壤有机碳及组分含量无影响。隧道影响区的土壤β-葡萄糖苷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在开建1 a后和3 a后与对照区差异均不显著(p>0.05),隧道影响区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开建1 a后有显著降低(p=0.02),但在开建3 a后,多酚氧化酶活性在隧道影响区和对照区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表明隧道建设对土壤酶活性无显著影响。[结论]隧道工程建设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含量和酶活性短期内无显著影响,主要由于隧道建设过程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输出等无明显影响所致,长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建设 森林 土壤有机碳 土壤酶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冻融条件下不同覆盖度土壤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
5
作者 钟志强 郝连安 +2 位作者 马波 张秀梅 代骋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8-57,共10页
[目的]研究冻融条件下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变化,为冻融风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土高原北部风水复合侵蚀区内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的沙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不同覆盖度(0%,20%,40%,60%,... [目的]研究冻融条件下物理结皮的风蚀特征变化,为冻融风蚀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黄土高原北部风水复合侵蚀区内神木市六道沟小流域的沙黄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冻融、风洞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设计不同覆盖度(0%,20%,40%,60%,80%,100%)的物理结皮进行风洞吹蚀试验,探究冻融作用对不同盖度结皮的风蚀强度、输沙率和输沙高度以及摩阻风速、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等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①风蚀强度随风速的增加显著增大(p<0.05)、随结皮盖度的增加显著减小(p<0.05),且结皮盖度越高,风蚀减蚀率越强,最高可达96.07%;冻融后物理结皮的风蚀强度较冻融前均显著增加,冻融后风蚀强度可增加0.02~1.27倍。②物理结皮覆盖显著减小了近地表的输沙率,且近地表输沙率随结皮覆盖度的增加而减小,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冻融后近地表输沙率增加了0.7~4.3倍,输沙高度增加了2~10 cm。③摩阻风速和空气动力学粗糙度随结皮盖度变化差异不显著,冻融前摩阻风速介于0.84~1.35 m/s之间,冻融后摩阻风速在0.80~1.51 m/s内变化,冻融后物理结皮摩阻风速有所减小,但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变化不大。[结论]黄土高原北部的冻融作用增加了土壤风蚀程度,削弱了物理结皮对风蚀的抑制作用;随着结皮盖度增加,冻融作用后风蚀强度和近地表输沙强度明显增大;物理结皮覆盖度、冻融作用对空气动力学粗糙度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物理结皮 冻融作用 风洞试验 风蚀 黄土高原
下载PDF
高原高铁特长和超长隧道单列车通过时空气阻力变化规律研究
6
作者 邓虹 万有财 梅元贵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91-1501,共11页
为研究列车通过高原高铁隧道时隧道长度、坡型、坡度、海拔和列车速度对列车平均空气阻力、最大空气阻力以及隧道平均空气阻力因子、最大空气阻力因子4个空气阻力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模拟隧道压力... 为研究列车通过高原高铁隧道时隧道长度、坡型、坡度、海拔和列车速度对列车平均空气阻力、最大空气阻力以及隧道平均空气阻力因子、最大空气阻力因子4个空气阻力指标的影响规律,基于一维可压缩非定常不等熵流动模型特征线模拟隧道压力波,将列车空气阻力分解为头尾车端部的压差阻力、车厢摩擦阻力、全列车压差阻力和列车周围空气重力沿列车运行方向的分量阻力(简称空气重力分量阻力),建立反映坡度的单面坡隧道空气阻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1)单列车通过有坡度隧道时,空气阻力变化规律与车外压力波和空气重力分量阻力有关,受到压缩波和膨胀波的作用增大或减小;单列车通过不同隧道长度的单面上坡/下坡、人字坡和平直隧道时,存在基于平均空气阻力的最不利坡型和临界隧道长度。单列车通过长10 km的单面上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最大,为47.05 kN。2)单列车通过单面上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和最大空气阻力随着坡度和列车速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3)通过对平均空气阻力与列车速度拟合得出,列车通过单面上坡、下坡隧道时,平均空气阻力分别与列车速度的1.92次方和2.14次方成正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高铁 特长隧道 超长隧道 列车空气阻力 坡型 海拔 坡度 一维流动模型
下载PDF
隧道洞渣砂-粉煤灰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肖瑶 黄靓 +3 位作者 刘文琦 赵鹏鹏 吕召宁 罗涵欣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2-57,共6页
以高原地区隧道洞渣砂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作为变量,设置20组试验,对掺粉煤灰、隧道洞渣砂混凝土的坍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fcu、劈裂抗拉强度ft、轴心抗压强度fc、弹性模量Ec进行研究,并对掺粉煤灰、隧道洞渣砂混凝土的龄期与fcu之间... 以高原地区隧道洞渣砂取代率、粉煤灰取代率作为变量,设置20组试验,对掺粉煤灰、隧道洞渣砂混凝土的坍落度、立方体抗压强度fcu、劈裂抗拉强度ft、轴心抗压强度fc、弹性模量Ec进行研究,并对掺粉煤灰、隧道洞渣砂混凝土的龄期与fcu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洞渣砂随取代率升高坍落度降低;当洞渣砂取代率为0~70%时,其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有益,洞渣砂取代率为50%时达到强度峰值;粉煤灰对早期混凝土力学性能存在不利影响,粉煤灰掺量越高,混凝土早期力学性能越差,当龄期发展到56 d时,掺入粉煤灰的混凝土后期强度发展速率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洞渣 粉煤灰 混凝土 坍落度 力学性能 高原地区
下载PDF
柴油机高原典型隧道性能仿真分析
8
作者 王文清 王娟 +2 位作者 赵海龙 毛俊豪 李明海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9期148-153,共6页
我国高原地区较多,随着经济发展,对机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通过GT-SUITE一维仿真软件建立了6缸直列柴油机整机模型,在平原校准后分别在易贡、贡觉、邦达隧道3种高原典型隧道环境中进行仿真,研究分析柴油机在不同高原隧道与平原... 我国高原地区较多,随着经济发展,对机车性能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通过GT-SUITE一维仿真软件建立了6缸直列柴油机整机模型,在平原校准后分别在易贡、贡觉、邦达隧道3种高原典型隧道环境中进行仿真,研究分析柴油机在不同高原隧道与平原三工况(标定、中间、惰转)工作时的性能变化,功率补偿后根据循环F“轨道牵引”,利用比排放计算公式计算NO_(X)和SOOT比排放,并与UICⅢA机车排放限值对比。结果表明,功率补偿后柴油机在易贡、贡觉、邦达隧道下的NO_(X)比排放满足排放标准,SOOT比排放则分别高出标准0.367,1.233和2.210 g/(kW·h)。为该机型柴油机高原工作性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高原隧道 三工况 F循环
下载PDF
复杂地质条件下隧道聚能爆破施工技术研究
9
作者 王月栋 《施工技术(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118-123,共6页
在百和隧道项目中,根据围岩级别、地质特征、隧道埋深及其地应力和岩爆情况,基于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差分反演结果,利用聚能水压光面爆破基本原理,通过聚能水压光面爆破聚能管制作工艺,得到其爆破参数。分析断裂破碎带及高地应力围岩爆破效... 在百和隧道项目中,根据围岩级别、地质特征、隧道埋深及其地应力和岩爆情况,基于地应力场三维有限差分反演结果,利用聚能水压光面爆破基本原理,通过聚能水压光面爆破聚能管制作工艺,得到其爆破参数。分析断裂破碎带及高地应力围岩爆破效果,对沿线围岩应力和岩爆分别进行评价与预测,确定使用聚能水压爆破方法开挖断层破碎带以及高应力围岩段。聚能水压光面爆破在断层破碎带和高地应力围岩段的炮眼利用率达87%以上,周边眼痕率达90%以上。相比于常规光面爆破,其每循环进尺提升显著,炸药消耗量和最大超挖量降低明显,对中等以上岩爆控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隧道 聚能爆破 围岩 地应力 破碎带
下载PDF
高原隧道建设中的大变形支护原理及施工研究
10
作者 杨锐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1期223-225,共3页
以高原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高原隧道建设出现的变形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分析大变形支护原理并总结施工要点,通过前期准备、变形检测、设备安装等多项技术方法,实现对变形现象的合理检测,提升隧道项目施工建设水平,减... 以高原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高原隧道建设出现的变形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方案,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分析大变形支护原理并总结施工要点,通过前期准备、变形检测、设备安装等多项技术方法,实现对变形现象的合理检测,提升隧道项目施工建设水平,减少大变形支护问题的发生概率,保证项目顺利竣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变形支护 高原隧道 限阻器 施工
下载PDF
不同工况下高原特长隧道洞口边坡稳定性分析
11
作者 张耀阳 陈泽盟 《价值工程》 2024年第8期134-136,共3页
高原冻土区隧道边坡常常发生边坡滑塌、洞口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运营。以圭嘎拉隧道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工况下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边坡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自进式锚杆、钢筋网挂网、喷射C25水下防冻混凝土... 高原冻土区隧道边坡常常发生边坡滑塌、洞口开裂等病害,严重影响隧道施工运营。以圭嘎拉隧道为工程依托,对不同工况下高原地区特长隧道洞口边坡力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自进式锚杆、钢筋网挂网、喷射C25水下防冻混凝土等施工措施后工况3的边坡塑性值增加32.85%、水平位移增加量有所降低、边坡喷混最大主应力增加25.46%,边坡防护结构层后对边坡抵抗土层冻融循环影响效果显著。研究成果可为相关隧道边坡防护施工提供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冻土 特长隧道 边坡稳定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高原富水软岩隧道防排水施工技术研究
12
作者 蔡书洪 《价值工程》 2024年第23期65-67,共3页
在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防排水工程对安全、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后期的运维有着重要影响,尤其高原富水软岩隧道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过程难以控制更易发生渗漏、衬砌开裂等病害。本文以拉林铁路二标,杰德秀1#隧道为依托对高原富水... 在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防排水工程对安全、质量、施工进度以及后期的运维有着重要影响,尤其高原富水软岩隧道施工环境恶劣,地质条件复杂,过程难以控制更易发生渗漏、衬砌开裂等病害。本文以拉林铁路二标,杰德秀1#隧道为依托对高原富水软岩隧道防排水技术开展研究,通过对现有的常规反坡防排水施工方案进行优化,计算确定机械排水设备水泵、水仓、管道型号,采取袖阀注浆工艺对隧底进行加固,同时明确了结构防水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富水软岩隧道 防排水施工技术 施工质量 控制研究
下载PDF
Morphology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and shadow dun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被引量:5
13
作者 JianHua XIAO JianJun QU +2 位作者 ZhengYi YAO YingJun PANG KeCun ZHANG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15年第1期10-26,共17页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nes depend o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material, topography, wind regime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wo sand ...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dunes depend on wind-blown sand movement which is affected b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and material, topography, wind regimes and other factors. In this paper, we investigated two sand shadow dune groups in Shigatse and Za'gya Zangbo of Tibet and an individual dune in Da Qaidam of Qinghai, and analyzed their topographies and morphologies, and the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and, wind regime and sand transport. Formed under harsh conditions behind hills, these mature sand shadow dunes are hundreds of meters long, have significant ridges and crescent dunes downwind, and have a hill pass on one or both sides.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hill gap and wind velocity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formation of these dunes Sand shadow dunes formed only when the gap spacing is two-thirds of the hill height. When wind velocities are 20 m/s, the sand body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The hill pass allows the transport of sand by wind, creating a "nar- row-pipe effect", which causes the transported material to gradually accumulate in the center of the shadow zone. We observed that the following are needed for sand shadow dunes to form: (1) strong winds, sufficient sand, suitable obstacles and a dry climate; (2) one or both sides of the obstacle forming the shadow zone must have a hill pass; and (3) the windward side of the obstacle must have a wide, flat area, providing adequate spacing for wind flow and transport of material and the leeward side must have a sufficiently broad, flat area to allow the release of the transported material. Research results on these newly discovered dune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could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dune geomorph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nd shadow dune MORPHOLOGY aeolian landform wind tunnel Qinghai-Tibet plateau
下载PDF
隧道工程课课程思政教育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俊儒 《高教学刊》 2023年第17期39-42,46,共5页
在“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建设背景下,为培养具有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的隧道工程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隧道工程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大德、功德创新科学精神,培养社会主义... 在“一带一路”和“高原铁路”建设背景下,为培养具有创新科学精神和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的隧道工程人才,高等院校需要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加强隧道工程课程思政教育,帮助学生树立大德、功德创新科学精神,培养社会主义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隧道工程作为专业性较强的工科学科,思政教育一直是薄弱环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满足发展要求。结合作者近年来在教学一线积累的经验,从隧道工程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出发,详细阐述隧道工程课程思政建设思路,并给出课程思政的详细教学案例,以期为隧道工程和类似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课程思政 教学实践 融合式教学 高原铁路
下载PDF
铁路特长隧道分、合修影响因素及原则探讨
15
作者 毕强 李伟 林世金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8-123,共6页
双线铁路特长隧道采用分修还是合修方案对建设和运营影响巨大,是项目决策需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调查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提出量化评价方法,并结合某高原铁路进行阐述。研究结论如下:(1)建设期影响分、合修的... 双线铁路特长隧道采用分修还是合修方案对建设和运营影响巨大,是项目决策需研究的重大技术问题。在调查国内外现状的基础上,对影响因素进行系统梳理,提出量化评价方法,并结合某高原铁路进行阐述。研究结论如下:(1)建设期影响分、合修的最重要因素为相邻工程及投资,运营期为养护维修、运营保通和防灾救援;(2)软岩大变形严重、运营维护、保通或工法有要求的隧道,不论长短均应采用分修方案;(3)防灾救援及养护难度较高的铁路,当隧道长度超过15 km时应考虑采用分修方案,当采用合修方案时应进行技术经济比选;(4)采用分修方案的隧道,应结合相邻工程、洞口地形及地质条件,综合研究洞口的分、合修方案,当洞口分修时应研究采用小净距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铁路 特长隧道 隧道分修 隧道合修 影响因素 设计原则 量化评价
下载PDF
青藏高原及邻区地应力对深埋隧道岩爆倾向性影响机制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惠卿 谭成轩 +9 位作者 丰成君 张鹏 戚帮申 肖锐铧 刘艳辉 陈春利 方志伟 苏永超 梁宏坤 王继明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4-867,共14页
构造活跃区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地应力是影响深埋隧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三维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φ与侧压力系数K_(H)耦合变化对深埋隧道应变能分布及岩爆倾向的影响。对... 构造活跃区大量工程实例表明,地应力是影响深埋隧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应用三维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探讨了青藏高原及邻区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φ与侧压力系数K_(H)耦合变化对深埋隧道应变能分布及岩爆倾向的影响。对不同地应力条件下深埋隧道围岩应变能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数值分析初步厘定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侧压力系数与隧道不同关键位置应变能密度的多元回归方程。研究结果表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夹角φ=45°左右时,隧道夹角变化对岩爆倾向性影响最大;最大水平主水平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垂直时,K_(H)变化对围岩应变能密度影响最显著;当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和隧道轴向平行时,K_(H)变化对围岩应变能密度影响最小。所厘定的多元回归方程已通过多条青藏高原及邻区典型深埋隧道验证,可用于快速评估夹角和侧压力系数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高效服务隧道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应力 应变能密度 岩爆 深埋隧道 青藏高原
下载PDF
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谢尊贤 徐宝 +1 位作者 骆信慧 李国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22-631,共10页
为预防和控制高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文章通过分析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首次系统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优化层次分析法(OAHP)与信息熵权法结合构建权重计算组合模型,并与物元... 为预防和控制高原隧道施工安全事故,文章通过分析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源,首次系统构建了由5个一级指标和35个二级指标构成的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优化层次分析法(OAHP)与信息熵权法结合构建权重计算组合模型,并与物元可拓理论有机融合,构建了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模型。应用该指标体系和模型对新乌鞘岭隧道工程施工项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其施工安全风险等级为1级,即“低风险”,评价结果与实际安全情况相符,表明该指标体系和模型适用于高原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价。通过关联分析,针对安全风险隐患提出了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措施,为高原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隧道 安全风险控制 安全风险评价 优化层次分析法 熵权法 物元可拓模型
下载PDF
高海拔特长隧道长距离独头掘进施工通风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谢文强 刘泽 +2 位作者 常文江 王晓勇 张炜 《中国铁路》 2023年第1期82-89,共8页
施工通风是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人员健康、机械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序,特别是高海拔特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更是一大技术难题。以某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为工程依托,明确通风控制标准,通过理论计算方式得到需风量及风压,基于需风量要求计算不同... 施工通风是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人员健康、机械工作效率的重要工序,特别是高海拔特长隧道的施工通风更是一大技术难题。以某高海拔特长铁路隧道为工程依托,明确通风控制标准,通过理论计算方式得到需风量及风压,基于需风量要求计算不同漏风率、不同风机工效情况下的合理通风距离,并结合风机选型结果和隧道施工组织制定适用于高海拔特长隧道长距离独头掘进的施工通风方案。研究成果对后期高海拔特长隧道施工通风方案制定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寒区 特长隧道施工 独头掘进 施工通风 通风方式
下载PDF
秦岭东段地应力场特性及区域性岩爆风险评估
19
作者 陈兴强 刘瑾 +8 位作者 孟祥连 张文忠 黄勇 王华江 周福军 李玉波 李立民 王凯 邱士利 《铁道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77,共6页
研究目的:与典型的岩爆易发区为强烈挤压构造区不同,现今伸展构造为主的秦岭东段也具有高地应力、强岩爆特征。为保障铁路隧道等深地工程的建设和选线,本文对其地应力场特征、构造成因以及对岩爆的总体控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论:... 研究目的:与典型的岩爆易发区为强烈挤压构造区不同,现今伸展构造为主的秦岭东段也具有高地应力、强岩爆特征。为保障铁路隧道等深地工程的建设和选线,本文对其地应力场特征、构造成因以及对岩爆的总体控制作用进行初步研究。研究结论:(1)秦岭东段实测最大水平主应力S_(H)的挤压方向不受现今区域构造控制,而表现出与伸展构造方向一致的NW-SE,S_(H)平均变化梯度高达2.94 MPa/100 m,与青藏高原相当,综合来看,该区以燕山期挤压作用形成的构造地应力为主,属于残余应力,该特征指示岩体应变能可保留达上亿年,且大型岩体内部的应变能不易被伸展构造所改变;(2)区域上,秦岭东段S_(H)始终为三向主应力中的最大值,是岩爆风险的主控因子,在铁路选线阶段,秦岭东段需重点考虑花岗岩和闪长岩等硬质岩的岩爆风险,700 m以上易发生中等岩爆,1400 m以上易发生强烈岩爆,建议尽量避免1400 m以上埋深隧道;(3)本研究成果可推广应用于秦岭及类似山区铁路地质选线及隧道岩爆风险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岭 铁路隧道 新构造 地应力 青藏高原
下载PDF
川西构造复杂区隧道多源有害气体分布特征研究
20
作者 严磊 苏培东 +2 位作者 唐涛 陈仲勇 邱鹏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730-1737,1750,共9页
川西高原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害气体问题日益突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针对川西地区有害气体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本文在收集分析川西高原区域地质资料和隧道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油... 川西高原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有害气体问题日益突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地质挑战。针对川西地区有害气体分布规律复杂的问题,本文在收集分析川西高原区域地质资料和隧道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历史分析、油气成藏理论、现场检测等方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川西构造复杂区有害气体的主要成分以瓦斯(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为主;有害成因有无机成因和有机成因两种,其中瓦斯主要来源于有机成因,硫化氢主要来源于无机成因,二氧化碳为混合成因;有害气体主要分布在褶皱的核部区域、深部地层、压扭性断裂附近、含炭质岩层或火成岩或变质岩内,且分布规律相互关联。研究成果对川西高原隧道有害气体预测防治具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高原 隧道 有害气体 成因分析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