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e of strong preformed particle gels on low permeable formations in mature reservoirs 被引量:7
1
作者 Mahmoud O.Elsharafi Baojun Bai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77-90,共14页
In mature reservoirs,the success of preformed particle gel(PPG) treatment rests primarily on the ability of the PPG to reduce and/or plug the high permeable formations,but not damage the low permeable formations.Sta... In mature reservoirs,the success of preformed particle gel(PPG) treatment rests primarily on the ability of the PPG to reduce and/or plug the high permeable formations,but not damage the low permeable formations.Static test models(filtration test model and pressure test model)were used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PPG on low permeable formations.This work used a strong preformed particle gel,Daqing(DQ) gel made by a Chinese company.The particle gel sizes were ranged from 30 to 120 mesh for this work.PPGs are sized in a millimeter or micrometer,which can absorb over a hundred times their weight in liquids.The gel strength was approximately 6500 Pa for a completely swollen PPG with 1 %(weight percentage) NaCl solution(brine).0.05 %,1 %,and 10 % NaCl solutions were used in experiments.Sandstone core permeability was measured before and after PPG treatment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ulative filtration volumes versus filtration times was determined.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Q gels of a particle size of 30–80 mesh did not damage the cores of a low permeability of 3–25 m D.The DQ gels of a smaller particle size ranging from 100 to 120 mesh damaged the core and a cake was formed on the core surface.The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more damage occurred when a high load pressure(400 psi) was applied on the high permeability cores(290–310 m D).The penetration of the particle gelsinto the low permeable formations can be decreased by the best selection of gel types,particle sizes,and brine concent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mations reservoirs mature permeability sandstone permeable filtration rock sizes porosity
下载PDF
Control factors and porosity evolution of high-qu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Kela-2 gas field in Kuqa Depression 被引量:4
2
作者 Jinhua Jia Jiayu Gu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2年第S1期100-106,共7页
By using the integrated methods includingsandbodies modelling of the outcrops, sedimentary facies ofthe cores and well logs of the drilled wells, and the reservoircorrelation of interwell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and... By using the integrated methods includingsandbodies modelling of the outcrops, sedimentary facies ofthe cores and well logs of the drilled wells, and the reservoircorrelation of interwells, it is thought that the sandstone res-ervoirs of Kela-2 gas field are a suit of high-quality naturalgas reservoirs with great thickness, extensive and continuousdistribution, high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a few bar-rier beds. Sedimentary facies and microfacies are the mainfactors controlling the reservoir distribution and interiorheterogeneity.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data of rock’s thinsections, porosity, permeability, and the parameters of capil-lary pressure, the reservoir diagenesis, controls, mechanismand evolution of pores have been studied. It is consideredthat compaction in the early stage and diagenetic dolomiteand calcite cements have effect on the decline of reservoirsproperty. Now compaction is chiefly middle to weak. Thebetter reservoirs have no or a few calcite cements. In theearly of deep buried stage, there are still mainly remainderprimary intergranular pores. The authigenic kaolinite ofreservoirs is the production of th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sand lithic fragments. The dissolution results in the partlymodified and broadened secondary intergranular pores. Inthe late of deep buried stage, structure fissures and over-pressure were in favor of improving and preservation ofthese po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UQA DEPRESSION Kela-2 gas field HIGH-QU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control factors porosity permeability.
原文传递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Datta Formation (Early Jurassic), Marwat-Khisor Ranges, sub-Himalayas, Pakistan
3
作者 Muhammad Tariq Muhammad Kashif +3 位作者 Noor Ahmed Zaheen Ullah Jose Nicanor Mendez Muhammad Armaghan Faisal Miraj 《Petroleum Science》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4期2026-2044,共19页
The present work has been accomplish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Jurassic Datta Formation of Trans-Indus Ranges, Pakistan. The discovery of Saib well-1 (Gas and condensate disco... The present work has been accomplished to carry out a detailed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ly Jurassic Datta Formation of Trans-Indus Ranges, Pakistan. The discovery of Saib well-1 (Gas and condensate discovery from Jurassic limestone) in the study basin takes an active interest in carrying out extensive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the same basin. Jurassic rocks especially Datta Sandstone and Samana Suk Limestone are acting as good reservoirs. The study unit consists of variegated sandstone interbedded with siltstone, carbonaceous clay, and shale and coal stringer. For the current work, two stratigraphic sections (Pezu and Abbo Wanda) have been measured. To examine its sedimentology,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diagenetic settings, an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a detailed study was conducted and various laboratory techniques have been utilized. About 95 rock samples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of both sections were collected, and 50 rock samples have been selected for thin section analysis and were examined under a polarizing microscope to show their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diagenesis, and their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XRD (X-ray diffraction), Cathodoluminescence (CL), S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with EDS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scope), and Core plu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alysis have been used to interpret its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and its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Based on field observations and thin section analysis, four depositional facies and six lithofaci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he sedimentary structures, depositional facies, and lithofacies indicate that Datta Formation was deposited in a deltaic environment. Compactions, cementation, fracturing and dissolution can greatly affect the quality of reservoir rock. Based on thin section and SEM analysis, large numbers of primary pores, fracture and secondary pores were observed and connectivity between the pores is good, and at some places, these pores were filled through the authigenic clay minerals like kaolinite, mixed layers illite/smectite and chlorite that influences the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Primary pores (thin section) and secondary pores (dissolution pores) and core plug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data (porosity 13.23%-26.89% and permeability 0.12 to 149 mD) shows that Datta Formation has a good reservoir qual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JURASSIC Datta Formation porosity.permeability sandstone
下载PDF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土壤深度研究
4
作者 胡登平 李银生 +2 位作者 黄欣悦 叶志强 贺波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24年第8期50-53,共4页
在油气田勘探开采过程中,废弃钻井液的泄露会污染油气田生态环境,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植物枯萎等现象,为便于控制污染,提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土壤深度研究。分析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特性,根据废弃钻井液滤失... 在油气田勘探开采过程中,废弃钻井液的泄露会污染油气田生态环境,造成土壤的理化性质改变、植物枯萎等现象,为便于控制污染,提出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土壤深度研究。分析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特性,根据废弃钻井液滤失量与时间的关系构建废弃钻井液滤失量计算模型,构造废弃钻井液污染土壤深度估算公式,实现了储层废弃钻井液环境污染土壤深度的分析。实验数据显示:在不同实验工况背景下,应用提出方法获得的废弃钻井液污染土壤深度估算误差最小值为2%,充分证实了提出方法应用性能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液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 污染深度 环境污染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
5
作者 郭雷 张承洲 +2 位作者 冷捷 杨龙 丁歌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55-157,共3页
目前东海西湖凹陷的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中缺少研究成果及应用,通过气体充注模拟、毛管压力曲线测定以及核磁共振成像驱替等实验,对东海某气田开展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研究表明,在... 目前东海西湖凹陷的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研究在致密砂岩中缺少研究成果及应用,通过气体充注模拟、毛管压力曲线测定以及核磁共振成像驱替等实验,对东海某气田开展致密砂岩气藏充注成藏机理以及充注物性下限分析。研究表明,在气体充注过程中,存在成藏门限压力,主要为非达西渗流。其充注成藏的孔隙度的下限值为6.2%,渗透率的下限值为0.05m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气藏 物性下限值 孔隙度 渗透率 充注成藏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求解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分形维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山西组为例
6
作者 孙和美 邢雪杰 +4 位作者 刘琦 邓琳 张正朝 杨宏涛 嵇雯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4年第3期61-69,共9页
针对只有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测试数据的井难以求取其分形维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分形维数求解方法。首先对于拥有高压压汞、核磁资料的井,利用汞饱和度法、核磁共振法计算其分形维数值,并将其设置为训练样本... 针对只有孔隙度、渗透率等基础测试数据的井难以求取其分形维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致密砂岩储层分形维数求解方法。首先对于拥有高压压汞、核磁资料的井,利用汞饱和度法、核磁共振法计算其分形维数值,并将其设置为训练样本;其次对于只有孔渗数据的井,基于粒子群算法(PSO)思想将目标函数定义为孔、渗数据和训练样本数据的偏差平方和,使用8个岩心样品的孔渗数据进行分形维数计算;最后将计算结果与汞饱和度法和核磁共振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使用粒子群算法求得的分形维数具有较高精度,该计算过程具有高自动化性、低主观性,该方法可在分形维数参数求解计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形维数 粒子群算法 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 致密储层 孔渗数据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低渗透砂岩优质储层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杨赏 杜景霞 +3 位作者 吴琳娜 魏亚琼 彭维松 王淑琴 《世界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691-700,共10页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 通过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与扫描电镜分析,结合X衍射、常规孔渗与压汞测试资料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微观孔隙结构以及储集物性等方面开展了综合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含油构造、不同层系的储层共性与差异性,总结了深层砂岩优质储层的控制因素与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深层砂岩储层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有效孔隙以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为主,Ⅰ类储层主要分布在3号构造沙一段以及4号构造东三段,Ⅱ类储层主要发育在1号构造东三上亚段与高尚堡构造沙一段。压实作用和晚期碳酸盐岩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相对较高的变质岩岩屑和石英碎屑含量有利于原生孔隙保存;早期碳酸盐胶结、长石碎屑和中基性火山岩岩屑溶蚀以及长石受挤压应力破裂成缝,构成深层砂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的3方面有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储层 储层分类评价 次生孔隙 孔隙结构 南堡凹陷
下载PDF
低孔渗砂岩储层基质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研究——以川中LA构造沙一段油藏为例 被引量:45
8
作者 魏小薇 谢继容 +2 位作者 唐大海 陈洪斌 谢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28-31,11,共5页
川中LA油田沙一段油藏为无边水、底水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单井测试日产原油在几吨至上百吨之间。储层具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产层段孔隙度一般在3%~6%之间,平均3.9%;渗透率集中在1.0×10-4~1.0×10-3μm2之间,平均2.64×10-4... 川中LA油田沙一段油藏为无边水、底水的构造岩性复合油藏,单井测试日产原油在几吨至上百吨之间。储层具典型的低孔低渗特征,产层段孔隙度一般在3%~6%之间,平均3.9%;渗透率集中在1.0×10-4~1.0×10-3μm2之间,平均2.64×10-4μm2。静态、动态资料及机理实验研究均反映出其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本文在常规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开拓性采用了核磁共振、渗流能力模拟、岩心产能模拟等实验方法,明确了该油藏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基质孔隙度为3%,基质渗透率为0.17×10-3μm2,为储量计算提供了依据。同时对低孔低渗储层评价也具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中部 侏罗纪 低孔低渗 砂岩 储集层 物性下限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有效应力关系研究 被引量:40
9
作者 代平 孙良田 李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93-95,共3页
随着油气藏的开采,储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发生相应变化。大量的实验表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范围较小,而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应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得到的结论是低渗透砂岩具有很强... 随着油气藏的开采,储层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储层孔隙度及渗透率发生相应变化。大量的实验表明,孔隙度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范围较小,而渗透率的变化范围较大。应用Terzaghi有效应力理论得到的结论是低渗透砂岩具有很强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性以及弱孔隙度应力敏感性。引入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对孔渗随应力的变化关系进行重新校正和评价,表明随着应力变化,低渗透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变化不大,而渗透率变化较大。而用双重有效应力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用Terzaghi有效应力计算结果要小得多,表明低渗透储层对有效应力并不是非常敏感的,这在于按照双重有效应力理论,在计算本体有效应力时已在孔隙压力前乘上了一个修正因子,故在开发过程中地下岩石有效应力的变化范围就减少了很多,所以渗透率的变化幅度也就相应地减小了很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集层 砂岩 应力 渗透率 孔隙度 实验室试验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方法及其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99
10
作者 石玉江 肖亮 +1 位作者 毛志强 郭浩鹏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20-828,共9页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充填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以及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 在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8段储层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压实致密成岩相、高岭石充填成岩相和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常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利用中子测井、密度测井以及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辅助以自然伽马和电阻率测井曲线,连续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并建立了相应的储层成岩相测井识别图版。利用该图版对黄36井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通过与薄片鉴定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图版的准确性。利用成岩相识别结果,划分储集层的类型和产能级别:绿泥石衬边弱溶蚀成岩相储层是姬塬地区最有利储层,对应的含油级别划定为A级;不稳定组分溶蚀成岩相储层是第二类储层,对应含油级别划定为B级;含碳酸盐胶结成岩相夹层的储层产油能力最弱,是第三类储层,对应的含油级别划定为C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砂岩 成岩相 中子-密度视石灰岩孔隙度差 储层类型 产能级别
下载PDF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50
11
作者 李春玉 谢渊 +2 位作者 刘绍光 黄宏伟 李明辉 《成都理工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85-289,共5页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县 延长组 特低孔渗砂岩 储层 控制因素
下载PDF
中高渗砂岩油藏水驱后储层参数变化规律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杨满平 张淑婷 +2 位作者 刘继霞 孙长红 于成杰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岔河集油田取心井岩心的分析,发现水驱对中高渗砂岩油藏储层参数有显著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随水驱倍数增加而增大,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增幅比较明显;初始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越高的样品,水驱后增幅越明显,这反映注... 通过对岔河集油田取心井岩心的分析,发现水驱对中高渗砂岩油藏储层参数有显著影响: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值随水驱倍数增加而增大,孔隙度变化幅度较小,渗透率增幅比较明显;初始孔隙度和渗透率值越高的样品,水驱后增幅越明显,这反映注入水沿着大孔道推进,对大孔道的影响最大;水驱后,储层出现面孔率和孑L隙体积增大、喉道直径增大、泥质等填隙物含量降低、排驱压力和饱和度中值压力降低等变化特征;由于水驱后渗流能力增强的大孑L道容易在地层中形成优势渗流通道,注入水沿优势通道推进,影响注入水的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因此,需要采取深部调驱等措施,封堵已经形成的优势渗流通道,提高注水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油藏 水驱 储层参数 孔隙度 渗透率 孔隙结构
下载PDF
低压致密气藏压裂工艺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0
13
作者 李志刚 李子丰 +3 位作者 郝蜀民 邢振辉 尤欢增 付胜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6-99,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是一个典型的低压致密气藏,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 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 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 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气藏是一个典型的低压致密气藏,气井压裂前自然产能很低或基本无产 能。水力加砂压裂是该地区进行气田勘探开发的关键技术之一。由于储层具有低压、低孔、低渗的特点,且存在严 重的水相圈闭损害和其它敏感性损害,采用针对常规砂岩储层的压裂改造方法在该地区不能达到满意的增产效 果。针对鄂北地区低压致密气藏的储层地质特点,通过近年来的攻关研究和现场试验,提出了改进的压裂工艺技 术方法,筛选出了低残渣、低伤害、抗水锁、易返排的压裂液体系,大大提高了压裂改造效果。压后平均单层气产量 提高2倍以上,初步形成了该地区低压致密气藏压裂工艺技术体系,为进一步探索、解决低压致密气藏的勘探开发 难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致密气藏 储集层 压裂工艺 压裂液体系
下载PDF
粘土矿物对广安须家河组致密砂岩物性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宋丽红 朱如凯 +2 位作者 朱德升 隋少强 周川闽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3-78,11-12,共6页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各个层段中,是须家河组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的填隙物,对砂岩储集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岩芯铸体薄片鉴定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衍射仪等对砂岩中的粘土... 粘土矿物广泛分布于川中广安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各个层段中,是须家河组重要的烃源岩和致密砂岩储集层中的填隙物,对砂岩储集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岩芯铸体薄片鉴定基础上,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衍射仪等对砂岩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认为:早成岩期形成的绿泥石薄膜抑制石英次生加大,有效地保护了原生孔,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自生伊利石在砂岩储层中将原生孔和次生孔分割成无数微孔,在降低有效孔隙的同时,还大大降低了储层的渗透性,是造成川中须家河组储集层低孔低渗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自生高岭石往往预示着次生孔隙发育区带,但在研究区分布有限,仅见于须六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土矿物 低孔低渗 致密砂岩 须家河组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库车坳陷依南-吐孜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砂岩构造裂缝分布预测 被引量:56
15
作者 鞠玮 侯贵廷 +1 位作者 黄少英 任康绪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2-602,共11页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一吐孜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是油气渗透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在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层对构造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依南一吐孜地区下侏罗统阿合组低孔低渗砂岩是该区主要的储集层,其中构造裂缝是油气渗透的重要通道和储集空间。在声发射地应力测量和岩石力学参数测试的基础上,考虑断层对构造裂缝形成的影响,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库车坳陷依南一吐孜地区主要裂缝形成期的古构造应力场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岩心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约束,预测出库车坳陷依南一吐孜地区阿合组构造裂缝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依奇克里克背斜带和依南2井附近构造裂缝最为发育,构造裂缝的密度在1.4m-1以上,向东吐孜地区以及依南2井南部地区,构造裂缝密度逐渐减小,在0~0.4m-1范围内。通过本次研究可以为该区的构造裂缝评价和油气勘探提供新的地质依据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裂缝 预测 低孔低渗砂岩储层 下侏罗统阿合组 依南-吐孜地区
下载PDF
基于砂岩组构分类评价的储层渗透率预测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孟万斌 吕正祥 +1 位作者 唐宇 冯明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13,共7页
依据以砂岩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川西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渗透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以次生孔隙为主,孔渗相关性差,以孔隙度参数进行的储层评价结果与产出状况匹配性差... 依据以砂岩岩石学特征为基础的不同类型储层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对川西新场地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渗透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砂岩以次生孔隙为主,孔渗相关性差,以孔隙度参数进行的储层评价结果与产出状况匹配性差;根据岩石成份、结构和储集空间发育情况对储层进行分类,建立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可明显提高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的相关性;根据不同类型储层与测井特征的匹配关系,可实现储层类型的测井判别;在提高孔隙度测井解释精度的基础上,利用测井解释孔隙度,分别用不同类型储层的孔渗定量关系渗透率预测模型计算渗透率,可提高渗透率求取精度,从而提高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预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孔渗关系 新场地区 上沙溪庙组 渗透率预测
下载PDF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在评价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质量影响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胡作维 黄思静 +2 位作者 王冬焕 马永坤 李小宁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 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2油层组低渗透砂岩储层实际数据为例,利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孔隙结构对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孔隙度=18.578-2.897×排驱压力-0.376×结构系数(r=0.739),反映了排驱压力、结构系数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孔隙度的主要孔隙结构因素;ln(渗透率)=10.781+9.614×变异系数-0.341×结构系数-1.007×孔喉均值(φ)(r=0.973),反映了变异系数、结构系数、孔喉均值(φ)是影响低渗透砂岩储层渗透率的最主要孔隙结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逐步回归 孔隙度模型 渗透率模型 孔隙结构 低渗透砂岩 储层质量
下载PDF
利用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治中 田红 +2 位作者 邓金根 汤少兵 石丽娟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9-63,共5页
通过对地层的出砂机理分析,论述了出砂对地层孔渗结构的影响过程,介绍了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的实例,总结分析了出砂管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内开展该技术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实施出砂管理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开展疏松砂岩... 通过对地层的出砂机理分析,论述了出砂对地层孔渗结构的影响过程,介绍了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的实例,总结分析了出砂管理涉及的主要技术内容以及国内开展该技术研究的意义和前景,提出了实施出砂管理技术研究的模式。对开展疏松砂岩油藏出砂管理技术提高油井产能研究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砂管理 孔渗结构 技术风险 可行性 疏松砂岩油藏 应用实例 前景分析
下载PDF
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与渗透率的关系 被引量:14
19
作者 王永兴 刘玉洁 +1 位作者 卢宏 杨景荣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2-16,共5页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 在高孔隙度砂岩储层中,由于孔隙类型多样化、结构复杂、孔隙度与渗透率的相关性较差,给渗透率的预测带来较大的困难。从沉积学入手,利用砂体成因分析和储层各种微观测试手段(铸体薄片、压汞分析和显微图象分析等),结合数理统计方法,找出砂体成因类型、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之间的对应关系。砂体沉积时,沉积环境(水动力条件)控制了砂岩中孔喉等效半径分布规律。其中,粗喉(10~60μm)体积分数是决定高孔隙度砂岩储层渗透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孔隙度 砂岩储层 砂体成因类型 孔隙度 油层
下载PDF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演化史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贵满 孟元林 魏巍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66-274,共9页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 为了预测松辽盆地北部泉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孔隙演化史,本文综合考虑沉积相和成岩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孔隙度关于沉积相指数、成岩指数和深度等多因素非线性模型,预测了泉四段储层的孔隙度,恢复了孔隙演化史。结果表明,在泉四段储层填隙物高达16%的条件下,孔隙度预测的平均绝对误差仅为1.84%;在碎屑岩埋藏的早期,储层孔隙度主要受沉积相的影响,在晚期则受成岩作用的控制,次生孔隙主要发育在中成岩阶段A1亚期和A2亚期的早期;同一层位的储层孔隙度从古到今逐渐减小,在松辽盆地北部的主要成藏期(嫩江期末),中央坳陷泉四段Sq1的储层主要属于中~高孔隙度储层,有利于油气藏的形成,在明水组沉积的后期才变为致密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度预测 孔隙演化史 低渗透储层 致密砂岩气 松辽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