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两种新型改良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初步探索
1
作者 谢亚轩 张凯 +2 位作者 张智涵 王耀威 李庆 《心肺血管病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68-175,共8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两种新型改良方式: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插管灌注结合改良弓部岛状吻合方式及改良的弓部优先手术方式初步,为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提供更优的临床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部手术的两种新型改良方式:采用左锁骨下动脉插管灌注结合改良弓部岛状吻合方式及改良的弓部优先手术方式初步,为涉及主动脉弓部的手术提供更优的临床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期间,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3例涉及弓部手术行孙氏手术的患者,7例采用左锁骨下插管灌注结合岛状吻合的手术方式,6例患者采取弓部优先的手术方式。结果:左锁骨下优先手术组对比弓部优先手术组:体外循环时间:(241.6±27.8)vs.(156.0±45.5)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66.6±20.3)vs.(89.7±33.0)min,术后ICU住院时长:(13.3±3.0)vs.(3.8±1.9)d。所有病例无透析,无二次开胸止血,均痊愈出院。随访18(11~24)个月,无再次手术干预,无死亡病例。结论:两种新型改良主动脉弓部手术方式均安全有效,其中弓部优先手术方式能够进一步缩短体外循环和主动脉阻断时间,并缩短患者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部手术 体外循环 插管 弓部优先 脑保护 脑灌注
下载PDF
泵控脑灌注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中的应用
2
作者 石云 王斌 +2 位作者 肖雄 国一白 刘宇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3年第1期2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泵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46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浅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并应用泵控脑灌注技术实... 目的探讨泵控脑灌注技术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46例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浅低温停循环下行主动脉弓置换手术并应用泵控脑灌注技术实施选择性脑灌注,记录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围术期死亡4例(8.7%),体外循环时间(182.3±27.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12.1±25.6)min,停循环时间(8.2±1.9)min,脑灌注时间(56.7±9.3)min,术后短暂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率8.7%。结论泵控选择性脑灌注技术安全、可行,可能对防止术中“奢灌”的发生有益,但仍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浅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泵控 主动脉弓置换 脑保护
下载PDF
应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侧枝循环影响
3
作者 张文彪 覃玉术 +5 位作者 刘银银 吕正祥 周杰 任梅 文璋 苏菁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4期30-33,共4页
目的应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侧枝循环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给予... 目的应用脑CT灌注成像评估丁苯酞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前、后侧枝循环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3月收治的98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均给予脑CT灌注成像评估,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修正Rankin量表(mRS)评分、患侧脑灌注参数图包括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对比剂峰值时间(TTP)。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346,P<0.05)。治疗前两组NIHSS、m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m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侧CBF、CBV、MTT、TTP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CBV、CBF均显著提高,MTT、TTP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CBV、CBF高于对照组,MTT、TTP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脑灌注CT成像技术评估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疗效是可行的,丁苯酞可有效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临床疗效,改善侧枝循环,缓解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CT灌注成像 丁苯酞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侧枝循环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单侧颈动脉闭塞脑血流动力学与侧支代偿方式 被引量:10
4
作者 程晓青 田建明 +3 位作者 卢光明 左长京 刘嘉 徐嘉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83-1187,共5页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DSA评估单侧颈动脉闭塞(CAO)患者侧支代偿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的价值。方法根据DSA结果将38例患者按不同侧支代偿方式分为两组:单纯初级侧支代偿组(n=14,Ⅰ组)和次级侧支代偿或初级和次级侧支共同代...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CTP)联合DSA评估单侧颈动脉闭塞(CAO)患者侧支代偿方式对脑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的价值。方法根据DSA结果将38例患者按不同侧支代偿方式分为两组:单纯初级侧支代偿组(n=14,Ⅰ组)和次级侧支代偿或初级和次级侧支共同代偿组(n=24,Ⅱ组),分别计算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CTP参数的均值(CBF、CBV、TTP)和相对比值(rCBF、rCBV、rTTP)。比较两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及组间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第Ⅰ组患者闭塞侧与对侧相比仅TTP值延长(t=7.54,P<0.01);第Ⅱ组患者闭塞侧CBV和TTP值较对侧增大(t=5.49、10.70,P均<0.01)。两组rC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8,P=0.494),rCBV与r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32、4.50,P均<0.05)。结论 CTP联合DSA可全面评价CAO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损伤情况以及不同侧支代偿方式脑血流动力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 脑血管障碍 侧支循环 灌注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成人中度低温停循环手术中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对脑氧饱和度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贾在申 孙志全 +3 位作者 谢海秀 刘媛 李姣 侯晓彤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8,共4页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中度低温停循环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下的脑氧饱和度变化,为探讨合适的大脑灌注流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Stanfa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脑灌注流量分为5ml·kg-1·mi...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NIRS)监测仪连续监测中度低温停循环不同选择性脑灌注流量下的脑氧饱和度变化,为探讨合适的大脑灌注流量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Stanfard A型夹层动脉瘤患者40例,根据术中不同的脑灌注流量分为5ml·kg-1·min-1低流量组(D组)和10ml·kg-1·min-1高流量组(G组),每组20例。将NIRS的探头置于患者的额头,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后(T1)、心脏停跳时(T2)、选择性脑灌注3min时(T3)、恢复下半身循环3min时(T4)和停体外循环后5min(T5)时记录双侧局部大脑氧饱和度(rSO2),并测定患者围术期静脉血乳酸含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无死亡和术后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D组中1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度神经系统功能异常。两组患者各时点rS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阻断时间、选择性脑灌注时间、转机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各时间点乳酸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12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成人中度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时,在一定时间内,5ml·kg-1·min-1和10ml·kg-1·min-1灌注流量时rSO2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两种大脑灌注流量均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近红外光谱 脑血氧饱和度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多模式CT对缺血性卒中脑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5
6
作者 王武华 邓小纯 胡凌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7-71,共5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 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 目的探讨多模式CT检查对脑缺血后侧支循环的评估价值。方法对39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3 d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CT灌注(CTP)成像、CT血管成像(CTA),采用德国西门子64层螺旋CT系统的后处理软件,对受检者脑组织灌注状态及脑血管情况进行评估。对侧支循环良好者与侧支循环不良患者的CTP参数[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平均达峰时间(TTP)]及出院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39例患者中,多模式CT检查阴性者2例,其中1例随访头部MRI,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例为腔隙性脑梗死;阳性者37例。多模式CT检查发现病灶侧责任血管闭塞或狭窄24例,其中11例病灶侧可见侧支循环生成,另外13例患者病灶侧侧支循环形成不良。病灶侧与健侧比较,侧支循环良好患者表现为CBF降低(t=-5.9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4.27、3.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侧支循环不良患者CBV、CBF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14.27、-14.82),MTT、TTP延长(t值分别为7.26、7.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病灶侧CBF、CBV、TT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24、4.11、-2.34,均P<0.05)。侧支循环良好与不良患者90 d mRS评分分别为(1.3±0.6)、(4.0±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P<0.01),有侧支循环形成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多模式CT检查对于评估脑血流灌注状态、了解脑侧支循环建立或开放情况、判断临床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病 CT灌注成像 CT血管成像 脑侧支循环
下载PDF
猪肝脏体外不同灌流系统建立和评价 被引量:2
7
作者 龚瑾 王西墨 +3 位作者 龙刚 郭中涛 江涛 陈实 《天津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8-280,i001,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肝脏灌流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建立稳定有效的体外肝脏灌流系统。方法:根据灌流和氧合的方式建立不同的体外猪肝脏灌流系统,随机分为3组(每组n=4)。A组单独灌流门静脉,氧合灌流液;B组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氧合门静脉... 目的:探讨体外肝脏灌流系统中的影响因素,建立稳定有效的体外肝脏灌流系统。方法:根据灌流和氧合的方式建立不同的体外猪肝脏灌流系统,随机分为3组(每组n=4)。A组单独灌流门静脉,氧合灌流液;B组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共同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C组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的灌流液。观察体外肝脏灌流时间、胆汁分泌量、病理变化和血液动力学等指标。结果:A组的灌流时间明显低于B组和C组。在1,3,6h的时间点A组胆汁分泌量、血液动力学等指标和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2h时间点B组和C组胆汁分泌量和血液动力学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时灌流门静脉和肝动脉,分别氧合门静脉和肝动脉灌流液的灌流系统更稳定,对体外肝脏功能的维持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肝脏 系统建立 体外不 血液动力学 灌流系统 灌流时间 门静脉 肝动脉 灌流液 分泌量 病理变化 肝脏功能 统计学 氧合 C组 B组 胆汁 指标
下载PDF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永民 孙立忠 +1 位作者 常谦 杨天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介绍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技术及其体外循环要点。 方法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 例。 结果 应用该技术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 目的 介绍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技术及其体外循环要点。 方法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 例。 结果 应用该技术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70 例中,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最长达81 分钟,平均28 .06 ±21 .07 分钟,术后患者6 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在停循环期间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方法对脑保护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插管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下载PDF
单侧与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田良鑫 孙立忠 +3 位作者 程卫平 杨九光 郑军 刘宁宁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 比较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应用单侧顺行性脑灌注和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侧顺行性脑灌注组和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组 ,每组各 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 目的 比较全主动脉弓置换术中应用单侧顺行性脑灌注和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16例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侧顺行性脑灌注组和双侧顺行性脑灌注组 ,每组各 8例。两组均行术前、术后神经系统物理检查、颅脑计算机体层摄影 (CT)和认知能力测验比较。 结果 无手术及近期死亡 ,无新发脑梗塞出现。两组各有 1例出现短暂性神经功能异常 ,两组间术前和术后的认知能力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结论 在基底动脉环完整、存在有效侧枝循环的条件下 ,单侧顺行性脑灌注及双侧顺行性脑灌注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两种脑保护方法对认知能力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循环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 单侧顺行性脑灌注 双侧顺行性脑灌注 神经心理学测验
下载PDF
CO_2吸入负荷MR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脑血管储备功能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田晞 麻增林 +3 位作者 栗金红 孔晓华 王曼 吴刚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8-891,共4页
目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动力学和脑血管储备(CVR)功能改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CO_2吸入负荷MR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CVR功能进行评估。资料与方法选择2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 目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引起局部脑血流动力学和脑血管储备(CVR)功能改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本研究应用CO_2吸入负荷MR灌注成像对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CVR功能进行评估。资料与方法选择2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和对照组10例正常人,在CO_2吸入负荷试验前后2次进行MR灌注扫描,选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健侧对应部位及对照组大脑中动脉供血对应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相对脑血容量(r 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 MTT)、相对脑血流量(r CBF)及CVR功能。结果 1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侧ROI的r CBV、r CBF、r MTT CO_2吸入负荷试验前分别为149.16±33.01、18.04±5.24、8.65±1.81,CO_2吸入负荷试验后分别为156.23±21.60、23.77±8.77、8.72±3.01,CO_2吸入负荷试验后r CBV、r CBF及r MTT增加(t=1.238、2.561、2.647,P<0.05);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健侧ROI的r CBV、r CBF、r MTT CO_2吸入负荷试验前分别为176.22±40.12、22.43±5.74、8.10±3.71,CO_2吸入负荷试验后分别为198.54±39.87、27.64±7.22、8.03±2.97,CO_2吸入负荷试验后r CBV、r CBF增加(t=1.780、1.665,P<0.05)、r MTT减少(t=2.871,P<0.05)。2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侧、健侧及对照组ROI的CVR分别为18.9%、26.8%、39.1%,患侧与对照组、健侧与对照组、患侧与健侧组间CV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04、2.321、1.874,P<0.05)。结论 CO_2吸入负荷试验MR灌注成像是评估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脑血流储备能力的有效方法,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 动脉闭塞性疾病 脑血管循环 血流动力学 磁共振成像 灌注成像 二氧化碳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中康斯特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史艺 许建屏 +5 位作者 龙村 关彬 赵明霞 高国栋 史世勇 葛翼鹏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2期104-107,共4页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 目的采用体外循环下肺动脉灌注动物模型观察康斯特保护液(HTK液)对体外循环所致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20只大耳白兔,体重2.5-3Kg,随机分为对照组(体外循环组);实验组(体外循环+HTK液肺动脉灌注组)。于麻醉后、复跳60min、90min时抽取血样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丙二醛(MDA)和细胞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实验结束后取肺组织作干湿比检测并作光镜和电镜检查。结果实验组MPO、MDA和IL-6在复跳60min、90min时浓度均低于对照组,其中90min时差异显著(P〈0.05);IL-8浓度低于对照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肺组织干湿比低于对照组(P〈0.05);光、电镜结果显示:实验组肺组织病理改变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HTK液肺动脉灌注能明显抑制体外循环引起的炎症反应,减轻体外循环所造成的肺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HTK液 肺动脉灌注
下载PDF
小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搏动灌注压力衰减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举 龙村 +4 位作者 冯正义 刘晋萍 王宇红 李守军 阎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3期132-135,共4页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 目的判定改良滚压泵搏动灌注在常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手术中的有效性并观察不同ECC设备对搏动灌注压力的衰减情况。方法20例法乐四联症(TOF)患儿(男8例,女12例),平均年龄13.5个月,平均体重10.2 kg。选用两种常用膜式氧合器(各10例)。采用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行改良滚压泵动脉搏动灌注,所有患儿均在升主动脉阻断期间行搏动灌注,主动脉开放期间行平流灌注。分别监测不同流量状态下不同部位(氧合器入口端、氧合器出口端、动脉插管接头处、挠动脉/股动脉)的压力变化情况。结果搏动灌注期间挠动脉/股动脉有创血压脉压差(ΔP)维持15-35 mmHg。对搏动灌注收缩压衰减最大的是动脉插管(衰减比率72%-73%),最小的是膜式氧合器(衰减比率22%-24%);Terumo Capiox RX05产生的氧合器压降在不同流量状态下均小于Dideco Lilliput 902(P〈0.05)。结论Jostra HL-20型体外循环机可以在常规ECC期间产生有效的搏动灌注;动脉插管对搏动血流压力能量的衰减最大;氧合器的压力衰减(OPP)越少将越有利于搏动灌注的能量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搏动灌注 压力衰减 儿童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首次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柏松 杨研 +2 位作者 李景文 赵洪序 张秀和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 目的 :研究体外循环期间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的肺保护作用。方法 :将 2 0例单纯二尖瓣置换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在主动脉阻断后、主动脉根部灌注心脏停搏液的同时 ,经肺动脉灌注 4℃含抑肽酶、沐舒坦的低温保护液 ,对照组则不灌注肺保护液 ,分别于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 2 0 min、体外循环结束时采集外周动脉血 ,进行中性粒细胞计数 ,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检测动脉血氧分压 ( Pa O2 )、吸入氧浓度 ( Fi O2 ) ,计算氧指数 ( Pa O2 /Fi O2 )及肺泡 -动脉氧压力差 ( P〔 A-a〕O2 )。结果 :对照组在升主动脉开放 2 0 min中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明显降低 ,实验组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在体外循环结束时明显高于术前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 Pa O2 /Fi O2 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6h达到最低点 ,实验组的氧指数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1 2 h回升接近术前正常水平 ,而对照组则未回升至术前正常水平。在体外循环结束后 0、3、6和 1 2 h,实验组的 Pa O2 /Fi O2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再灌注 60 min后实验组 P〔 A-a〕O2 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气道阻力在体外循环后各时间点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体外循环后存在肺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肽酶 肺动脉 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的心肌灌注方法及效果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佳春 王加利 +3 位作者 高长青 张涛 马兰 骆荩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1年第4期193-195,共3页
目的探讨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1年8月间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242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三组:含血停搏液组(n=150);HTK液组(n=30... 目的探讨机器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时不同心肌灌注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2007年1月~2011年8月间采用da Vinci S机器人系统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242例患者,按其心肌保护时采用不同的灌注液分为三组:含血停搏液组(n=150);HTK液组(n=30)和不停跳组(n=62)。分别采集术前患者一般状况、手术方式、术前和术后左室射血分数(EF)、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复苏状况、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术前、手术当日、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3天等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三组患者一般状况、术前和术后EF值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的手术方式、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和自动复苏率两组间比较亦无差异(P>0.05),停搏液用量HTK液组明显多于含血停搏液组(P<0.01)。含血停搏液组和HTK液组与不停跳组比较手术方式和体外循环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不停跳组手术为房间隔缺损修补或右房黏液瘤摘除。CK和CKMB在术前、手术后当日、术后1日和3日各组组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各组手术当日和术后1日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地高于术前,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3日则已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所有患者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结论在机器人心脏手术中,采用含血停搏液或HTK液灌注心肌的保护方法均能获得与不停跳心肌保护方法相同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辅助 心脏手术 体外循环 心肌灌注
下载PDF
探讨目标导向灌注管理对主动脉夹层手术脑保护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沈立 王维俊 +2 位作者 冯缘 付正晨 薛松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灌注管理对于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患者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中应用中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顺行性脑灌152例,予以倾向性分析匹配分组,目标导... 目的探讨目标导向灌注管理对于主动脉夹层深低温停循环手术患者脑保护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弓置换术中应用中深低温停循环结合顺行性脑灌152例,予以倾向性分析匹配分组,目标导向灌注策略进行体外循环管理55例(GDP组),传统灌注策略管理55例(TP组)。TP组管理策略采用体表面积流量匹配管理。GDP组采用氧供-氧耗指标管理,并设定导向目标。主要事件包括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8 h、ICU停留时间,术后脑血管事件、谵妄、院内死亡等。结果两组停循环时间[TP组(25.42±7.33)min,GDP组(24.77±6.85)min]、术后机械通气延长(TP组5例vs.GDP组4例)、ICU停留时间(TP组平均3.9 d vs.GDP组3.5 d)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P>0.05)。GDP组死亡2例(围术期心梗、脑出血),TP组3例(恶性心律失常、脑梗、多脏衰)。脑血管事件发生GDP组术后脑梗1例、脑出血1例,TP组脑梗2例。不同灌注策略术后脑血管事件、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谵妄GDP组发生4例,TP组8例(P<0.05)。结论相比传统灌注管理策略,目标导向管理策略下行主动脉夹层手术可减少术后谵妄的发生,更有利于改善大脑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目标导向 灌注管理 体外循环 低温停循环 主动脉夹层 脑保护
下载PDF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被引量:4
16
作者 费华华 王元星 +1 位作者 刘赞 仝梅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7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行ECC心内直视手术的15例心脏复苏困难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处理方法包括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温... 目的总结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6月行ECC心内直视手术的15例心脏复苏困难患者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处理方法包括再次阻断升主动脉、温血灌注;冠状静脉窦逆灌;纠正酸碱电解质失衡等方法等。15例患者均顺利脱离ECC。结论ECC心内直视手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与心脏本身病变、气栓、酸碱电解质失衡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温血灌注 心脏复苏困难
下载PDF
深低温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瑞芳 缪娜 +5 位作者 邢家林 倪虹 杨璟 柳薇 龚庆成 吉冰洋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08年第4期227-230,共4页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SCP)技术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于2007年... 目的总结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a circulatory arrest,DHCA)结合选择性脑灌注(selective cerebral perfusion,SCP)技术在小体重婴幼儿一期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的脑保护效果。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安贞医院小儿心脏外科于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间完成的15例8kg以下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月龄1.2—21(6.1±5.2)个月,体重4~8(5.9±1.4)kg。全部病例温度均逐级降温至鼻咽温度18℃~20℃,直肠温度降至19℃~22℃,在主动脉弓重建过程中使用DHCA,通过无名动脉进行SCP(25—30ml/kg)的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管理方法。心肌保护均采用一次性低温康斯特器官保护液(HTK液)。ECC前采用洗血球机(cellsaver)处理库血以及ECC中应用常规超滤(conventional uhrafiltration,CUF)结合改良超滤(modifled ultrafiltration,MUF)的方法。结果全组均无与ECC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死亡2例,1例于术后9天死于严重肺部感染,另1例于术后16d死于严重左心功能衰竭。ECC时间116~591(231.5±12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25~258(103.5±77.0)min,SCP时间20—80(32.6±18.4)min,自动复跳率100%。患儿术后常规镇静,清醒时间1~8(4.2±2.0)d,ICU气管插管时间20~321(177.2±76.8)h,ICU停留时间92—544(237.2±136.6)h。结论对小体重婴幼儿行一期主动脉弓重建术中,使用DHCA结合SCP等综合保护策略有助于重要器官的保护,尤其减少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一期主动脉弓修补 小体重婴幼儿 脑保护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兔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MSCT灌注及MRDWI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万勤 方雷 +1 位作者 钱银峰 余永强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4期358-362,共5页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脑组织微循环和水分子扩散等的改变及其两者间关系。方法:将5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组,10例;B组,SAH组,24例;C组,假手术组,24例。以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分别于术后5~90... 目的:探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脑组织微循环和水分子扩散等的改变及其两者间关系。方法:将5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A组,正常组,10例;B组,SAH组,24例;C组,假手术组,24例。以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制作兔SAH模型,分别于术后5~90min行MSCT灌注及MR DWI扫描,观察兔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观扩散系数(ADC)的变化。结果:首次枕大池注血后5min,兔脑皮层CBF、CBV即显著升高,15min CBF、CBV升高达峰值,30、60和90minCBF、CBV逐渐降低,但90min仍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二次注血后,兔脑皮层CBF、CBV上升较首次注血后缓慢,幅度亦有所降低,于二次注血后30min上升达峰值。兔SAH急性期脑CBF、CBV变化为全脑弥漫性改变,基底节区变化趋势与大脑皮层一致。SAH组动物首次注血后10~90min连续观察,ADC异常脑区范围逐渐扩大,双侧基底节区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90min回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二次注血后ADC值下降更为明显,于注血后20min降至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90min尚未回复基线水平。结论:SAH急性期脑损伤并非直接由脑血流量下降引起,皮层传播抑制(CSD)可能参与SAH后急性期的发病级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循环 灌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动物 实验
下载PDF
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对体外循环术后肺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毅 吴树明 +2 位作者 王涛 谷兴华 杨长勇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3年第6期684-686,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中采用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实施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病变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灌注组在主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术中采用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实施肺动脉灌注对肺的保护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例风湿性单纯二尖瓣病变合并中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分为肺动脉灌注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例)。灌注组在主动脉阻断后,经肺动脉根部间断灌注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测定两组患者围术期的机械通气时间、肺血管阻力、白细胞比值(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血浆MDA含量。结果:体外循环术后灌注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各时点肺血管阻力、白细胞比值(静脉血/动脉血)、肺循环血浆MDA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温洗涤红细胞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对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洗涤红细胞保护液 肺动脉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全主动脉弓置换手术灌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熊际月 谭赵霞 +2 位作者 黄文霞 罗丹 杜磊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20年第1期55-59,64,共6页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 全主动脉弓置换术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需要在开放下吻合降主动脉与人工血管,这导致无法正常灌注而引起机体缺血。为减轻缺血对机体的损伤,体外循环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深低温全身停循环阶段。它使全弓置换手术成为可能,但带来较高的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第二阶段增加了选择性脑灌注,它使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此期下半身缺血导致的腹腔脏器损伤尤为突出。第三阶段为全身灌注阶段。笔者提出下腔静脉逆行灌注联合顺行脑灌注,为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带来新的曙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全主动脉弓置换 深低温停循环 选择性脑灌注 下腔静脉逆行灌注 体外循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