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ypical Cell Signaling Response to Ionizing Radiation: DNA Damage and Extranuclear Damage 被引量:9
1
作者 Hui Yu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3-89,共7页
To treat many types of cancer, ionizing radiation (IR) is primarily used as external-beam radiotherapy, brachytherapy, and 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 Exposure of tumor cells to JR can induce DNA damage as well a... To treat many types of cancer, ionizing radiation (IR) is primarily used as external-beam radiotherapy, brachytherapy, and targeted radionuclide therapy. Exposure of tumor cells to JR can induce DNA damage as well as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 and 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 (RNS) which can cause non-DNA lesions or extracellular damage like lipid perioxidation. The initial radiation-induced cell responses to DNA damage and ROS like the proteolytic processing, as well as synthesis and releasing ligands (such as growth factors, cytokines, and hormone) can cause the delayed secondary responses in irradiated and unirradiated bystander cells through paracrine and autocrine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ON Bystander effect DNA damage extranuclear damage
下载PDF
Synthesis of a dendritic estrogen cluster:A potential tool for studies of nuclear versus extranuclear pathways of estrogen actions
2
作者 Jian Chen Hu Zheng +2 位作者 Yan Song Yu Feng Liang Qing Rong Qi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12期1319-1322,共4页
A novel estrogen dendrimer has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approaches in 9 practical steps and in good yields. It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MS... A novel estrogen dendrimer has been synthesized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divergent and convergent approaches in 9 practical steps and in good yields. It was characterized and confirmed by elemental analysis, FT-IR, MS, 1H NMR, 13C NMR. The dendrimer contains 16 estrone units and is potentially a useful tool for the studies of estrogen a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rogen dendrimer Synthesis Nuclear and extranuclear Receptor
原文传递
籼型杂种稻米品质性状的核外遗传效应 被引量:4
3
作者 徐辰武 敖雁 莫惠栋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36-40,共5页
采用单一自由度的独立比较方法,研究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核外遗传效应.试验材料为3个籼型不育系(A)及其相应保持系(B)分别与2个恢复系(R)杂交而得的18个正反交杂种的F2米粒.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组合(54个中有38个... 采用单一自由度的独立比较方法,研究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核外遗传效应.试验材料为3个籼型不育系(A)及其相应保持系(B)分别与2个恢复系(R)杂交而得的18个正反交杂种的F2米粒.结果表明:多数性状组合(54个中有38个)没有发现(B×R)和(R×B)的差异,(A×R)和(B×R)则有半数以上性状组合(54个中有28个)存在差异.这说明普通栽培稻不同品种间的细胞质对稻米品质大多没有不同影响;稻属不同种的细胞质(野败细胞质对普通栽培稻细胞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则较不同品种的细胞质为大,但也不是很普遍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种 核外遗传 水稻 稻米 籼型杂种 品质性状
下载PDF
过渡金属离子核外电子排布对介孔M-TiO_2-SiO_2吸附剂吸附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缪应纯 汤永裕 +2 位作者 杨丽芬 韩福强 李贵军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35-39,共5页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 利用稻壳为模板和硅源合成Fe3+,Co2+,Ni2+,Cu2+,Zn2+,Cd2+,Ag+,Pb2+等8种过渡金属离子掺杂的M-TiO2-SiO2吸附剂,研究其在室温避光条件下对番红花T和龙胆紫染料水溶液吸附性能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掺杂第四周期过渡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过渡金属离子3d轨道电子数的增加,吸附性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掺杂副族金属离子的M-TiO2-SiO2吸附剂的吸附性能随着金属离子主量子数的增大,吸附性能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壳 M-TiO2-SiO2 过渡金属离子 核外电子排布 吸附性能
下载PDF
镧系元素的核外电子拓扑指数及应用
5
作者 多本加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350-352,共3页
建立了镧系原子的17种理化性质(Yj)与Ln原子的核外电子拓扑指数(De)的直线回归方程,通式为Yj=aj+bjDe,Yj与De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多数在0.97-1.00之间.
关键词 镧系元素 核外电子拓扑指数 物理化学性质 相关性
下载PDF
变抽象理论生活化,增强化学亲切感
6
作者 赵秋堂 《广州化工》 CAS 2013年第19期184-185,共2页
以我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组织教学为例,运用生动熟悉的生活场景,形象表述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将章节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表述清晰。成功解决了本章抽象理论多,学生难于掌握的难题。继而为学生杂化轨道、分子空间... 以我校"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组织教学为例,运用生动熟悉的生活场景,形象表述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将章节各知识要点及相互关系表述清晰。成功解决了本章抽象理论多,学生难于掌握的难题。继而为学生杂化轨道、分子空间构型、副族金属氧化数、元素周期律等后续章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无机化学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
下载PDF
合金元素对纯铝导电性能的影响机制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静 温澄 +2 位作者 甘俊旗 罗干 杜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4期24101-24106,共6页
本实验研究了21种合金元素对纯铝导电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会导致纯铝的电导率下降,且不同元素造成的下降幅度存在差异。铝基体中固溶度极低的合金化元素的影响较小,而溶解度较大的固溶型元素... 本实验研究了21种合金元素对纯铝导电性能的影响,并综合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会导致纯铝的电导率下降,且不同元素造成的下降幅度存在差异。铝基体中固溶度极低的合金化元素的影响较小,而溶解度较大的固溶型元素的影响则相对较大,且电导率下降幅度与元素类型密切相关。固溶型元素对铝合金电阻率的影响是固溶原子与基体Al原子的原子半径差(Δr)、化合价差异(ΔZ)、核外电子分布和凝固反应类型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其中,化合价差异和凝固反应类型起主要控制作用,其次是核外电子分布。过渡族元素具有化合价差异大、凝固过程为包晶反应且外层电子空位数多等特性,导致纯铝的电导率快速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电导率 化合价 原子半径 核外电子排布
下载PDF
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本质 被引量:1
8
作者 薛守成 齐志众 张翔宇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61-64,67,共5页
从量子物理、原子物理角度分析1—36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基本原理,描述核外电子排布深层次规律.
关键词 核外电子排布 有效核电荷 原子物理学 量子力学
下载PDF
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黑条体突变型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钱远槐 张菁 +1 位作者 薛小桥 谢爱华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报道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新发现的黑条体突变型.用黑条体与残翅杂交,正反交结果不同,F1体色只表现母方性状,F2未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是非孟德尔式的遗传。黑腹果蝇黑条体遗传与核外遗传... 报道黑腹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新发现的黑条体突变型.用黑条体与残翅杂交,正反交结果不同,F1体色只表现母方性状,F2未出现一定比例的分离,是非孟德尔式的遗传。黑腹果蝇黑条体遗传与核外遗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腹果蝇 黑条体 核外遗传
下载PDF
核外p53通过AMPK/mTOR信号抑制自噬并促进热打击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莉 邹志敏 +3 位作者 李琴 张堃 苏磊 古正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4-1671,共8页
目的阐明核外p53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体(m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抑制在热打击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热打击组+Compound C组、热打击组+rapamycin组、热打击组+PFT组,并分... 目的阐明核外p53通过调控蛋白激酶(AMPK)/雷帕霉素靶体(mTOR)信号通路介导自噬抑制在热打击后血管内皮细胞(VECs)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热打击组、热打击组+Compound C组、热打击组+rapamycin组、热打击组+PFT组,并分别使用AMPK抑制剂Compound C、mTOR抑制剂(自噬激活剂)rapamycin、p53线粒体转位抑制剂PFT预处理细胞或C57BL/6小鼠,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观察p53线粒体移位、自噬关键蛋白LC3-Ⅱ、Beclin-1和P62以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主动内皮血管病理改变,TUNEL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动内皮血管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热打击后主动脉内皮细胞(MAECs)活力显著下降(P<0.05),热打击后小鼠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脱落,内弹力膜断裂,平滑肌排列紊乱,可见大量凋亡细胞;热打击后随着复温时间(0、3、6、9 h)延长,MAECs胞浆中p53表达逐渐减弱,而线粒体p53表达逐渐增强;热打击后(6 h)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被抑制,p62蛋白表达增加(P<0.05);热打击后(6 h)AMPK的磷酸化被抑制,mTOR、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表达增加(P<0.05)。AMPK抑制剂Compound C明显抑制了热打击后MAECs中LC3-Ⅱ和Beclin-1蛋白表达,促进了p62蛋白表达,并加重了热打击后小鼠主动脉血管的损伤以及促进了凋亡的增加,而mTOR抑制剂rapamycin均呈现相反作用。p53线粒体转位抑制剂PFT促进了AMPK的磷酸化激活,并抑制mTOR、4EBP1和p70S6K的磷酸化(P<0.05);使用PFT后促进了LC3-Ⅱ和Beclin-1的表达,抑制了P62的表达(P<0.05);使用PFT后明显提高了MAECs的细胞活力(P<0.05),也减轻了热打击后小鼠主动脉血管的损伤和凋亡的发生。结论核外p53主要通过抑制AMPK活性,激活mTOR信号,继而介导细胞自噬抑制,参与热打击诱导的MAECs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打击 核外p53 AMPK MTOR 血管内皮细胞 自噬
下载PDF
原子轨道能级与原子电子组态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月成 杨占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4年第2期37-39,共3页
文中利用量子化学结果,对原子结构理论中有关原子轨道能、原子总能量等基本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作了较准确的理论分析,进而对原子基态电子组态给出了较合理的理论解释.
关键词 原子轨道能 原子总能量 电离势 原子电子组态 核外电子填充次序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斌钰 赵咏桔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8年第4期246-248,共3页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有一定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体内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核内、核外等机制直接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另一方... 甲状腺激素在体内有广泛的生理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功能状态有一定的调节和促进作用,体内甲状腺激素代谢紊乱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疾病。甲状腺激素可以通过核内、核外等机制直接对心肌细胞产生影响,增加心脏收缩力和心肌耗氧量;另一方面,甲状腺激素也可以引起血液动力学变化,并通过对交感神经系统的影响增强儿茶酚胺对心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激素 核内效应 核外效应 心脏 心血管系统
原文传递
“基于尺度再探原子结构”的教学设计与实施
13
作者 李强 孟丽慧 +2 位作者 张笑言 郑长龙 陈彬 《化学教育(中英文)》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49-54,共6页
教学设计阶段首先进行原子结构学科理解研究,通过阐释如何基于原子核认识原子的构成,如何基于核外电子运动认识原子的结构这2个本原性问题,对主题大概念原子结构模型进行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继而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实施... 教学设计阶段首先进行原子结构学科理解研究,通过阐释如何基于原子核认识原子的构成,如何基于核外电子运动认识原子的结构这2个本原性问题,对主题大概念原子结构模型进行本原性、结构化地理解。继而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设计、教学实施过程、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系统地呈现了基于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基于尺度再探原子结构"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子结构模型 尺度 学科理解 核外电子运动
原文传递
转录后调控元件部分或完全缺失对乙型肝炎病毒前基因组RNA核外输出的影响
14
作者 黄迎丽 顾文慧 +5 位作者 朱慧慧 李亚茹 马园园 陈文文 孙锁锋 李修岭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2年第10期1017-1021,共5页
目的探讨转录后调控元件(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PRE)部分或完全缺失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核外输出的影响。方法以含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法构建PRE完... 目的探讨转录后调控元件(post-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element,PRE)部分或完全缺失对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基因组RNA(pregenomic RNA,pgRNA)核外输出的影响。方法以含HBV全基因组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法构建PRE完全缺失质粒(HBVΔPRE)、PREα缺失质粒(HBVΔPREα)、PREβ缺失质粒(HBVΔPREβ)、SLα缺失质粒(HBVΔSLα)、SLβ缺失质粒(HBVΔSLβ)。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WT组(转染HBV全基因组质粒)、del-PREα组(转染HBVΔPREα)、del-PREβ组(转染HBVΔPREβ)、del-PRE组(转染HBVΔPRE),转染48h后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4组细胞、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相对表达量,计算细胞质与细胞核HBV pgRNA比值(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WT组与del-PRE组细胞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epatitis B core antigen,HBcAg)蛋白相对表达量。对数生长期HepG2细胞分为WT组(转染HBV全基因组质粒)、del-SLα组(转染HBVΔSLα)、del-SLβ组(转染HBVΔSLβ),转染48h后采用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组细胞、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相对表达量,计算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结果WT组细胞、细胞质HBV pgRNA相对表达量(1.03±0.07、1.01±0.21)及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1.01±0.01)均高于del-PREα组(0.74±0.04、0.57±0.01、0.41±0.00)、del-PREβ组(0.58±0.02、0.24±0.01、0.30±0.01)、del-PRE组(0.41±0.01、0.21±0.00、0.30±0.00)(P<0.05),del-PREα组均高于del-PREβ组、del-PRE组(P<0.05);del-PREβ组细胞、细胞质HBV pgRN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del-PRE组(P<0.05),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与del-PR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l-PREα组细胞核HBV pgRNA相对表达量(1.38±0.01)均高于WT组(1.00±0.02)、del-PREβ组(0.79±0.01)、del-PRE组(0.71±0.01)(P<0.05),WT组均高于del-PREβ组、del-PRE组(P<0.05),del-PREβ组高于del-PRE组(P<0.05)。del-PRE组HBsAg蛋白相对表达量(0.66±0.00)低于WT组(1.01±0.01)(t=70.136,P<0.001),HBcAg蛋白相对表达量(1.25±0.06)高于WT组(1.00±0.06)(t=—6.378,P=0.023)。del-SLα组细胞、细胞核HBV pgRNA相对表达量(1.47±0.01、1.84±0.02)均高于WT组(1.04±0.07、1.01±0.02)、del-SLβ组(0.74±0.01、0.87±0.03)(P<0.05),WT组均高于del-SLβ组(P<0.05);WT组细胞质HBV pgRNA相对表达量(1.01±0.02)、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1.00±0.01)均高于del-SLα组(0.95±0.00、0.52±0.01)、del-SLβ组(0.76±0.01、0.87±0.03)(P<0.05),del-SLα组细胞质HBV pgRNA相对表达量高于del-SLβ组(P<0.05),细胞质/细胞核HBV pgRNA低于del-SLβ组(P<0.05)。结论HepG2细胞PRE部分或完全缺失可抑制HBV pgRNA合成及核外输出,茎环结构SLα、SLβ缺失突变可抑制HBV pgRNA核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转录后调控元件 茎环结构 核外输出 HEPG2细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