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ussaenda lancipetala X.F.Deng&D.X.Zhang,a new species of Rubiaceae from China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小芳 张奠湘 《植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0-225,共6页
报道了在云南发现的玉叶金花属Mussaenda一新种——狭瓣玉叶金花M. lancipetala X. F. Deng & D. X. Zhang。狭瓣玉叶金花的性系统为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 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且具有细长的长尖头, 花冠管外被有粉末状的毛被, 可以很... 报道了在云南发现的玉叶金花属Mussaenda一新种——狭瓣玉叶金花M. lancipetala X. F. Deng & D. X. Zhang。狭瓣玉叶金花的性系统为柱头缩入式雌雄异位; 花冠裂片卵状披针形且具有细长的长尖头, 花冠管外被有粉末状的毛被, 可以很容易与玉叶金花属其他种类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叶金花属 狭瓣玉叶金花 新种 花粉形态学 性系统 分类学
下载PDF
狮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felidis)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聪暖 娄忠子 +3 位作者 李立 范彦雷 闫鸿斌 贾万忠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60-865,874,共7页
本文比较了狮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felidis)线粒体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和nad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片段序列,核基因编码基因elp(埃兹-根蛋白-膜突蛋白样蛋白)、ef1a(延伸因子1α)、pe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本文比较了狮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felidis)线粒体cox1(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和nad1(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亚单位1)基因片段序列,核基因编码基因elp(埃兹-根蛋白-膜突蛋白样蛋白)、ef1a(延伸因子1α)、pepck(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和pold(DNA聚合酶δ)序列,核糖体rRNA基因(ITS1和18SrRNA)序列,以及狮棘球绦虫与其它棘球绦虫之间的DNA序列的差异度,并简述了其吻钩皱褶明显的形态学特征和以独特的狮类为终末宿主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狮棘球绦虫分子遗传标记特征、种地位的确立、种系发生、鉴定方法、宿主范围、地理分布、流行病学特征和未来研究方向的阐述,为从事该领域研究的学者和临床工作者提供了背景知识,并对棘球蚴病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和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狮棘球绦虫 分类学 种系发生 生物学特性 分子遗传标记 流行病学
下载PDF
柿品种鉴定及分类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万双 罗正荣 蔡礼鸿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44-50,共7页
介绍了柿品种数目,分布以及利用形态特征、同工酶谱、分子标记进行柿品种鉴定的研究概况;对国内外现有的柿品种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也进行了简要阐述;还较扼要介绍了我国柿品种资源的研究概况。
关键词 品种鉴定 品种分类 柿树 形态特征 同功酶普
下载PDF
基于DNA非编码区序列探讨罗布麻的分类问题(英文) 被引量:6
4
作者 张卫明 彭雪梅 +2 位作者 陆长梅 王蔓丽 顾龚平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31-937,共7页
通过测定中国产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序列,并与其它相关植物的相应序列比较,探讨“罗布麻”的系统分类。结果显示: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3种植物的ITS序列完全一致,而与罗布麻属加拿大麻的ITS... 通过测定中国产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的ITS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序列,并与其它相关植物的相应序列比较,探讨“罗布麻”的系统分类。结果显示:罗布红麻、大叶白麻和白麻3种植物的ITS序列完全一致,而与罗布麻属加拿大麻的ITS序列相差较大;在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大叶白麻和白麻的完全一致,与罗布红麻之间仅有3个位点的变异,而加拿大麻与美国茶叶花在这3个位点却和白麻属的完全一致等。以上结果显示在ITSt、rnL内含子和trnL-F非编码区,白麻属和罗布麻属之间没有本质区别,罗布红麻与大叶白麻和白麻之间的亲缘关系可能较罗布红麻与罗布麻属内其它物种间的亲缘关系更近。遗传距离与系统树的分析结果进一步支持以上推论。建议撤销白麻属,将大叶白麻和白麻合并到罗布麻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红麻 白麻 大叶白麻 分类 ITS TRNL内含子 trnL-f非编码区
下载PDF
中国锈革孔菌科新种及值得注意的种(英文) 被引量:16
5
作者 戴玉成 张小青 周彤燊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6-21,共6页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多孔菌一新种,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Fomitiporia bannaensis Y.C. Dai,该菌具有平伏的子实体较小的担孢子及大量的子实层刚毛这些特征很容易使该新种区别于同属的... 本文报道了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的多孔菌一新种,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Fomitiporia bannaensis Y.C. Dai,该菌具有平伏的子实体较小的担孢子及大量的子实层刚毛这些特征很容易使该新种区别于同属的其它种,对与其它近似种的不同也进行了讨论锈革孔菌科的另外两种悦目小集毛菌Coltriciella  ablectabilis(Lloyd) Kotl, Pouzar& Ryvarden和杜氏齿革菌 Hydnochaete duportii Pat.被报道为中国新记录种,并根据我国的材料对这两种进行了详细描述。三个种被重新进行了组合它们是 Fomitiporia sonora(Glib.)Y.C. Dai, Fomitiporia  sublaevigata(Cleland &  Rodway) Y.C. Dai和 Onnia flaovida(Berk.) Y.C. Da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悦目小集毛菌 嗜蓝孢层孔菌属 版纳嗜蓝孢层孔菌 杜氏齿革菌 锈革孔菌科 多孔菌 分类学
下载PDF
木槿的发育可塑性及种下分类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史刚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0-344,共5页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在叶和花部性状上的发育可塑性研究表明 ,三个种下类群 ,特别是紫花单瓣木槿和牡丹木槿的叶片性状具有很大的发育可塑性 ,但花部性状的发育可塑性则相对很小 ,暗示着花部性状较叶片性状具有更大...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在叶和花部性状上的发育可塑性研究表明 ,三个种下类群 ,特别是紫花单瓣木槿和牡丹木槿的叶片性状具有很大的发育可塑性 ,但花部性状的发育可塑性则相对很小 ,暗示着花部性状较叶片性状具有更大的分类价值。通过种下类群间表型性状的比较 ,发现牡丹木槿在叶缘、叶柄长度、花色、花冠直径、花梗长度、果实长宽比等性状上都与其它两个类群存在显著差异 ,从而建议将牡丹木槿确立为亚种 (H .syriacusLinn .subsp .paeoniflorus (Gagnep .)G .R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槿 发育可塑性 种下分类 锦葵科
下载PDF
木槿三个种下类群叶片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史刚荣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27-330,共4页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叶的解剖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种下类群的叶片均为典型双子叶植物背腹型叶,表皮细胞1层,角质膜不发达,上、下表皮均有相当数量的气孔,其中下表皮气孔密度更大;栅栏组织细胞长... 对紫花单瓣木槿、紫花重瓣木槿和牡丹木槿叶的解剖学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种下类群的叶片均为典型双子叶植物背腹型叶,表皮细胞1层,角质膜不发达,上、下表皮均有相当数量的气孔,其中下表皮气孔密度更大;栅栏组织细胞长柱型,细胞层数1~2层,排列紧密,海绵组织细胞排列紧密,发达的叶脉具明显的机械组织。这些特点表明木槿三个种下类群对高湿高温生境具有较强的适应性;(2)三个种下类群在叶的解剖学性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且牡丹木槿与其它两个种下类群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表明具有独特的进化历程和对生境的生态适应策略。研究结果支持将牡丹木槿提升为亚种等级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花单瓣木槿 紫花重瓣木槿 牡丹木槿 叶片 比较解剖学 种下分类 锦葵科
下载PDF
新疆鳞网衣属地衣的初步研究(英文) 被引量:1
8
作者 热衣木·马木提 阿不都拉·阿巴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482-1485,共4页
采用形态解剖、化学等传统分类方法,对新疆天山的鳞网衣属地衣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属的3个种,其中脑状鳞网衣(Psora cerebriformis W.A.Weber)和小红褐色鳞网衣[Psora luridella(Tuck.)Fink]是中国新记录种。文中对鳞网衣属3个种进行... 采用形态解剖、化学等传统分类方法,对新疆天山的鳞网衣属地衣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该属的3个种,其中脑状鳞网衣(Psora cerebriformis W.A.Weber)和小红褐色鳞网衣[Psora luridella(Tuck.)Fink]是中国新记录种。文中对鳞网衣属3个种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衣 脑状鳞网衣 小红褐色鳞网衣 分类
下载PDF
洛克与夏威夷檀香属植物的分类学史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华杰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2-128,共17页
夏威夷群岛广泛分布着具有特别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檀香属(Santalum)植物,但其分类学问题在20世纪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自学成才的博物学家洛克(Joseph F.Rock)对夏威夷檀香属进行了细致描述和分类,纠正了以前植物学家对弗氏檀香的误解,... 夏威夷群岛广泛分布着具有特别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檀香属(Santalum)植物,但其分类学问题在20世纪一直没有彻底解决。自学成才的博物学家洛克(Joseph F.Rock)对夏威夷檀香属进行了细致描述和分类,纠正了以前植物学家对弗氏檀香的误解,从此这个属的分类工作走上正途。檀香属分类史案例有助于人们从一个新角度更立体地理解洛克。洛克对檀香属植物的研究成果,被斯台莫曼(R.L.Stemmermann)的工作和魏格纳(W.L.Wagner)等人的《夏威夷开花植物手册》吸收和完善,而最近哈尔堡(D.T.Harbaugh)等人基于DNA序列分析的工作又对全球檀香属的分类与演化给出了全新的结果。洛克的工作并没有完全过时,即使新近发表的分子水平研究成果中也包含着洛克的田野工作。洛克对檀香属植物的描述还有重要的生态学和环境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克 檀香木 檀香属 植物分类学 博物学
下载PDF
野生小蜜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祖芸 杨若鹏 王艳辉 《蜜蜂杂志》 2016年第8期14-17,共4页
小蜜蜂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狭布性、比较原始的野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具有广泛的生态效应。然而由于外来蜂种的引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严重威胁着我国本土野生小蜜蜂资源,因此需要加强保护。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小蜜... 小蜜蜂分布于亚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狭布性、比较原始的野生蜂种,也是重要的传粉昆虫,具有广泛的生态效应。然而由于外来蜂种的引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等严重威胁着我国本土野生小蜜蜂资源,因此需要加强保护。近年来,国外学者对小蜜蜂有较广泛的研究,而在我国对小蜜蜂的形态测定、行为观察及地理区划进行大量研究。综述了国内外野生小蜜蜂的研究现状,期望从分类学、营巢生物学与生态学等方面推动野生小蜜蜂在农林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蜜蜂 蜜蜂属 分类学 授粉
下载PDF
以阶梯式提问策略发展批判性思维能力 被引量:8
11
作者 梅学芳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7期112-115,共4页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轻思辨能力的现象已经明显影响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硬伤。多项研究已证明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本文以本杰明&#... 我国传统英语教学中重语言知识的灌输、技能的训练、轻思辨能力的现象已经明显影响到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的发展,成为英语教学中的硬伤。多项研究已证明教师的课堂提问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本文以本杰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为基础,提出两种提问策略:简单阶梯式提问策略和F.I.R.E提问策略。这两个提问策略的特点一是引导学生思维由浅入深逐渐拓展,而最主要的是它聚焦高阶提问,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阶思维,其次,该策略已成为较为固定的模型,学生可以用来进行相互提问和课堂辩论,从而发展其批判性思维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思维 目标分类学 阶梯式提问 f.I.R.E提问策略
下载PDF
BX51在菌物分类课程教学及科研中的应用
12
作者 马荣 王晓炜 +3 位作者 徐莉娟 田宇 陈鹏 徐方媛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第23期276-277,280,共3页
菌物分类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以观察不同菌物的微观形态特征(菌丝、孢子、产孢器官等)为主。本研究通过在菌物分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制作好的切片进行拍照、测量,通过不断探索提高BX51正直研究微... 菌物分类学课程是森林保护专业重要的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主要以观察不同菌物的微观形态特征(菌丝、孢子、产孢器官等)为主。本研究通过在菌物分类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制作好的切片进行拍照、测量,通过不断探索提高BX51正直研究微分图像系统的各项功能,得到更加清晰的图片信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还能够更加高效地开展微观特征的数据分析,提高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和教师的科研论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物分类学 实践教学 BX51 DP2-BSW软件
下载PDF
并基角毛藻若干分类学疑问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4
13
作者 陈作艺 李扬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914-922,共9页
并基角毛藻是硅藻门角毛藻属的典型种类,以"相邻角毛基部并行融合"作为标志性特征,但该特征是否稳定,及如何赋予其分类学价值?尚存较多争议。研究以符合现存并基角毛藻分类标准的藻株作为目标藻株,采用毛细管显微操作技术从... 并基角毛藻是硅藻门角毛藻属的典型种类,以"相邻角毛基部并行融合"作为标志性特征,但该特征是否稳定,及如何赋予其分类学价值?尚存较多争议。研究以符合现存并基角毛藻分类标准的藻株作为目标藻株,采用毛细管显微操作技术从我国沿海代表水域分离藻株,建立了目标藻株的单克隆培养株系,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别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同时还扩增了核糖体大亚基编码基因的D1-D3区序列,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综合分析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系统学数据,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具有相同遗传特征的并基角毛藻株系在"相邻角毛基部并行融合"特征上具有不稳定性,即"相邻角毛基部并行融合"不能作为并基角毛藻种类的标志性特征;(2)并基角毛藻和洛氏角毛藻作为相似种类,均显示出较高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目前的认知,预示着或许存在隐形种或拟隐形种;(3)推测并基角毛藻单胞变型只是并基角毛藻原种的一个生活史阶段,是并基角毛藻的同种异名,不宜继续保留其独立的分类学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基角毛藻 分类学 角毛基部并行融合 并基角毛藻单胞变型
下载PDF
国产镰序竹属竿的解剖及其在分类中的意义 被引量:4
14
作者 宋桂卿 王正平 《竹子研究汇刊》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42-48,共7页
作者观察了我国节柱竹族(广义的)5属25种及总序竹属,新小竹属各一种的竿的解剖,首次发现国产镰序竹属各种有Ⅲ型维管束。讨论了镰序竹属的国产种与有关各属间的分类问题。
关键词 竹子 分类 解剖学
下载PDF
里默杆菌属细菌的分类及新种发现与命名
15
作者 卢媞 夏瑜 +4 位作者 彭慧子 胡思顺 周祖涛 毕丁仁 李自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06-109,共4页
在目前的细菌分类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的里默杆菌属(Riemerella)由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和鸽里默杆菌(Riemerella columbina)两个种组成。有研究者分离鉴定到家鸽源表型特征类似... 在目前的细菌分类中,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黄杆菌科(Flavobacteriaceae)的里默杆菌属(Riemerella)由鸭疫里默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fer)和鸽里默杆菌(Riemerella columbina)两个种组成。有研究者分离鉴定到家鸽源表型特征类似于黄杆菌科里默杆菌属成员的菌株,并被建议命名为鸽咽喉里默杆菌新种(Riemerella columbipharyngis sp.nov)。论文对里默杆菌属的分类进展及对里默杆菌属、鸭疫里默杆菌、鸽里默杆菌种的修订描述和鸽咽喉里默杆菌新种的描述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默杆菌属 鸭疫里默杆菌 鸽里默杆菌 鸽咽喉里默杆菌 分类
下载PDF
Hierarchical recognition on the taxonomy of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被引量:3
16
作者 SHI Juan PAN KeHou +4 位作者 WANG XiaoQing CHEN Fang ZHOU Mi ZHU BaoHua QING RenWei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8年第2期245-250,共6页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diatom, originally classified as Bacillariophyta/Bacillariophyceae/Bacillariales/Bacillariaceae/Nitzsch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ed sources...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 marine eukaryotic unicellular diatom, originally classified as Bacillariophyta/Bacillariophyceae/Bacillariales/Bacillariaceae/Nitzschia,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eed sources in mariculture. In this study, its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ere examined under DIC Microscopy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its pigments and fatty acids composition were analyzed b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and gas chromatography (GC); the complete Actin cDNA, part 18S rDNA, complete ITS1 and ITS2 sequences, part 28S rDNA se- quences, and a putatively encoding ?5 fatty acid desaturase gene were cloned respectively and further functioned in transgenic yeast. The sequence alignments were separately conducted using the related sequences from Nitzschia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Bacillariophyta/Baci- llariales/Bacillariaceae/Cylindrotheca) and 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Naviculales) with ClustalX 1.83. No distinct difference was discovered between N.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and P. tricornutum in both biochemical and molecular level. Their identity was more than 99.6% among 18S rDNA, 5.8S rDNA and actin-gene sequences, and is up to 98.6% even among ITS1 and ITS2 sequences. Their ?5 desaturase similarity was 99.4%. However, the lower similarity was disclosured between N. closterium f. minutis- sima and Cylindrotheca closterium, which shared less than 40% identity in the ITS1 and ITS2 se- quences. So, N. closterium f. minutissima should not be placed in Bacillariales, Bacillariaceae, Nitzschia, but in Naviculales, Phaeodactylaceae, Phaeodactylum, and it was actually a strain of P. tri- cornut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硅藻类 真核状态 食物源 海产养殖
原文传递
产生新的异苯并二氢吡喃醌类抗生素的G15菌株的分类鉴定 被引量:1
17
作者 胡继兰 娄志贤 +3 位作者 于其伟 徐学瑛 李月英 李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49-253,共5页
G15菌株是从我国云南土壤分离的1株放线茵,它产生多种已知抗生素:thiolu-tin、aureothricin、mazethramycin、medermycin等和2个新的异苯并二氢吡喃醌类抗生素G15-F和G15... G15菌株是从我国云南土壤分离的1株放线茵,它产生多种已知抗生素:thiolu-tin、aureothricin、mazethramycin、medermycin等和2个新的异苯并二氢吡喃醌类抗生素G15-F和G15-G。按照形态培养、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化学组分以及抗生素的研究,G15菌株非常近似硫藤黄链轮丝菌StreptoverticilliumthioluteumOkami1952,定名为硫藤黄链轮丝菌G15(StreploverlicillumthioluteumG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藤黄链轮丝菌 异苯并 二氢吡喃醌 抗生素 分类
下载PDF
皂帽花属与假鹰爪属的亲缘关系及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晓磊 史宁 +2 位作者 白皎 李秉滔 吴久鸿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852-1857,共6页
对番荔枝科皂帽花属与其近缘植物假鹰爪属的生源关系,从形态结构、叶的解剖形态和分子系统学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在形态结构和解剖形态方面有明显差异,支持两属独立的观点;同时对近年来皂帽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 对番荔枝科皂帽花属与其近缘植物假鹰爪属的生源关系,从形态结构、叶的解剖形态和分子系统学3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属植物在形态结构和解剖形态方面有明显差异,支持两属独立的观点;同时对近年来皂帽花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该属植物与假鹰爪属植物在现有化学成分方面的相关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两属植物中均含有A环全取代、B环未取代且具甲酰基取代的黄酮类化合物,而此类化合物之前被认为是假鹰爪属植物的特征化合物,因此从化学分类学的角度支持两属植物合并。对皂帽花属植物进行更深入的化学成分研究,应该能够为两属植物的分合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帽花属 假鹰爪属 亲缘关系 黄酮类化合物 化学分类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